蜀山烈士陵園道路方案匯報.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33655
2024-10-11
41頁
15.48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公墓陵園規(guī)劃設計方案合集
1、蜀山烈士陵園道路設計蜀山烈士陵園道路設計方案匯報方案匯報April.201522項目概況現(xiàn)狀評價1設計方案及技術要點4功能定位及建設必要性3工程量及投資估算5匯報大綱匯報大綱31項目概況項目概況14項目概況合肥蜀山烈士陵園位于合肥市高新區(qū)玉蘭大道87號,坐落在大蜀山風景區(qū)東麓,占地107400平方米,是安徽省規(guī)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本項目位于蜀山烈士陵園內部,包括北側上山通道及附屬3處停車場改造,道路全長360.732m,寬度為4m7m,停車場面積約為7600m2。52現(xiàn)狀評價現(xiàn)狀評價6城市快速路四塊板,雙向8車道黃山路:黃山路:2.1 相交道路現(xiàn)狀黃黃 山山 路路7城市主干路四塊板,雙向6車2、道玉蘭大道:玉蘭大道:2.1 相交道路現(xiàn)狀玉玉 蘭蘭 大大 道道82.2 沿線地貌概況本道路為現(xiàn)狀上山道路,道路坡度較大,現(xiàn)狀路面為混凝土路面,局部路面破損嚴重。92.3 沿線電力桿線電力桿線位于圖中紅點所示位置(需遷移)10功能定位及建設必要性功能定位及建設必要性311 主要功能定位:主要功能定位:園區(qū)重要通行道路園區(qū)重要通行道路隨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園開展烈士紀念活動的群眾呈逐年遞增之勢,近兩年,年接待人數(shù)達到60萬。機動車數(shù)量也隨之不斷增加,本項目的建設將成為園區(qū)集散的一條重要通道。園區(qū)上部與下部重要銜接道路園區(qū)上部與下部重要銜接道路本項目位于園3、區(qū)內部北側,貫通園區(qū)上下區(qū)域,極大弱化了空間的隔斷現(xiàn)象,對園區(qū)的聯(lián)通性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園區(qū)道路結構完善的重要組成園區(qū)道路結構完善的重要組成結合園區(qū)的現(xiàn)狀布局,園區(qū)上部有陳列館等建筑設施,本項目的建設改造,是完善園區(qū)道路結構的重要一步。3.1 功能定位12 建設必要性建設必要性:本項目建設是優(yōu)化完善陵園內部道路系統(tǒng),確立陵園下部與上部相結合的需本項目建設是優(yōu)化完善陵園內部道路系統(tǒng),確立陵園下部與上部相結合的需要。要。項目的建設是緩解陵園區(qū)域停車供需矛盾的需要項目的建設是緩解陵園區(qū)域停車供需矛盾的需要本項目的建設對舒緩交通壓力,分散交通流量起到積極的作用。本項目的建設對舒緩交通壓力,分散交通流量4、起到積極的作用。項目的建設是大力發(fā)展旅游經濟的需要項目的建設是大力發(fā)展旅游經濟的需要3.2 建設必要性13設計方案4144.1 技術指標序號序號項目項目方案方案1道路等級園區(qū)道路2設計速度10km/h3路基寬度47m4最大縱坡12.763%5路面橫坡2%主要技術指標表主要技術指標表本項目為園區(qū)內部上山通道,道路全長360.732m,寬度為4m7m。15如何合理設計,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經濟的目的道路工程164.2 道路平面設計路線總體走向路線總體走向擬改造道路為蜀山烈士陵園園區(qū)道路,道路起自1號停車場西北角,沿陵園北側由東向西,途徑2號停車場及3號停車場,在3處停車場西北角由西北轉向南,終于悼念廣場東5、北角,路線全長360.732m。本項目道路為現(xiàn)有道路改造,由于道路周邊建構筑物及附屬設施為現(xiàn)狀設施,故此次道路平面設計為原路線平面走向。17縱斷面設計指標一覽表縱斷面設計指標一覽表4.3 道路縱斷面設計序號項 目現(xiàn)狀值設計值備注1最大縱坡(%)13.7512.762最小坡長(m)65213豎曲線最小半徑(m)凸型-15004凹型876100本項目為道路白加黑改造工程,需在原道路基礎上加鋪瀝青,所以本次縱斷面設計為對現(xiàn)有縱斷面進行擬合,并調整最小縱坡,通過對老路縱斷面的調整,給出更加合理的改造方案。由于改造道路坡度較大,故在道路下坡方向途徑停車場處加設減速帶。18標準橫斷面標準橫斷面橫斷面方案一6、:橫斷面方案一:4.4 道路橫斷面設計19標準橫斷面標準橫斷面橫斷面方案二:橫斷面方案二:4.4 道路橫斷面設計20路基方案路基方案4.5 路基路面設計路面結構圖路面結構圖21人行道結構設計人行道結構設計人行道人行道 級配碎石(20cm)中粗砂墊層中粗砂墊層(3cm)(3cm)透水面磚透水面磚(6cm)(6cm)以往的道路建設,雨水通過不透水的路面與人行道直接排入道路排水系統(tǒng),雨水滯留時間短,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彩色透水道板磚是一種利于保護水源,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型建筑材料,其雨水滯留時間長,雨天不打滑,結構強度好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城市人行道新方向。4.6 人行道結構設計2247、.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縱向標高的銜接縱向標高的銜接 以各出入口開口標高為道路基本控制因素,建成后的道路標高應相近于各開口標高。平面開口安全視距及轉彎半徑的選擇平面開口安全視距及轉彎半徑的選擇 每個開口做視距檢視圖,保障交口視距良好,出行安全。同時根據出入口車輛種類,采用不同的轉彎半徑,做到適用美觀安全高效。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23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道路樁號增大方向右側路緣石處理:現(xiàn)狀路緣石:該處路緣石由于高出路面較高,且道路側綠化帶已形成并有變電房等設施,故此處不宜修改周邊綠化帶標高,為保證道路美觀,道路改造后該處路緣石采用8、表面貼花崗巖措施。24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樁號K0+70.0處:該處為道路與陵園甬道處交叉位置,路面鋪設至交叉口處大門處與大門內側地坪順接。25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樁號K0+220處:該處為道路與陵園甬道處交叉位置,路面鋪設至交叉口處大門處與大門內側地坪順接。大門內側原混凝土路面加鋪火燒板。26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3號停車場與陵園甬道接口處:接口處做法與道路做法一致,采用瀝青路面與甬道處地坪順接,兩側路緣石采用花崗巖路緣石。27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9、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3號停車場與地震局道路接口:現(xiàn)狀接口有高差,且接口附近有電纜溝。該接口處新建地坪面層為瀝青面層,電纜溝蓋板經混凝土澆筑后,上鋪瀝青面層,瀝青面層與地震局出口處道路順接。28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現(xiàn)狀道路轉彎處為鈍角轉彎,行車視距不滿足要求,對道路行車不便,建議此處拓寬、設計轉彎半徑。通道2道路轉彎處處理:294.7 該段道路沿線周邊的銜接處理與周邊道路的銜接與周邊道路的銜接通道2與悼念廣場接口處:新建瀝青路面與悼念廣場平順連接。304.8 道路比較圖改造前道路:改造后道路:314.9道路品質的提升設計1、擋土墻貼面10、改造2號停車場、3號停車場平臺側及通道2道路側現(xiàn)狀貼面:為保證貼面處美觀化,該處貼面采用統(tǒng)一材質處理,對比陵園文化氣息,比選上述貼面材料后,推薦采用大理石貼面。1:蘑菇磚貼面2.文化磚貼面3.花崗巖貼面4.大理石貼面324.9道路品質的提升設計2、2號及3號停車場圍欄改造現(xiàn)狀圍欄表面銹蝕,比選方案后,推薦方案1,表面涂抹防銹漆。方案1方案2334.10 停車場改造(1)工程概況本項目改造三個停車場,總改造面積7559。路面采用瀝青鋪裝,設置停車位標線及車擋。(2)停車場改造方案現(xiàn)狀停車場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路面時需對現(xiàn)狀路面進行表面鋪漿層拆除處理、脫空版處理、橫縱接縫處防水處理、板面11、細小裂縫填補處理等。停車場結構層: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4cm粘層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6cm下封層、透層C20細石混凝土(單層鋼絲網片)8cm344.10 停車場改造改造前后對比圖(以1號停車場為例)改造前停車場改造后停車場354.11 甬道改造本工程改造甬道594m2,甬道面層采用火燒板鋪面。改造前:改造后:364.12 紀念碑改造本工程在原有紀念碑平臺向西擴4m,北側及南側各擴2m,新增面積138m2,鋪面與原有鋪面材料一致。由于平臺面積擴大造成平臺周邊通道減小,故須對周邊綠化部分移除,移除面積約40m2。改造后:改造前:37管綜橫斷面設計管綜橫斷面設計管綜標準橫斷面:管綜標準橫斷面:道路單側布設雨水管(道路單側布設雨水管(D300D300混凝土管),雨水篦子采用立篦式。混凝土管),雨水篦子采用立篦式。4.13 排水及管線綜合設計38工程量及投資估算539工程量及投資估算本項目方案一總投資估算為585.38萬元萬元;方案二為585.30萬元萬元。方案一投資:方案一投資:585.38萬元萬元40工程量及投資估算方案二投資:方案二投資:585.30萬元萬元THANKSTHANKS歡迎各位專家提出改正意見歡迎各位專家提出改正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