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產業園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252
2024-10-12
19頁
5.37MB
1、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公眾征求意見稿)云南保山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2024.10規劃總則一、規劃目的云南保山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是落實保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對云南保山產業園區國土空間的規劃安排,作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實施城鄉開發建設、城市更新和低效用地再開發等整治更新、保護修復活動的法定依據,為云南保山產業園區優化用地結構、完善功能配置、激發發展活力提供實施性政策工具。二、規劃范圍保山產業園區位于保山市主城區東南方向,青陽組團以南、辛街組團以東區域。園區交通便利,距離保山云瑞機場52、千米,新大保高速、昌保高速在園區均有出入口。本次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范圍為19.67平方千米,均在城鎮開發邊界以內。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的通知 自然資發202343號(一)強調詳細規劃法定作用(二)分區分類推進詳細規劃(三)提高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四)落實城鎮開發邊界管控(五)強化詳細規劃編制技術(六)加強詳細規劃組織編制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確定發展定位和方向,確定城市中軸線,控制和保護好城市天際線;管控城市建筑體量、風格和整體布局,圍繞構建生活圈明確地塊用途。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要運用鄉村營造等手段,編制實用3、性村莊規劃。規劃背景政策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規劃重點 守底線、保生態,如何構筑生態網絡在保山市提出中心城區形成“兩山一壩貝含珠,雙城兩帶擁田園”的城市空間格局基礎上,保山產業園依托自然地形地貌條件和周邊田園風光應構筑內部生態網絡,形成全市大生態、園區小生態的生態格局。延鏈、補鏈、強鏈,如何布局產業功能園區現狀以傳統產業為主,需要進一步產業鏈整合延伸、創新資源,公共配套服務,構建園區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延鏈、補鏈、強鏈”的發展體系與空間落位支撐路徑。組團化、復合化,如何優化用地布局園區現狀組團分散、功能單一,規劃應加強組團之間道路交通聯系,形成骨干道路為主干,各組團為葉脈;同時根據組團特4、色配套居住公共服務、商旅等設施,形成復合化產業組團布局。補短板、強基礎,如何提質服務設施園區現狀受地形地貌、自然條件影響,分成零散幾個區塊,目前組團內部道路交通、市政設施等方面有待完善,無法滿足各組團發展需求,急需通過規劃配置提升相關設施。精細化規劃,如何落實實施管理遵循上位規劃,制定法定化管控成果和用地管控指標;指導精細化的土地管理與開發建設;支持隆陽區外圍組團項目建設與管理。規劃定位與規劃原則空間布局與規劃體系規劃管理與開發管控規劃定位與規劃原則1.1 規劃定位與發展目標1.2 規劃編制原則1.1 規劃定位與發展目標綠色能源產業示范園區跨境經貿合作示范園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園區以綠色發展為本5、底,高效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人才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具有保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將云南保山產業園區打造成為:1.2 規劃編制原則發揮控規對保山產業園區的用地統籌和引領作用,強化對產業用地的發展和空間布局的建設控制,確保園區科學有序發展。規劃引領統籌發展創新驅動高端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支持和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高端人才引進;打造集群化高端園區,主動參與全球、全國產業分工。深化改革開放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升園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競爭水平。聚焦重點集群發展以產業集6、群化發展為目標,以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突出主導產業,強化鏈主企業帶動,加快上下游產業配套,推動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流動。節約集約綠色發展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加快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加強用地、用能管理,促進工業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提升園區綠色發展水平??臻g布局與規劃體系2.1 優化土地利用布局2.2 道路交通規劃2.3 工業用地規劃2.4 產業布局規劃2.1 優化土地利用布局 對土地的利用遵守集約高效、復合兼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能本規劃嚴守總體規劃劃定的邊界,是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土地利用進行了細分和優化。其中:居住用地119公頃,占比約7、為6%;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24公頃,占比約為1%;商業服務業用地186公頃,占比約為9%;工礦用地1133公頃,占比約為58%;倉儲用地42公頃,占比約為2%;以上五類用地總面積1505公頃,占比約為77%。交通運輸用地301公頃,占比約為15%;公用設施用地28公頃,占比約為1%;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121公頃,占比約為6%;陸地水域1.7公頃,占比約為0.09;以上四類用地總面積462公頃,占比約為23%;2.2 道路交通規劃 構建高效的五級道路系統快速路:中部新大保高速穿越規劃范圍,南部有昌保高速。開元路和迎賓路分別通過快速連接線連通新大保高速和昌保高速。園區內部交通由主干路、次干路和8、支路組成。園區規劃區外圍則通過對外交通連接。工礦用地面積1133公頃,倉儲用地面積42公頃工貿園片區,一類、二類、三類工業用地面積分別為367公頃、549公頃,206公頃。一類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北片區,二類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工貿園片區的中間,三類工作主要集中在工貿園片區的東南部。倉儲物流用地有兩片為現狀用地,主要位于工貿園區的北片區。2.3 工業用地規劃 四大產業片區,主導產業以綠色能源、綠色輕紡、綠色生物制造等為主北部片區以綠色輕紡、綠色生物制造為主,現代物流、文旅康養為輔中部片區綠色能源、綠色生物制造南部片區綠色能源(綠色硅光伏產業、稀土新材料產業)東部片區配套綠色建材、資源循環利用產業29、.4 產業布局規劃規劃管理與開發管控3.1 單元管控3.2 指標管控3.3 城市設計引導3.1 單元管控 劃定詳細規劃單元本規劃總計規劃15個詳細規劃單元。其中北部片區4個,中部片區3個,東部片區4個,南部片區4個。ABCDEFGHIONMGHL3.2 指標管控代碼行業名稱控制值13農副食品加工業1.014食品制造業1.0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1.016煙草制品業1.017紡織業0.918紡織服裝、服飾業1.1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1.1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0.921家具制造業0.922造紙和紙制品業0.823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0.924文教、工美、體育和10、娛樂用品制造業1.1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5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627醫藥制造業0.828化學纖維制造業0.82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0.93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8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63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633金屬制品業0.834通用設備制造業0.835專用設備制造業0.836汽車制造業0.83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0.8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0.8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140儀器儀表制造業1.141其他制造業0.842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0.843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0.8類型容積率廣場0.5停車場011、.5加油站0.5交通樞紐0.5交通場站0.5倉儲物流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1.0市政公用設施1.0部分多層居住用地1.5康養旅居地產2.5商業服務業設施2.5大型居住社區用地3.0 容積率控制傳導上位規劃保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自然資源部關于發布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云南省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改革工作指引,綜合考慮用地性質和功能規劃結構,確定不同用地性質容積率。工業用地容積率控制表其他用地容積率控制表3.2 指標管控代碼行業名稱控制值13農副食品加工業40%14食品制造業40%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40%16煙草制品業40%17紡織業40%18紡織服12、裝、服飾業40%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40%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40%21家具制造業40%22造紙和紙制品業40%23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40%24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40%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30%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30%27醫藥制造業40%28化學纖維制造業40%2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40%3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40%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0%3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0%33金屬制品業40%34通用設備制造業40%35專用設備制造業40%36汽車制造業40%3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40%38電氣機13、械和器材制造業40%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40%40儀器儀表制造業40%41其他制造業40%42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40%43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40%其他用地建筑密度(%)二類城鎮住宅用地28公共綠地、防護綠地5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40市政設施用地40零售商業用地40批發市場用地40其他交通設施用地40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40醫院用地40幼兒園用地30中小學用地30 建筑密度控制傳導上位規劃保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自然資源部關于發布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云南省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改革工作指引,綜合考慮用地性質和功能規劃結構,確定不同用地性質建14、筑密度。工業用地容積率控制表其他用地容積率控制表3.2 指標管控 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一般情況控制上限,其中工業用地建筑高度應考慮相關工藝要求綜合確定。(1)公共建筑是園區內形體豐富,風格多樣的建筑,建筑高度不超過24米,標志性公共建筑最高不超過60米;(2)工業建筑以多層廠房為主,建筑高度原則上不超過24米,局部根據工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在滿足行業規范的條件下可以突破此控制;(3)倉儲建筑以多層倉庫為主,建筑高度不超過24米;(4)市政設施建筑高度根據實際建設的需要安排,建筑高度不超過12米;(5)居住建筑高度原則上控制在45米以下,個別地塊根據實際情況不得突破75米。綠地率控制綠地率一般情況15、下,工業用地和倉儲物流用地控制上限,其他用地控制下限。(1)工業用地新建工業企業不得高于20%。(2)非工業用地新建倉儲物流不得高于20%;新建停車場、其他交通設施用地等交通設施不低于30%;新建商業、批發市場等不低于25%;新建醫療機構和大型公共設施不低于30%;文教衛生設施、機關團體等單位不低于30%;市政設施綠地率不得低于30%;新建住宅區不低于35%。3.3 城市設計引導 建筑風貌引導本次規劃建筑依照功能分為工業建筑、企業辦公建筑、公共服務建筑、居住建筑。(1)工業建筑:產業建筑以常規工業廠房為主,在滿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可采用更加現代、靈活的設計風格豐富立面形式,避免外觀過于呆板同質。(2)企業辦公建筑:整體追求獨特、簡潔、具有科技感的建筑風格,體現開放性與創新智慧特色。(3)公共建筑:主要包括醫療、商業等服務建筑。宜采用現代明快的建筑風格,以豐富的立面、活潑的體量、多樣色彩體現個性和活力。(4)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人才公寓與員工宿舍,建筑可考慮采用更為靈活的布局組合形式,風格偏公建化,以現代簡約為主。工業建筑企業辦公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