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體系建設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257
2024-10-12
21頁
4.39MB
1、 征求意見稿 通遼市應急局2024年9月注:本版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審批文件為準前 言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災減災的總體部署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最大限度減輕各類災害的風險和損失,有效防范和應對重特大災害挑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實現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全面開始。國土空間規劃是對一定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2、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綜合防災規劃作為城市災害風險管控和防災空間管制的依據,具有體制特殊、內容繁雜、關聯眾多等特點,是預防與減輕城市未來災害影響并保障城市安全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屬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專項規劃,因此建立適應國土空間規劃改革要求的綜合防災規劃管控體系,實現防災減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效響應是城市生態文明構建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提升綜合防災工作的效力與效益鑒于不同空間尺度綜合防災規劃在目標對象、作用形式與管控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進一步健全規劃實施傳導機制,不斷完善韌性建設在管控要求逐級落實、規劃類型銜接反饋、監督實施綜合協同等方面3、的實踐需求。通過各種指標、結構、位置、名錄、分區、界限等內容的詳略設計與重點優化,側重體現不同層級與類型空間規劃的戰略性、協調性與實施性,兼顧規劃的嚴肅性與靈活性。在空間治理過程中厘清空間治理架構下各層級各部門的事權范圍,以事權對應、差異有序的分級管理體系,引導韌性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管”的實踐流程,真正以“實用管用好用”的目標導向將綜合防災規劃落實于國土空間規劃五級三類四體系之中,推動各層級政府、各部門和各利益相關主體的高效協作性,實現空間尺度上的精細化協同治理。全面提升綜合防災工作的效力與效益。01規劃總則 /0102目標愿景 /0403中心城區安全規劃 /07 04近期建設 /12 目 4、錄CONCENTS05實施保障 /16 PART 01規劃總則0101l 規劃范圍市級進行空間布局和規劃管理統籌的重點地區,包括科爾沁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心城區部分,面積249.72平方公里。是本次專項規劃的重點工作范圍。該范圍重點劃定城市總體防災分區,構建應急體系,引導各類防災設施的布局系統布局和指導建設實施。其中東郊街道、遼河鎮、清河鎮、育新鎮、三義堂農場、錢家店鎮為部分區域。l 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1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02010203040506n 以人為本,依法依規:強調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5、位,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傷亡降到最低。體現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切實履行保護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依法依規采取應急處置措施。n 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強調日常防范工作的重要性,通過預防措施來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同時,要將應急準備與日常管理工作相結合,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轉入應急狀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強調在應急響應過程中,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實行分級負責制,確保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有效應對6、突發事件。n 依靠科學,提高素質:強調在應急規劃和應對過程中要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應急處置的效率和準確性。加強應急管理和救援人員的培訓和演練,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應對能力。n 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強調在緊急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迅速行動,協同應對,確保應急響應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區域聯防聯控格局。n 注重實效,持續改進:強調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和修訂,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0303PART 02規劃愿景0404 到2035年,建立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防范應對重大安全風險相7、適應,統籌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有效覆蓋各行業領域、綜合協調各方面各環節的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通遼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防范和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作用更加穩固。0505近期遠期 初步完善防災減災和救災體系,特別是在綜合指揮、預警、預報、救災、救援等方面,達到能夠靈活、快速、有效應對各類災害的目的。全面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和隊伍的抗災、防災和救災能力與水平,達到能夠完全抵御和應對各類災害的目的。0606PART 03中心城區安全規劃0707分區管控根據通遼市中心城區2035年規劃人口規模,綜合考慮應急通道、鐵路、水域、自8、然分割與行政管理范圍,通遼中心城區共劃定3個防災分區,即橋北分區橋北分區、橋南分區橋南分區和鐵南分區鐵南分區。0808一環七干多線以通遼東環、北環、西環304為應急疏散環線(南環為高速公路,不考慮在本規劃內),連通橋北分區和橋南分區,并通過民航路與白音太來大街相通,形成救災主干道??紤]到高架、立交、下穿通道的影響,橋北分區以創業大道向南北和沿建國北路向北疏散為主;橋南分區以霍林河大街向東疏散和沿科爾沁大街民航路向南疏散為主;鐵南分區以紅光大街向東疏散為主,也可以通過白音太來大街通過民航路南段,向西南疏散。以一環七干為骨架,與各分區的道路形成有機聯強,形成城市應急交通的載體。0909設施型預警預9、報評價后預警預報報警包括地震監測預警、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即通過對防災減災和應急各類設施、組織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啟動預警。如火災、生產事故等的報警。根據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的功能要求,在中心城區選擇約3453.88平方米,規劃建設面積為8400平方米。1010KENDALLbelieve Kendall wanted the American Idol audition so much that KENDALLbelieve Kendall wanted the American Idol audition so much that KENDALL規劃建設通遼市應急物資10、儲備庫,在原有應急物資儲備庫的基礎上,提高儲備能力,按救災救援的要求,增加儲備品種,提高對通遼市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按服務人口不超過50萬人,不低于30萬人的要求,擬在科爾沁區科爾沁區建設2個個中心避難場所,經濟技術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區建設1個個中心避難場所。經濟技術開發區擬選址于市民公園,位于青龍山大街以南,鳳凰山大街以北,門達路以西,長勝路以東。面積為13.38萬平方米。根據中心城區居住分布和固定避難場所服務半徑1.5-2公里設計,共規劃1919個固定避難場所個固定避難場所,其中利用5個現有(全部位于科爾沁區),新規劃14個。1111PART 04近期建設1212通遼市城市應急救援基地建設11、項目通遼市航空救援培訓基地建設項目通遼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項目0201031313通遼市中心城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通遼市中心城區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建設項目通遼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項目0504061414蒙東應急物資標準化儲備基地建設項目(改造提升工程)通遼市應急科普體驗館建設項目通遼市森林火災應急能力建設項目080709待 定,考 慮與 通 遼 市 城市 安 全 風 險綜 合 監 測 預警平臺合建本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1515PART 05實施保障1616實施評估機制 完善規劃傳導,落實應急疏散救援空間規劃要求。制定實施方案,逐步推進應急疏散救援設施建設。加強動態評估,持續提升城市應12、急疏散救援能力。科技信息保障大力推動應急疏散救援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撐應急疏散救援全過程管理。政策法規保障健全法規體系,完善應急空間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制定建設標準,提高應急疏散救援空間建設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優化應急空間維護啟用運行機制。人員隊伍保障加強人員配備,提升應急狀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救援力量,提高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資金投入保障完善政府財政為主的應急疏散救援資金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應急疏散救援空間建設和管理。宣教培訓保障深化應急疏散救援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安全意識。全面開展應急疏散救援培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1717通遼市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體系建設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