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九支文旅協同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469
2024-10-15
13頁
1.54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方案合集
1、合江縣九支文旅協同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文本 第一章 總則 一、目的意義為切實做好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實省委、瀘州市委、合江縣委決策部署,以片區(經濟區)來引領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編制合江縣九支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二、地位作用本規劃是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對九支片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2、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三、規劃層級本規劃包括片區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 片區范圍為九支鎮行政區,總面積222.26平方公里,涉及4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區范圍為九支鎮區。四、規劃年限本規劃基期年為 2020 年,期限為 2021-2035 年,近期至 2025年。五、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圖集、表格和數據庫,其中規劃文本和圖集是合江縣九支片區國土空間規劃的法律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章 目標定位一、相關規劃銜接(一)落實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定位要求九支片區位于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九支文旅協同發展片區,片區以商貿為主,配套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承擔川黔邊界區3、域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功能。(二)銜接專項規劃片區規劃與相關部門編制的專項規劃或專章充分協調,落實主要內容,確保建設項目的空間需求在規劃中精準落實。二、發展機遇(一)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鄉村高質量發展要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時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求九支片區應努力對擺脫對傳統粗放式發展的路徑依賴,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充分利用鄉村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地區高質量發展。(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要求合江縣作為國家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9個縣市區之一,要突出以深化區域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要求九支片區應積極探索與縣域其4、他片區及周邊區域的競合關系,在創新、生態、產業等方面強化協作,加快發展。(三) 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對鎮村提質增效的任務要求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強鄉村規劃建設,開展以片區為單元的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要求九支落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務,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四)四川省黨代會最新要求和瀘州市發展戰略要求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順應空間結構變化新趨勢,大力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聚力抓好川渝高水平合作的重點領域。瀘州提出“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要求做優瀘縣、合江縣“東翼”,有效融入和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五)區域5、白酒產業轉移的要求 仁懷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準入限制,預計三年內綜合治理小、散、弱白酒生產企業600余家,九支憑借臨近赤水河的獨特區位優勢以及已有的白酒產業發展基礎,將成為承接區域白酒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要求九支應提前謀劃產業空間,引導產業集聚,完善產業鏈條,加快建設合江現代白酒產業園區。(六)與赤水市一體化同城發展的要求 赤水市與九支鎮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業緣相融,一衣帶水、各具特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趨勢顯著。要求九支深化與赤水市的合作,探索共建川南黔北旅游大環線、赤水河流域產業合作試驗區,進一步凸顯生態文化互補優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形成同城互動、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七)合江縣打造“6、中國康旅金三角核心區”的要求縣委縣政府提出依托赤水河流域民俗文化資源,強化川黔區域合作,打造串聯堯壩古鎮龍桂山先市醬油金龍云海石頂山赤水的沿赤水河文化旅游線路,建設九支鎮為邊貿商旅中心鎮、石頂山為紅色旅游小城鎮。要求九支鎮加強聯動周邊旅游環線,深度挖掘紅色文化IP,補齊旅游配套設施,完善旅游服務功能,提高旅游承載能力。(八) 合江縣綠色生態甜美鄉村的鄉村振興發展路線按照四川省黨代會最新要求和瀘州市“一體兩翼”發展戰略要求,合江縣堅持瀘合攜手、乘勢而為,推動“東翼”建設成型成勢。合江鄉村振興發展加強區域協作,以“千年荔城,甜美合江”為整體形象,形成以“品牌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龍頭引領,二三產業7、深度融合發展的綠色生態甜美鄉村新格局。三、規劃思路全面落實省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合江縣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渝西戰略支點”戰略定位,順應與赤水市一體化同城發展趨勢,壯大省際邊貿、文化旅游產業動能,保障耕地目標落地落實,盤活低效閑置存量用地,注重資源要素向鎮區、中心村聚集,著力打造農旅特色突出、城鄉融合發展的片區,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的綠色生態甜美鄉村。四、規劃原則區域統籌,協同發展。加強與周邊區域協調力度,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統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道路交通、設施配置,促進赤水河流域一體化協調發展。底線約束,集約節約。嚴格資源8、環境底線約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用地節約制度,落實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特征,差異化制定空間發展策略,突出特色化、多元化發展,讓各類空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聚焦民生保障,重點完善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優化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切實增強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空間留白,彈性適應。完善空間留白機制,構建多方式的彈性留白體系,應對規劃不確定性,增強規劃彈性,提高發展韌性。五、發展定位落實瀘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9、1-2035 年)等上位規劃要求,綜合考慮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環境稟賦等影響因素,順應發展態勢,確定本片區發展定位為以糧經復合種植為基礎,以省際邊貿、文化旅游為主的川黔一體化融合發展片區。六、規劃目標落實省市縣重要決策部署,制定“兩步走”發展目標:至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劃定落實4954.10公頃永久基本農田、7125公頃耕地保有量;十四五所確定的合江食品產業園九支園區、九支鎮汽貿產業園、現代農業倉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產業初步建成;交通便捷度有效提升,國道G546納溪至赤水(川黔界)、省道S438合江至九支段公路等道路工程推進實施;商貿服務能力大幅增強,周10、祠文化休閑娛樂特色街區、九支鎮安溪大街兩側商業建成落地。至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鄉村產業更加活力,合江食品產業園九支園區全產業鏈條基本建立;產業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合江優質蔬菜基地、江優質中藥材種植基地、縣級農旅游融合現代農業園區服務設施用地配套完善;鎮區環境品質顯著提升,沙溪河、苦竹溪濱水綠地公園全面建成。第三章 底線約束按照“三區全覆蓋、三線不交叉”的原則,科學劃定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強化歷史文化、生態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濕地資源保護,筑牢底線思維,夯實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本底。第四章 總體格局一、 區域協調格局共塑區11、域旅游品牌。聯動赤水旅游大市場,融入區域旅游環線,突出文化體驗主題,共塑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品牌,打造川渝黔金三角文化旅游新高地。生態共保共治。加強赤水河流域水資源和岸線保護,與上、下游地區協同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態廊道,強化赤水河沿岸生態建設,共同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產業共興共融。加強與北部真龍鎮產業聯系與協作,共建真龍柚產業聯盟;加強與納溪區大旺竹海合作發展,共建示范基地、竹林風景線,發展旅游康養產業;加強與大橋鎮產業園區協作,協同食品釀造產業生產加工基地、物流營銷基地建設。交通互聯互通。加強沿赤水河旅游通道建設,強化川黔旅游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地位。加強毗鄰鄉鎮農村公路銜接,打通省際斷頭路,打造互聯互12、通的區域路網體系。二、總體格局結合片區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綜合考慮片區目標定位、產業發展和鎮村體系建設,規劃構建“兩軸一廊,一心五片 ”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軸”為城鎮發展軸線、生態農業發展軸線。城鎮發展軸線,依托省道438、省道311,對外連接法王寺鎮、納溪區,對內串聯鎮區、五通社區,是九支片區城鎮發展的主軸線。生態農業發展軸線,依托國道546, 連接糯紅高粱種植示范園、鎖口水庫休閑生態園、林竹中藥材基地等生態農業核心資源。 “一廊”為維護和保護赤水河生態廊道。 “一心” 為發展中心。九支鎮鎮區,是輻射帶動九支片區發的能級中心。 “五片” 為竹林中藥材產業區、綠色蔬果種植區、糯紅高粱種植區、烏蒙山生態農產品產業區、石頂山紅色文化旅游區。是綜合特色產業分布,差異化發展所形成的空間底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