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鬧村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483
2024-10-15
40頁
10.44MB
1、平陽縣鬧村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24年9月總 則121.1項目區位鬧村鄉,隸屬于浙江省溫州市,地處平陽縣西部,東與水頭鎮相接,南與蒼南縣相鄰,西與青街畬族鄉接壤,北與南雁鎮相連。總則1鬧村鄉在平陽縣的位置平陽縣在溫州市的位置3p 規劃體系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對內,為城鄉統籌的空間布局管控提供依據;對外,明確空間管制規則規范保護開發行為;對上,細化落實要求,體現縣級規劃意圖;對下,建立傳導機制,指導詳規控制單元。p 規劃定位p 規劃作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2、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其中“五級”指國家、省、市、縣、鄉鎮等層面編制的不同層級的國土空間規劃。規劃體系:五級三類、四個體系41.2項目背景總則1p 規劃范疇:全要素生態、農業、城鎮城鄉、保護與發展p 規劃范圍:全域p 規劃期限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與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其中規劃基期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3、050年。鬧村鄉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45.81平方千米。5總則11.3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圖基礎研究目標與戰略支撐性內容基期用地底數底圖上位規劃傳導內容規劃定位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規劃分析與評估規劃目標與指標落實發展戰略(可選)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深化細化農用地布局生態用地布局建設用地布局歷史文化保護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管控與實施詳細單元劃分規劃強制性內容規劃實施保障用地布局規劃用途分區規劃 用途分類規劃自然資源利用國土空間安全與保障空間控制線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落實“五線”落實劃示村莊建設邊界落實其他控制線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自然保護地新增生態修復空間永久基本農田水資源礦產資源農業空4、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6總則11.4技術路線現 狀 基 礎278現狀基礎22.1經濟社會概況鬧村鄉設西垟村、東北村、小施村、大施村、蒼南村、東橋村、聯山村、上士浪村、龍中村等12個行政村,詳見右圖。p 行政區劃p 人口概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鬧村鄉常住人口8863人。行政村(社區)劃分圖p 自然資源特征云霧滿山飄,綠盈蒼山坳鬧村鄉位于平陽縣西南部,北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景區,西南靠國家級玉蒼山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達70%以上。境內有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峰,并蘊含豐富的礦石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已探明有優質灰綠巖礦藏兩處。因每年三、四月期間煙霧繚繞而素有“霧鄉”之美譽5、。鬧村溪為北港流域主要支流之一,發源于玉蒼山北麓,干流自南向北方向經埭頭村注入鰲江,河道蜿蜒曲折,坡陡流急,為山溪性河流。9現狀基礎22.2自然資源現狀山林田水1.8%15.5%74.4%2.3土地利用現狀現狀基礎210以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根據國家“三區三線”劃定規則,將在自然資源部備案的2020年前已批未用土地作為現狀建設用地,形成基期現狀數據。土地利用現狀圖規劃目標及策略31112規劃目標及策略33.1目標愿景生態康養旅游鄉鎮落實上位規劃對鬧村鄉的定位要求,重點發展養生度假、旅游休閑、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將鬧村鄉打造成生態宜居的文化之鄉主體功能:生態經濟地區13規劃目標及策6、略33.2發展策略實施結構調整戰略,全面發展旅游業,以特色村為基點帶動全鄉旅游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效益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培育農業特色強村,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積極發展旅游業 01實施城鎮帶動戰略,統籌鎮村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完善鄉域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打造“鬧村凈鄉”。實施民生為本戰略,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改善發展的硬環境。完善鄉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02融入環南雁蕩山文化旅游片區開發,錨定“平蒼兩縣后花園”“南雁文旅片區南大門”定位,積極融入“一主一副兩廊三區”發展大格局,加快建設“霧鄉鬧村時尚康養之鄉”。加強與南雁7、鎮、青街鄉等環旅游資源對接,強化自身旅游特色,實現一體化發展。加強區域聯合,共同發展033.3空間控制線落實規劃目標及策略3143.3.1三條基本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p 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595.74公頃(1)紅線范圍根據自然資源部批準下發“三區三線”成果,鬧村鄉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共595.74公頃。主要分布在南陽村、東橋村、龍中村等村。(2)管控規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基于“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原則,以長期可穩定利用的耕地為基礎,將符合條件的耕地全部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并將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保質保量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圖8、斑。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嚴格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強化用途管制,嚴格控制非農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3.3空間控制線落實規劃目標及策略3153.3.2三條基本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p 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690.94公頃(1)紅線范圍根據自然資源部批準下發“三區三線”成果,鬧村鄉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共690.94公頃。主要包括、平陽縣西南部生態公益林保護區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和浙江溫州平陽滿田省級森林公園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龍中村和靜涼山村等村。(2)管控規則生9、態保護紅線內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內原則上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自然保護地核心區保護區內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3.3空間控制線落實規劃目標及策略3163.3.3三條基本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p 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35.26公頃(1)紅線范圍根據自然資源部批準下發“三區三線”成果,鬧村鄉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共35.26公頃。(2)管控規則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管理。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在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國家重大項10、目建設、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調整的,按照國土空間規劃修改程序進行修改。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施“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重點建設項目安排表是城鎮開發邊界外建設的主要依據。用地布局規劃41718用地布局規劃44.1建設用地布局4.1.1總體空間格局構建“一心兩軸三區”的鄉域國土空間結構一心綜合服務中心:完善鎮域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強化旅游服務設施配置。兩軸城鎮發展軸:靈溪線接鬧浦線,鬧浦線外接57省道復線,連通蒼南縣和水頭鎮,成為鄉域空間發展和聯系軸;旅游發展軸:沿鬧村溪依次經靜涼山11、村、蒼南村、西垟村、龍中村,結合特色村發展和鬧村鄉沿線景觀,成為鄉域旅游發展軸。三區現代農業發展區:位于鄉域東部,范圍包括東北村、東橋村、上士浪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現有農業和養殖基地,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觀光旅游業。綜合旅游發展區:位于鄉域中部,范圍包括龍中村、西垟村、南陽村、蒼南村,依托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重點發展休閑旅游業,打造康養旅游休閑目的地。生態環境保護區:位于鄉域西、南部,范圍包括小施村、大施村、聯山村、平聯村、靜涼山村,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對森林資源實施保育,對水環境進行改善和保護。城鎮空間規劃圖19用地布局規劃44.1建設用地布局 4.1.2 居住用地p 規模與布局規12、劃鬧村鄉居住用地為181.40公頃。p 城鎮社區劃分與村莊居民點體系規劃形成“1+12”城鄉居民點布局,其中鎮區1個;行政村12個。居住用地分布圖20用地布局規劃44.1建設用地布局 4.1.3 居住用地p 村莊分類依據浙江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要點(試行),結合鬧村鄉各個村莊現狀調查分析,根據區位、交通、環境、資源等因素,劃定集聚建設類1個、整治提升類6個、特色保護類3個、城郊融合類2個、搬遷撤并類0個。村莊分類圖村莊類型村莊名稱村莊數量集聚建設類西垟村1整治提升類大施村、東橋村、聯山村、平聯村、小施村、靜涼山村6特色保護類龍中村、東北村、南陽村3城郊融合類蒼南村、上士浪村2搬遷撤并類0小計 113、221用地布局規劃44.1建設用地布局 4.1.5綜合交通規劃n 城鎮道路系統規劃干路網規劃結構:形成“五橫、一縱”的干路網:主干路:靈溪線-府前路、北環路;次干路:北環街、府前街、新村路、鬧村南路,滿足鎮區內部聯系要求及地塊的交通出入。鄉村道路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結合實際需求對鄉村道路進行優化或改擴建,提升路網連通度,支撐美麗鄉村建設。交通設施公共停車場:主要結合公共服務設施布置3處公共停車場。公交站點:1處,鬧村車站。加油加氣站:1處,浙江石油加油站(平陽鬧村站)鎮區道路交通規劃路用途分區規劃5225.1規劃用途分區用途分區規劃523p 兩種管控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城鎮開14、發邊界外: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約束指標+分區準入序號一級分區二級分區面積(公頃)比例(%)1生態保護區陸域保護紅線區690.96 15.08 海洋保護紅線區0.00 0.00 2生態控制區陸域生態控制區1614.64 35.25 3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684.71 14.95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0.00 0.00 4城鎮發展區居住生活區35.26 0.77 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 工業發展區 物流倉儲區 綠地休閑區 交通樞紐區 戰略預留區5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172.17 3.76 一般農業區1359.20 29.67 農田整備區1.62 0.04 林業發展區0.00 0.00 6其他保15、護利用區礦產能源發展區21.38 0.47 文化遺產保護區0.00 0.00 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0.00 0.00 特殊用地集中區1.24 0.03 陸海協調發展區0.00 0.00 5.2農田保護區用途分區規劃524管制規則禁止禁止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房、建窯、建墳、挖砂、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禁止非農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除法律規定的重點項目除外)。鼓勵 鼓勵在永久基本農田內開展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5.3生態保護區用途分區規劃525管制規則禁止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16、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禁止生態保護紅線內空間違法轉為城鎮空間和農業空間。鼓勵 鼓勵根據生態紅線的保護需求和規劃,結合全域綜合整治,建設用地復墾的項目,逐步有序的退出建設用地。鼓勵生態保護紅線內已有的農用地,建立逐步退出機制,恢復生態用途。5.4生態控制區用途分區規劃526管制規則禁止禁止商業性利用。除必需的工程建設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變陸域生態控制區用途,禁止建設工程占用生態控制區。控制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法定程序、管制規則,采取“名錄管理+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相結合的方 式細化管理規定,進行適度開發利17、用。鼓勵 引導生態控制區及周邊的居民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無污染的種植、養殖和林副產品加工業,鼓勵從事適度的資源管護和旅游接待等活動。27用途分區規劃55.5城鎮發展區鎮區用途分區規劃圖二級分區管制規則居住生活區在詳細規劃中明確居住生活區的密度、容積率、高度及配件設施等指標,且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實施規劃許可管理。主要規劃用途包括新增城鎮建設用地、重要更新用地,主要用地地類包括城鎮住宅用地與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學前教育用地、城鎮道路用地。禁止準入用途包括工業產值倍增用地,禁止準入用地包括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二類倉儲用地和危險品倉儲用地。商業商務區在詳細規劃中明確建筑密度、容積率、高度18、及配件設施等指標,且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實施規劃許可管理。主要規劃用途包括新增城鎮建設用地、重要更新用地,主要用地地類為商業服務業用地。禁止準入用途無,禁止準入用地包括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二類倉儲用地和危險品倉儲用地。綜合服務區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嚴格控制。在詳細規劃中明確建筑密度、容積率、高度及配件設施等指標,且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實施規劃許可管理。主要規劃用途包括新增城鎮建設用地、重要更新用地,主要用地地類包括各類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禁止準入用途無,禁止準入用地包括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二類倉儲用地和危險品倉儲用地。5.6鄉村發展區用途分區規劃528519、.6.1村莊建設區管制規則禁止禁止開展不符合用地性質的建設項目。控制嚴格執行“先審批,后建設”。嚴格控制農村建設用地標準,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控制生活污水排放、固體廢棄物需集中處理。不得任意丟棄、排放,導致規劃區域環境污染。鼓勵 鼓勵優先盤活村莊存量建設用地。鼓勵加強環境整治和設施配套,建設重點整治內容。5.6鄉村發展區用途分區規劃5295.6.2一般農業區管制規則禁止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控制控制農用地轉用,對質量等級高耕地、園地、林地實行優先保護。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按照“耕地占補平衡”的原則,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對于農村新業態服務用地,用地規模占農用地比例以及單獨選址項目20、的建設規模應符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規定。鼓勵 鼓勵閑置農用地變為耕地,生態化農田建設。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5.6鄉村發展區用途分區規劃5305.6.3農田整備區管制規則禁止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鼓勵 鼓勵將閑置、老舊的農房列入整備區。歷史文化保護63132歷史文化保護6鬧村鄉范圍內主要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文物保護點5處,歷史建筑5處,不可移動文物11處,應按照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進行保護。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等級序號名稱文物保護單位縣級1仙姑道院2柿樹垅宮戲臺3龍鳳橋文物保護點1東灣硐橋2狀元內矴步3龍鳳亭4北山古遺址5陳步高宅歷史建筑1朱氏宗祠2陳氏大21、份民居3黃氏宗祠4蕭山殿5林氏民居不可移動文物1西垟村朱氏宗祠2中村村楊氏民居3中村村簡氏民居4上南村馮氏民居5盧家村盧氏民居6橋頭村曾氏民居7黃山村劉氏民居8上浪村林氏民居9大施村路貢林氏民居10大施村林坑內林氏民居11蒼南村盧氏民居6.1歷史文化資源33歷史文化規劃66.2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p 文物保護單位(點)保護文物保護單位(點)按照批準的文物保護規劃的要求落實保護措施,以日常保養為主,主要手段包括日常保養、防護加固、現狀修繕。其建設工程應當報相應級別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依法做好保護工作,確保文物保護單位(點)和周邊環境安全。控制文物保護單位(點)周邊建筑的高度、體量、色彩、形式,22、使周邊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點)相協調。文物保護單位(點)的利用應遵循文物建筑開放導則,除鼓勵延續原有傳統功能外,在不影響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功能可參照但不限于:社區服務、文化展示、參觀游覽、經營服務、公益辦公等功能,并按相關規定程序進行報批、報備。p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溫州市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等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保護。文物建筑的保護措施以日常保養為主,主要手段包括日常保養、防護加固、現狀修繕。涉及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建設工程,應當報相應級23、別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依法做好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和周邊環境安全。控制文物周邊建筑的高度、體量、色彩、形式,使周邊建筑與文物相協調。文物建筑的利用應遵循文物建筑開放導則,除鼓勵延續原有傳統功能外,在不影響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功能可參照但不限于:社區服務、文化展示、參觀游覽、經營服務、公益辦公等功能,并按相關規定程序進行報批、報備。p 古樹名木保護鬧村鄉域范圍內現有古樹名木31棵,依據國家有關古樹名木的管理規定和溫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加強對現存的古樹名木以及周邊環境的維護與保護,嚴禁砍伐。對整個規劃范圍內存在的古樹名木實行分級保護,設立保護牌并掛牌,建立檔案庫,責任到位。詳細規劃編24、制單元劃分與控制要求73435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與控制要求 7以城鎮開發邊界、行政邊界為基礎,結合相對穩定的地理、交通邊界劃分為12個詳細規劃單元,其中城鎮單元1個,鄉村單元11個。7.1單元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圖36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與控制要求 7構建“指標控制、空間控制線、設施引導”的傳導體系。p指標控制分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重要指標到各單元,其中約束性指標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用水總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濕地面積、重要江河湖泊水質達標率;預期性指標包括常住人口、建設用地面積、城鄉建設用地面積、村莊建設用地面積等。p空間控制線落實國土空間總體25、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確定的重要控制線“5+6+X”到各單元,以實位控制為主。“5”即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基礎設施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6”即城鎮單元應控制的“黃線、橙線、綠線、藍線、紫線”和鄉村單元應控制的村莊建設邊界線;“X”(選做)即工業用地控制線、防災減災等其他重要控制線。p設施引導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明確的其他重要點狀設施到各個單元,以虛位或點位控制為主。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如幼兒園)、公用設施(如垃圾轉運站)、防災減災設施(如應急避難場所)、水利設施(如水閘泵站)等,明確設施的類型、空間布局、等級、規模等內容。7.2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傳導規劃實施保障26、83738規劃實施保障88.1規劃分期實施p 根據規劃總體目標,銜接落實十四五規劃要求,統籌安排國土空間開發時序,明確近期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近期約束性指標,劃定近期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等各類管控邊界,明確相應管控要求,明確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名錄、規模、空間布局,保障近期重點建設項目空間需求。p 結合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總體目標與任務,針對現狀國土空間保護與利用中的較為突出的問題短板,明確近期重點實施的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明確目標任務、重點區域、規模指標。39規劃實施保障 88.2規劃數據庫建設p 加強規劃數據庫建設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27、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橫向協調、強化管控縱向傳導、層次落實鬧村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順溪鎮各單元詳細規劃 交通專項規劃 水利專項規劃 市政專項規劃 產業專項規劃 其他專項規劃 防災專項規劃 文旅專項規劃 環保專項規劃全域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40規劃實施保障 88.3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建設“一張圖”空間信息平臺集成多種數據資源,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市級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實現多規信息的融合匯聚和多方在線共享,為國土空間統籌治理提供高度協調、統一權威的規28、劃“一張圖”空間指引。落實空間控制線管控落實永久基本年農田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糧食安全控制線、生態環境控制線、基礎設施控制線等重要空間控制線。建立嚴格的控制線管控規則。建設項目原則上不得安排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內。如發生沖突確需安排建設項目的,由規劃編制主體或項目建設主體報請相應主管部門審議。建立定期評估和動態維護機制定期評估: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年度體檢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實施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五年評估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修改的重要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情況部門自評估和第三方綜合評估相結合的評估制度。動態維護:結合五年評估和第三方綜合評估,29、開展規劃動態維護。采取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優化調整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等方式,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并對規劃實施工作進行反饋和修正。建設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立政府對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監控機制。通過對人口、用地、交通、環境、資源等因素的發展變化進行實時監控和評價,對規劃進行校核,確保政府對規劃及其實施進行動態調控。嚴格執行規劃管理許可程序。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認真查處和糾正各種違反規劃的行為,加大對違法建設打擊力度。籌劃完善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推行城鄉規劃陽光工程,通過民主、公開、程序化的方針建立行之有效的城鄉規劃監督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