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福寶低碳生態康旅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511
2024-10-15
11頁
1.83MB
1、合江縣福寶低碳生態康旅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文本第一章 規劃總則一、目的意義為切實做好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實省委、瀘州市委、合江縣委決策部署,以片區來引領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編制合江縣福寶低碳生態康旅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二、地位作用本規劃是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對福寶低碳生態康旅片區(以下簡稱“福寶片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2、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三、規劃層級本規劃包括區域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區域規劃范圍包括福寶鎮和先灘鎮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706.02平方公里,涉及4個社區、22個村。鎮區規劃范圍為福寶鎮區和先灘鎮區城。四、規劃年限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第二章 目標定位一、規劃思路全面落實省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堅持合江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渝西戰略支點”戰略定位和綠色生態甜美鄉村發展路線,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片區規劃建設全過程;拓展生態功能價值,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強化古鎮保護力度,打3、造縣級康旅產業集群地,建設高品質的康養旅游度假片區。二、規劃原則嚴守底線、保護優先。落實最嚴格生態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加強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育,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適地適用、保護發展與資源相匹配,發揮比較優勢,差異化制定空間發展策略。以福寶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鎮村,在不影響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古鎮旅游、生態康養和生態農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全域統籌、集約節約。尊重鄉村發展規律,以促進鄉村振興為抓手,全域統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盤活閑置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以人為本、公眾參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深入鎮鄉基層,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塑造具有特色的片區鎮村聚落空間形態,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相關規劃銜接(一)落實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定位要求福寶片區位于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育與康養區內,整體以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為主,同時片區內規劃有現代竹林加工產業園和金釵石斛產業園,并著力打造川渝黔結合部生態康養旅游地。(二)銜接專項規劃片區規劃與相關部門編制的專項規劃或專章充分協調,落實主要內容,確保建設項目的空間需求在規劃中精準落實。四、發展定位銜接瀘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5、35年)合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以福寶鎮為核心,輻射帶動先灘等周邊鎮村。結合發展基礎和區域發展態勢,確定本片區發展定位為以轉換生態優勢,提升資源價值,發展康旅產業為主、生態農業為輔的的綠色低碳發展片區。五、規劃目標落實省市縣重要決策部署,制定規劃目標:至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荔枝、楊梅、中藥材、水稻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玉蘭山景區、天堂壩景區、自懷景區等初步形成接待能力,農旅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中心鎮村集聚效應明顯,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到2035年,福寶片區生態環境和風景資源、歷史遺跡和文化風貌保護取得較好成效;資源配置與6、要素流動更加合理高效,傳統文旅項目品質提升,結合鄉村振興促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中心鎮村集聚效應明顯,綜合服務能力與輻射影響力顯著增強,鄉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三章 底線約束按照“三區全覆蓋、三線不交叉”的原則,科學劃定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并將其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城鄉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推進不可逾越的紅線。第四章 總體格局一、區域協調格局聯合永川、江津、赤水等地,打造川渝黔康旅金三角。整合川黔渝旅游資源,串聯相鄰的堯壩古鎮、法王寺龍掛山、赤水風景名勝區、江津四面山、永川茶山竹海等景區,聯合開發共7、享旅游線路,打造森林康養、穿越體驗等精品旅游環線,整合促銷推廣,共塑區域旅游品牌。建立“資源共享、區域聯動、線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場互融的區域旅游合作新機制”。打造旅游環線,實現景區聯動。打通福寶自懷隧道、四面山七里壩公路,形成外通內連的旅游環線,實現四面山景區、赤水景區、福寶景區聯動。二、產業發展格局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強鄉村產業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形成“五片多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五片”指富硒水稻種植連片發展區、晚熟荔枝種植區、農旅融合發展區、金釵石斛中藥材種植區、林下經濟及生態旅游區。“多基地”指香稻示范基地、花椒產業示范基地、金釵石斛示范園區、荔枝示范基地、穆村鄉村旅游示范基8、地、竹產業基地、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楊梅產業園、董家溝休閑農業園、金堂林海度假區、玉蘭山景區、天堂壩景區等多個農業基地、農業園區和旅游景區。三、總體格局結合片區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綜合考慮片區目標定位、產業發展和鎮村體系建設,規劃構建“一心一軸兩帶兩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指福寶鎮區,打造為整個片區的綜合服務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一軸”即依托渝敘筠高速形成的片區發展主軸。“兩帶”為大槽河、小槽河所形成的生態價值實現、鄉風文明展示的旅游產業發展帶。“兩區”包括了以佛寶國家森林公園、四川佛寶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為主的生態保護及康養度假產業發展區,以及以福寶鎮區、先灘鎮區、自懷場鎮為主的生態農旅融合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