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市西戈壁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眾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831
2024-10-18
30頁
8.02MB
1、沙灣市西戈壁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稿2024年09月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落實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全面落實和深化沙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形成沙灣市西戈壁鎮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全域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為編制村莊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前 言01 總則1.1 規劃原則1.2 規劃范圍和年限1.3 規劃層級02 規劃定位與目標2.1 規劃定位2.2 發展目標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三條控制線3.3 農業生產空間3.2、4 生態保護空間3.5 鎮村體系規劃04 資源保護和整治修復4.1 資源保護和利用4.2 土地整治4.3 生態修復07 實施保障7.1 規劃實施機制7.2 實施監督體系06 鎮區規劃6.1 鎮區功能結構6.2 鎮區綠地與開敞空間6.3 鎮區公共服務體系6.4 鎮區市政基礎設施體系05 支撐要素5.1 建立健全交通體系5.2 完善基礎設施配建5.3 防災減災體系目錄01 總則1.1 規劃原則1.2 規劃范圍和年限1.3 規劃層級01 規劃總則1.1 規劃原則堅持以人為本 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完善城鄉生活圈,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塑造鄉村風貌特色,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3、支撐保障能力。堅持綠色發展 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戰略引領 以發展眼光、全局視野、戰略思維謀劃西戈壁鎮整體發展,強化鎮區與周邊鄉鎮、村莊的產業、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等的協調。進一步提升區域交通的便捷性,強化內外銜接,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堅持底線思維 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保障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國土安全、水安全和能源安全。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4、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強化底線約束。1.2 規劃范圍和年限 規劃范圍包括西戈壁鎮轄區范圍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基期年為2021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3 規劃層級 規劃在空間地域上分為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01 規劃總則02 規劃定位與目標2.1 規劃定位2.2 發展目標02 規劃定位與目標2.1 規劃定位“石瑪沙”城鎮群重要門戶節點沙灣市生態旅游示范區南部天山畫廊風情旅游帶上重點鎮2.2 發展目標2025年到2025年,西戈壁鎮國土空間格局得到優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糧食安全更加穩固,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新型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城鄉5、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鄉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2035年到2035年,西戈壁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形成,“石瑪沙”城鎮群重要門戶節點、沙灣市生態旅游示范區、南部天山畫廊風情旅游帶上重點鎮的定位目標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體系基本實現。02 規劃定位與目標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三條控制線3.3 農業生產空間3.4 生態保護空間3.5 鎮村體系規劃03 國土空間6、開發保護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結合適宜性分析,合理構建生態屏障和廊道,明確開發保護區域、軸帶及重要節點,確定“一核兩軸、三區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綜合服務核心三區:南部農牧業發展片區、中部農業發展片區、北部農牧業發展片區兩軸:鄉村振興發展主軸 鄉村振興發展次軸多點:沙灣牛羊養殖基地、溫泉休閑旅居體驗地、草原生態運動區等節點3.2 三條控制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城鎮開發邊界根據發展空間分區,將農業空間內布局集中、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設施的高產、穩產、優質耕地劃定為永久基本農7、田保護紅線。對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管控性保護、建設性保護和激勵性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或改變其用途。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管控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的國家重大項目,應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新增城鎮建設項目原則上應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進行布局和建設,嚴格控制城鎮開發邊界以外的各項城鎮建設活動。城鎮開發邊界內應優化建設用地功能結構,推進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提高建設品質。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3.3 農業生產空間 以棉花高效種植區、畜牧業養殖區建設為重點,構建“兩軸、三區、多基地”農業空間格局。三區:北部現代特色畜牧業發展8、區、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南部現代農業與特色畜牧業發展區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多基地:奶牛養殖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兩軸:沿X814縣道形成的南北向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主軸沿東西向主要道路形成的東西向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次軸3.4 生態保護空間 構建西戈壁鎮“一屏、一帶、兩廊”的生態保護格局,塑造水清林密的生態空間。一屏:南部天山山脈生態屏障兩廊:金溝河生態廊道夾槽子村河流生態廊道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帶:北部西戈壁草場生態保護帶3.5 鎮村體系規劃 西戈壁鎮鎮村體系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宗旨,鎮村等級劃分3級: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1個鎮區、5個中心村、6個基層村。04 資源保護和整治修復4.1 資源9、保護和利用4.2 土地整治4.3 生態修復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4.1 資源保護和利用水資源保護利用林地資源保護利用耕地資源保護利用完善水資源安全供給保障體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重點實施金溝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維護金溝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按照林地保護等級,嚴格執行林地分類分級管理措施,嚴禁毀林開墾、毀林挖塘,禁止將天然林改造為人工林以及其他破壞天然林及生境的行為。到 2035年,林地保有量有所提高。嚴格落實沙灣市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理念,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和耕地“進出平衡”,穩妥推進耕地恢復,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4.2 土地整10、治202通過開展耕地功能恢復、整治補充耕地、耕地質量提升等整治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優化耕園林用地布局、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開展林果業提質增效項目重點工程,抓好特色林果產業發展,加快果園標準化管理,強化各項配套措施,提高標準化種植及管理水平,提升林果品質。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以節約集約、提質增效為原則,推進城鄉低效建設用地存量更新,盤活城鄉閑置建設用地、低效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提高城鄉建設用地利用效率。重點推進西戈壁鎮內部閑置土地改造更新,開展各類舊區綜合整治,逐步推進以舊居住區、舊工業區、閑置用地為主要對象的有機更新。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4.3 生態修復實施生態空間11、整治修復,促進生態體系良性循環。林地生態修復水生態修復建設金溝河、溝渠水系生態治理和綠化工程,加強河道生態修復和綠道項目建設,助力生態修復、水生態治理、河道防洪治理,大力整治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雨水排除方式,建設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統,積極實施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措施。加強林木管護、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蟲鼠害防治。加強林草植被恢復,構建景觀綠廊、農田林帶等綠色廊道和斑塊,控制農田土壤風蝕。以退化防護林修復、森林撫育、地產林改造為著力點,提高森林生態效能。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 支撐要素5.1建立健全交通體系5.2完善基礎設施配建5.3安全堅韌的防災減災體系05 要素支撐5.1 12、建立健全交通體系 提升道路等級、構建兩橫三縱交通體系公路S101從西戈壁鎮南部東西向通過,東至東灣鎮,西達博爾通古鄉,對外聯系便捷S219(X814):從西戈壁鎮中部南北向通過,北至沙灣市,南接101省道。鎮域內部的縣鄉道路,聯系各村莊。優化鄉域內部道路交通體系,提高道路等級。對外交通對內交通5.2 完善基礎設施配建 鼓勵通過集建區供水管網延伸、加強區域供水協調等方式,提高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平給排水 加快鎮區、村莊等電網建設,與周邊鄉鎮電力設施互聯互通,完善鎮域電網結構,提升用電效率及供電保障能力電力 提高全域燃氣供應水平。加強燃氣調壓站點及輸配管網建設,加強與周邊鄉鎮燃氣管網連通,提高城鄉燃氣13、氣化水平燃氣 加強供熱能源結構調整,建立以燃氣鍋爐房、電采暖等清潔能源供熱為主的供熱方式,清潔高效供熱供熱 構建泛在先進的智慧通信系統,加強大容量高速光纜建設,推動城鄉大容量光網廣覆蓋及光纖到戶通信 推進固體廢棄物源頭分流,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完善固廢分類收運處置體系,促進區域設施共享環衛05 要素支撐5.3 安全堅韌的防災減災體系抗震規劃抗震設防烈度為8.5度,重要公共建筑和生命線工程提高設防等級消防規劃優化城鄉消防安全布局,完善消防救援設施防洪規劃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鄉村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應急避難場所依托公園綠地、廣場、學校等開敞空間建設各級應急避難場所危化品管控加強重大危險源周邊14、用地的管理,嚴格預留安全防護距離能力公共衛生安全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意識,健全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05 要素支撐06 鎮區規劃6.1 鎮區功能結構6.2 鎮區綠地與開敞空間6.3 鎮區公共服務體系6.4 鎮區市政基礎設施體系06 鎮區規劃6.1 鎮區功能結構鎮區規劃形成“一主一副,兩軸四片”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主:即鎮區行政服務中心。一副:即鎮區商業服務中心兩軸:沿金泉路形成南北向城鎮發展主軸,沿振興路形成東西向城鎮發展次軸。四區:將中心鎮區劃分為綜合服務中心區、產業發展集聚區、北部高品質居住區、南部高生態居住區四大區域。6.2 綠地與開敞空間鎮區規劃形成“一心、一帶、兩廊、多點”的開敞空間布局15、結構 06 鎮區規劃一心:即鎮區中心公園。一帶:沿金泉路形成的生態景觀帶。兩廊:沿振興路和興泰路形成兩條綠化廊道。多點:即鎮區內點狀分布的多處街頭綠地及小游園。6.3 公共服務體系公共功能向核心區位集中。根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建立城鎮級、社區級的公共設施分布體系06 鎮區規劃統籌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明確行政管理、文體科技、教育、醫療、生活服務等各類公共管理和服務設施用地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和 規 模 要 求,依 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相關配置要求,西戈壁鎮鎮區社區生活圈分為城鎮級和社區級兩個層級。06 鎮區規劃6.4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循環可持續的水系統建設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構建先16、進泛在的信息系統完善區域共享的固廢收運處置體系給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及再生水工程電力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智慧信息網絡固體廢棄物處置完善城鄉的供水系統建成“綠灰結合”的雨水排放系統建設污水資源化綜合利用系統加快建設再生水提升、儲存設施及輸配水管網完善電力設施布局,保障鎮區供電安全建設安全可靠的燃氣供應系統,保障燃氣的安全供應建立以燃氣鍋爐房、氣電互補鍋爐房等清潔能源供熱為主的供熱方式,實現高效清潔供熱建立便捷的智慧信息網絡構建綠色先進的垃圾回收處理系統07 規劃實施保障7.1 規劃實施機制7.2 實施監督體系07 規劃實施保障7.1 規劃實施機制強化規劃傳導落實 n 加強對沙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落實,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做好上下級落實傳導。n 加強對城鎮開發邊界以內詳細規劃的指導約束。7.2 實施監督體系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納入沙灣市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管信息系統建立國土空間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定期開展規劃評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