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及戶外導視標識設計方案-10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875
2024-10-18
103頁
114.65MB
1、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XXX小學以“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學校為愿景,助力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關懷成為了每一個生命生長的動力。沙溪集鎮始于元末,明弘治年間,市集日趨繁榮。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由文徴明題詩的“沙溪八景”遠近聞名。沿七浦河而建的臨水民居、拱橋、水橋、水弄、河棚、河埠等江南水鄉的特征,映襯出沙溪獨特的美麗,詩禮傳家、隱逸生活的方式使沙溪成為文化江南的一個特殊符號。源 起:1XXX小學坐落于歷史文化名鎮沙溪南側,始建于清光緒三2、十年。溫潤靈秀的江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以來學校努力繼承古鎮的優秀文化基因,百年的濡養、百年的積淀使沙溪鎮第一小學具備了濃濃的文化氣質。“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引領著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文 脈: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三年葉花果,一生木林森,教育是終生之計,XXX小學所形成的“墨香精神”、“寧和文化”將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不斷創新而百年傳承,成就獨特未來。生,先生;生,學生;生生,有永恒而日新之意。無文象無體,無傳承無魂人如此,學校亦然。XXX小學以“寧和”為基點,在校長的帶領下,充分挖掘學校的故事,凝練出“寧和”特色文化,堅守墨香精神,助力每一個人全面發展。校訓3、:翰墨飄香立字立人學校精神:寧和校風:端寧和雅卓立日新教風:學而修身教而立人學風:方正靈慧樂讀靜思寧和是無形的,存在于傳承、氛圍與認知中,寧和是有形的,存在于創新、歸屬與認同中,寧和是可執行的,存在于教育、課程與活動中,通過從無形到有形、從有形到可執行的系統呈現,“寧”為外顯,“和”為內化,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致力追求“至善”的“止定靜安”以“寧和”為核心線索,來構建XXX小學的文化定位、文化體系與教育使命。策 劃 思 路尊重,不同個性發現,不同快樂匯聚,不同的人探索,不同學科一點點匯聚,一層層疊加,知識得以累積、能力得以錘煉,智慧得以增長、道德得以提升。在沙一小的世界,講述沙一小的故事。“四4、 不 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人生而不同,活而不同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尊重個性,發展個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讓每個人的天賦才華都得以發現、發展、實現沙一小,行不同之道,承墨香精神,至夢想高遠定 位 釋 義學校于2004年起致力書法特色項目建設,歷經14個年頭,成就了一支書法教學名師隊伍、一批書法特長生,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命名為省內首批中小學書法教育特色學校。“十二五”期間,學校初步形成的以“墨香”精神為核心的特色文化逐漸得到全體師生的認可,特色項目已逐步發展為特色課程。沙溪之水,自由源頭這源,是書法的5、墨水水滴成墨,筆畫寫書香這源,是體育的汗水水滴成汗,運動健身心這源,是心靈的堅守水滴成河,奔流至大海從水滴開始,孕育浩瀚以源為點,匯緣師生,閱悅于園,化圓為形,把“源”與學校、學生、教育、成長對接,從細微處積聚力量,在微小中醞釀闊大,成就教育的大圓滿。1234正本源師生緣樂滿園教育圓多“Yuan”融合無限可能沙一小既是孩子們學習的校園,也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源于千年沙溪之文脈,源于對學生成長之途的護育培育人性之上善,完整文化之人格,圓滿教育之人生緣點:教師助力成長之精進學生立恒心以成未來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把無形轉化為有形,將有形深化到可執行。這是譜希恩的使命!我們把抽象的6、“寧和”文化、“墨香”精神,融而化之,讓XXX小學每一個空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導視雕塑、讓一燈一桿、一草一木處處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內涵,潤物細無聲,以環境育人。設計思路提煉地處沙溪古鎮發展方向提煉設計方向校園建筑風格校園整體風格“寧和”核心文化底蘊深厚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粉墻黛瓦、筆墨、書本等“寧和”二字傳統元素現代表達傳統感、歷史感形態方向體現標志元素體現顏色、組合形態體現設計表現-VI系統紙袋帆布袋VI延展設計表現-導視系統 宣 傳 欄款 式 一款 式 二路名:承寧路協寧路淡寧路至寧路唯寧路清寧路由寧路園名:墨卷園墨書園墨海園墨趣園墨韻園創 意 名 稱墨語廊設計理念:毛筆象征著莘莘學子。風鈴象征著學生的心聲、學校的心聲。寧和二字演變書 法 小 品書 法 小 品氛 圍 小 品氛 圍 小 品氛 圍 小 品氛 圍 小 品鐘樓外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