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樞紐工程跨河渡槽工程圍堰導流專項施工方案2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4854
2024-10-19
28頁
128.50KB
1、水利樞紐工程跨河渡槽工程圍堰導流專項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1、工程概述32、施工布置32.1、施工用水32.2、施工用電32.3、拌和系統(tǒng)32.4、施工排水42.5、施工通道42.6、圍堰及腳手架基礎拆除43、施工導流54、承重架基礎65、主拱承重架施工65.1、架體搭設施工75.2、承重腳手架計算86、施工預拱度187、混凝土澆筑197.1、拱圈的澆筑207.2、拱波的澆筑207.3、拱肋聯(lián)結系的澆筑217.4、排架及槽托的澆筑217.5、槽身的澆筑217.6、拱肋鋼筋的綁扎217.7、拱上2、其它建筑鋼筋與模板227.8、材料質(zhì)量要求227.9、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27.10、混凝土運輸及澆筑設備237.11、質(zhì)量檢測標準248、質(zhì)量保證措施259、安全保證措施259.1、腳手架整體性構造要求259.2、腳手架加強剪刀撐269.3、腳手架頂部支撐點要求269.4、支撐架搭設的要求269.5、施工使用的要求269.6、其它安全措施2710、進度控制271、工程概述水利樞紐XX跨河渡槽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拱圈、排架、渡槽和人行走道為主要工程,拱圈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剪蹬式結構,拱圈跨度為81m,拱頂高度約22m。其跨度較大,高度較高,施工難度大,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河水漲跌不定,增加了施工3、的困難程度。地理位置較差,河岸均為陡坡,無較好的施工場地與施工通道,材料與設備進出困難,且工期短、任務重,必須在2011年汛前完成主體工程,否則洪水將對腳手架工程造成損壞,影響工程質(zhì)量。為保證該渡槽工程的順利施工,特制訂XX跨河渡槽專項施工方案。2、施工布置2.1、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從XX河直接抽取使用。2.2、施工用電施工用電主要用當?shù)鼐W(wǎng)電,由于網(wǎng)電經(jīng)常停電,故我部增設一臺150KW與一臺50KW發(fā)電機作為拌和站與施工現(xiàn)場的備用電源。2.3、拌和系統(tǒng)沿用前期1m3的拌和站。2.4、施工排水由于跨河渡槽圍堰未經(jīng)防滲處理,滲流量較大,我部投入8臺7.5kw與3臺15kw的潛水泵用于排水。2.5、施4、工通道為了保證順利施工,上游修建一條200m的交通通道(45m寬),其中100m陡坡路段擬澆筑3.5m寬混凝土路面(厚度25cm),以確保雨雪天車輛通行,另外100m平緩段采用泥結石路面,一個星期用礦渣鋪墊維護一次。下游修筑一條100m的人行通道至鋼筋內(nèi)場,用于成品鋼筋的抬運與部分零星材料的運輸,其寬度為34m的泥結石路面。此外,跨河渡槽承重腳手架旁修一條80m長的施工便道(寬度為4m)連接左右岸,路基分層碾壓(50cm一層)填筑5m高(EL469m EL474m),上游按1:1放坡,兩過流孔(每孔凈跨度均為5m)采用橋面(每孔橋面長9m),橋面結構形式與配筋見附圖,剩余70m路面采用鋼筋混凝5、土路面,路面混凝土厚度為30cm,底部配單層筋12120mm120mm,上游迎水面護坡采用6.5200mm200mm鋼筋網(wǎng)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厚度為15cm。2.6、圍堰及腳手架基礎拆除渡槽主拱圈混凝土澆筑完成28天達到設計強度以后,方可拆除承重腳手架,承重腳手架拆除完成,便可拆除左右岸圍堰及腳手架基礎,基礎鋼筋混凝土面板采用爆破拆除,其它土石填筑部分及土石圍堰采用CAT320裝載機裝15t雙橋車進行拆除。3、施工導流由于跨河渡槽橫跨XX河,上游方竹電站發(fā)電泄水在跨河渡槽施工期間需要導流,按枯水期5年一遇洪水設計。左右岸墩臺基坑用土石圍堰導流,圍堰填筑高度5m(EL469mEL474m),頂6、寬12m,底寬22m,圍堰兩側按1:1放坡,左岸圍堰軸線長度40m,右岸圍堰軸線長度50m。跨河渡槽主拱施工導流采用在河中填筑堰體,堰體長度80m,堰體中部布置兩個過流孔導流,過流孔凈寬5m。河中堰體采用土石分層碾壓填筑,分層厚度50cm,用反鏟CAT320C碾壓。堰體填筑頂寬12m(包含上游側施工通道),填筑高度5m(EL469mEL474m),上下游均按1:1放坡。堰體頂部澆筑30cm厚鋼筋混凝土(C25),滿堂腳手架承重區(qū)寬6m,施工便道寬4m,上下游各留1m富余寬度,腳手架承重區(qū)配雙層筋12120mm120mm,避免不均勻沉陷,施工便道配單層筋12120mm120mm,堰體上下游護坡均7、采用6.5200mm200mm鋼筋網(wǎng)噴射混凝土(C20)防沖,噴射混凝土厚度為15cm。過流孔凈寬5m,長12m,兩端采用C15混凝土灌砌塊石結構,單邊砌塊石頂寬2m,底寬3m,高5m。過流孔頂部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C25)梁板結構,板長10m(承重區(qū)寬6m,施工通道寬4m),板寬9m,板厚20cm;梁高70cm,梁寬30cm,梁長9m,單孔共7根梁。過流孔底部澆筑80cm厚C25混凝土。具體布置見附圖。4、承重架基礎為保證承重架基礎的穩(wěn)定性,順著過河渡槽軸線沿河床兩端采用土石逐層碾壓夯實,分層厚度50cm,基礎碾壓采用反鏟CAT320C進行,基礎堰體回填結束后在堰體中部開兩個槽過流,開槽寬度118、m,槽的兩端用C15混凝土灌砌塊石,槽的底部用C25混凝土(80cm厚)澆筑護底,槽的頂部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槽的凈寬5m。C15混凝土灌砌塊石完成后在其墻背人工將堰體分層夯實。然后在堰體頂部澆筑C25鋼筋混凝土面板,并在堰體的上下游掛6.5200mm200mm鋼筋網(wǎng)噴C20混凝土,噴射厚度15cm。過流口進出口用大塊石護腳。5、主拱承重架施工主拱承重架采用滿堂腳手架,腳手架間距排距步距為50cm50cm80cm。鋼管選用外徑4.8mm,壁厚3.5mm新鋼管,特別是承重拱圈的小橫桿必須使用外徑4.8mm,壁厚3.5mm新鋼管,銹蝕較嚴重的鋼管不能使用。鋼管扣件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裂紋,螺桿、螺帽是9、否有效,有無滑絲現(xiàn)象,凡有嚴重銹蝕或不合格的鋼管、扣件等均不得使用。每批進場的鋼管、扣件必須經(jīng)現(xiàn)場監(jiān)督人員檢查認可合格后方能使用,未經(jīng)驗收的鋼管、扣件一律不準使用。為確保施工安全,每批進場的鋼管、扣件由項目部專職安全員與施工隊負責人聯(lián)合檢驗。搭設承重架或立模用的腳手板采用普通竹夾板,腳手板端頭必須用12# 鐵絲綁扎牢固。5.1、架體搭設施工(1)人員要求凡參加搭架的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是經(jīng)勞動部門培訓并取得合格證的人方能持證上崗,未取得上崗證的人員不準參與本工程腳手架搭設工作,參加搭架的人員必須接受現(xiàn)場管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一經(jīng)查到違規(guī)操作的人員立即停止其施工作業(yè)。所有參加搭架的人員必須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10、規(guī)范施工,嚴禁違規(guī)操作,嚴禁喝酒、穿拖鞋、硬底鞋上崗,每個員工必須攜帶安全三寶。(2)搭設順序先搭兩根豎向立桿用大橫桿連接,然后是兩邊同時進行,豎向桿間距為500mm 500mm,不得超距。橫桿隨豎桿向前推進,扣件的緊固不得小于60N,在離地面200mm處搭設掃地桿,特殊位置要設一根掃地桿,大小橫桿的步高為800mm,搭設進程依次向前推進,搭設到三步架后須每隔10根豎向桿搭設一組剪刀撐以保證架體的穩(wěn)定性,架桿連接必須兩人共同配合,連接件要檢查是否可靠,否則不得使用。豎向桿的連接應錯開50%,不得在同一斷面連接,當架子搭設到10m高度時必須檢查一次垂直度并加浪風繩固定,浪風繩角度不得小于 45。11、后續(xù)的搭設施工照此推進。(3)架子驗收隨著架子的升高除拉好浪風繩外還應在架體的兩邊張掛好安全網(wǎng),以預防物件墜落造成傷害。所有員工在施工時應相互監(jiān)督,上崗后應先檢查周圍環(huán)境有無障礙物和易脫落物件,如發(fā)現(xiàn)有不良因素應立即排除。如排除不了的物件,應通知有關人員協(xié)肋,不得野蠻施工。承重架實行分段驗收和整體驗收多次進行,架子搭設高度每隔15m驗收校正一次,并做好驗收記錄。架子搭設完成經(jīng)詳細檢查和排查后,實行整體驗收,兩岸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根據(jù)甲方提供的控制點進行軸線與標高測量,架子的豎向垂直度不得大于3cm。若大于規(guī)定數(shù)值,可用浪風調(diào)整在有效控制范圍內(nèi)。驗收記錄作為檔案資料存檔保存。驗收完畢的架子在保證有12、效的情況下,可辦理移交給木工進行模板安裝,根據(jù)施工進度的需要及現(xiàn)場實際情況,主拱鋼筋也可以適度綁扎。5.2、承重腳手架計算高支撐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7-2003)等規(guī)范。、計算參數(shù)(1)腳手架參數(shù)橫向間距或排距(m):0.50;縱距(m):0.50;步距(m):0.8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0;腳手架搭設高度(m):21.00;采用的鋼管(mm):483.0 ;扣件連接方式:單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13、系數(shù):0.80;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2)荷載參數(shù)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000;拱圈澆筑厚度(m):2.000;傾倒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1.000;(3)木方參數(shù)木方彈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圖2 拱圈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5.2.2、模板支撐方木的計14、算方木按照簡支梁計算,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shù)為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8.00010.00010.000/6 = 133.33 cm3;I=8.00010.00010.00010.000/12 = 666.67 cm4; 方木楞計算簡圖5.2.2.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000.3002.000 = 15.000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0.3500.300 = 0.105 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kN):p1 = (1.000+2.000)0.5000.315、00 = 0.450 kN;5.2.2.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1.2(15.000 + 0.105) = 18.126 kN/m;集中荷載 p = 1.40.450=0.630 kN;最大彎距 M = Pl/4 + ql2/8 = 0.6300.500 /4 + 18.1260.5002/8 = 0.645 kN.m;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0.630/2 + 18.1260.500/2 = 4.847 kN ;截面應力 = M / w = 0.645106/(133.333103 )= 4.16、839 N/mm2;方木的計算強度為 4.839 N/mm2小于13.0 N/mm2,滿足要求。5.2.2.3、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Q = ql/2 + P/2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 = 3Q/2bh 20m,需在架體上部設置單水平加強層;b. 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46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shù)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shù)的1/3;c. 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9.2、腳手架加強剪刀撐a.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 中部可根據(jù)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9.3、腳手架頂部支17、撐點要求a. 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 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c. 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12kN時,可用雙扣件。9.4、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 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 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guī)范的要求;c. 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zhì)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jīng)長期使用發(fā)生變形的;d. 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9.5、施工使用的要求a. 精心設計混凝18、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 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xiàn)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 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fā)現(xiàn)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9.6、其它安全措施a. 加強冬季施工防凍、防滑安全措施;b. 加強用電安全的管理;c. 腳手架四周應掛設安全網(wǎng);d. 腳手板應用12#鐵絲捆牢;e. 高空作業(yè)應拴安全帶;f承重腳手架上下游左右岸各布置一根18mm浪風鋼絲繩,約1500m;g. 施工作業(yè)人員上班時不能喝酒,上工地要帶安全帽等。10、進度控制(1)施工準備:201019、年12月01日2010年12月07日;(2)承重腳手架基礎及過流孔施工:2010年12月08日2010年12月28日;(3)拱座鋼管樁施工:2010年12月10日2011年01月25日;(4)承重腳手架搭設:2010年12月24日2011年01月25日;(5)拱座基礎承臺混凝土施工:2011年01月10日2011年02月10日;(6)主拱圈模板鋪設:2011年01月26日2011年02月20日;(7)主拱圈鋼筋安裝: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10日;(8)主拱圈混凝土澆筑:2011年03月11日2011年03月31日;(9)承重架拆除:2011年04月29日2011年05月12日;(10)圍堰及渡槽腳手架基礎拆除:2011年05月13日2011年05月28日;(11)渡槽排架施工:2011年04月01日2011年05月10日;(12)渡槽槽身施工:2011年05月11日2011年06月30日;(13)附屬結構施工:2011年07月01日2011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