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矩形框架結構東西走向地鐵車站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5907
2024-10-19
25頁
856KB
1、正本四層矩形框架結構東西走向地鐵車站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1編制依據31.5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96);31.8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31.13 其他相關國家規范、北京市地方規范及北京地鐵工程相關規范、規程32施工概況42.1工程概況42.2工程地質特征52.3水文地質83 基坑土方開挖83.1設計工程量及技術指標83.2 基坑開挖前的準備工作9清除基坑范圍內的障礙物93.3 開挖順序113.3開挖方法123.4土方提升13龍門吊提吊基坑土示意圖1432、.5 棄土外運143.6 基坑開挖排水措施153.7基坑開挖的其它事項167、 基坑開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174施工組織安排184.1施工機具安排184.2施工順序及進度安排19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施工順序195質量保證措施195.1組織措施205.2技術保證措施215.3雨季施工措施216安全保證措施21(一)施工機械安全保證措施22(二)基坑開挖及支護防護措施227監控量測241編制依據方案編寫依據為本工程的地勘報告2005地鐵詳勘機場線J-03(部分)及北京市軌道交通首都國際機場線工程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圖。質量標準和保證措施依據現行國家規范和標準以及本單位的ISO9001質量標準文件。適3、用于本工程的標準、規范、規程及國家、部委和北京市有關安全、質量、工程驗收等方面的標準及法規文件:1.1 北京地鐵機場線標段XX站主體圍護結構設計圖紙BJAL-201-SS-JG-02;1.2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299-2003);1.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2002);1.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01);1.5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96);1.6工業與民用建筑灌注樁基礎設計與設計規程(JGJ4-80);1.7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JG50194-93);1.8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4、);1.9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1.10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1.11 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程1.12 基坑支護技術規程1.13 其他相關國家規范、北京市地方規范及北京地鐵工程相關規范、規程北京市建委京建發【2003】44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通知;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場容衛生、環境保護及保衛消防標準(DBJ01-83-2003);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和管理標準(DBJ01-72-2003);2施工概況2.1工程概況車站明挖基坑位于XX路東側XX外大街路北側,東西走向,站位西側為XX路和既有XX立交橋,既有地鐵5、2號線的XX站位于二環路下;南側為XX外大街。車站北側為既有13號線XX站。車站B段明挖基坑緊鄰13#地鐵站結構,站位東北側為交通樞紐及XX廣場的(在建)。車站受既有結構的影響,根據施工工藝不同,分為安全線、A、B、C、D四段,其中B、D兩段為明挖基坑,B段長57米,深28米,四層雙跨矩形框架結構,D段長32.75米,深26米,五層三跨矩形結構。車站主體上下共四層,地下一、二層為站廳層,地下三層為設備層,地下四層為站臺層。車站地面設4個出入口、3組風亭、一組冷卻塔。車站起于K0-0.600,止于K0+190.03,車站總長191.18米,其中車站主體長156.18米,結構寬22.24米,高約26、5.36米,圍護樁189根,主體圍護結構采用6001500mm、8001500mm、10001500(1400)mm長約35米的 C30混凝土間隔鉆孔樁和11001400人工挖孔樁,樁間采用C20早強掛網噴射混凝土,圍護樁表面噴射混凝土厚度為10cm。結構B段采用圍護樁加內支撐結構,結構D段采用圍護樁加錨索支撐、鋼支撐。基坑采用排樁-內支撐、排樁-錨索和土釘墻相結合的支護形式,支撐系統采用壁厚16mm600mm,14mm800mm支撐,基坑兩端采用45斜支撐,中間位置采用直撐,為保證基坑安全,樁內采用鋼弦式鋼筋計測試樁筋變化,樁體上采用測斜管測量樁體變形,基坑周圍采用測斜管測試周圍土體的變化,7、13號線折返線段正常運營,在軌道上布置監測點。2.2工程地質特征本工程所處地區地層自上而下可分為人工填土層、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和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三大類(見附圖2):人工填土層:粉土填土層:褐色褐黃色,濕,稍密,含磚渣、白灰渣、樹根等,局部為粉質粘土填土;雜填土1層:雜色,稍密,稍濕濕,主要為磚塊、石塊,局部為生活垃圾;圓礫填土2層:雜色,稍密,稍濕,最大粒徑85mm,一般粒徑2-10mm,粒徑大于2mm顆粒物含量約占總質量的65%,成份以輝綠巖、砂巖為主,含灰渣、磚渣。該層總厚為2.506.80m,層底標高為35.5238.06m。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粉土層:灰色-褐黃色,中密密實,8、濕很濕,屬中壓縮性,含云母、氧化鐵,局部夾粉質粘土、粉砂透鏡體;粉質粘土1層:灰色-褐黃色,硬塑為主,局部軟塑,屬中高壓縮性中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該層厚度變化較大,總厚為4.507.60m,層底標高為30.1531.80m。粉細砂3層:褐黃色,密實,濕,屬低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中粗砂4層:褐黃色,密實,濕,屬低壓縮性土,含云母、礫石;該層總厚度1.303.80m,層底標高為26.5628.75m。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圓礫層:雜色,密實,濕飽和,屬中低壓縮性土,最大粒徑130mm,一般粒徑15-20mm,粒徑大于2mm顆粒物含量約占總質量的65%,亞圓形,成份以砂巖、輝綠巖為主,9、連續分布;中粗砂1層:褐黃色,密實,濕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以透鏡體形式分布;粉細砂2層:褐黃色,密實,濕飽和,屬低壓縮性土,以透鏡體形式斷續分布。粉質粘土4層:褐黃色,硬塑,屬中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本層總厚度4.805.60m,層底標高為20.8622.40m。粉質粘土層:褐黃色,硬塑,屬中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粉土2層:褐黃色,密實,很濕,屬中中低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本層厚度0.802.70m,層底標高為19.7920.55m。卵石層:雜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亞圓形,最大粒徑110mm,一般粒徑2025mm,粒徑大于20mm顆粒含量約為總質量的65;中粗砂充填10、,母巖成份為砂巖、輝綠巖;中粗砂1層:褐黃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粉細砂2層:褐黃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粉質粘土4層:褐黃色,硬塑,屬中壓縮性中低壓縮性土;本層總層厚為4.508.70m,層底標高為11.3615.29m。粉質粘土層:褐黃色,硬塑,屬中壓縮性中低壓縮性土,含氧化鐵;粉土2層:褐黃色,密實,濕,屬中中低壓縮性土,含云母、氧化鐵;細中砂3層:褐黃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本層厚度3.305.50m,層底標高為8.068.49m。卵石層:雜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亞圓形,一般粒徑2050mm,最大粒徑120mm,粒徑大于20mm顆粒含量11、約為總質量的70;中粗砂充填,卵石成份以砂巖、輝綠巖為主;中粗砂1層:褐黃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粉細砂2層:褐黃色,密實,飽和,屬低壓縮性土,含礫石;本層厚度10.40m,層底標高為-2.44m。粉質粘土層:褐黃色,硬塑,屬中壓縮性中低壓縮性土,含氧化鐵。2.3水文地質本場區范圍內存在四層地下水,由上至下分別為:(1)上層滯水:場區內未發現上層滯水,但周邊地下管道較多,不排除局部因管溝滲漏而存在上層滯水的可能。(2)潛水:水位標高為26.3126.65m,水位埋深為14.4014.80m,主要接受側向徑流補給。(3)承壓水:水頭標高為17.1317.5m,水頭埋深為23.12312、.9m,主要接受側向徑流補給。(4)承壓水:本場區的該層承壓水水頭標高1212.57m,水頭埋深約28.00m。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環境下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有弱腐蝕性;而在長期浸水的環境下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無腐蝕性;綜合評價為弱腐蝕性。3 基坑土方開挖3.1設計工程量及技術指標機場線XX車站主體結構總長度156.18m,西側明挖56.7m,寬22.24m,過折返線長32.16m,寬22.24m,東側明挖段長32.75m,寬22.44m。車站埋深約28m,設計土方量約60000m。車站主體結構基坑開挖地層地質主要為人工填土層、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地層(和13、晚更新世沖洪積地層,)巖性主要為雜填土、粉質粘土、粘土、中粗砂、圓礫卵石等,因此基坑開挖可采用挖掘機進行開挖。基坑土方開挖遵循“縱向分段、豎向分層、由上至下、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則,豎向從上到下分層開挖,縱向形成臺階,橫向先挖中間土體,后挖兩側土體。開挖采用液壓反鏟挖掘機接力形式開挖土方為主,以小挖掘機和人工配合龍門吊機垂直吊裝土方為輔,棄土運輸用自卸汽車。當基坑土方開挖至最后底部剩余部位無法采用接力形式時,采用小挖掘機和人工配合吊車垂直吊裝土方。開挖出的渣土集中堆放在臨時存土場,以便集中外運。3.2 基坑開挖前的準備工作場地平面布置由于圍護結構的施工工況與基坑開挖的工況不同,為確保基坑開挖能夠14、安全有效地進行,必須對原圍護結構施工場地進行重新布置,以適應基坑開挖對場地的需求。場地布置的主要內容有:清除基坑范圍內的障礙物,鋪筑場內運輸便道,布設基坑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期間的臨時設施及場地,布設風、水、電線路及排水設施。施工場地布置詳見圖。清除基坑范圍內的障礙物由于新建XX車站為原來城鐵13線修建時的施工場地,并且在場地內改移的管線較多,場地內廢棄的管道、電力溝等設施較多,因此基坑土方開挖時先清除場地內的障礙物。并對各種口超著基坑向的管溝進行封堵處理。鋪筑場內運輸便道及場地硬化由于南側基坑周邊為原有的市政道路,狀況良好,可充分利用;北側緊貼既有的城鐵結構,無位置設置臨時道路。原圍護結構施工15、時的施工便道已不滿足基坑開挖的施工需求,為此,根據總體施工部署,小型機具及人員通行、材料運輸均在南側布置施工道路進行。圍護結構周邊的其它地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硬化,但必須保持場地平整,堅硬,不積水,地表水不下滲。臨時設施及場地根據總體施工部署,除圍護結構施工時布置的臨時設施基本保留外,西側場地將設置空壓機房、水泥倉庫、砂、碎石料場等;北側場地將設置材料庫、工棚等,東側場地內設置鋼支撐加工場。場地布置主要有:砂、石料及噴射砼攪拌場地,鋼支撐堆放場地,材料堆放場地,鋼筋制作及堆放場地,風機場地,臨時堆土場地等。具體布置見施工場地布置圖風、水、電線路布設風、水、電線路的布設前期為了適應圍護結構施工的需16、要,后期為了適應基坑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的需要。風、水線路均沿南側的基坑外側布設,電纜沿周邊圍墻布設,布設高度不少于2.0m。風、水、電布置詳見施工場地布置圖排水設施為截排地面雨水,保證基坑外地表水不流入基坑內,沿基坑四周設置排水溝,并在基坑周邊設擋水圈,擋水圈高20cm。由于圍護結構施工期間,除基坑邊的排水溝基本損壞外,其它排水設施基本保存完好,故此只須在基坑周邊重新設置排水溝。排水溝截面(深寬)為250300,排水溝與沉渣池相連,施工廢水經沉渣池沉淀后再排入下水道。排水溝沿挖孔樁護壁設置,排水溝及基坑周邊硬化地面的施工隨冠梁施工進行。基坑周邊2.0m寬地面采用石粉摻水泥硬化,基坑周邊設置1.17、2m高的安全護攔,并在護欄上設置安全警示性標志。3.3 開挖順序XX站主體結構基坑開挖由于13號線折返線將整個基坑分為東、西段,即D段和B段。其中B段基坑長度56.7米,開挖土石方量約35338m3;D段基坑長度32.75米,開挖土石方量約19914m3;C段上部明挖土石方量為5295;B段基坑開挖平均深度28米,D段基坑開挖平均深度約26米結合合同工期要求,計劃明挖基坑B段按照從東向西倒退開挖的方式進行,邊退邊挖,邊挖邊支。D區采用由西向東連同C段上部的土體一起開挖方式,為XX三元橋區間隧道的雙向掘進創造有利條件。基坑開挖上部采用機械開挖,在開挖至距離坑底標高300mm時應改用人工開挖至設計18、標高,嚴禁超挖。開挖步驟見附圖3。3.3開挖方法結合本合同段各工區施工內容,根據總體施工安排,基坑開挖根據不同基坑的支護形式采用不同的開挖方法。由于車站結構受限,基坑分為多個獨立基坑,基坑深度深,支護形式多樣化,基坑B采用液壓反鏟挖掘機采取接力式傳遞至地面,夜間集中運出,縱向車站分五層臺階開挖,分層開挖至鋼支撐設計高程后即進行鋼支撐安裝,第一層為地面以下約2米處,直接支撐在冠梁上,第二層為地面以下6m多處,第三層為地面以下12 m,第四層為地面以下17m處,第五層為基底以上4.8米處,每層根據土層情況放1:11:2.5的坡度,按此順序開挖至基底以上0.3m,最后剩余的土方采取人工開挖,人工開挖19、至設計標高,嚴禁超挖。基坑D上部采用錨索支護,下部采用鋼支撐支護,因此上部采用放坡開挖,下部采用反鏟挖機接力傳遞開挖。B,C段上部采用放坡開挖,土釘墻支護,下部采取暗挖。土方開挖到一定深度,挖掘機不能再向基坑外翻土時,采用龍門吊吊裝出土。土方堆放在東西兩側場地上,并遠離基坑2米以上。整個基坑開挖采用分段分層預留臺階形式開挖,分層標高以滿足鋼支撐(錨索)安裝為控制標準,且需在各層鋼支撐(錨索)設計標高以下50cm左右。分層開挖至鋼支撐(錨索)設計高程后即進行鋼支撐(錨索)安裝。縱向放坡根據地層情況確定,土層為1:11.50,砂層為1:33.5,巖層為1:0.20.5。南北基坑開挖主要采取縱向放坡20、,為滿足機械操作需要,橫向亦需放坡,隨挖隨刷坡,坡度按不同地質情況計算確定,土層為1:11.50,砂層為1:33.5,巖層為1:0.20.5。 由于基坑較深,各基坑最后開挖的土石方垂直運輸根據不同的開挖深度分別采用不同的出土方式:深度在4.5 m以內,用普通挖掘機開挖并直接上車或轉堆;深度在4.50 m10.5 m,用長臂挖掘機挖土上車或轉堆;深度在10.5 m以上時,則用龍門吊機吊土垂直運輸并裝車運走。3.4土方提升土方提升采用反鏟挖掘機接力歸堆與龍門吊吊斗提升相結合的提升方式。在兩基坑縱向兩側的冠梁頂,鋪設兩道縱向行走軌,設置行走縱向行走拼裝式龍門吊。基坑開挖土裝到吊斗內,通過龍門吊縱向移21、動和龍門吊橫梁,將吊斗內的土堆放到臨時堆土場。白天開挖的土石方臨時堆放在未開挖場地或現場設置的臨時堆土場,夜間開挖的土則直接裝車運走。龍門吊提吊基坑土示意圖3.5 棄土外運車站主體明挖基坑土石方約6萬m,經計算其中B基坑約35338m3土,采用反鏟倒退挖掘機取土,根據場地內棄土場的大小和運土時段考慮,每天因XX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晚上出土,每天晚上23點到凌晨4點5個小時計算,按每天配備10臺10噸自卸式汽車運輸3次,B基坑每天出土300 m3;C、D基坑19914 m3,按每天配備8臺10噸自卸式汽車運輸3次,每天出土240 m3。為防止堵塞交通和不影響市容,土方外運擬在每天22時至次日722、時進行,外運時間按照交通導改要求在夜間10:306:30分運出,白天為滿足交通要求停止運土。、為保證市內清潔,防止車輛漏、掉泥土,出碴委托北京市散體物料運輸車。對流狀泥土必須涼曬后裝運,泥土、泥漿不得混裝。、施工大門口設洗車槽,車輛出場前,必須用高壓水沖洗,使車輛干凈,車輪清潔,不污染路面。、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路口,設專人防護,統一指揮,及時疏導行人及3.6 基坑開挖排水措施基坑頂周邊設截水溝直接排入工地排水系統,通過沉淀后排入到市政排水設施,防止地面積水流入坑內。截水溝截面尺寸為300mm400mm(寬高),在基內設集水井(見圖),土方大開挖過程中,需沿基坑底周邊設置臨時排水溝及集水井,所23、有滲水或明水排入集水井中,及時用潛水泵將地下積水抽至沉砂池,沉淀濾清后排出至現有排水系統。在施工道路或施工機械位置,排水渠可取用盲溝(上面可覆土)(見圖),截面尺寸為300mm200mm(寬高),而其它位置的排水渠則采用明渠。土方開挖至基底后,需立即沿圍護樁腳挖暗溝,截面150mm150mm,內藏50mmTR加勁型軟式透水管,間距30m左右設一個集水井,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間出現的樁間滲漏水及地下水,統一用潛水泵排出基坑。將暗溝填滿cm碎石,面鋪牛皮紙后澆筑混凝土墊層,將暗溝封面。隨著結構的施工亦將集水井填滿碎石后封混凝土墊層,但共留下六個集水井在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后方采用上述方法填封,以利施工,同24、時減少施工時地下水上浮力對結構安全的影響。3.7基坑開挖的其它事項1、開挖時應做好基底排水,開挖過程中采用邊開挖邊沿基坑周邊設置臨時排水溝及臨時集水坑的排(降)水的方式進行排(降)水,當挖至基底標高后,在適當位置設置臨時集水井,及時抽排坑內集水,確保開挖過程中的土體和基底的干燥,保持基底強度及完整性不受破壞。2、鉆孔樁側土方開挖完畢,必須先噴100mm噴射砼,以確保開挖后的土體穩定;同時必須及時進行網噴砼施工。3、基坑內側的鉆孔樁外凸部分,必須鑿除,并對出現的滲漏水亦及時進行封堵或埋設導水管引流。4、基坑開挖至鋼支撐設計高程后,要及時進行鋼支撐安裝工作,鋼支撐安裝未經檢查驗收合格,不得進行下挖25、土方,以保證基坑圍護結構的穩定和安全。5、嚴格控制基底的開挖標高,避免超挖,設計基底標高以上30cm的土層,采用人工清底,以免破壞地基的整體性。對局部超挖用碎石、砂或砼填充。基坑開挖及支撐完成后,及時澆筑砼墊層。6、基坑開挖過程中,不同土(巖)層面需報經駐地監理、業主確認并做好記錄,繪制地質素描圖。當基底實挖地質情況與設計要求不相符時,必須通知駐地監理、設計和業主及時處理。7、 基坑開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基坑頂面2m范圍內周邊嚴格控制堆土或重型機械行走,支護結構四周范圍內的堆載不得大于20KPa。、加強現場管理設專人指揮,防止挖掘機碰損鋼支撐,整個現場車輛統一由專人調配。、基坑側壁土方開挖完26、成后必須及時噴射10cm后的砼,確保樁間土體的穩定,然后才能鑿除該部位的護壁砼。、實行信息化施工,加強施工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駐地監理和業主研究處理。、必須對懸吊保護的管線進行監測,特別是高壓電纜、煤氣管、給排水管,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駐地監理和業主研究處理。4施工組織安排4.1施工機具安排為了保證土方開挖順利進行,我項目經理部投入機械前期投入以下土方開挖機械,如果不能滿足要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增加,保證施工按時進行。土方開挖投入機械機械名稱規格型號額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噸位數量(臺)新舊程度(%)小計其中擁有新購租賃挖掘機EX2201 m32290挖掘機PC2001 m32727、90裝載機ZL-402 m31190裝載機ZL503 m31195自卸汽車10m3181895推土機TY-2201621190汽車起重機YQ-25252290龍門吊定制502290支護設備空壓機4L-20/8132KW8890混凝土噴射機TK9615m3/h2290千斤頂YCD-200200T4490電動油泵ZB4-500500T33904.2施工順序及進度安排 土方開挖及運輸:其中B基坑約35338m3土,采用反鏟倒退挖掘機取土,根據場地內棄土場的大小和運土時段考慮,每天因XX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晚上出土,每天晚上23點到凌晨4點5個小時計算,按每天配備10臺10噸自卸式汽車運輸3次,B基28、坑每天出土300 m3,則B基坑需用時35338/300=118天。D基坑19914 m3,按每天配備8臺10噸自卸式汽車運輸3次,每天出土240 m3,則D基坑需用時19914/240=90天。C段上部5295 m3,按每天200 m3考慮,需要27天;在施工鉆孔樁時已開挖約1000 m3,剩余土方時間需要20天左右,C段的土體根據施工方案和D段的土體一起開挖。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施工順序序號施工部位所需時間備注1B段土體開挖土方開挖118樁間掛網噴射混凝土鋼支撐安裝2C段土體開挖土方開挖203D段土體開挖土方開挖90樁間掛網噴射混凝土鋼支撐安裝錨索、土釘施工5質量保證措施5.1組織措施項29、目經理部組織專門的土方開挖指揮小組,全面負責基坑土方開挖所有工作。精心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根據進度計劃編制網絡計劃圖,并按網絡計劃圖嚴格控制各工序時間。科學組織流水作業、交叉施工,從而加快施工進度。上、下工序的銜接提前進行準備,杜絕上道工序完后才進行下道工序準備的脫節現象,防止交叉作業控制不力而損失工期,按項目部崗位負責制嚴格管理,以工序流程作為檢查工程進度的基準。合理安排施工現場,各工序運行有序,道路暢通。重點解決與土方同時施工時的相互干擾問題,加強成孔順序的調配管理。優化勞動組合,擇優選用技術水平高、素質好、紀律嚴明的作業隊參加施工。人力資源按三班輪換作業配置,充分利用有效工作時間,確保工期30、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工程部安全工程師質安部財務部物設部辦公室車站土方施工指揮小組車站土方作業隊5.2技術保證措施基坑頂面2m范圍內周邊嚴格控制堆土或重型機械行走;加強現場管理設專人指揮,鋼支撐定位和安裝均由技術人員統一指揮,做到尺寸無誤,安裝質量過關。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挖土高度和挖土方式,嚴防挖掘機碰損鋼支撐;基坑側壁土方開挖完成后必須及時噴射10cm后的砼,確保樁間土體的穩定,然后才能鑿除該部位的護壁砼;實行信息化施工,加強施工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駐地監理和業主研究處理;必須對懸吊保護的管線進行監測,特別是高壓電纜、煤氣管、給排水管,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駐地監理和業主研究31、處理。5.3雨季施工措施基坑土方如在雨季進行施工,一定確保基坑土方開挖順利進行和安全的進行。下雨天氣加強出土便道的安全防護,采用鋪草簾或鋪灑碎石等方法來增加摩擦力,防止發生滑移而發生危險。施工前對機械設備全面進行一次檢查,施工過程中防止機械車輛受淋,對機械傳動部位經常檢查,如有缺陷,及時維修、調整,從而保證開挖的正常進行。6安全保證措施為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確保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我項目經理部將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規及有關規定以及北京市地方規定執行,特設安全文明管理機構,項目經理任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副經理任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一)施工機械安全保證措施施工現場土方機械32、安全管理及安裝驗收制度。使用的施工土方機械、機具和電氣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按規定的安全技術標準進行檢測、驗收,確認機械狀況良好,能安全運行的才準投入使用。使用期間,指定專人負責維護、保養,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所有土方施工機械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不準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械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所有機械均應分別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掛牌上墻。駕駛室或操作室應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機械設備33、在施工現場停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點,夜間有專人看管。用手柄啟動的機械注意防止手柄倒轉傷人,向機械加油時嚴禁煙火。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定期組織進行土方施工機械進行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二)基坑開挖及支護防護措施本標其中B段基坑長度56.7米,開挖土石方量約35338m3;D段基坑長度32.75米,開挖土石方量約19914m3;C段上部明挖土石方量為5294m3;B、D段基坑開挖平均深度約28米。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基坑控制變形等級為一級。為了確保主體結構的施工、土方開挖能形成有效34、的流水作業,盡快為主體結構施工創造條件,如何保證基坑周圍構筑物的安全,是本工程的重點。采取如下措施: 施工前詳細調查周邊構筑物,對施工影響范圍內的構筑物進行拍照、布設監測點。 基坑開挖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分段、分層、放坡開挖,保證修整后的裸露邊坡能在短時間內保持自穩,土層挖開后要立即進行樁間土體網噴護面,不能拖延,特別對于穩定性差的土層或地段更是如此。 基坑采用排樁-內支撐、排樁-錨索和土釘墻相結合的支護形式,鋼支撐(錨索)安裝時本著隨挖隨支的原則,及時加撐,確保圍護結構無支撐暴露時間控制在24小時以內;隨著基坑挖土進展,及時準確安裝鋼圍檁及支撐。減小基坑開挖過程中地面建、構筑物的地表沉降變形35、。 由于明挖基坑圍護結構采用疏排結構,部分鋼支撐不能有效地支護在鉆孔樁上,和鉆孔樁一起共同作用,鋼圍檁變形較大,導致基坑變形大,所以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必須定期和不定期的進行監測和現場察看,發現問題及時對鋼圍檁內部澆筑混凝土進行加固,降低基坑變形引起的地表沉降變形。 由于基坑暴露時間較長,在基坑坡頂附近采用砼硬化地面,在基坑四周設置截水槽,并修截水、排水溝,在基坑內開挖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及時將地表水和雨水排走。以防止雨水和地表水影響基坑穩定,減小地表沉降變形。 基坑四周埋設護欄,并圍安全網以防止行人和車輛掉入及物體墜入基坑,保證行人、車輛及基坑內施工人員的安全。 加強監控量測,采取信息化施工,36、及時反饋監測信息,指導施工,實現信息化管理。7監控量測機場線XX站南側為XX外大街,北側為既有城鐵結構,車站中部為13號線折返,二號線地鐵兩個通道等,距離較近,XX外大街交通繁忙,基坑深,監測要求高,施工時編制專項監測施工方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和相關監測規范要求對施工基坑進行監測。施工監測點的布置(1)周邊建筑物沉降觀測(見附件4)測點布設:城鐵交通樞紐布置6個測點,主要布置在靠近基坑附近的柱基上;通往13號線和通往2號線內的兩通道內靠其側墻處設置6個測點;城鐵13號線折返線兩條在行走軌道道床上設共布置14個測點。布點要求:基坑開挖深度約12倍的距離范圍,一般設在建筑物的四角上,高低懸殊或37、新舊建筑物連接處,伸縮縫、沉降縫和不同埋深基礎的兩側,原則上每棟建筑物上最少布置4個沉降點。測量儀器:精密水準儀、銦鋼尺、全站儀。(2)基坑施工監測(附件5)測點布設:基坑周圍地表沉降點:布設在明挖基坑長短邊中點遠離基坑30米范圍內,水平間距5米;按規范要求采用地表處打入1m以上的圓鋼并加設保護鋼管套作為測點,其穩定周期不少于30天。樁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觀測點:布設在基坑長短邊中點冠梁表面位置,每5米布置一個,澆筑冠梁時預留鋼筋頭作測點。樁體變形、樁內鋼筋應力監測:集中布設位于圍護結構長短邊中點和圍護結構的每個拐角處樁身上。樁體變形采用塑料測斜管隨鋼筋籠一起下入鉆孔內,長度接近樁長并高出冠梁面,兩端采用木制專用堵頭封住防止泥漿流入;樁身鋼筋應力采用鋼筋測力計平行焊接在鋼筋籠主筋上并且將鋼筋計數據導線沿鋼筋籠向上伸出冠梁面以利于數據檢測。水平支撐軸力監測:采用軸力計和應變儀焊接在圍護結構長短邊中點每道支撐中部。基坑側土體變形監測:采用與樁體變測斜管一樣的設備布設在圍護結構長短邊中部遠離樁身外皮1米處,其下端比樁底還深4米上端露出地面。樁體側土壓力監測:采用土壓力盒布置在圍護結構長短邊中點處圍護樁迎土側,豎向間距5米,嵌固入土體部份基坑側和背基坑側都設土壓力盒;錨索應力監測:采用鋼筋計布設在圍護結構長短邊中點的每一層錨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