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道路工程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6281
2024-10-19
16頁
279.20KB
1、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成都市科園南路上跨三環路工程施工設計圖;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規范(JGJ46-2005);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5、工地現場調查、釆集、咨詢所獲取的資料;6、我公司現有的施工能力、機械設備、技術力量及類似工程的 施工經驗。二、編制范圍本項目部所屬中橋所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承臺、墩身、連續梁、 現澆梁等)。三、工程概況3.1承臺、橋墩、橋臺概況本工程基礎為樁基承臺基礎和擴大基礎,墩身主要為圓柱形墩、 Y型墩,橋臺采用矩形臺。連2、續梁共有1聯4x25m,采用現澆預應力 混凝土施工。橋墩采用“Y”型墩,主線及匝道墩柱截面底均寬2.0mo主線墩 頂寬5m,匝道墩頂寬4肌墩柱厚度為l4m,在交界墩處墩頂厚度 變為18嘰墩柱采用C40混凝土,為鋼筋混凝土構件。橋墩施工采 用大塊定型鋼模施工。在A匝道跨欄桿堰處,為避免橋墩暗蓋梁侵 入河道范圍,橋墩采用圓柱墩。其中,A3墩采用直徑l8ni的圓柱 墩,墩頂與梁體固結;A4墩采用直徑l5ni的圓柱墩,墩頂設置雙 向活動支座,兩個圓柱墩均設置偏向外側的03m偏心。所有橋墩均采用承臺+樁基礎,其中,在主線混凝土梁段及異形 塊與鋼箱梁交界墩處,采用2根直徑l5ni的樁基礎,樁中心距為 4m3、,承臺高度為2. 5m,其余橋墩采用2根1.3m直徑的樁基礎,樁 中心距為3.7m,承臺高度為2m.橋臺采用輕型橋臺,輕型橋臺基礎采用單排樁基礎,主線橋臺設 置2根1.5ni的樁基,樁基中心距為6. 5m,匝道橋臺設置2根 1.3m的樁基,樁基中心距為4. 7m,橋臺承臺均高1.8m。橋臺 混凝土均采用C35O3. 2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1、地表水場地內除A匝道橋北側有一水渠存在地表水外,其余地段未發 現地表水。2、地下水 地下水類型及含水層橋位區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砂、卵石層中的孔隙水。砂卵石為主 要含水層,其補給來源主要為區域地下水徑流和大氣降水。含水層厚 度變化相對較小,厚度一般為11.0m4、左右。 本場地地下水對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 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四、工藝流程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一承臺開挖f破樁頭施工底模一模板 制安一鋼筋制安一冷卻管及測溫元件的安裝一混凝土灌注一溫度監 控及通水冷卻f混凝土養護。五. 施工準備1、機具準備及檢查:振動棒、輸送泵,所用機具應在澆筑前進 行檢查和試運轉,同時配備專職技工隨時檢修,供水、供電要充分保 障,并且要準備一臺發電機備用。2、輕采用商品栓,栓供應商選用我司招標合格單位,并在施工 前事先對攪拌站的妊質量進行詳細調查,專人監控攪拌站是否按配合 比下料,以保證碗質量,在澆筑現場先核對送料單,并在現場對碇坍 落度進行檢查,坍5、落度允許誤差2cm,不合格的栓禁止澆注,嚴禁 在碗中隨意加水。當磴澆筑時間較長,碇澆筑量較大,避免碗在路上 或現場停留時間較長,發生坍落度減小或初凝現象,施工前給栓供應 商提供需求計劃時應同時提供確緩凝要求及預留部分姓坍落損失。3、碗澆注前,檢查模板、鋼筋、防水、防水保護層和預埋件等 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在自檢合格基礎上報監理工程師 驗收合格簽證后才可進行碗澆注。4、掌握天氣季節變化情況,釆取相應的防雨、防暑措施。六. 溫度影響6. 1溫度控制原因混凝土是由多種材料組成的非均質材料,它具有較高的抗壓強 度,良好的耐久性及抗拉強度低,抗變形能力差,易開裂的特性。大 體積混凝土由于結構6、截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時釋放的水化熱 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這種溫度變化會使混凝土內部溫度顯著提 高,而混凝土表面由于散熱較快,溫度較低,這樣栓結構會形成較大 的內外溫差,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這個拉 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同時,混凝土表面降溫時,由于降溫產乞的溫差,加上混凝土多 余水分蒸發產生的干縮,受到地基和結構邊界條件的約束時,會產生 很大的收縮應力(拉應力),當該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混 凝土整個截面會產生貫穿裂縫,帶來很大危害。6. 2溫度控制標準6. 2. 1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C;6. 2. 7、2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 宜大于25C;6. 2. 3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 OC/d;6. 2. 4確保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不超過65C,混凝土內部 溫度與表面溫度溫差、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羌不宜大于20C,養 護用水溫度表面溫度之差不得大于15C,防止混凝上出現裂紋。6. 2. 5承臺混凝土不允許出現內部溫度裂縫,表面最大裂縫寬度 W0. 2 mnio七、溫度控制措施7. 1總體方針為了降低栓的溫度應力,要求控制其溫度的變化。從防止出現溫度變形裂縫的前提出發,溫度控制的主要任務是: 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升,減小總降溫差; 提高混凝土表面溫度,降8、低混凝土內部溫差,減小溫度梯度; 延緩混凝土的降溫速率,充分發揮混凝土徐變特性。7. 2混凝土降溫具體措施 選用中低熱礦渣水泥; 通過優化碗級配,盡量減少大體積混凝土水泥用量,減少水化 熱的產生; 摻加緩凝劑,延緩碗水化熱的峰值出現時間; 混凝土采用蓄熱保溫,嚴格控制磴內外溫差; 加強磴攪拌,確保拌和均勻,使筏板內部溫度均勻; 碗振搗需在澆筑后初凝前作二次復振,排除磴因秘水形成的水 分和空隙,提高握裹力,增強碇抗裂性; 加強碗的保溫養護,達到妊表而保溫保濕作用。以蓄熱法進行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方法,用帆布搭設棚架包裹承臺,內部加溫養護, 承臺表面覆蓋塑料薄膜與麻袋作為保溫材料,其中塑料薄膜除了9、保溫 作用外,對磴還具有明顯的保濕效果,只要覆蓋時幅與幅間搭接嚴密, 薄膜與栓表面可以長時間的保持濕潤狀態,這對栓的養護極為有利。 在整個底板碇保溫養護期間,不用花費人工及自來水每天澆水。而依 靠碇的泌水足以保持磴表面處的濕潤,既減少了碗表面干縮裂縫,又 避免了因澆冷水而降低碗表面的溫度,而使磴內外溫差的增加。 為了防止混凝土開裂,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拉性能也是極其重 要的一個方面。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應著重從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入手,在優化配合比的情況下改善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加強養護, 為了制定合理的溫度控制方案,對混凝土的溫度變化進行科學預測必 不可少;為了及時掌握混凝土溫度變化的實際狀況并10、隨時加以必要的 控制,同步進行混凝土溫度監測是關鍵。科學的預測與準確的監控相 結合,使整個溫度控制取得成功的切實保證。7. 3溫控施工的監測及監測信息反饋7. 3.1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的測試,在 混凝土澆筑后,每晝夜不應少于4次;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不應 少于2次。7. 3. 2混凝土澆筑體內監測點的布置,分別按照承臺內最高溫升、 里表溫羌、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見測溫元件布置圖)20200第1天第7天每4小時測溫一次;第8天第14天每6小時側溫一次;各齡期實測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比較表齡期(d)溫差計1234567891011121314T實測值基礎中心與基礎上表面保溫11、養護內外升降溫變化表齡期(d)1234567891011121314混凝土中心溫度(C)混凝土表面頂溫度(C)混凝土環境溫度(C)混凝土底部溫度(C)7. 3. 3測溫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測溫元件的測溫誤差不應大于0. 3C (25C環境下);(2)測試范圍應為一30C-150C;7. 3. 4溫度測試元件的安裝及保護,應符合下列規定:7. 3. 4. 1測試過程中宜及吋描繪出各點的溫度變化曲線和斷面的溫度 分布曲線。7. 3. 4. 2發現溫控數值異常應及時報警,并應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反饋監測信息,根據溫度監測情況,及時根據多點監測結果 對不同部位隨時調整保溫層厚度,使溫差控制在12、規范規定的25C之 內。7. 4通水冷卻根據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分布規律,在承臺高度方向l0m/層設置 冷卻水管,冷卻管采用直徑40nini的HPB235鋼管,水平間距為0.50m 左右。在通水前進行壓水檢查,通水流量達到25L/min,接頭采用鋼 接頭,拐角處采用鋼接頭,拐角處采用彎頭。先將鋼管按冷卻管安裝 圖下料及車絲并運至現場,鋼筋綁扎完畢后,按設計位置安裝,接頭 處先涂上油漆再擰緊,可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漏漿堵管及通水過程 中漏水。安裝完畢后,進行試通水,檢查管咱通水正常方進行下一道 工序。混凝土澆筑至冷卻管標高后開始通水,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 到混凝土的峰值后停水,減緩混凝土的降溫速度13、。在混凝土養生過程 中,根據天氣、水化熱及進出水口的溫差情況,及時進行水溫和水壓的調整工作,控制冷卻水管進出水口的溫度不超過15COI-I斷面圖L冷卻管布蓋示意圖7. 5保證連續澆筑碗為保證確能夠連續澆筑,不出現施工縫或冷縫。施工機械不僅要 準備充分,而且要考慮發生故障時的修理時間,現場備用三臺殮罐車 和振動棒若干,此外還要備用一臺發電機,其功率最小保證現場混凝土澆筑全過程和部分照明用電。在澆筑碇兩天前應把所需的材料、施工機械運到現場。備好足夠 的水泥、砂、石、保證水電供應、機械配備,必須做到連續施工。7. 6腔分層澆筑方法(斜面分層法)依據碗輸送能力、大承臺的面積、磴澆筑量,對大承臺澆筑磴進14、 行分層,使碗以同一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每次分層 厚度按300500mm分層澆筑,并要保證栓覆蓋已澆筑栓的時間不得 超過碗初凝時間。這樣避免混凝土輸送管道經常拆除、沖洗和接長, 提高了泵送效率,簡化了混凝土的泌水處理,保證了上下混凝土不超 過初凝時間。對大承臺進行分層后,碗澆筑時各層間應有適宜的間歇時間,使 得在不產生冷縫的前提下,上層混凝土覆蓋到下層的混凝土上吋,下 層混凝土水化熱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熱量已散發一部分,這樣可以降 低混凝土內部的一部分水化熱。7. 7混凝土振搗根據混凝土滑動時自然形成一個坡度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澆筑帶 的前、中、后布置三道振搗棒,在下料完成后開始振搗15、。第一道布置 在混凝土卸料點,主要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搗實,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 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實,第三道在坡度的中部保證磋的坡度 和密實性。隨著混凝土澆筑工作的向前推進,振搗棒也相應跟上,以 確保整個高度混凝土的質量。斜面長度增加后,振動棒也要相應增加個數。施工管理人員在現場監督工人認真搗實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碇骨料之間的空隙。7. 8混凝土的泌水處理大流動性混凝土在澆筑、震搗過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順混凝 土坡面下流到坑底。泌水會因振搗而改變混凝土中水的含量及沖洗掉 混凝土面的水泥漿,對混凝土具有較大的危害因此施工中應及時處理 泌水問題。混凝土澆筑時使大部分泌水隨著混凝土16、澆筑向前推進被趕至下 坡段,并由人工將泌水清除出承臺。當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腳接近另一 側模板時,改變混凝土澆筑方向,即從頂端往回澆筑。7. 9動態控制施工現場嚴格監控預拌混凝土的各項指標,隨時向現場施工的負 責人進行通報,并及時對現場出現的混凝土品質問題進行處理。試驗人員隨時抽查栓的坍落度,口測碗的和易性,如發現磋有離 析或初凝現象把碇清退岀場。7. 10混凝土面層搓平承臺磴澆筑完成后,初步用鋁合金大杠刮平栓后,及時用木抹子 將栓表面抹平,待磴收水后,用木抹了搓平兩次,以閉合栓面層的收 縮裂縫。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其表面水泥漿較厚,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要認真處理。經45小時左右,初步按標高用長尺刮平17、,在初凝前(因 混凝土內摻加減水劑,初凝時間較長)用鐵滾筒碾壓,再用木蟹打磨 壓實,以閉合收水裂縫,約12小時后覆蓋塑料膜并蓄水養護。八、混凝土養護大體積混凝土應及時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 12小時后,對栓加以覆蓋和澆水以減少升溫階段內外溫差,防止產 生溫度裂縫,并可防止混凝土表而脫水產生干縮裂縫,使水泥順利進 行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縫能力。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和降溫速率進行現場監測,當實測結果 不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時,應及時調整保溫養護措施。大體積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回填土,不宜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養護注意事項(1)應專人負責保溫養護工作,并應按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操作,同18、時應做好測試記錄;(2)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得少于14d,并應經常檢查塑料薄 膜或養護劑涂層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3)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的表面溫度 與環境最大溫差小于20C時,可全部拆除。九、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中嚴格遵循三檢制度,現場技術員自檢、經理部檢查、外部監理監理專檢制度。2、實地測量必須有專人復核,做到計算無誤,測量、放樣準確。3、做好對原材料的常規檢驗和配合比的驗證工作,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做到施工配合比與驗證配合比相吻合。4、控制好材料的進場和保管工作。要有明顯的標志牌(如合格、不合格、待檢等),材料現場必須設立專人保管。混寮L匚19、科頃址控劇陽十、安全保證措施1、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在開工前對職工進行詳細的安全交底,項目經理和各職能部門,要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及時 整改隱患,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2、對職工要加強安全教育,嚴格安全管理制度,操作人員必須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持證上崗。3、對爆破作業、高溫作業、腳手架、橋梁施工的起吊設備和裝置,機械操作和車輛行駛,生產、生活用電、供電等易發生事故的重 點工序和部位,加強安全管理和檢查,配備足夠的勞動安全保護用品, 確保安全生產。承臺周圍要樹立安全標志警示,防止無關人員影響施 工安全。4、所有進入工區的人員必須佩帶系好安全帽,穿防滑鞋。電焊 和制作人員,要熟悉20、用電安全,遇到情況及時找電工排除。電焊氣割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操作,合理擺放。5、經常性的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設置安全機構,落實安全責任制。十一、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場地內設栓臨時排水溝,形成排水系統,排除場區積水。2、施工便道定時灑水,保持便道濕潤,使產生的灰塵、空氣污 染減至最低程度。運輸車上配備有苫布,運輸水泥、沙子、石子等車 輛要加蓋苫布。3、做好各項工作的宣傳標識工作。4、工程材料、構件分類分規格存放整齊,各種材料分倉堆放有 序、標識清晰。機具設備定人保養,停放要整齊有序。5、現場施工應注意使工作面盡量平整,各種料具堆放整齊,工程完成后應對現場進行清理。十二、環境保護保證措施1、施工過程中嚴禁破壞用地界以外樹木和其他植被。2、保持排水系統的通暢,保證在任何時候都具有良好工作狀況。3、開挖基坑的堆料,應采取防風遮蓋措施,以減少揚塵。4、水泥、砂和石灰等易灑落散裝物料的運輸,應采取防風遮蓋 措施,尤其在干旱大風天氣,以減少揚塵。成都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科園南路上跨三環路工程201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