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開挖及初期支護技術交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7841
2024-10-19
6頁
55.94KB
1、隧道洞身開挖及初期支護技術交底2008-06-10 13:50:46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大 中 小】 點擊:1535 次施工技術交底書2006年 8月25日 第1頁共2頁 編號:工程名稱筆架山1#隧道分部工程洞身開挖及支護分項工程名稱DK68+770DK68+834洞身開挖及初期支護交底內容1. 工程概況筆架山1#隧道DK68+770DK68+834洞身開挖及初期支護,具體詳見施工圖。2. 支護參數系統錨桿:拱部:25中空錨桿,每根長2.0m,縱向間距1.0m,環向間距1.2m,梅花形布設,每延米7根。噴射混凝土:部位:拱墻;混凝土強度:C20,厚度7cm,噴射混凝土摻入XDF型微2、纖維,摻量為每方混凝土0.9Kg。3施工順序:開挖后進行出碴,找頂后施做系統錨桿,然后噴漿,開挖放炮后重復以上工序。4. 技術規范要求4.1 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技術;鉆爆開挖不得危及襯砌、初期支護、減少對圍巖的擾動;隧道鉆孔開挖時周邊眼間距嚴格控制在4455cm之間,二圈眼間距不得超過周邊眼間距1.5倍;4.2 隧道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初期支護;4.3 隧道不應欠挖。當圍巖完整、石質堅硬時、方允許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3不大于0.1 m3)侵入襯砌,其他襯砌不應大于5cm。拱腳和墻腳以上1m內斷面嚴禁欠挖;4.4 對硬巖光面爆破炮眼痕跡保存率中硬巖應大于等于60,并在開挖輪廓面上均勻分布;4.5 3、噴射混凝土前應檢查開挖斷面尺寸,清除開挖面的松動巖塊及在拱腳與墻腳處的巖屑等雜物,設置控制噴層厚度的標志;4.6 噴射混凝土應按照施工工藝分段、分片,由上而下依次進行。一次噴射混凝土厚度,拱部不得超過5cm,邊墻不得超過7cm。分層噴射混凝土時,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噴射作業緊跟開挖作業面時,混凝土終凝到下一循環爆破作業時間不應小于3h;4.7 噴射混凝土的厚度要求:1.平均厚度大于設計厚度;2.檢查點數的60及以上大于設計厚度;3.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的1/2,且不小于3cm;4.8噴射混凝土后應進行養護,避免低溫、干燥、急劇溫度變化等影響;4.10 噴射混凝土表面應平順4、無裂縫及掉渣現象,錨桿頭及鋼筋無外露;4.11 錨桿安裝數量必須按支護參數中要求安設,不允許少打。4.12 錨桿孔應保持直線,一般情況下應保持與隧道襯砌切線方向垂直。當隧道內巖層結構面出露明顯時,錨桿孔宜與巖層主要結構面垂直,錨桿墊板應與基面密帖。4.13 錨桿用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無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5. 質量保證措施5.1 開挖質量實行班組現場調度(技術)員質檢工程師的三級檢查制度,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施工檢查;5.2實行全員質量管理,讓每一個人員都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5.3 質量檢查以技術規范和設計要求為依據,對不合格產品,嚴禁驗收,并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施工技術交底書205、06年 8月 15日 第2頁共2頁 編號:工程名稱筆架山1#隧道分部工程洞身開挖及支護分項工程名稱DK68+770DK68+834洞身開挖及初期支護交底內容6. 安全要求6.1 爆破施工必須嚴格按照“爆破安全操作規程”,爆破作業必須統一指揮;洞內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撤離,撤離的最小安全距離為:200m;6.2 開挖施工中如發現圍巖地質情況變化較大,即與設計不符時,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時報知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待收到分部技術室制定的交底方案后方可恢復施工;6.3 爆破器材加工人員嚴禁工作時吸煙;6.4 洞內施工場地狹小,必須注意相鄰工作人員的互相影響而導致不良事故發生;6.5 施工用電必須專人負責、6、專人管理,施工用電箱必須上鎖,且應經常檢查線路是否有漏電現象,并及時處理;6.6 爆破通風15min后專業檢查人員方可進入開挖面檢查,并及時處理瞎炮等危險情況;7. 文明施工7.1 施工機械及機具使用完畢后,必須及時清理干凈,并有序的擺放在指定的位置;7.2 施工所用材料必須按照要求分類堆碼擺放整齊,不得隨意擺放、亂扔、亂丟。做到工完場地清;7.3 洞內施工所有管線必須布置合理、平、順、直;7.4 噴射混凝土完畢后,工作臺架必須清理干凈。8. 施工中注意節約材料;施工中如發現溶洞、陷穴及時通知相關人員,不允許私自處理。附:DK68+770DK68+834開挖支護斷面示意圖、編制接收人復核工區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