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施工.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7955
2024-10-19
9頁
76KB
1、1.8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施工1.8.1 適用范圍適用于公路及城市橋梁工程現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的施工,現澆鋼筋混凝土箱梁的施工可參照執行。1.8.2 施工準備1.8.2.1 技術準備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2.1條。1.8.2.2 材料要求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2.2條。1.8.2.3 機具設備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2.3條。1.8.2.4 作業條件1. 墩臺或蓋梁經驗收合格。2. 作業面已具備“三通一平”,滿足施工要求。3. 材料按需要已分批進場,并經檢驗合格,機械設備狀況良好。1.8.3 施工工藝1.8.3.1 工藝流程1. 箱梁二2、次澆筑成型(見下頁)2. 箱梁一次澆筑成型(見下頁)1.8.3.2 操作工藝(二次澆筑成型)1. 測量放線,支架地基處理,支架基礎施工,支架安裝參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3.2條14款。2. 底模安裝(1) 底模安裝程序及方法1) 復核支架頂標高。2) 安裝主龍骨,主龍骨接頭部位應增設立桿。3) 安裝次龍骨,用鐵釘、銷釘或電焊等方式將次龍骨與主龍骨固定,主次龍骨交叉點有縫隙時,用木楔填塞密實。4) 若次龍骨采用方木,用手提電刨將次龍骨頂面刨平。5) 鋪設及固定底模。(2) 底模安裝要求1) 底模安裝前根據結構設計尺寸編制箱梁整體模板拼裝方案,底模安裝時應嚴格按拼裝方案進行。2)3、 底模宜采用壓縮多層板、竹編膠合板、定型鋼模板或組合鋼模板,箱梁為曲線梁或底板有豎曲線時,采用壓縮多層板或竹編膠合板為宜;采用定型鋼模板時,鋼模板應由專業生產廠家設計及生產,拼縫以企口為宜。3) 龍骨宜采用型鋼、方木或其他符合支架設計要求的材料,主龍骨宜垂直橋梁軸線方向設置;底模采用木質模板時,次龍骨宜采用方木,以便固定模板;次龍骨宜順橋梁軸線方向設置。4) 采用壓縮多層板及竹編膠合板時,底模鋪設前用手電鉆在模板上打眼,然后依據底模安裝方案用鐵釘將模板固定在龍骨上,拼縫應夾彈性止漿材料;應避免長期暴曬及模板暴露時間過長使其表面撓曲和鼓包,施工時應加強模板保護。5) 采用鋼模板時,安裝時按拼裝方4、案要求的位置將首塊模板就位,再用鐵絲、鐵釘、銷釘或卡子等方式將其固定,然后粘貼彈性止漿材料并進行下一塊模板安裝。6) 全橋宜使用同一種材質、同一種類型的模板,確保混凝土外觀色澤均勻一致。7) 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模板表面應平整光滑,拼縫應嚴密不漏漿。8) 采用鋼模板時,箱梁外露面模板應涂刷色澤均勻的脫模劑,并保持全橋一致。9) 模板底部應設排渣口,以便于排出雜物。排渣口設在最低處,跨度大、鋼筋密時應多設幾處。10) 當設有連接器時,底模鋪設至連接器外3m以上。3. 支架預壓及沉降觀測(1) 支架預壓1) 預壓方法:預壓時可用滿鋪沙袋的方法進行,施荷可用沙袋裝土或砂等材料,加載時5、使用汽車吊吊裝人工配合堆放,堆放時注意沙袋不要將沉降觀測點覆蓋。2) 預壓要求:預壓應按設計進行,設計未規定時,預壓荷載不小于結構自重與施工荷載之和的1.2倍,預壓時間以沉降穩定為準,一般不宜少于48h,若48h后沉降仍未穩定,應對地基或支架進行處理或采取其他措施。(2) 沉降觀測1) 觀測點布設:觀測點布設應均勻且具有代表性,每跨每幅不宜少于三組共9點,其中跨中設一組,兩端14跨處各設一組;跨度較大或橋梁較寬時應予以增加。2) 觀測方法:用水準儀按下列程序進行:加載前測一次。加載完畢測一次,以后每12h測一次。48h后測一次,若沉降穩定則卸載。卸載后測一次。4. 預壓卸載及底模標高調整(1)6、 卸載時用汽車吊吊裝人工配合,從先加載的一端開始,卸載時應注意沙袋要垂直起落,不得在模板上拖拉。(2) 按觀測結果進行底標高調整及縱橫向施工預拱度預留。先對觀測點處標高進行調整,每一點調高的高度為該點的非彈性變形值與彈性變形值之和,然后對觀測點之間模板標高進行調整,經調整后的底模應平整、線形流暢。5. 側模及翼板模板安裝(1) 側模安裝:宜采用壓縮多層板或竹編膠合板。1) 先按拼裝方案要求尺寸將模板切割好,然后在次龍骨固定位置用手提電鉆打眼。2) 將次龍骨與模板緊貼的一面用電刨刨平,用鐵釘將次龍骨固定在模板上。3) 在側模與底模拼縫處粘貼彈性止漿材料。4) 人工搬運將模板就位,然后將其與翼板支7、架固定,避免其向內側傾倒。5) 在拼縫處粘貼彈性止漿材料,然后將相鄰模板就位。6) 進行主龍骨安裝,可用鐵釘或鐵絲等將主次龍骨固定。7) 鋼管支撐與翼板支架固定聯結,并用可調頂托將其頂牢。(2) 翼板底模安裝:參照2款施工。(3) 翼板底模及側模安裝要求1) 側模采用鋼模板時,應與底模配套。2) 模板安裝時,先安裝側模,然后安裝翼板底模,翼板底模應壓于側模上方;翼板底模安裝前,首先依據設計方案復核支架頂標高,合格后進行下步施工。3) 龍骨間距應通過受力計算確定。4) 宜采用側模包底模的施工方法,梁高較小時,外露面模板不宜設拉桿,以免影響美觀。6. 底板、腹板鋼筋加工及綁扎(1) 鋼筋加工參照“8、橋梁鋼筋加工及安裝”的相關規定。(2) 鋼筋綁扎程序及方法1) 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出底板下層縱橫向鋼筋準確位置。2) 人工搬運鋼筋逐根就位,并對所有交叉點進行綁扎。3) 安裝底板保護層墊塊。4) 橫隔梁及腹板鋼筋就位并與底板鋼筋綁扎,安裝側模保護層墊塊。5) 擺放底板上層鋼筋支撐馬鐙(如果需要設置),用粉筆在馬鐙及模板上放出底板上層縱橫向鋼筋準確位置。6) 將底板上層鋼筋逐根就位并對所有交叉點進行綁扎,并將其與橫隔梁及腹板鋼筋綁扎。7) 埂斜筋、腹板腰筋及底板架立筋等就位綁扎。(3) 鋼筋綁扎要求1) 當箱梁為曲線梁時,放樣時要特別注意圖示鋼筋間距的標注位置是其設計線還是橫斷面對稱線。2) 底板9、下層鋼筋形成整體后,應及時安裝保護層墊塊,以免到后期骨架重量增加而使其安裝困難,用撬棍安裝時撬棍下應墊以小木板以免損傷模板。3) 當底板的上下層鋼筋之間未設計架立筋或架立筋不足以支撐施工荷載及上層鋼筋自重時,上下層鋼筋之間應設馬鐙或增加架立筋。4) 靠模板一側所有綁絲扣應朝向箱梁混凝土內側。5) 保護層墊塊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及剛度;使用混凝土預制墊塊時,必須嚴格控制其配合比,配合比及組成材料應與梁體一致,保證墊塊強度及色澤與梁體相同;腹板宜使用塑料墊塊;墊塊設置宜按照梅花形均勻布置,間距不宜大于750mm。6) 綁扎過程中要注意預應力孔道的預留,以免鋼筋成型后孔道預留難度增大。7) 鋼筋綁扎的其10、他要求參照“橋梁鋼筋加工及安裝”的相關規定。7. 底板、腹板預應力體系安裝定位及穿底板、腹板預應力筋參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3.2條7款、8款。8. 內側模安裝(1) 內側模安裝前安裝保護層墊塊。(2) 內側模支撐宜采用鋼管加可調頂托。(3) 內側模制作及安裝其他要求參照5款要求施工。9. 底板、腹板混凝土澆筑(1) 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及準備工作1) 使用壓縮空氣對模內進行徹底清理。2) 對模板、鋼筋、預應力體系及預埋件等進行全面檢查,將預應力孔道及預埋件設置明顯標記,以免澆筑時損壞。3) 測量放線,標明底板及腹板澆筑高度。(2) 混凝土澆筑方法及要求1) 混凝土攪拌、運輸、澆11、筑的一般要求參見“橋梁混凝土施工”的相關規定。混凝土澆筑方法應水平分層縱向壓茬趕進,階梯向前推進,高低不平時應由低向高逐漸推進。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應垂直插入,快插慢拔、邊提邊振,至混凝土不再下沉和出現氣泡為宜。澆筑完畢后將混凝土頂面整平,并用木抹子拍實、壓平。2) 多跨連續箱梁因整聯長度過長,需分段張拉,或混凝土澆筑量過大,不能整聯一次連續澆筑完成時,可分段澆筑,分段位置如設計無規定宜留在梁跨14部位處。3) 多跨連續箱梁宜整聯澆筑;必須分段澆筑時,應自一端跨逐段向另一端跨推進,每段澆筑跨數,可依設計或施工需要而定。4) 多跨連續箱梁分段澆筑(含混凝土澆筑、預應力張拉和脫架)不宜由兩端跨開始,12、到中間跨合龍。如果必須從兩端跨開始,在中間跨合龍時,合龍段應作合龍設計,按合龍要求處理。5) 簡支箱梁混凝土澆筑應盡量加快澆筑速度,連續一次澆筑完畢,混凝土可從跨中向兩端墩臺方向澆筑,也可以從一端開始澆筑。6) 底板混凝土一般不宜分層連續澆筑,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澆筑腹板混凝土,底板與腹板交界埂斜處混凝土應飽滿密實。7) 澆筑時底板內多余混凝土應及時清理干凈,嚴格控制底板厚度,底板頂面要拍實、壓平。8) 支點橫梁兩側預應力束上彎部位不宜兩次成型,應全斷面一次澆筑。9) 澆筑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因錨區鋼筋較密,澆筑時應人工配合機械振搗。10) 采用后穿束時,混凝土澆筑前宜在波紋管內穿入鉛絲棉球做13、拉通準備,混凝土澆筑時設專人由兩端往復拉通;采用先穿束時,混凝土澆筑時可用卷揚機由兩端往復拉動預應力筋,防止滲入水泥漿凝塊堵孔,直至混凝土初凝后停止。11) 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檢查鋼筋、模板、波紋管、錨墊板、預埋件等,出現位移、松動時,及時糾正修復。12) 除按“2.3橋梁混凝土施工”要求制作標準條件養護試塊外,還應制作同條件養護試塊,以確定張拉時間。13) 與頂板接縫宜留在腹板上埂斜腋下50mm處。10. 底板、腹板混凝土養生底板及腹板混凝土初凝后,及時灑水養生,養生至預應力張拉且不少于7d,也可根據空氣的濕度、溫度和水泥品種及摻用外加劑等情況,酌情延長。養生期間應始終保持梁體濕潤。11.14、 拆除內側模及施工縫處理(1) 拆除內側模1) 內側模拆除應在混凝土終凝且棱角不易被損壞時進行。2) 首先松開模板支撐,然后逐塊拆除模板,拆除時注意保護所拆模板及翼板模板。3) 模板及支撐應碼放整齊,將箱內清理干凈。(2) 施工縫處理1) 施工縫鑿毛、鋼筋除污時混凝土強度不低于2.5MPa。2) 應人工進行鑿毛,鑿毛時不得損壞預應力孔道。3) 鑿毛程度應滿足“2.3橋梁混凝土施工”關于施工縫處理的規定。4) 鑿毛后應進行徹底清理并不得將垃圾清理到箱內。12. 頂板模板安裝(1) 安裝時應按設計要求位置留置人孔,設計未規定時應留在14跨附近。(2) 其他做法及要求參照2款施工。13. 頂板鋼筋加15、工及綁扎:參照6款施工。14. 頂板預應力體系安裝定位及穿頂板預應力筋:參照7款施工。15. 頂板混凝土澆筑(1) 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及準備工作1) 使用壓縮空氣對模內進行徹底清理。2) 對模板、鋼筋、預應力體系及預埋件等進行全面檢查,將預應力孔道及預埋件設置明顯標記,以免澆筑時損壞。3) 布設2m2m高程控制方格網。(2) 混凝土澆筑方法及要求1) 應使用與底板腹板混凝土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生產廠家、同批生產的水泥。2) 澆筑宜整聯一次完成,必須分段澆筑時,應自一端跨逐段向另一端跨推進,分段位置如設計無規定宜留在梁跨14部位處,但不得與腹板的豎向施工縫貫通,接縫處理滿足“2.3橋梁混凝土施工16、”關于施工縫處理的規定。3) 澆筑時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因錨區鋼筋較密,澆筑時用人工配合機械振搗。4) 為避免收縮裂縫的出現,頂面整平后用木抹反復搓壓,搓壓遍數不宜少于3遍,每遍間隔時間應視天氣狀況、混凝土凝結速度等因素確定,最后一遍應在混凝土可重塑前完成。5) 拉毛應在混凝土初凝前按設計要求進行,設計未規定時按垂直橋梁軸線方向進行拉毛處理。6) 為滿足拆模及預應力張拉需要,頂板應留人孔,人孔預留應按設計進行,設計未規定時宜設在距墩頂14跨附近。7) 混凝土澆筑的其他要求參照9款施工。16. 頂板混凝土養生:宜使用阻燃保水材料覆蓋灑水養生。其他按10款規定執行。17. 拆除內模、側模及翼板17、底模(1) 拆除強度要求1) 內模及側模拆除應在混凝土終凝且棱角不易被損壞時進行。2) 翼板底模的拆除,當翼板寬度大于2m時,要求其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當翼板寬度不大于2m時,要求其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2) 拆除內模、側模及翼板底模1) 首先逐段松開并拆除模板支撐,一次松開面積不得過大。2) 逐塊拆除模板,拆除時注意保護模板。3) 將模板及支撐碼放整齊,箱內清理干凈。18. 預應力張拉及錨固,孔道壓漿,封錨參照“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3.2條1315款施工。19. 模板及支架拆除(1) 拆除程序及方法1) 逐段松開頂托支撐。2) 拆除主18、龍骨、次龍骨并逐塊拆除模板。3) 拆除頂托。4) 自上而下拆除每根鋼管或構件。(2) 模板及支架拆除施工要求1) 現澆箱梁脫模及卸落支架應按設計規定進行,設計未規定時,應在張拉前拆除側模、內模及翼板底模,張拉后拆除底模。2) 多跨箱梁分段澆筑或逐孔澆筑落架時,除考慮主梁混凝土強度外,同時應考慮鄰跨未澆筑混凝土對本跨的影響。3) 多跨連梁整聯澆筑時,落架脫模宜各跨同時均勻分次卸落,如必須逐跨落架時,宜由兩邊跨向中跨對稱拆除。4) 在柔性分段墩上澆筑連梁張拉或落架時,因支座偏心,應驗算橋墩偏心荷載,墩柱抗彎不足時需設臨時支撐,待鄰跨加載后方可拆除。5) 獨柱多跨連梁或連續彎梁,宜整聯連續澆筑,施加19、預應力后脫模、落架;如需分段或逐孔澆筑分段張拉、分段落架時,必須考慮已澆梁段的穩定性,防止偏載失穩或受扭。6) 拆除時嚴禁上下同時作業,施工過程中應做好對支架材料及模板的保護。20. 箱梁全斷面一次澆筑成型(1) 當箱內凈空較大、便于操作、混凝土生產能力較強時可采用一次澆筑成型。(2) 頂板模板應適度留出人孔。(3) 一次澆筑成型的施工工藝及其他施工要求參照1.8.3.1條1款的方法施工。1.8.3.3 季節性施工參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3.3條。1.8.4 質量標準1.8.4.1 基本要求1. 鋼絞線及錨、夾具等預應力材料的各項技術性能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和設計要求,經20、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2. 鋼絞線應梳理順直,不得有纏絞、扭麻花現象。3. 張拉時,單根鋼絞線不允許有斷絲現象。4. 千斤頂與壓力表必須配對校驗。5. 鋼筋、電焊條及混凝土的各種組成材料的各項技術性能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6. 箱梁混凝土及孔道灌漿的配合比必須按有關標準經過計算、試配,施工時按規定配合比進行,使用預拌混凝土需有合格證明。7. 箱梁混凝土在澆筑前,必須先檢查預埋件、錨固螺栓、支座等,須保證位置準確,埋設牢固。8. 箱梁混凝土應振搗密實,混凝土及孔道水泥漿強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1.8.4.2 實測項目后張預應力和現澆混凝土箱梁實測項目參見表1-20、表1-25。1.8.4.321、 外觀鑒定1. 鋼絞線銹蝕嚴重時不得使用,輕微銹蝕的在使用前應進行除銹。2. 混凝土表面應光滑、平整、顏色一致,施工縫平順。3. 混凝土蜂窩麻面面積不得超過總面積的0.5%,深度不超過10mm。4. 混凝土表面不應出現非受力裂縫,縫寬超過0.15mm時必須處理。1.8.5 成品保護1.8.5.1 拆側模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進行,不得強力拆除,以免損傷混凝土棱角。1.8.5.2 凈空較小且橋下有道路穿過的箱梁,在支架拆除后,應在箱梁兩側10m處設置限高設施及警示牌。1.8.5.3 注漿完畢后,及時將噴灑到箱梁上的水泥漿沖洗干凈。1.8.5.4 鋪裝層澆筑前,嚴禁在箱梁上集中堆放施工材料或停放施工機械。1.8.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參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蓋梁施工”第1.6.6條。1.8.7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參見“鋼筋混凝土墩臺施工”第1.5.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