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多跨連續梁先穿鋼絲束施工工藝.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8028
2024-10-19
3頁
39.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工法與工藝合集
1、預應力多跨連續梁先穿鋼絲束施工重慶輪胎總廠全鋼絲子午線輪胎車間,全長254.85m,寬48.00m,高23.03m,建筑面積為23042.00 m2,采用部分預應力多跨連續梁結構(圖4-8-1)。樓面梁為12m2、12m3、12m4,屋面梁為24m2,見圖4-8-2。該結構采用C40級混凝土, s 5碳素鋼絲,鐓頭錨具,每榀梁配筋2一39s5,張拉控制力917kN/束(屋面梁每榀梁配筋2-42s 5,張拉控制力987.8kN/束)。由于場地狹窄,施工難度較大,只能采用把鋼絲束先穿入制孔管內(金屬波紋管),綁扎鋼筋骨架時置入并固定后再澆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后,再施加預應力的施工工藝。通過2、對鋼絲下料,鋼筋骨架成型,制孔金屬波紋管埋設的研究,以及對張拉后建立預應力值的檢測,說明該工藝是成功的。第1章 鋼絲束下料工藝在采用墩頭錨具的預應力后張法施工工藝中,鋼絲束下料長度的精確程度對保證預應力結構張拉質量,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鋼絲下料過長,張拉時錨杯將從管孔中拉出塊體,無法錨固;鋼絲下料過短,張拉時錨具則留在管孔內,仍然無法錯固。鋼絲束內相互長度誤差如果偏大,則張拉時受力不勻容易拉斷鋼絲。要達到施工和設計規范的規定,對鋼絲束的下料提出了相當高的精度要求。鋼絲束下料工藝的研究,即要尋找一個既要保證質量,又方便簡單,便于操作和掌握的工藝方法。我們對影響鋼絲束下料精度的因素,如鋼絲彈性模量3、,孔壁摩擦系數,四波曲線長度的精確計算,鋼絲張拉后在孔道內實際位置的變化,梁體總長控制,制孔金屬波紋管在梁內位置的變化,鋼絲墩頭留量和梁體受力后壓縮值的產生,鋼絲本身曲直度和下料方法等因素對精度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處理,獲得了較高的下料精度。下料的方法很多,有等載(應力)下料、鋼管下料、劃線法下料等。第1節 采用s 5作等載(應力)下料試驗每根鋼絲束荷載都取14kN,試驗長度為13000mm,用新購的長度為5000mm有Cmc標記的鋼卷尺,每根單獨測試,最后用“列兵排隊下料法復核,最大誤差僅為2mm。當下料長度為49626mm(該工程4跨連續梁鋼絲束設計長度)時,其誤差為7.635mm(49624、62/13000),不能滿足規范要求,且等載下料需要設備、工具較多,工藝復雜,耗費較大。第2節 鋼管下料試驗將內徑為10mm的型材管接長后,固定在既水平、側向彎曲又很小的平臺上,形成總長度為12010mm的長管下料臺座。在這個臺座上進行穿管下料試驗。當用“列兵排隊下料法,校核時,其最大誤差為3mm。當下料長度為49626mm時,誤差為l2.396mm(496263/12010),仍然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特別是開盤后在自然狀態下,彎曲多且密集的鋼絲下料誤差更大。第3節 列兵排隊下料法該方法是把彎曲不直的鋼絲象士兵排隊一樣排列起來,形成若干根鋼絲的組合體,再給上下左右四個自由度一定的約束,使其成為不5、僅鋼絲依序排列,而且在4個方向都不芹生“矢高,的直線組合體。最后量取需要長度再下料。這種方法工藝簡單、便于操作、工效快、所需設備不多、裝拆方便、下料精度高,不僅總長度能準確控制,且每束(42根鋼絲或更多)49626mm長的鋼絲束長度相對誤差在02mm范圍內。第2章 骨架成型工藝選擇經過對施工現場考查和分析,針對后穿鋼絲束和先穿鋼絲束兩種工藝,進行了對比分析。后穿鋼絲束不僅人力、物力增加很大投入,而且搭設穿鋼絲束用平臺,要給廠內現有成型車間、煤棚等造成直接損失16萬元以上。而采用先穿絲束工藝,不僅可克服上述不足,而且工藝方法簡單,保證質量,還可提高施工速度。第1節 鋼絲束的準備采用“列兵排隊下料6、法,下料,每束鋼絲最大下料誤差為02mm。組束時保證了每根鋼絲不相互交叉錯位,而是根根疏通。第2節 波紋管的配料根據梁長與每束鋼絲數量決定的波紋管直徑、長度等,配置波紋管(包括接頭用波紋管、擴大頭用波紋管)。然后將每個接頭和前后管都編上號,并把每棍梁所配的波紋管捆成一捆,以便在現場安裝時方便和不用錯位。第3節 鋼絲束放盤穿波紋管將鋼絲束盤圓和配好的波紋管運到現場,并在底模與按規定位置放伸后,從兩端套入波紋管、連接頭并進行波紋管的分段連接。連接頭要做到:(1)保證波紋管在連接處不滑脫,(2)連接處不發生漏漿現象,見圖4-8-3。第4節 鋼筋骨架在非預應力鋼筋與波紋管位置有沖突處均以固定波紋管的位7、置為主,其他鋼筋讓路,波紋管接頭和梁兩端擴大頭處,是防漏漿和防止波紋管滑脫的關鍵部位。采用加密支架穩定波紋管,黑膠布密封,塑料布加強,黑膠布再度密封的多種防漏、防滑脫處理。第5節 鋼絲鐓頭鋼絲鐓頭質量直接影響受拉能力,對鐓頭的大小、形狀、高度、抗拉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除按有關規定制作外,對鐓頭有開裂的樣品,抽嚴重的試樣進行了抗拉能力試驗。結果都在標準強度的98%以上。第6節 固定辦法波紋管就位為使波紋管位置準確,采用下撐上吊的固定辦法。專門設計和點焊了支撐架,每隔0.5m放一個,其高度按波紋管設計高度確定,見圖4-8-4。當波紋管位置靠近梁上邊緣時,用6鋼筋彎成U形,兜住波紋管吊在主筋上。第7節8、 灌漿、排氣孔的埋設灌漿、排氣孔必須與主管道銜接牢靠、暢通且不漏漿,才能保證使用功能,見圖4-8-5。將24cm厚泡沫塑料切成大于半圓瓦形灌漿孔蓋、呈方形塊狀,中間打孔蓋在波紋管開孔位置上。然后把半圓灌漿孔蓋上的孔,對準波紋管開洞處放下壓緊,用鉛絲扎牢。同時把灌漿管上部固定在梁上緣鋼筋骨架上。第3章 預應力張拉在張拉階段,應對影響張拉質量的主要因素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各工序、環節的質量。要經試張證明整個系統處于良好受控狀態后,再按010%con (或15%con )50%conl05%con100%con (持荷2min)鋼絲回縮35mm錨固的程序進行張拉施工。張拉時,對2跨連續梁(一端張拉)進9、行了檢測。經檢測,預應力總損失約為19.68%。其中摩擦損失7.962%,錨固損失0.2991%,其余為混凝土壓縮損失、混凝土徐變損失(錨固后2.5h測定,加上預計今后還將發生5%的損失)。建立的預應力值為787.6kN2(固定端)和830.3kN2(張拉端)起拱值3.29mm(南跨)和5.46mm(北跨),梁總壓縮值6.85mm,均滿足設計要求。第4章 結語1.該工程采用的先穿鋼絲柬工藝,穿鋼絲束、波紋管及鋼絲束的就位,都在綁扎鋼筋骨架的施工平臺上進行,不需要另搭施工平臺。節約了搭架的材料、人工、施工用地,工藝簡單,速度快,施工精度高,技術經濟效果好。2.結合“列兵排隊下料法,下料工藝,其相對誤差02mm,小于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中,關于“采用鋼絲束徽頭錨具時,同束鋼絲中下料長度的相對差值,不應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5mm(L為鋼絲下料長度)”的規定。3.010%con (或15%con)50%conl05%con100%con (持荷2min)鋼絲回縮35min錨固的張拉工藝,在減少預應力損失,保證結構質量,調整鋼絲束兩端錨固位置,調整鋼絲柬內應力等方面都發揮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