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速鐵路路基站場工程過渡段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8865
2024-10-19
20頁
296KB
1、正本新建高速鐵路路基、站場工程過渡段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目 錄1. 編制依據、編制原則、編制范圍31.1編制依據31.2編制原則31.3編制范圍32. 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數量32.1工程概況32.1主要工程數量43. 過渡段填筑方案:43.1作業隊結構圖43.2主要機械設備配置 43.3現場施工人員配備表 43.4 測量設備53.5 試驗設備54.工期安排55. 過渡段填料要求56.一般規定67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77.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87.2施工要點97.3 注意事項108.路堤與2、橫向結構物過渡段108.1 施工方法108.2 施工工藝128.3 施工要點138.4 注意事項138.5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149.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149.1質量控制措施:149.2 施工控制159.3質量檢測標準1510 質量保證措施1911 安全、環保措施201. 編制依據、編制原則、編制范圍1.1編制依據低路堤及地基處理設計圖站前施工圖技術交底*施路通-15*施路通-16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技術規程Q/CR9602-2015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 1.2編制原則確保路基過渡段的施工質量,避免因施工過3、程控制不力,控制重點不明確,導致過渡段路基填料夯實不到位,產生較大的工后沉降,使路基基床平順性差,出現“跳車”現象,影響行車舒適性,嚴重時會導致行車安全。1.3編制范圍 適用*至*至*鐵路xx-01標xx*分部(DK8+818.73-DK18+354.27)路基、站場工程(橋背、涵背、墻背)過渡段施工。2. 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數量2.1工程概況*鐵路*段項目部第*分部起訖里程DK8+818.73DK18+354.27,起點位于*市xx鎮xx村,終點位于xx縣,全長9.536km,鐵路等級為新建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km/h。其中橋梁1座,路基1段,框架涵洞10座,框構中橋2座,旅客地道1座,4、U型槽1座。2.1主要工程數量序號起訖里程工點長度CB150土工布級配碎石水泥無砂混凝土板混凝土100軟式排水管mtm1DK14+889.38DK15+900.001010.6216933698667781252DK15+900.00DK16+900.0010002963887457433DK16+900.00DK18+354.271454.27262351286611416223. 過渡段填筑方案:3.1作業隊結構圖項目組織機構框圖3.2主要機械設備配置 表1名 稱數量單 位規 格 型 號備 注挖掘機2臺裝載機2臺灑水車1臺20-30T自卸車10臺壓路機2臺22t平地機1臺PY180推土機25、臺220輕型振動壓實機械1臺LB25B穩定土拌和設備1臺180BHJ3.3現場施工人員配備表 表2序號現場職務人數備 注1隊長1現場管理負責人2技術主管13路基工程師14安全員15質檢員16試驗工程師17測量主管18領工員23.4 測量設備 表3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檢定狀態備注1全站儀徠卡TS06套2合格2水準儀蘇一光DSK2臺2合格3水準尺2.5m鋁合金尺把2合格3.5 試驗設備 表4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全站儀套12水準儀臺13水準尺把14K30 平板載荷儀套15EVD動態模量檢測儀套16灌砂筒套27動力觸探儀套14.工期安排 2016年9月1日2016年9月25日前完6、成料源區及試驗回填區室內試驗取樣、試驗工作。2016年9月26日2016年10月6日回填碾壓試驗;2016年10月7日2016年10月22日試驗數據分析整理、上報試驗報告。2016年10月22日2017年1月20日完成路基過渡段施工若有外在客觀原因影響,施工進度應往后順延。 5. 過渡段填料要求5.1 過渡段填料應符合設計文件和驗標的要求。5.2 過渡段P.O 42.5水泥來源于水泥,碎石、石粉來源于石廠。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碎石的級配范圍應滿足下表要求,其中顆粒中針狀、片石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級配編號通過篩孔(mm)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7、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5.3施工前應對所選擇的填料進行核對確認并經試驗鑒定,使其能夠確保路堤各相應部位填料的質量檢測、壓實標準等指標達到設計要求。6.一般規定6.1.1在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構物、路堤與路塹的連接按設計要求施工過渡段。6.1.2橋臺和橫向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6.1.3過渡段范圍的原地面處理應符合地基處理的有關規定。6.1.4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8、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6.1.5橋臺過渡段地基強夯等加固時,宜先進行強夯等施工,再進行橋涵樁基施工。6.1.6 路堤兩側A、B料填筑具體詳見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施工方案6.2過渡段排水要求過渡段施工前,應根據場地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排水措施。過渡段臺背回填料表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過渡段臺背與回填料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防排水層。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過渡段坡腳兩側、路堤底部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6.3防護砌體過渡段路9、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定后進行。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相互協調。7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過渡段填筑碾壓采用大型壓路機配合小型振動機具,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臺后2m范圍內采用小型機具碾壓夯實,填料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其余段落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填料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檢測指標有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及壓實系數K。填筑工藝與路基段填筑工藝相同,采用“四區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區段”:填鋪區、整平區、碾壓區、檢測區;“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邊坡碼砌、碾壓夯實、檢測簽證和路基修整。過渡段與路基段填筑的區別在于填料的選用、10、分層厚度及碾壓機械的選擇。7.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 施工方法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不能同步填筑時,應在填筑交界設置臺階,臺階坡度宜為1:4。過渡段基床表層為摻5%水泥級配碎石,基床表層以下為摻3%水泥級配碎石,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車運輸,推土機配合平地機攤鋪,重型碾壓設備及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在橋臺后設置0.1m厚無砂混凝土滲水墻。臺后設置由無砂混凝土滲水板、無砂混凝土滲水板基礎、滲排水管材、混凝土基礎四部分組成的排水系統,最終由滲排水將水引至路基以外。橋臺基坑以級配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機具碾壓密實,填筑應滿足Evd30Mpa。在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11、及在臺后2.0m范圍內,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壓實厚度不宜大于15cm,碾壓遍數通過工藝實驗確定。基床底層基床以下路堤級配碎石摻5%水泥1:45.0m分層填筑級配碎石橋臺基床表層L=5+(H-0.4)4且不小于20m滲水墻H級配碎石摻3%水泥, 路橋過渡段斷面示意圖施工前,橋頭路基開挖排水溝,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在橋臺混凝土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方可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路橋過渡段橋臺錐體填筑按水平分層一體同時施工。AB組土(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與路基填筑的基床表層相應部位同步施工。7.2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12、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施工前,做好橋頭路基的排水施工。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在橋臺及擋墻基礎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過渡段路基應與其連接的路堤為同一整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其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各個特殊路橋過渡段臺階處必須沿臺階進行橫向碾壓。7.3 注意事項路橋過渡段施工前,排干橋臺基坑內積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級配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橋臺與路基結合部設厚0.1m帶排水槽的滲水墻,滲水墻采用無砂混凝土澆筑,滲水墻底部設13、軟式透水管,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外。路橋過渡段每層填筑均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作,控制好級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層均設人字橫向排水坡。臺背后2m范圍內禁止大型振動機械駛入,避免其對橋臺造成擠壓。8.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8.1 施工方法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不能同步填筑時,應在填筑交界設置臺階,臺階坡度宜為1:2。當填筑高度h1m時,基床表層填料為摻5%水泥級配碎石,基床以下填料為摻3%水泥級配碎石;當填筑高度h1m時,基床表層及以下為摻3%水泥級配碎石填料。當橫向結構物與線路斜交時,過渡段應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線路方向結構物與路基的兩交點之間部分路基14、填料全部為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按照與過渡段相同的標準進行碾壓,之后設置標準的正交過渡段。涵洞頂部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符合施工規程的有關規定;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的穩定。填料分層填筑厚度應按試驗段確定的厚度控制,使用小型壓實機械時壓實厚度不宜超過15cm,使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時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 8.2 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塹地段做好結構物基坑邊坡整型。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兩端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15、一致,但應分別對稱分層填筑,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造成對橫向結構物的擾動。路堤軌底距結構物頂垂直距離小于1.5時,采取兩次過渡方式,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施工完畢后,再用A、B組填料回填過渡段與路堤之間倒梯形部位,壓實標準與路堤相同。結構物頂的填料與結構物兩側2m范圍內的水泥級配碎石同時采用小型振動機碾壓成型。每層混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要求進行養護。施工工藝框圖如下8.3 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靠近結構物兩側2m以內及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16、土厚度小于1m時,必須使用小型振動機碾壓。8.4 注意事項橫向結構物兩側必須對稱填筑,在填筑過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應做好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水泥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路塹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時,應做好基坑邊坡防護,防止發生意外。8.5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過渡段施工根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藝和過程控制措施,作出詳細的技術交底和相應的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制度,并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完善的施工工藝及處理措施。9.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17、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9.1質量控制措施:過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藝應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過渡段采用的填料種類及原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級配碎石選料標準應滿足材料的規格、材質和級配的有關規定。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 過渡段靠近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層填筑,采用小型振動壓實機具碾壓。 各種試驗、檢測設備應計量檢定合格。測試數據應真實可靠,充分反映現場實際情況。嚴格按現場碾壓試驗確定的工藝、方法施工,不得違規。從事試驗、檢測技術人員具有上崗證,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6 過渡段施工控制及質量檢測9.2 施工控制層厚控制對壓路機碾壓部位 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18、超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厚度參照試驗結果;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0m范圍內,應用小型機具壓實部位每層壓實厚度不宜大于15cm。在橋臺背部及橫向結構物墻身的左中右用紅油漆標出分層松鋪厚度和填層序號。填料平整及均勻性控制基床表層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靠近結構物人工配合進行局部處理,確保層厚及拌合料均勻。表層與區間表層作為一整體施工。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非綠化區邊坡壓實采用夯實設備進行邊坡壓實,對于設計有綠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與種植植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過渡段與路堤、路塹邊坡連接處順接采用人工掛線精細順接,過渡段本體填筑局部不利于機械操作地段也采用19、人工掛線精細刷坡。9.3質量檢測標準過渡段基底處理過渡段基底處理應按設計要求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的基底處理同時進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過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滿足Evd40 MPa。路堤高度H3.0m時,過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滿足Evd30 MPa。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其中:距路基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的方法檢驗。過渡段基坑回填檢測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時,應分層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動機械壓實,其壓實質量應滿足動態變形模量Evd30Mpa。檢驗數量20、: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基坑采用灰土回填時,灰土應攪拌均勻,色澤一致,無灰團、灰條和花面現象。檢驗數量:每個基坑抽樣檢驗2點。檢驗方法:灌砂或灌水法試驗。 基坑回填頂面高程的允許偏差為50mm。檢驗數量:每個基坑抽樣檢驗2點。檢驗方法:水準儀測量。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檢測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2000m3抽樣檢驗1次顆粒級配、顆粒密度、針狀、片狀顆粒含量、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檢驗方法:在料場抽樣進行室內試驗,并在每層的填筑過程中目測檢查級配有無明顯變化。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規格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產地、品種、規格、批號21、的水泥,每200t為一批,當不足200t時也按一批計。每批抽樣檢驗1組。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有關項目的試驗。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的壓實質量應采用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壓實系數K三項指標控制。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壓實標準指標地基系數K30(Mpa/m)動態變形模量(Mpa)壓實系數K壓實標準150500.95檢驗數量:每過渡段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每填高約30cm抽樣檢驗動態變形模量3點,其中1點應靠近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邊緣處;每填高約6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2點,其中22、距路基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及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檢測。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表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頂面路基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過渡段每檢測層抽樣檢驗2點尺量2邊坡坡率(偏陡量)3%設計值每過渡段每側抽樣檢驗6點坡度尺量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表序號檢驗項23、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縱向填筑長度不小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2縱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計算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檢測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其檢驗應符合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條的規定。基床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本設計要求。基床底層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標準指標壓實標準砂類土及細粒土碎石類及粗礫土地基系數K30(Mpa/m)13015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壓實系數K0.950.95檢驗數量:每過24、渡段每壓實約60cm厚抽樣檢驗地基系數2點;基床以下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3點,基床底層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和動態變形模量各3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的方法檢驗。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相鄰路基及錐體填土與過渡段級配碎石間應符合D154d85的要求。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檢驗1組。檢驗方法:篩分試驗。過渡段兩側填土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設計要求。主要檢測手段主要進行含水量、壓實度及地基系數檢測,現場測試時采用酒精燃燒法測定含水量,灌砂法測定密實度,K30承25、載板試驗測定地基系數。10 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前,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2)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等達到施工圖及驗收標準強度要求后,及時進行兩端過渡段填筑;拌合料填筑過程中,每層填料的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具體填筑厚度及碾壓遍數通過試驗確定,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3)距結構物2m范圍內機橫向結構物頂部填筑厚度小于1m范圍內用小型壓實機械壓實。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平行于橫向結構物背壁面進行橫向碾壓。(4)碾壓時,采用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方式,最后靜壓收光。直線地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曲線地段,由內26、側路肩向外側碾壓。行與行之間重疊壓實寬度不小于40cm。(5)橫向結構物兩側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造成橫向結構物的偏壓;在填筑過程中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應做成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6)每層拌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要求進行養護,養護期內采取措施控制車輛通行。11 安全、環保措施(1)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提高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生產,規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2)確保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遵循設備的操作規程,機械操作人員和機動車駕駛人員必須由相應的特殊工種上崗證書,嚴禁無證上崗,嚴禁機械設備帶病和違章作業。(3)天氣干燥時配備灑水車對施工便道、路基作業區進行灑水固塵。在土石方運輸過程中,要跨越地方瀝青(混凝土)路面時的,對運輸車輛必須限速行車;對車輛碾壓的污跡及由車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時清除。(4)取土場開挖完畢,宜恢復為家田,不能恢復的則應整平,并設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種草皮、樹木等加以綠化,以防造成土流失。(5)棄土場選位時必須慎重,要綜合考慮對農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響。棄土場的封閉要做適當處理,比如整平綠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