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紅安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可行性報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49303
2024-10-19
28頁
1.45MB
1、長江流域*年度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實 施 方 案*水利建筑勘測設計院*水土保持局二OO五年四月十日目 錄一、基本情況1二、治理方案3(一)指導思想3(二)治理原則3三、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實施情況4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與措施安排 4五、防治措施設計5(一)水土保持喬、灌、草設計5(二)封禁治理7(三)塘堰技施設計8(四)沉沙池設計9(五)沼氣池設計 10(六)坡面溝渠工程設計 12六、組織管理 17七、工程概算 17(一)編制依據 17(二)投資結構 18(三)基礎單價 18(四)工程估算 19(五)投資估算 20(六)資金籌措 20八、效益預測 20附件*二OO四年度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實2、施方案一、基本情況*縣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項目區位于*縣北部*、*兩鄉鎮,涉及*、*2條小流域,8個行政村,境內山巒起伏,溝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間。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一年四季分明,無霜期長206241天,雨量較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15.7,10積溫5880,平均日照時數2088.6小時。為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帶,屬鄂東北山地丘陵落葉櫟類、青岡櫟、臺灣松林植被區。由于對林木的過量砍伐和治山改土,興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壞,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蔭芽林落葉混交林、馬尾松林、灌叢、草3、被以及多種栽培植被,東北部以殼斗科的栓皮櫟、麻櫟、青岡櫟、茅櫟和椴樹、楓香、化香等組成的落葉樹種為主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和馬尾松、臺灣松林植被區,西北部多馬尾松純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據2002年統計資料表明,項目區森林覆蓋率達41.1%,植被覆蓋率達68%。實施小流域土地總面積56.11km2,其中耕地面積2079.37hm2,占總面積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865.98hm2,坡耕地198.56hm2);林地面積1909.54hm2,占總面積的34.03%,(喬木林862.9hm2,疏幼林1046.64hm2);果園7.45hm2,占總面積的0.13%;荒山荒4、坡457.64hm2,占總面積的8.16%;水域181.29hm2,占總面積的3.23%;其他用地976.29hm2,占總面積的17.4%。項目區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光熱充足,雨水充沛,植被再生能力強,加上疏幼林面積大,適宜采取封育治理措施,費用低,所需勞力相對小,恢復范圍大,整體改善生態效益好。項目區總人口12480人,其中農業人口11462人,據2000年統計資料表明:2000年糧食總產量486.7萬公斤,農業人均產糧425公斤,農業總產值2810.73萬元,其中農業1381.1萬元,占總產值的49.14%;林業199.44萬元,占總產值的7.1%;牧業542.39萬元,占總產值的19.5、29%;漁業64.1萬元,占總產值的2.28%;其他623.7萬元,占總產值的22.19%,農業人均純收入1729元。項目區有水土流失面積17.03km2,占總面積的30.35%,其中輕度侵蝕面積3.66km2,占總面積的21.50%;中度侵蝕面積9.66km2,占總面積的56.71%;強度侵蝕面積3.03km2,占總面積的17.78%;極強度侵蝕面積0.68km2,占總面積的4.01%。水土流失以水蝕為主,土壤顆粒在雨顆濺蝕作用下形成細溝侵蝕,年水土流失量10.77萬t,年土壤侵蝕模數1919t/km2。二、治理方案(一)指導思想按照江澤民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提出的“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6、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根據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水利部黨組新的治水思路,通過開發利用小水電,大力推廣沼氣池、節柴灶、太陽能等替代能源,開源節能解決農村能源問題,實施大面積封育保護,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二)治理原則1、堅持以改促封原則改變傳統畜種為優良畜種,改本地山羊和綿羊為適合圈養的小綿羊,改傳統的放牧為舍飼或輪封輪牧,改粗放的飼養方式為科學飼養方式,發展集體化養畜產業。2、堅持以調促封原則調整農林牧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產業,不斷增加群眾經濟收入。3、堅持以管促封原則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人員,嚴格封禁,并加大預防7、監督力度,加大對人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查處力度。4、堅持以建促封原則因地制宜發展小水電,建設沼氣池、節柴灶、太陽能,實行以電代柴,以煤代柴,切實解決能源問題。三、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實施情況2002-2003兩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km2,其中水土保持林補植1370hm2,實施封禁治理1010hm2,保土耕作20hm2,建設沼氣池250個,省柴灶380個,畜棚400m2,興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處,在*設水土保持觀測點2處。項目總投資2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0萬元,地方配套100萬元,完成土石方19.6萬方,投勞21.43萬個。各項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攔蓄了地表徑流,年減少泥沙流失量16.8、88萬噸,年增加蓄水141.86萬方,保護了水土資源,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了生態環境。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與措施安排我們的基本治理思路是,按照江澤民同志“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堅持生態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充分發揮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大力推廣沼氣池、節柴灶、太陽能等替代措施,開源節能解決農村能源問題,制定和完善有關制度及鄉規民約,全面實施封山禁牧或輪牧,解決封育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項目實施具體地點是:*、*2條小流域。流域面積9、56.11km2,水土流失面積17.03km2。規劃投資60.16萬元,投勞4.97萬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km2。采取的措施是:1、對有殘林、疏林,遭到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的林地和采伐跡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封禁、撫育與治理結合以恢復林草植被,達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封禁治理面積1045.86hm2。2、對荒山、荒坡、荒溝、荒灘、河岸以及村旁、路旁、宅旁、渠旁,退耕的陡坡地、輪歇地與殘林、疏林等地采取人工造林治理開發,水土保持林補植454.14hm2。3、解決封育區的能源問題,保護大面積實施封育治理,建設沼氣池40個,省柴灶50個,畜棚300 m2。4、防止溝頭前進,溝面擴張,溝底下切,保護10、地面不被溝壑割切破壞,興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處,建塘堰2座,沉沙凼5個,排灌水渠600米。5、開展項目區水土流失面積及土壤侵蝕模數變化監測,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度變化監測,封禁治理區林草生長量變化監測,進行水土保持生物護坡試驗研究,積極開發新品種,應用新材料,為大規模開展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科技基礎。五、防治措施設計(一)水土保持喬、灌、草設計1、密度:主要水保林樹種的初植密度。松類:9002400株/hm2;刺槐:9006000株/hm2;紫穗槐:9003300株/hm2;2、樹種選擇:根據實地實樹原則,盡可能選擇防護效能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樹種,要求適應性好,抗逆性強,生長旺盛,根系11、發達,樹冠濃密,落葉豐富,同時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主要樹種有:喬木林:濕地松、刺槐等;灌木林:紫穗槐等。3、整地:采用穴狀整地,穴面與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內傾斜,穴徑0.4m0.5m,深25cm以上,呈品字型。見下圖。4、栽植:采用喬、灌、草套種,栽植時要將樹苗扶正,使根系舒展,深淺適宜;填土時先填表土、濕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層踩實。在墑情不好時,要澆灌透水,再覆一層虛土。5、管理修枝整形:應據不同樹種的具體要求,修枝整形;用材林修枝應將主干下部1/3的枝條剪掉,闊葉林在第二年秋后進行,針葉林可推遲,掌握“及時適時,因樹修剪,隨枝作形”的原則;灌水施肥:幼林受旱應根據不同樹種及時灌水和施肥保苗;加強12、防治鼠害、病蟲害;幼林補植:成活率90%以上,分布均勻,不需補植;成活率90%以下要補植。水土保持造林配置圖(a、b)(二)封禁治理封禁治理是對具有一定數量的伐根、根蘗更新能力強和母樹天然下種條件形成的疏林地、灌叢、采伐跡地及荒山、荒坡,通過封禁的方法,加上人工的補植、治理和科學管理,促進植被恢復和生長的水土保持措施。這項治理措施的功能作用是:能迅速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費省效宏;可有效減輕水土流失。(一)布設原則在對流域內植被狀況,主要樹種更新方式、能力、年限及成林時間,母樹、幼樹的數量、分布、立地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群眾對木材、林副產品、薪材及放牧要求、習慣等進行調查,經綜合分析13、將對現有郁閉度在0.10.3的部分疏幼林地實行封禁。(二)組織管理措施1、調查研究全面規劃。深入流域內地實地對植被情況、樹種、數量等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編制封禁規劃、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2、建立封禁制度。由縣、鄉兩級政府在小流域內行文公告,禁止任何人擅自在封禁區內進行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生產性活動。3、設立組織,落實責任。在封禁區建立專職管護組織,指定專人,實施承包管護辦法,落實責任,明確責任,明確目標,定期檢查驗收,兌現獎懲。4、封治結合。在樹林稀疏或分布不均勻的地方,采取人工補治的方法,促進植被迅速恢復。(三)封禁方法1、全封。即全面封村、分長期封禁和定期封禁兩種。指不準在封禁14、區樵采、放牧,從事多種經營等一切不利于植被恢復的人為活動。2、輪封。根據流域內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劃定放牧區和樵采區,對其他地區實行封禁,封禁期35年,待植被恢復到一定程度后,再輪換封禁原開放地區。3、半封。在保證林木不受破壞前提下,實行季節性封育,即在林木生長季節封山,在林木休眠期開山。(四)技術措施1、采取天然更新改造措施。對依靠管護及撫育措施難以較快獲得封禁成效的疏、殘、低產等不良現象的次生林、灌木林,應及時補植、補播,更換樹種等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改造措施,使封禁治理盡快見效。2、大力推廣沼氣池,省柴灶等節能措施。推廣節能模式,對流域內群眾的燃料、用材、放牧及林產品利用等問題,制訂切實可15、行的解決辦法,以減輕推行封禁治理的壓力。3、加強撫育管理。對封禁治理的管護責任人進行一定的專業培訓,對群眾廣泛宣傳封禁治理常識,提高封禁治理的苗木灌草成活率。(三)塘堰設計1、一般布設在坡面匯流處,增加蓄水、提水能力,并形成灌溉網絡,解決死角的灌溉問題。2、工程設計壩址選擇一般選擇在有一定來水,地形肚大口小,地質良好的地方,靠近用水區,壩址附近有足夠可使用的建材。壩體尺寸設計壩高小于5.0m土壩體面寬采用3.0m,內外邊坡均采用1:2.0,內坡塊石護坡,外坡草皮護坡,外坡腳干砌堆石固腳。重力壩的壩坡,迎水坡一般為1:0.151:0,背水坡1:0.651:0.85,底寬約為壩高的7080,重力壩16、應進行穩定分析和應力分析。溢洪道的底寬B=Q/MH1.5Q溢洪道設計流量式中:M流量系數 取1.5H溢洪水深(m)壩體設計圖3. 施工要求施工前應做好土料、石料的準備工作,并妥善解決施工導流,若放水涵管兼作施工導流,則放水涵管應提前施工。按設計尺寸進行施工放線,注意對放水設施、溢洪道等控制位置的放線,對施工定線用的樣樁,應妥加保護,作為校核及觀測檢查之用。按設計要求清基,并做好基礎處理。防滲襯砌構筑物要根據設計和制定的施工程序進行。護砌工程必須搶在洪水來臨前基本完成,及時回填土并夯實。施工中配備專職施工員把好質量關,并聘請質量監理員,進行監督。4. 維護管理塘堰工程維護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建立檢17、查制度,便于及時發現工程問題及時處理。對樞紐工程進行定期觀測,觀測內容有沉陷量、位移量、裂縫寬度、淤積量、滲漏量等,為修補提供依據。做好控制用水計劃,嚴禁猛蓄猛放,夏季蓄水不能超標。做好防汛檢查工作,汛前宣傳組織好群眾隊伍,準備好物質,暴雨時,保證有人巡守。做好集雨區水土保持,減少進入塘堰的泥沙。利用好水面及周邊水土資源,開展綜合利用。(四)沉沙池設計1、沉沙池的大小由來水量決定,地頭、地邊沉沙池一般長2.0m,寬1.5m,深1.5m,進入蓄水工程前的沉沙池一般比溝渠寬1.0倍,比溝渠深1.0m,長2.0m。2、沉沙池設計圖3、沉沙池施工工序:沉沙池施工以開挖為主;沉沙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不宜布18、置在一條直線上;進水口和出水口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略低于進水口,較深的沉沙池應修下池梯步。4、管理:汛后,暴雨后,全面檢查,如沖毀及時補修;定時清淤。(五)U型高效省柴灶設計U型高效省柴灶是U型灶膛開水器與U型省柴灶的密切結合,既利用了灶膛余熱,又加固了灶膛內部結構。具體設計如下:1、灶體:設計高度為0.8-0.9m。2、灶門:設計規格為1214-1618cm。3、爐橋:設計尺寸為大號爐橋長19cm,寬16cm;小號爐橋長19cm,寬10cm。安裝時以鍋臍為中心,向煙喉口對面移動1cm,低1cm,靠煙喉口高1cm。4、進風道:高從地面到灶門口,寬20-25cm。5、吊火:以燒干硬柴為主的灶吊火19、高度為l0-12cm;以燒濕柴草為主的灶吊火高度為12-14cm;對于頭、王號鍋灶吊火高度可控制在16-18cm。6、攔火圈,以鉛合金灶膛余熱開水器代替攔火圈,安裝在煙筒方位與鍋壁間距0.5-lcm,直向后移動到對面1-3cm,安裝開水器要與隔熱層相間lcm,水泥、五合泥要牢固。火圈下沿厚3-7cm,上沿厚1-4cm,直徑是鍋口直徑的35或46,最小不少于33cm。7、隔熱層:厚度為3-7cm,深度7-11cm,中間填草木灰。8、灶膛:按鍋口面大小而定,一般要大于鍋口直徑。爐橋兩邊與隔熱層相間為450斜坡,切忌死角,保證回煙道和燃燒室空間,擴大鍋底受熱面積。9、回煙道:寬為3-16cm,高8-20、12cm。10、煙筒:內徑為1618cm,高出灶面3m,其中出房面高30-40cm,上口加修東、西、南、北防風墻。11、鍋沿:要求為1-2cm。12、煙道板:長14cm,寬10cm或長27cm,寬12cm。(六)沼氣池設計農村家用沼氣池一般采用水壓式沼氣池,特點是產氣率高,密封好,沼氣池為園筒形,池壁采用磚石砌筑,水泥砂漿抹面。沼氣池主要由進料口、發酵間、蓄水圈、出料管組成。沼氣池的標準斷面圖和平面示意圖。發酵間容積DHF1F2水壓間產氣率D1h4m3210010004202630.15m3/日8406306m3240010004803000.20m3/日9606578m3270010005421、03380.25m3/日102068410m3300010006003750.30m3/日1180711筒形沼氣池發酵間規格 水壓間規格1、池型要求全部采用橢圓形斜坡底部出料沼氣池,其標準容積在8m3以上;要求原料產氣率0.3m3/m3d,池內氣壓為7845.3Pa(800mmH2O)時,24小時漏損率小于3。2、設計要求池墻呈橢園形,短軸為長軸的2/3,沿長軸方向一端安裝進料管,另一端為水壓間;池底為斜坡形,在靠近水壓間方向有50cm長的池底與水壓間底部同高程,在靠近進料口端為斜坡形,坡度為110;底層出料,發酵原料由進料管被進入的原料擠壓推移至出料間;發酵間與水壓間為連通口。3、施工要求技22、術施工由縣農村能源辦公室農村能源技術服務站的技術人員指導統一建池改灶,保證質量,確保建一口,成一口。建池結束驗收后,認真填寫驗收卡片,以便待查;器材供市由縣農村能源技術服務站負責器材配件的組織供應,以確保器材質量。具體施工按鄂B/NE1787湖北省農村家用水壓式沼氣池施工操作規程、鄂B/NE1787湖北省農村家用水壓式沼氣池管路設計安裝規范執行。4、安裝要求配套設備齊全,安裝整潔美觀,橫平豎直,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燃燒穩定。沼氣池示意圖如下:沼氣池、畜舍、廁所三結合布置示例(七)畜棚設計畜欄配置:欄圈設計應合理,能達到人畜糞便自動流入沼氣池為目的。(1)豬欄設計:豬圈采用內走廊式,臥圈長2.523、m,寬2m;浪圈長2.5m,寬2m,走廊寬0.8-1m;臥圈地面標高應超出自然地面0.2m,且以2-5的坡度向糞液收集口傾斜,糞液收集口直徑不小于150mm,以防堵塞。浪圈地面應按5的坡度向活動區外傾斜,防止雨水和沖洗水倒灌。豬圈地面應采用混凝土現澆,表面應保持一定的粗糙度,防止豬和清掃人員活動時滑倒。活動區應預留安裝冬季塑料膜保暖棚裝置,棚頂應有400的斜角,防止大雪堆積壓垮棚頂。豬舍柵門用鋼筋或木條制作,以60cm寬,90-120cm高為宜,并向內側開放。(2)豬欄設計圖(八)坡面溝渠工程設計坡面溝渠工程的目的是攔截坡面徑流,引水灌溉,排除多余來水,防止沖刷,減少泥沙下泄,保護坡腳農田,鞏24、固和保護治坡成果。1、坡面溝渠工程設計暴雨徑流設計標準按10年一遇24小時最大降雨量設計,坡面徑流量Mw(m3/km2),洪峰流量Q(m3/s)與土壤侵蝕量Ms(t/km2)。截水溝的容量尺寸VV=VW+VS式中:V 截水溝容量 m3VW一次暴雨徑流量 m3VS13年土壤侵蝕量 m3VW = MWFVS = 3MsF式中:F 截水溝的集水面積 km2MW一次暴雨徑流模數 m3/km2Ms年均土壤侵蝕模數 t/km2根據V值計算截水溝斷面面積A1=V/L L截水溝長度截水溝一般采用半挖半填作成梯形斷面,溝底寬0.30.5m,溝深0.40.6m,內坡1:1,外坡比1:1.5。截水溝的過水斷面面積A25、2A2 = Q/cRi式中:A2 截水溝過水斷面面積 m2Q設計坡面匯流洪峰流量m3/SC謝才系數R水力半徑 mi 截水溝溝底比降Q值的計算采用區域性經驗公式Qp=KImFn(適用于F10km2的小流域)Qp=CpFn(適用于1F10km2的小流域)Qp=CpF(適用于F1km2的小小流域)式中Qp設計頻率暴雨產生的洪峰流量 m3/sK綜合系數I設計頻率暴雨凈雨深 mmm峰量關系指數F小流域面積或坡面排水塊匯水面積 km2n隨匯水面積的增大而遞減的指數Cp與流域自然地理、下墊面因素和設計頻率有關的系數。R=A2/x x濕周C=1/nR1/6 n溝槽糙率,土質截水溝取0.025i值與坡地的自然坡26、降相接近,避免過大填挖方,一般取1/300為宜,為方便施工,同一條溝最好采用一個i值。為了防止泥沙淤積,不淤流速一般采用0.200.50 m/s,也可根據水流中泥沙的類別按下式確定。VK =R值的取用,粗沙0.650.75,中沙0.550.65,細沙0.450.55,極細沙0.350.45。M值一般取用1.0過水深h計算h=3Q=0.580.94,一般取0.76水力最優斷面設計公式 nQh=1.189 3/8 (21+m2 m)i 式中:h過水深mn溝槽糙率寬深比系數=b/h=NQ0.10m(Q1.5m3/s)N一般采用2.8截水溝斷面尺寸確定以后,還應確定堤頂寬大于或等于0.3m,安全超高027、.30m。灌排溝渠標準設計見附圖。2、坡面溝渠工程施工工序:1、施工放樣選線定線:首先了解設計規格和質量要求;其次,要注意避開滑坡體、坡積物、危巖、外斜巖層、地面裂縫以及泥石流溝等。施工測量野外工作:用水準儀、皮尺、測釬等工具,對選定好的線路進行縱橫斷面測量,作好記錄,打好里程中樁。室內工作:繪制縱斷面圖,然后按設計坡降,設計洪水位,由溝底向上繪制最高水位線,采用套斷面法計算每個樁號的應挖、填面積,采用平均斷向法,計算各樁號間的填、挖土石方量,同時,確定溝渠的開挖線。3、坡面溝渠管理養護新建成的溝渠一般不可能采用試通水的辦法檢查質量和發現問題,只能加強汛前檢查,強化汛期運行管理和汛后維修等工作28、。1、新建成溝渠檢查新建成的排洪溝能否正常運用,首先要檢查過水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一般用水平儀測量溝底縱坡,用皮尺抽測偏小的過水斷面尺寸,并復核過水能力。其次要檢查溝堤斷面尺寸、堤頂安全超高及其溢洪口(或分洪口)等是否按設計施工,以防止破堤、溢堤、決口等事故發生。檢查溝渠內外坡是否種植、放牧、鏟草皮、取土石,以及堆放樹枝、亂草、垃圾等物。重點檢查溝渠有無裂縫、沉陷、滑坡、鼠穴以及溝渠內有無雜草、石塊、土堆等礙水堆積物,如有要及時處理、及時清除。2、汛期運行中強化管理每次暴雨中必須有專人巡查,對溝渠內出現的土溜、滑坡等淤堵,要立即排除疏通。3、汛后要堅持維護補修補修的重點是除草、清淤、整修、加29、固等。六、工程概算(一)編制依據本項目投資概算主要依據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以及國家有關水土保持工程的規程、規范、相關標準進行編制。投資估算中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主要依據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進行計算,投資概算主要依據有:1、水利部2003年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2、水利部2003年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額;3、能源部水利部(1991)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編制辦法;4、國家計委、建設部計價格200210號文關于發布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5、其他有關定額及參考資料。(二)投資結構本項目投資主要按水土保持工程措30、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其他措施、獨立費用、預備費六大部分組成。(三)基礎單價1、人工預算單價依據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人工預算單價采用:工程措施1.51.9元/工時;林草措施1.21.5元/工時;封禁措施1.21.5元/工時。2、材料預算價格主要材料采用2003年價格。 3、林草種苗預算價格4、施工機械臺時費5、措施綜合單價(1)采用定額: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均采用水利部(2003年)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2)其他直接費梯田工程取基本直接費的2%,工程措施取3%4%,林草措施取1.5%,封禁治理措施取1.0%,設備及安裝工程和其他工程不計其它直接費。(3)31、間接費工程措施取直接費的5.0%7%,林草措施取5.0%,封禁治理措施取4.0%,設備及安裝工程和其他工程不計間接費。(4)利潤工程措施取直接費與間接費之和的3.0%4%,林草措施取2.0%,封禁治理措施取1%2.0%,設備及安裝工程和其他工程不計利潤。(5)稅金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按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和利潤三項之和的3.22%計列。(四)工程估算1、投入勞力項目需投入勞力4.97萬工日。2、投入物質項目需完成土石砼方5.61萬m3,需種苗82.3萬株。 (五)投資概算1、治理措施投資項目投資60.16萬元,治理15km2水土流失面積,其中工程措施6.56萬元,植被建設32.95萬32、元,輔助措施11.50萬元,其它工程5.74萬元,預備費3.41萬元。(六)資金籌措項目投資60.1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0萬元,地方配套30.16萬元。七、效益預測措施完成后,由于植被覆蓋率提高,改善了草灌植被生長繁衍環境、植被立地條件和土壤肥力,加快自然植被復壯與更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可增加蓄水35.32萬方,減少泥沙流失量3.62萬噸,年直接經濟效益達72.24萬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群眾生活質量與水平,保護水土資源,建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八、組織管理針對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成立了*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縣發展計劃局、水利、農業、林業、財政、畜牧等有關部門及治理鄉鎮負責人組成,負責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項目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按照有關技術標準進行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檢查驗收、建后運行管理,建立工程質量保證體系,項目建成后,將治理成果及時移交當地村組,制定水土保持工程管護制度,由縣水土保持監督中隊依法執行監督管理,確保工程效益發揮。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