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2007年衢州市龍游縣姜席堰農家樂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doc19word.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50270
2024-10-19
19頁
103KB
1、 中管網房地產頻道 作為國內最大、最專業、更新速度最快的專業房地產資料庫,月更新房地產資料近千個。最大程度的搜集了數十家國內頂級開發商多年實際操盤之系統資料衢州市龍游縣姜席堰“農家樂”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二七年十月十二日前言當前,回歸自然,走近農家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的一條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在全國,吃農家飯、采摘游玩,親近自然,回歸生態,已經蔚然成風。“農家樂”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為廣大旅游愛好者所親睞。“農家樂”旅游勝地已經逐漸成為現代都市人重要的度假、休閑、娛樂場所;“農家樂”已被國家農業部列入重點扶持項目,正以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展“農家樂”旅游資源,可以有力地發挖城鄉自2、然山水、地方特產、民俗風情,為農民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及增加農民收入,真正的開辟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農村建設之路。一、 項目概況項目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姜席堰,臨衢江支流靈山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依山傍水,離塵不離城,驅車分鐘可到達縣城中心。項目區域將租用山地300400畝,其中征用50100畝進行開發。項目區依山傍水,景色怡人,人文景觀豐富,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原始的自然的風光,讓人們可盡情領略農家的田園風情。在這樣一個風水寶地,十分適合發展“農家樂”旅游項目的開發,其中將蘊涵巨大的經濟效益。二、 項目市場分析項目立項是以新農村建設中的“農家樂”旅游形式進行的,所以,在對項目市場分析的過程中3、,我們著重就“農家樂”的宏觀和微觀發展環境方面進行相應的闡述。(一)、宏觀環境分析 、“農家樂”起源于國外鄉村旅游“農家樂”顧名思義就是久居城市的居民到農村農家大院休閑娛樂。“農家樂”旅游的雛形來自于國內外的鄉村旅游,將特有的鄉村景觀、民風民俗等融為一體,因而具有鮮明的鄉土烙印。同時,它也是人們旅游需求多樣化、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游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閑層次轉化的典型例子。目前,法國、英國、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歐洲國家都擁有2000030000個鄉村旅游企業。僅意大利一國,鄉村旅游的從業人數就有2100萬人,年收入達到4.3億4、美元。分析:在歐美發達國家,鄉村旅游已具有相當規模,并已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也給我們開發此項目帶來堅強的信心。、國內世紀年代出現鄉村旅游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6年浙江省富陽縣率先在新沙島、和尚莊、赤松村等地開發了“農家樂”旅游,吸引了幾十個國外旅游團體和上萬國內游客。1987年5月,時任國務委員、國務院旅游協調小組長的谷牧同志專程前往富陽考察并題詞:“農家樂,旅游者也樂”。隨后浙江省內出現了諸如安吉的“竹鄉農家樂”,長興的“紫筍農家樂”,德清的“下渚湖農家樂”等旅游產品。分析:浙江是我國“農家樂”旅游產品發展較早的省份5、之一,在“農家樂”旅游項目的開發和經營方面具備成熟的經驗。“農家樂”地域經驗的積累,對我們開發當地的“農家樂”項目起到巨大的借鑒作用。、惠農、支農及各項優惠政策力促“農家樂”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惠農支農政策,大力扶持和正確引導“農家樂”旅游的發展,比如浙江省旅游局和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越來越多的“農家樂”,出臺了鄉村旅游點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為當地“農家樂”旅游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使“農家樂”旅游的社會保障條件日趨完善。隨著各種形式的“農家樂”旅游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農家樂”旅游不僅已成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成為農民增收和農村致富的重要途徑。分6、析:政策往往具有導向作用,各地為了推進“農家樂”的蓬勃發展,都制定了合乎時宜的鼓勵政策,政策的支撐和引導使得“農家樂”項目建設更能夠與時俱進,成為現階段旅游發展新的亮點。、新農村建設成為新的發展契機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蓬勃開展,各地政府部門切實把“農家樂”發展與集鎮規劃、新農村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結合起來,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結合起來。培育自身特色,注重特色開發,充分展示當地多彩的鄉土文化、純樸的民俗風情和恬淡的農家生活,以滿足游客求新、求特、求變的消費心理。使“農家樂”旅游逐步成為新時期豐富文化生活,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重要舉措。分析:新農村建設的7、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家樂”符合新型農村建設的要求,在新政策的支持下,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二)、微觀環境分析1、浙江“農家樂”的發展情況據不完全統計,至2006年9月底,浙江全省已累計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1976個,經營農戶總數12892戶,直接從業人員64269人,2006年1至9月各農家樂旅游村(點)共接待游客2985.5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9.42億元,是05年的2.4倍左右。同期,衢州市也已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村近80個,接待游客70余萬,營業收入近3000萬。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新發展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就有300多個,新8、增從業人員5600多人,營業收入達14億元。同期,衢州市有農家樂經營戶581戶,從業人員2303人,建成農家樂特色村點96個。為了進一步發展農家樂,根據規劃,到2010年,浙江省將成1000個以上各具特色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村,其中省級農家樂特色村300個以上;休閑旅游特色點3000個以上,其中省級休閑旅游特色點500個以上,使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農村建設的新的支撐點。分析:“農家樂”給當地帶來的是國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就業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經濟建設的加快。2、衢州市發展“農家樂”旅游分析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衢州市旅游業十一五規劃中已明確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來抓,作9、為衢州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并提出了把衢州建設成為華東新興旅游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浙閩贛皖邊際旅游集散中心的發展目標。衢州的“農家樂”旅游休閑產業,這幾年發展較快。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19月全市已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村近80個,接待游客70余萬,營業收入近3000萬。本項目的開發同樣得益于衢州市的幾大優勢:(1)、得天獨厚的交通航空方面:民航衢州機場每周四14:40有飛往廈門、安慶、武漢的航班,每周一、四16:25有飛往廣州的航班,每周一、五12:20有飛往北京的航班,每周二、六12:40有飛往廈門的航班。 鐵路方面:浙贛鐵路橫貫市境,乘火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寧10、波、溫州、福州、廈門、南昌、贛州、懷化、衡陽、武漢、廣州、柳州、南寧、重慶、貴陽、昆明等城市。公路方面:衢州市長途客運中心與杭州汽車西站間每天有16班快客往返。從浙贛鐵路衢州站中轉到千島湖100公里,到黃山270公里。此外,還有發往省內省外的班車。在高速公路上,上海到衢州只要4個半小時。分析:交通的便利,方便了游客的來往,借助衢州便利的交通條件,本項目所在地龍游縣的旅游事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為眾多“農家樂”旅游景點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市域經濟加快發展是農家樂旅游的重要支撐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城鎮人口增加將為農家樂提供更大規模的客源市場保障。城市化進程是我國的總的趨勢,衢州市區以及各縣市11、的城市化進程在縱向比較上仍然發展較快,城鎮人口逐年上升,城鎮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底全市市區人口35萬人,根據衢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規劃期內,到2010年,衢州市區人口規模將達45萬。與此同時,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1元,比上年增長11.8%;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59元,比上年增長10.5%。分析:城鎮人口的增加為周邊特色農家樂旅游提供了一定的客源保障,特別是兼有景觀特色、農事體驗、寓教于樂和度假休閑等功能的農家樂旅游項目將具有更廣闊的客源市場。城鎮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將為農家樂旅游提供更高水平的消費需求。(3)、旅游業的經濟效應推動了農家樂旅游的發展“衢州古城”、“12、地質奇觀”、“仙霞古道”、“錢江源頭”等四大知名旅游景點的推介和以文化游、探秘游、生態游、鄉村游、體育休閑游、商務度假游為特色擴大衢州旅游的知名度。2006年衢州市年接待游客量650萬人次。隨著旅游業在該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戰略地位的提升,衢州將成為浙江旅游新一輪增長的興奮點,原有旅游區的擴大和一系列新旅游區的誕生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必然趨勢。根據衢州市旅游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預測,到201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量將接近1050萬人次,將為農家樂旅游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客源市場支撐。分析:各類旅游區(點)是游客到訪的重要場所,是“農家樂”旅游的重要客源地,新型旅游景點的打造和城市旅游品牌的營銷,將為“13、農家樂”旅游景點增輝加彩。附1:衢州市20012006年主要旅游統計數據:年份國內旅游人數(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億元)海外旅游人數(萬人次)旅游創匯(萬美元)旅游總收入(億元)20011879.620.64309.109.87200228314.721.28449.8715.08200330516.701.62642.0116.702004 42021.841.90104823.12200553027.702.70132028.78200665034.444.15201034.44三、項目分析1、龍游縣周邊城市“農家樂”發展概況a、常山縣“農家樂”現狀全縣有農家樂經營戶70多戶,其中三星級農14、家樂13家,兩星級的44家,直接從業人員319個,住宿床位324張,一次性容納就餐人數2112個。其中何家鄉石門坑村農家樂在2005年就被評為省級農家樂特色示范村。新橋鄉桃花源農家樂入圍2007浙江美麗鄉村百強。b、江山市“農家樂”現狀江山市現已發展農家樂特色村9個,示范點21個,農家樂經營戶114家,從業人員696人。其中碗窯村被評為省級農家樂特色示范村,穗豐農莊被評為省級農家樂示范點,江郎村被評為衢州市級示范村。因為江山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就是在一般情況下,有農家樂的地方公交車都能直接到達,交通非常方便,加上每個點基本都有景點匹配、依托,所以當地農家樂發展的也還比較好。c15、柯城區“農家樂”現狀柯城區目前為止已經有27個村145戶農戶開展農家樂,直接從業人員506人,擁有908個床位,直接帶動了3萬多農民增收。2006年,全區農家樂休閑旅游工作獲得省一等獎。七里黃土嶺村、石梁的張西村被命名為省級農家樂特色村,七里的揚塢村、九華的寺塢村被評為衢州市級農家樂特色村。因為柯城是衢州主打的一個農家樂區,政府的投入和重視都非常大,所以從整體上說,在衢州范圍內,柯城的鄉村旅游,新農村建設,鄉村的整治美化都是做的最好的。當前柯城區農家樂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村戶型”:以村為單位成立農家樂合作社,以村為單位進行開發建設宣傳,以農戶為農家樂經營主體,村戶聯合發展。一種是“山莊型16、”:吸引個人投資開發發展農家樂,如七里的龍潭山莊,石梁金燕山莊,航埠鎮的天羨山莊等,都為外商投資開發。分析:周邊縣域“農家樂”旅游的展開,彰顯了 “農家樂”旅游已經成為新時期廣大旅游愛好者喜聞樂見的新型旅游產品。產品的差異化和地域風俗的特性也是各地“農家樂”旅游保持繁榮的重要基礎。2、 龍游縣旅游業和“農家樂”發展情況年份國內旅游人數(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億元)海外旅游人數(萬人次)旅游創匯(萬美元)旅游總收入(億元)2004555.430.41705.5720051246.20.941906.3520061517.61.5281.67.82006年,龍游縣“農家樂”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10萬17、余人次。2007年國慶期間,龍游縣的溪口合坑源、廟下曉溪祭天峽谷、社陽大公村、志棠儒大門、沐塵畬族社里村等五個“農家樂”旅游點生意紅火,每天接待本縣及衢州、金華、杭州、上海、無錫等周邊縣市的自駕車游客絡繹不絕。據統計,國慶期間農家樂旅游點及三疊巖、三門源、烏石寺、真武山等景點共接待游客12500余人次。分析:龍游縣旅游環境的不斷優化和改善,使得該縣旅游經濟蓬勃發展,旅游人數的持續增加和旅游收入的持續增長,進一步彰顯了該地區旅游產業的強勁發展潛力。3、項目優劣勢分析龍游縣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確定了“一心兩線”旅游發展格局,“一心”即依托縣城旅游功能設施和龍游石窟、民居苑景點構成的旅游集散18、中心,“兩線”即龍南生態旅游線和龍北文化旅游線。由于周邊部分城市農家樂旅游產品同質競爭嚴重,低水平重復經營現象普遍存在。所以我們需要在充分認識我們項目的優劣勢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地把握今后的具體定位和市場走向。a、優勢:項目本身具有很好的山水資源,竹文化悠長,鄉土氣息濃厚,項目交與實力雄厚的民營資本來操作和管理,有利于今后在充分考慮民風民俗的基礎上做足山水文章,做到集約化經營和差異化發展。b、劣勢:基礎設施配套目前尚不十分完善,面臨金華、麗水以及其他城市旅游景點的激烈競爭。c、機會:縣政府政策導向,積極扶持旅游產業,大量民營資本的介入,有助于完善路網等相關配套建設,“農家樂”市場化效益逐步顯現19、。d、挑戰:金華、衢州、溫州、臺州乃至皖南、贛西、閩北都將旅游業提高到第三產業龍頭或經濟社會支柱產業的高度,對本項目的推廣帶來很大挑戰。分析:項目地處龍游縣姜席堰,臨衢江支流靈山港,良好的山水文化和竹文化的延伸為本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也將成為本項目今后定位推廣的主要亮點。四、項目建設構想1、著力打造現代休閑度假型“農家樂”旅游勝地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斷拓寬旅游服務領域,積極適應城市居民休閑旅游消費,我們以生態優勢和農家特色為依托,充分發掘姜席堰的歷史文化優勢,山水自然優勢,集中發展現代觀光農業、農家樂、生態、休閑、旅游、度假、觀光、會議于一體的農家樂旅游地,把鄉村旅游與休閑度假集20、為一體。大力發展“農家樂”新型休閑度假旅游,來滿足城鎮工薪階層的短期度假要求。所以我們客戶群也基本上鎖定在這“四有”人群,即有錢人群、有閑人群、有房人群、有車人群。本著對效益的追求,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旅游者對農家樂的要求?來農家樂看什么?來農家樂吃什么?來農家樂玩什么?來農家樂買什么?來農家樂住什么?做好農家樂又能帶來什么?2、 項目開發建設定位(1)、生態自然水上養殖項目,計劃投入1000萬元。其中主要包括:a、建壩形成1平方公里自然養殖投放區。b、形成5公里左右的生態、自然竹排漂流區。c、生態天然垂釣區。d、生態天然浴場區。(2)、生態、自然精品觀光、休閑植物園,以竹類為主,計劃投入100021、萬元。充分利用竹和竹類工藝品作為系帶,通過竹與文化作為特色來推進。比如結合文物、竹簡、竹與書、竹與畫、竹與文人墨客、竹與傳統美德、竹韻茶座、竹與民俗等方面進行推廣。同時我們還可以舉辦竹類生態保護與教育中心,建設專門的竹林影城,專映竹文化影片。(3)、生態、休閑、現代果園二個區,計劃投入1000萬元。 依托姜席堰,靈山港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著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生態觀光休閑旅游,開發以果園觀光、采摘為主的農家樂休閑項目,切實讓游園者能夠樂在其中,回歸自然。(4)、生態、休閑采摘精品蔬菜基地,計劃投入1000萬元。 利用生態品牌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加大基地建設力度,逐步改善生產設施條件,規模種22、植精品蔬菜,培養蔬菜科技示范戶,通過示范戶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做好名特優蔬菜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工作,做大做強精品蔬菜產業;同期結合“農家樂”旅游,推出蔬菜采摘游等項目,提高蔬菜生產效益。(5)、明清式生態休閑度假村,計劃投入4000萬元。 以明清文化作為主線,建筑主題呈現明清風格,興建“明清古寨”。度假村主體建筑仿造明清時期造工精美,細膩秀麗,古色古香,典雅宜人的舉人屋、進士第、慕義門、禁約碑、黃氏莊園。古街、古巷、古祠、古廟、古宅、古樹、古閘門、古碼頭、文武塔、烽火臺,古色古香,韻味無窮。同時賦予揚美古樂,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彈奏的樂器有揚琴、秦琴、大弦琴、胡琴、笛子、鎖吶、喉管等。別有一23、番風味。(6)、文化休閑項目計劃,計劃投入1000萬元。a、江南農耕文化藝術館農村作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重要基地和前沿, 龍游縣山水風光秀麗、農耕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通過農耕文化藝術館的建設,那種坐牛車領略阡陌田園風光、觀看手工造紙、腳踏水車、古農具操作以及山羊斗角等,均可在文化藝術館得以體現,從而能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品位。b、江南竹文化藝術館可興建標志性竹文化景觀,功能包括俯視竹海(觀光)、竹海觀日出、竹文化展示,并為竹文化活動提供場所(可在此吟詩作畫、交流研討、休閑度假)。道路兩側可設量一定數量的座椅和林中涼亭恭候客人休息,休息室內可布置相關竹畫,宣傳竹24、文化知識。在讓游客參觀工藝品展覽的同時,參加工藝品知識講座,在藝人指導下自己動手參加某一種竹工藝品手工制作,并留下作為紀念。c、江南民族文化藝術館 江南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江南絲竹中的代表作歡樂歌就是對江南文化的全新闡述。小橋流水人家一直都給人美好的想象,江南建筑和園林給人的印象就是“師法自然、渾然天成”,他將中國傳統哲學和審美趣味融為一體。興建江南民族文化藝術館將有助于傳承古典經典,讓游者受到更多的教育。(7)、生態、休閑、環保的水上娛樂項目,計劃投入1000萬元。主要利用靈山江的高質量水源建設一座小型水庫。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做好山水文化,如進行湖邊垂釣、劃船、快艇、漂流、水山竹伐,適當增加腳25、踏船、步行舟、步行球等水上娛樂設施,讓游客在充滿靈性的山水之前享受快樂。3、項目計劃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1億元,分三期投入: 第一期投入5000萬元; 第二期投入3000萬元; 第三期投入2000萬元。投資期:計劃三年內完成項目正式簽約后,到位注冊資金5001000萬元。五、項目實施效應經過對國內和浙江省內相關“農家樂”旅游項目的考察,根據我們對龍游縣實際情況的了解,我們對本項目的發展前景一致看好。可以預見,在今后幾年內,經過我公司精心打造和經營后,我們這樣一個“農家樂”項目將成為衢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一個精品旅游路線,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提升姜席堰生態環境,打造衢州26、城市后花園名片姜席堰,作為浙江省重點水資源,歷來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財政局每年耗資維護費用就高達上百萬元,對此為迎合國家農業部發展大計以山養山,以水養水,實現山水資源的自力更生,在山水秀麗的姜席堰開發本項目,統一形象規劃、確保山水秀清,同時每年將給政府帶來數百萬稅收,真正實現以山養山,以水養水目標。讓清山更秀,讓綠水更美。姜席堰“農家樂”旅游項目的成功打造和經營推廣,將會成為衢州城市后花園的亮麗名片。預計項目建成后,年客流量將達到50萬人次。2、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帶動農民收入的增長根據我們對目前已經實施“農家樂”旅游的部分地區調查情況來看,90%以上的家庭成員不需再外出務工,且每個家庭27、平均要雇傭服務員23人,旺季時最多要46人。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他們表示“農家樂”旅游項目的建設投入少,見效快,回報高,可以直接帶動他們收入的增長。通過項目的運營,預計可帶動當地農民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千人以上,年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000萬。3、 促進地方財稅收入的增加通過“農家樂”旅游項目的開發和推廣,將有利于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實施,帶動了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和投入。“農家樂”的發展不僅會帶領一方百姓致富,而且能夠促進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為城市化和工業化作出新的貢獻。“農家樂”旅游將成為城市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本項目投入運營后,預期經營額實現1億28、元人民幣。4、 優化農村的經濟結構,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農家樂”集吃、住、游、購、樂于一體,它不僅作為一個窗口、一個渠道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更大的意義是在它發展的背后,有一個不斷發育成長的產業拓展鏈和服務延伸鏈,拉長了農副產品的產與出,供與求的鏈條,為綠色農業的產品開發創造了無限的生機。5、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在進行農家樂項目建設時,能夠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和與其相關的康莊工程、農村電網工程、農民飲用水工程、清水河道工程、公益林保護工程的建設,使農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6、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村風文明,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家樂”的發展,吸引各地的游客,旅游者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新的觀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維,開闊了眼界。以“農家樂”作為溝通橋梁,村民們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明程度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和提高。在與外界的交流中,他們學會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型農村建設將更加高漲。 中管網房地產頻道 作為國內最大、最專業、更新速度最快的專業房地產資料庫,月更新房地產資料近千個。最大程度的搜集了數十家國內頂級開發商多年實際操盤之系統資料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