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可研報告提交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51021
2024-10-19
22頁
626.50KB
1、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新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五、線路路徑選擇和工程設想5.1線路部分5.1.1系統接入按照系統規劃,擬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接入系統線路方案為電源從220kV大同站接入至110kV紅陽變電站。本工程概述如下:(1)、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即為還建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接入220kV大同站新建線路,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接入220kV大同站新建線路以下稱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2)、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3)、110kV青景線“T”2、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5.1.2 兩端進出線:1)220kV大同變電站進、出線220kV大同變電站,該站共有20個出線間隔,現有13個備用出線間隔。根據現場調查和結合本以后出線情況。本線路擬定從220kV大同變電站面向出線方向左起第1間隔(20#)出線,還建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面向出線方向左起第2間隔(19#)出線,為本次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2)110kV紅陽變電站進線110kV紅陽變電站,根據現場調查和結合本以后出線情況,現有3個備用出線間隔,一回間隔至T接至110kV青景線,一回間隔至220kV大同站,預留一回間隔。220kV大同3、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從110kV紅陽變電站面向出線方向右起第2間隔進線進線;110kV青景線從110kV紅陽變電站面向出線方向左起第1間隔進線。5.1.3路線路路徑:確定本工程路徑方案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原則:1)在變電站進出線范圍內,沿規劃的高壓走廊走線,路徑服從于走廊統一規劃。2)避開場、鎮和規劃區,盡量滿足市、區的規劃要求。3)盡量靠近現有公路,充分利用各鄉村公路以方便施工運行。4)盡量縮短線路路徑、降低工程造價。5)盡可能避讓I級通信線、無線電設施以及電臺。6)盡可能避讓油、氣庫及地震臺。7)減少交叉跨越已建送電線路,尤其是減少交叉跨越110kV電壓等級及以上送電線路,以4、方便施工,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停電損失。8) 盡量避讓廠房等重要設施和成片苗圃、房屋。9)滿足上述條件下,盡量縮短線路路徑、降低工程造價。5.1.3.1 線路路徑:5.1.3.1.1 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220kV大同變電站間隔(20#)出線后,向東北沿規劃路徑走線,采用電纜與架空混合使用的方式,至原110kV青金線開斷點(“C”點)。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雙回設計單回架設):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約1.12km;新建電纜路徑長約0.19km;新建鋼管桿9基(直線鋼管桿7基,終端2基)。詳見附圖,線路路徑圖(1/2)、線路路徑圖(2/2)。5、5.1.3.1.2 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在“G”點,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GH段),沿規劃道路走線,采用雙回設計單回架設至“I”點(導線架設在出線方向右側);在“I”點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與110kV青景線形成同桿雙回至“J”,本段為利用110kV青景線架設的桿塔,新建單邊架設導線(導線架設在出線方向右側);在“J”向北側架空走線至“K”再進入110kV紅陽變電站備用間隔(至220kV大同站間隔)。由于線路交叉較多,本次設計線路出線通道比較狹隘,為減少本次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6、110kV線路的交叉跨越(如:220kV龍古東線、220kV龍古西線),與有關部門協商,待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形成后,在“G”點將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段解開,改接至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本次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利用110kV青金線(現金景線) “”段接進220kV大同變電站段桿塔及導地線 (DG段)。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線路路徑長約:5.8km;拆除110kV青金線路徑長:0.450km; 拆除110kV青金線桿塔4基。新建鋼管桿15基(新建直線鋼管桿97、基,新建耐張及終端鋼管桿6基)詳見附圖,線路路徑圖(1/2)、線路路徑圖(2/2)。5.1.3.1.3 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110kV青景線在110kV紅陽變電站附近“L”,向北側架線至“M”將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線路路徑長約:0.060km;新建終端鋼管桿2基。詳見附圖,線路路徑圖(1/2)、線路路徑圖(2/2)。5.1.3.1.4 結論:本線路路徑由青白江規劃局劃定,無可比方案。5.1.3.1.5 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220kV8、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技術經濟如下:項目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新建工程線路路徑概況(1) 線路避開220kV大同變電站出線位置、110kV紅陽變電站所在的規劃區域。220kV大同變電站出線位置、110kV紅陽變電站與相關設計單位進行了確認。(2) 線路穿(跨)越高壓、通訊、低壓較多,跨越河流較少。跨越公路10次。地形100%平原。線路長度合計約7.17km曲折度1.02線路轉角大轉角次數少,約20次交通運輸方便重要交叉跨越情況線路穿(跨)越高壓、通訊、低壓較多,跨越河流較少。跨越公路109、次交通運輸距公路較近其它拆除110kV青金線線路路徑長約:0.450km;拆除110kV青金線桿塔4基規劃意見已經取得青白江規劃局的技術審查意見,附圖 結論:本次設計線路路徑,詳見附圖。該線路路徑方案已本路徑已取得青白江規劃局的的技術審查意見,無可比方案。5.2導線、地線截面選擇及導線、地線參數表5.2.1 導線截面選擇及安全系數根據系統論證,導線采用LGJ-240/30。結論:結合線路經過的地形條件和氣象條件情況,推薦新建段選用導線LGJ-240/30鋼芯鋁絞線作為本線路工程導線。安全系數為4。5.1.2 地線截面選擇及安全系數5.1.2.1根據系統要求,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0、110kV線路新建需設置通訊光纜。(1)、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地線:一根為OPGW架設,OPGW光纜芯數為24芯;另一根采用鋁包鋼絞線。經計算OPGW選用OPGW-24B1-9559;70.6;鋁包鋼絞線選用JLB40A-95 (YB/T 124-1997) ,滿足單相接地短路電流分流要求。(2)、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地線: 1)、利用原桿塔架設導線段,地線不在含本次設計內。2)、新建段一根為OPGW架設,OPGW光纜芯數為24芯;另一根采用鋁包鋼絞線。經計算OPGW選用OPGW-24B1-9559;70.6;鋁包鋼絞線選用JLB4011、A-95 (YB/T 124-1997) ,滿足單相接地短路電流分流要求。(3)、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地線:一根為OPGW架設,OPGW光纜芯數為24芯;另一根采用鋁包鋼絞線。經計算OPGW選用OPGW-24B1-9559;70.6;鋁包鋼絞線選用JLB40A-95 (YB/T 124-1997) ,滿足單相接地短路電流分流要求。(4)、出線方向右側為OPGW地線,左側為鋁包鋼地線。5.1.2.2 地線安全系數地線JLB40A-95 YB/T 124-1997),安全系數為3.8。地線OPGW-24B1-9559;70.6, 安全系數為3.8。5.1.312、導線及地線技術條件5.1.3.1導線技術參數表名 稱LGJ-240/30絞合結構鋁部分 No / mm24 /3.60鋼芯部分 No / mm7 / 2.40計算截面鋁部分 mm2244.29鋼芯部分 mm231.67總體 mm2275.96最小破斷強度 N75620外徑(mm)成品導線 mm21.60鋼芯 mm7.5標準單位重量 總體 kg /km922.2在20時的直流電阻 /Km0.1181最終彈性模量 N / mm273000線膨脹系數 10-6 / 19.6外層絞捻方向右(Z)鍍鋅鋼芯圓單線最小張力強度 MPa13101%伸長時最小應力 MPa1138在200毫米內的延伸率 3.513、鋅層重量 g/m2229鍍鋅層均勻性(一分鐘最小浸置次)3附著性(纏繞試驗最少次數)8鋁圓單線最小張力強度 MPa166(絞前) 157(絞后)在250mm內的延伸率 2.020直流電阻率 mm2/m0.10895.1.3.2地線技術參數表鋁包鋼絞線技術參數表項目單位指標鋁包鋼絞線規格/JLB40A-95mm2結構外層鋁包鋼線(LB40)根/mm6/4.16中心鋁包鋼線(LB40)根/mm1/4.16計算截面積鋁包鋼mm295.14總橫截面積mm295.14外層絞向/Right-hand標稱外徑mm12.5 計算重量kg/km445.9額定拉斷力(RTS)KN58.23每日平均運行張力KN2514、%RTS最大使用張力KN40%RTS綜合彈性模量GPa109綜合線膨脹系數10-6/15.5 20最大直流電阻/km0.4575最大允許短路電流(0.3S)kA17.51短路電流熱容量kA2.S92短路電流允許溫度范圍40-300最小彎曲半徑mm20DOPGW光纜結構圖和技術參數OPGW-24B1-9559;70.6項目單位指標OPGW規格/OPGW95OPGW芯數/24B1結構外層鋁包鋼線(LB40)根/mm12/2.6內層鋁包鋼線(LB40)根/mm5/2.6不銹鋼管根/mm1/2.6中心鋁包鋼線(LB40)根/mm1/2.6計算截面積鋁包鋼mm295.57總橫截面積mm295.57外層絞15、向/Right-hand標稱外徑mm13計算重量kg/km474.5額定拉斷力(RTS)KN58.5 拉重比km13.3 年平均運行張力KN25%RTS最大使用張力KN40%RTS綜合彈性模量GPa109綜合線膨脹系數10-6/15.5 20最大直流電阻/km0.459最大允許短路電流(0.3S)kA15.34 短路電流熱容量kA2.S70.6短路電流允許溫度范圍40-200最小彎曲半徑mm20D5.3防振措施本工程導、地線均采用節能型防振錘防振,防振錘使用型號及安裝個數如下表:數量線型 型號1234LGJ-240/30FDZ-4L350m350m700m700m1000mJLB40A-95 16、OPGW-95FDZ-1L300m300m600m600mL900m900mL1200mFDZ組合型節能型防振錘具有使用壽命長、電磁損耗低、防電暈性能好的特點。采用FDZ節能型防振錘平均能耗僅為FD/FG普通型防振錘的1/3。按設計規程要求,電線一般采用防振錘作為防振措施,對于大檔距及重要交叉跨越的直線塔采用防振錘與預絞絲護線條聯合進行保護。5.4絕緣配合及防雷保護5.4.1、污穢區劃分根據現場實地調查,結合2006年版四川省電力系統污穢區分布圖,考慮該段按級污穢區設計。5.4.2、絕緣子選型目前國內高壓輸電線路上所使用的絕緣子主要有玻璃、瓷質和合成絕緣子三種。玻璃絕緣子具有零值自爆的特點及較17、好的抗污自潔能力,運行維護較為方便;瓷質絕緣子為各個電瓷生產廠家的代表產品,采用時間很長,為各種電壓等級輸電線路廣泛使用;合成絕緣子為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絕緣材料,具有免清掃、免測零、自恢復能力強、重量輕的特點,適合于重污區,但不適合于高雷區及重冰區。按照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Q/GDW 179-2008)規定,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本工程線路全線耐張串及跳線串絕緣子采用XWP3-70型防污絕緣子,耐張串9片,跳線串8片;全高超過40m的桿塔每串需增加絕緣子1片。直路采用合成絕緣子FXBW4-110/100復合絕緣子,一般段采用單串,重要跨越地段采用雙串。絕緣子的主要尺寸及特性18、表: 絕緣子型號主 要 尺 寸機 電 特 性額定機械破壞負荷重量高度盤徑爬距1分鐘工頻濕受電壓(kV)50%全波沖擊(mm)(mm)(mm)(kV)(kN)(kg)XWP3-7016028045045120708.0FXBW4-110/100124032003005501006.0XDP-70CN20016016030110703.85.4.3.1、絕緣配合根據各種絕緣子爬距及不同爬距的要求而計算的每串絕緣子片數如下: 污穢等級絕緣配置 III級區直線串片數及形式1FXBW-110/100最小公稱爬電距離(mm)3200跳線串片數及形式8XWP3-70最小公稱爬電距離(mm)3600耐張串片數19、及形式9XWP3-70最小公稱爬電距離(mm)4050由于本線路所經地段海拔高程低于1000米,根據設計規程(5.0.7)有關規定,在各運行條件下帶電部分與鐵塔構件的最小空氣間隙值應大于下表所列值:工作狀態海拔高程運行電壓內過電壓外過電壓帶電作業間隙值(m)1000以下0.250.451.01.15.4.3.2、防雷保護與接地本工程年平均雷電日取值為40天,屬多雷區。因此設計確定全線采用架設雙地線進行防雷保護,地線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地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一般不超過10,桿塔上兩根地線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地線與導線垂直距離的5倍;在氣溫15,無風的條件下,檔距中央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滿足S0.012L+20、1m的要求。導線用絕緣子數量選擇能滿足過電壓要求。全部桿塔均須明敷接地;按照反措要求,鐵塔四腿均需接地。接地裝置按土壤電阻率分別采用低阻模塊接地裝置,引下線采用12鍍鋅圓鋼,不得外露過長。按照設計規程規定,桿塔接地電阻在雷雨季節干燥時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得超過下表數值:每基桿塔不連地線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得超過下表數值:土壤電阻率(.m)100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頻接地電阻()1015202530線路出、進站兩側2km范圍內接地電阻少于7,線路中間段接地電阻應少于10。5.4.3.3、金具零件除防振錘、并溝線夾采用節能型外,其余金具均采用國標(97)型定型電力金具。21、導地線接續均采用液壓方式。按照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Q/GDW 179-2008)的規定,金具設計安全系數為:最大使用荷載情況2.5,斷線、斷聯情況1.5。5.4.3.4、絕緣子串組裝型式根據本工程的荷載情況,確定本工程使用如下絕緣了串及金具組合型式,其具體使用范圍如下表:序號線型型 式用 途1導線DX1單聯懸垂串加鋁包帶用于一般直線塔2DX2雙聯懸垂串用于重要跨越直線塔3TX1單聯加支撐管用于單回路轉角塔外角跳線4TX2用于單回路耐張、轉角塔中相跳線5N1單聯耐張串加調整板用于一般耐張、轉角塔6TN1單聯耐張串加調整板用于一般耐張、轉角塔7SN1雙聯耐張串用于重要跨越段耐22、張、轉角塔5.5、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序號被跨越物名稱間距(m)備注1居民區7.0城鎮等人口密集地區2非居民區6.0車輛能到達的房屋稀少地區3交通困難地區5.0車輛不能到達的地區4一般公路路面7.05高速公路路面9.06鐵路標準軌頂7.57電氣化鐵路軌頂11.58500kV電力線8.59220kV電力線4.010110kV及以下電力線3.011通訊線3.012至最大自然生長高度樹木頂部4.013至最大自然生長高度果樹頂部3.0主要交叉跨越:A、電力線:跨越35kV線路 5次跨越10kV線路 23次跨越弱電線路 86次 B、道路: 公路 10處C、其它: 河流 0次綠化帶 3.5km線路路徑在23、道路綠化帶走線,需對其進行砍伐及恢復,綠化帶路徑約長 3.5km。5.6、交通運輸和地質情況:5.6.1 交通運輸:線路路徑屬平原地帶。其中100%平原。施工運輸條件較好。人力運距0.1里;工地運距15公里。5.6.2 地質情況:普通土20%,松砂石40%,流砂40%; 5.7、線路路徑協議情況:本工程線路路徑,已取得青白江規劃局同意。5.8桿塔及基礎選型5.8.1桿塔選型桿塔主要設計原則(1) 桿塔設計遵照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Q/GDW 179-2008)、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定(DL/T 5154-2002)執行。同時遵照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 502624、0-96)的有關條文執行。(2) 地震基本烈度:考慮到“5.12”地震實際烈度,本工程采用地震烈度為度。5.8.2、桿塔型式,全線選用鋼管桿。(1) 、220kV大同站110kV金堂變電站110kV線路使用桿塔總基數,詳見如下表:桿型呼稱高(m)單基重量(kg)基數小計重量110SZ216310744170110SJ90D1820190120190110SJDL1828000128000合計992360(2)、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使用桿塔總基數,詳見如下表:桿型呼稱高(m)單基重量(kg)基數小計重量110SZ216310956790110SJ601818900125、18900110SJ90D18201905100950合計15176640(3)、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使用桿塔總基數,詳見如下表:桿型呼稱高(m)單基重量(kg)基數小計重量110SZT1815200115200110SJ90D1820190120190合計235390所有鋼管桿均采用法蘭盤聯接;鋼管桿距基礎頂面3米段取消固定爬梯,改為活動爬梯,本工程線路鋼管塔與基礎采用底腳螺栓連接方式。桿塔用鋼材一般為Q235、Q345鋼,其強度設計值及物理特性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GB1788鋼結構設計規范、GB70088碳素結構鋼和GB/T159194低合金高強度26、結構鋼的規定。5.8.3、基礎選型:送電線路基礎材料的耗量,對工程造價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基礎造價不僅與線路地形、地質條件、地下水埋深、桿塔型式有關,而且與基礎的結構型式(選型)有很大關系,基礎型式的選擇、設計,還應結合地形、地質、地下水等的特點,才能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施工方便。通過總結我公司以往35kV、110kV線路桿塔基礎設計的成熟先進技術,并結合本工程具體特點,本工程鋼管桿基礎采用XT型現澆鋼筋混凝土立柱階梯式基礎。基礎保護帽采用C10混凝土。基礎鋼筋采用Q235熱軋鋼筋;底腳螺栓圓鋼及鋼板采用Q235鋼;其質量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GB1713013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27、171499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70088碳素結構鋼和GB/T159194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規定。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20,其質量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5.9環境保護注意事項5.9.1影響區域的環境概況本工程各線路沿線海拔高程470m490m之間。根據現場調查及計算、分析,確定全線設計覆冰厚度0mm。線路全線地震基本烈度均為度。本工程各線路對電臺、差轉臺、通信塔距離都滿足設計規程要求。沿線無自然保護區和特有動、植物保護區。5.9.2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設難免會對環境產生改變和影響,精心設計和規范施工可使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改變和影響降到28、最低。保護塔基范圍內的自然環境,不僅是保證線路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所應盡的職責。因此,因地制宜作好塔基設計,保護好塔位范圍的自然環境,尤為重要。1)避免大開挖塔基基面,保護自然地形、地貌設計時充分考慮塔位的微地形地貌,采高低基礎配合來調整塔腳與地形的高差,減少基面開方量,保護邊坡穩定性。施工完畢后,作好自然地形、植被的恢復工作。2) 基坑開挖凡能開挖成形的基坑,均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礎底模板方式開挖,盡可能減少開挖量。3) 塔基排水位于斜坡的塔基表面應回填成斜面,恢復自然排水。對可能出現較大匯水面且土層較厚的塔位,要求開挖排水溝,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統。六、通訊光纜29、設計6.1 通訊概述(1)、根據系統通訊要求,通訊光纜采用:OPGW-24B1-9559;70.6;鋁包鋼絞線選用JLB40A-95 (YB/T 124-1997) 。光纜路徑長:3.1 km;OPGW總長:3.47km;LBGJ總長:3.47km(2)、ADSS光纜概述見另一部分。6.2 OPGW選型原則OPGW應具備架空地線和光纖通信兩個功能,其設計應在滿足送電線路相關設計規程對地線的全部要求下,同時滿足對光纖通信性能和光纖傳輸衰耗的要求。應具備對光纖通信性能和光纖傳輸衰耗的要求,其設計主要遵照如下規程及要求:1. 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Q/GDW 179-2008);30、2.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1997;3.電力系統光纖通信工程設計技術規定(報批稿);4.電力系統光纖通信運行管理規定DL/T547-1994。5全介質自承式光纜DL/T78820016.光纖復合架空地線DL/T8322003OPGW結構形式主要為中心束管式和層絞式兩種,其結構見下 其中圖(a)為中心束管式,圖(b)為層絞式。中心束管式具有直徑小,結構簡單,但短路容量較小、結構不穩定,抗側壓能力較差,僅適用于丘陵、平原檔距、高差均不太大的場合。層絞式有中心加強芯,結構穩定,但截面一般較大,可提高其短路容量,故適用范圍較廣,其直徑一般較大。本工程光纜線路大部分處于平原,檔距小、高差小,31、運行條件較好,故設計推薦采用耐受雷擊能力高的全鋁包鋼中心束管式結構OPGW。6.3 OPGW熱穩定設計6.3.1 OPGW的允許短路電流根據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規程,OPGW必須有足夠的載流容量,即當線路上任一點發生接地短路故障時,流過OPGW的最大短路電流必須小于其允許短路電流,OPGW方可視作滿足熱穩定的要求。 由于OPGW的運行壽命一般都大于30年,參考其它220kV線路及110kV線路的設計、運行經驗。6.3.2 OPGW短路電流容量要求電力線路發生接地短路時,通過OPGW的地線返回電流將使其發熱,如OPGW的溫升超過允許值,則可能損壞光纖或增大光纖傳輸衰耗。32、一般的,OPGW選型均為按照生產廠家提供的允許短路容量(kA2t)來校驗熱穩定。(kA2t)意為線路發生短路故障時,通過OPGW的最大短路電流平方與短路等效時間的乘積。6.3.3 短路等效時間的確定參照“電力系統光纖通信工程設計技術規定”(報批稿)規定,OPGW熱穩定校驗用短路電流等效時間應計及自動重合閘動作的整個主保護動作時間,即:(繼電保護動作時間 + 開關動作時間 + 短路電流非周期分量時間) 2。根據實際保護配置情況,該線路設有高頻及光纖差動保護,其動作時間不大于0.3s。本工程OPGW校驗用短路等效時間取0.3s。6.3.4 地線與OPGW短路容量選擇由于新建220kV大同站110k33、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需與已建線路搭接,故本次新建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線路地線與已建地線一致,本工程地線型號:JLB40A-95 (YB/T 124-1997)、OPGW-24B1-9559;70.6,不再進行截面論證。6.3.5 OPGW選型結論及其參數根據兩端短路電流選用值及鐵塔設計荷載,經初步配置分流地線進行試算后,確定全線選用OPGW-24B1-9559;70.6。由于各廠家OPGW結構及參數有一定差異,結合本工程地形條件及覆冰情況,確定選用的OPGW主要參數如下表:OPGW光纜結構圖和技術參數OPGW-24B1-9559;70.6項目單位指標OPGW規格34、/OPGW95OPGW芯數/24B1結構外層鋁包鋼線(LB40)根/mm12/2.6內層鋁包鋼線(LB40)根/mm5/2.6不銹鋼管根/mm1/2.6中心鋁包鋼線(LB40)根/mm1/2.6計算截面積鋁包鋼mm295.57總橫截面積mm295.57外層絞向/Right-hand標稱外徑mm13計算重量kg/km474.5額定拉斷力(RTS)KN58.5 拉重比km13.3 年平均運行張力KN25%RTS最大使用張力KN40%RTS綜合彈性模量GPa109綜合線膨脹系數10-6/15.5 20最大直流電阻/km0.459最大允許短路電流(0.3S)kA15.34 短路電流熱容量kA2.S7035、.6短路電流允許溫度范圍40-200最小彎曲半徑mm20D6.4 光纜金具選擇光纜使用的金具及附件應由光纜供貨廠家配套供貨。6.5. 金具的安全系數按照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0921999規定,金具的安全系數,最大使用荷載情況不小于2.5,斷線斷聯情況不小于1.56.6 光纜金具(1)、懸垂金具應具有不小于15%UTS的握著力,耐張金具的握力不小于光纜的抗拉強度的95%。所有金具及附件與ADSS的接觸壓力不得大于光纜允許承壓極限。(2)、光纜金具串應包含一根長度2m以上的專用接地線.(3)、光纜接頭盒要求用鋁合金組成,具有防電蝕、防槍擊、阻燃、防水、防潮等特性。七、36、電纜部分7.1110kV電纜7.1.1 220kV大同變電站電纜出線電纜在220kV大同變電站20#出線間隔出線后,采用電纜土建通道(規模為1.0m1.2m,土建通道長約0.190km),至新建G1#電纜終端鋼管桿止。詳見1.0m1.2m淺溝斷面圖、線路路徑圖7.1.2電纜型式和導體截面電纜采用YJLW0364/1101630單銅芯電力電纜。詳見電纜結構示意圖及參數表7.1.3電纜金屬外護套的接地方式為了提高電纜的輸送容量,減少在電纜金屬護套的環流損耗,本工程設計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經保護箱接地的方式。7.1.4防雷保護(1)電纜終端本工程電纜線路已按大氣過電壓的全絕緣水平考慮。電纜線路在37、架空線路側裝設1套避雷器,避雷器與戶外電纜終端一起安裝在新建的電纜終端鋼管桿上。進線電纜終端掛在220kV大同變電站進線構架上。(2)保護器的選擇保護器選用氧化鋅閥片,在8/20US沖擊波作用下,通過10kA沖擊電流的殘壓不大于5kV。7.1.5設備材料(1)電纜YJLW0364/1101630mm2726米(單根長242米)(2)戶外電纜終端頭500mm2 6只(3)避雷器Y10W5-100/248 6只八、投資估算投資估算如下:序號項 目 名 稱投資估算1220kV大同站110kV紅陽變電站、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線路工程靜態:617.89萬元動態:622.47萬元38、2110kV青景線“T”接進110kV紅陽變電站線路工程靜態:228.07萬元動態:229.76萬元3通信部分靜態:27.92萬元動態:28.13萬元4電纜部分靜態:126.58萬元動態:127.52萬元5合計:靜態:1000.46萬元動態:1007.88萬元本工程的工程總投資估算詳見估算書 八、附圖及附件 8.1附圖附圖01(1/2) 線路路徑方案圖(1/2)附圖01(2/2) 線路路徑方案圖(2/2)附圖02 LGJ-240/30應力特性表附圖03 JLB40A-95線應力弧垂表(n=3.8)附圖04 OPGW-95線應力弧垂表(n=3.8)附圖05 絕緣子金具串組裝一覽圖(LGJ-240/30)附圖06 光纜金具串組裝一覽圖(OPGW)附圖07 鋼管桿一覽圖附圖08 基礎一覽圖附圖09 GD-04Y-3M150低阻模塊接地裝置安裝圖附圖10 電纜結構示意圖及參數表附圖11 1.0m1.2m淺溝斷面圖附圖12 電纜接地圖附圖13 220kV大同變電站進、出線圖附圖14 110kV紅陽變電站進線圖附圖15 110kV青金線現狀圖38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2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3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2
2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