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尹店35kv變電站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51022
2024-10-19
27頁
264KB
1、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巖土工程條件說明(可研階段)河南省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巖土工程條件說明(可研階段)編寫:校核:審核:總工:經理:報告提交單位: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報告提交時間:二一四年十二月1.0區域地質及地震地質1.1區域地質構造方城縣兼有山區、平原和丘陵三種地形。山區分布于北部、西北部、東南部以及東部地區;平原分布在南部、西部和東北部;山地和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為丘陵地區。境內山脈分屬兩大山系:北部、西北部為伏牛山系,東南部則為桐柏山系。伏牛山從魯山、南召延伸入境,為西北東南走向,局部山體呈近東西向展布,海拔高度在400760.3米間,主2、要山峰有七峰山、小頂山、牛心山、羊頭山、三賢山等41座。山峰尖峭,沿斷裂帶常有斷崖地貌形態出現。桐柏山從泌陽、舞鋼延伸入境,為西北東南走向,海拔高度在400711.2米之間,主要山峰有青山、大乘山、祖師頂、霸王山、霧云山等38座。由于平原地帶與山體緊密相聯,小頂山、大乘山等山體給人以突兀、挺拔的強烈感覺,巍巍壯觀。由于縣域處在華北地臺與秦嶺地槽的接界地帶,境內地質構造復雜。以黑溝欒川維摩寺確山斷裂帶為界,全縣分屬華北地臺和秦嶺地槽兩個構造區。華北地臺區的地層較老且基巖出露,秦嶺地槽區地層年代較新,基巖出露較少,主要為第四系地層。華北地臺受變質作用較強,變質程度較深。秦嶺地層區則相反,巖漿巖及礦3、產也存在著北強南弱、北多南少的特征。境內出露最老的地層為下元古界。 境內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間以一系列規模不等的褶皺構造。構造線方向與地層走向一致,呈300120方向延伸。斷裂構造在方城境內甚為發育,主要有北西向、北東向和北北東向三組,以北西向規模最大,多期活動。其中維摩寺羊冊斷裂為境內最重要的一條斷裂,是著名的黑溝欒川維摩寺確山固始斷裂的一部分,它把河南省分成南北不同的兩個大地質構造單元,北部為華北地臺,南部為秦嶺地槽。該斷裂長期活動,切割很深,屬超殼斷裂性質。擬選站址位于方城縣楊集鄉大河口村黃土崗組,附近無區域性斷裂構造通過,對建站無影響。1.2地震及地震動參數方城縣未列入建筑抗震設計規范4、(GB50011-2010)附錄A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中,因此可不考慮地震效應的影響。1.3場地穩定性評價方城縣境內地質構造受北西西和北東東兩個活動帶的雙重控制,地質體支離破碎,是各個方向地震波的便利通道,受周圍地震影響較為頻繁。從有記載的西漢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至1983年的2045年間,境內或臨近地區發生地震而波及到方城的共46次。然而由于處在華北強地震帶的西部邊緣,距離震中位置較遠,故沒有形成強震和嚴重災害。近百年來,除受其他地區的地震波影響外,方城基本沒有發生超過四級的地震。根據中國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成果,參照原地質礦產部ZBD1400289工5、程地質調查規范(1:10萬1:20萬)第8.5.2條規定,擬選站址區域地殼穩定性屬于穩定區。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表地震基本烈度區域地殼穩定性穩定較穩定較不穩定不穩定擬選站址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地層穩定,巖土工程狀態較好,附近無地下工程,無滑坡、泥石流、崩塌、巖溶等不良地質現象及地質災害。因此,場地適宜建站。2.0巖土工程條件2.1站址地理位置擬選站址位于方城縣楊集鄉大河口村黃土崗組,西鄰S239省道,場地為矩形,南北長約100.0m,東西寬約90.0m。場地略呈東高西低之勢,地面標高205.4208.0米,相對高差為2.6米。2.2地形、地貌擬選站址地貌形態單一,為山間谷地。2.3巖土特征擬建站址6、場地土層按其時代成因、工程地質特征,除上部耕土外,其下為第四系中更新統沖洪積物和下元古界秦嶺群、寬坪組絹云石英片巖組成。其地層結構自上而下可分為6個工程地質單元層:耕土;粉質粘土;粉質粘土;含砂碎石;粉質粘土;強風化絹云母石英片巖。耕土(Qml):黃褐色,稍濕,松散狀。主要成份為粉質粘土,內含少量磚渣及植物根須等。層底埋深0.40.5米,平均厚度0.47米。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與下伏地層呈漸變接觸關系。 粉質粘土(Q3al+pl):褐黃色,濕,呈可塑狀。含少量巖石碎塊,質地較均,韌性一般,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含大量鐵、錳質結核及銹斑。層底埋深3.13.6米,平均厚度2.92m。該層分布于7、整個場地,與下伏地層呈漸變接觸關系。承載力特征值fak=130 kPa。粉質粘土(Q3al+pl):褐黃色,很濕,呈軟塑狀。質地較均,韌性一般,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含少量鐵、錳質結核及銹斑,下部含少量砂粒及云母片。層底埋深4.95.4米,平均厚度1.82m。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地,與下伏地層呈突變接觸關系。承載力特征值fak=90 kPa。含砂碎石(Q3al+pl):灰褐色,飽水,中密-密實狀。碎石塊徑3-6cm,成分主要以斜長角閃巖、絹云石英片巖等,呈棱角狀。層底埋深8.38.5米,平均厚度3.25m。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地,與下伏地層呈突變接觸關系。承載力特征值fak=280 kPa。粉質粘土8、(Q3al+pl):褐黃色,濕,呈硬塑狀。韌性一般,無搖震反應,干強度較高,含較多鐵、錳質結核及銹斑。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地,層底埋深11.011.4米,平均厚度2.80m。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地,與下伏地層呈突變接觸關系。承載力特征值fak=180 kPa。強風化絹云母石英片巖(t1k):淺灰色,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成分為絹云母、長石、石英為主。巖石風化裂隙發育,巖芯破碎,用鎬可挖,干鉆不易鉆進。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3.0米。承載力特征值fak=500 kPa。2.4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害擬選站址地基土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場地及附近無地下工程,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質作9、用。2.5礦產與文物根據調查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擬建站址場地未發現礦產分布,也未發現文物。3.0 地下水站址處地下水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靜止水位埋深4.7-7.3米,主要含水層為含砂碎石。接受大氣降水及側向逕流補給,排泄于人工開采及蒸發,地下水水位年變幅12米。4.0結論與建議4.1擬選站址交通便利,地基土工程地質狀態較好,場地及周邊無地下工程,無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害,場地穩定性較好,適宜建站。4.2擬選站址場地地層條件簡單。基礎設計時應按照有關設計規范并結合當地建筑經驗進行處理。4.3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方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以下。4.4大氣影響深度為4.010、米。4.5標準凍深按0.5米。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水 文 氣 象 報 告(可研階段)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水 文 氣 象 報 告(可研階段)編寫:校核:審核:總工:經理:報告提交單位: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 報告提交時間:二一四年十二月1、任務來源受河南經緯電力設計院的委托,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對擬建方城縣楊集鄉尹店35KV變電站場地進行調查、資料收集和評價工作。2、區域自然地理和水文特征2.1自然地理概況方城縣位于北緯3304一3337和東經11238一11324之間,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南陽市的東北角,是南陽盆地的北大門。北鄰魯山縣,南鄰社11、旗縣,東鄰舞鋼市,東北與葉縣接壤,東南與泌陽縣銜接,西南是南陽市區,西面是南召縣,縣域最寬處東西72公里,南北61公里,邊界總長273公里,總面積2542平方公里。縣城距離省會鄭州202公里,距南陽市區52公里。方城縣地處“五界一口”。“五界”為: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的分界線,縣境北界恰在秦嶺至淮河一線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上;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線,兩個流域的面積各占縣域面積的二分之一;南陽盆地與黃淮平原的分界線,縣境為南陽盆地的東北部與黃淮平原連結的最外緣;以鄭南公路為界標,路西為伏牛山脈,路東為桐柏山脈;以黑溝欒川維摩寺確山斷裂為界標,以北為華北地臺,以南為秦嶺地槽?!耙豢凇睘椋嚎h境東北部12、因山地突然沉陷而形成自然缺口,東北窄,西南寬,呈喇叭形狀,是南北氣團進出南陽盆地的走廊,風大且多,俗稱“風口”。2.2區域水文特征因受地質、地貌、氣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方城縣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區域分異性十分明顯。富水區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兩岸沖積平原上。山區地下水動態季節性變化明顯,豐水季山泉流量普遍增加。方城縣的河流的發源地多沿江淮分水嶺兩側,東部、北部為淮河水系,西部、南部為長江水系。全縣有河流70余條。擬選站址位于縣境中部的潘河上游的三里河旁邊。潘河是唐河支流,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潘河在方城城關有三個河道:中間叫潘河,西邊的叫三里河,東邊的叫王莊河。唐河發源于方城北的七峰山,於社旗縣匯入13、唐河,經唐河、新野后出省,省內干流191公里,流域面積7950平方公里,該河流在方城縣城得到治理外,其余均為天然山水河道,山區段河谷狹窄,水流湍急,進入平原后河床驟然寬闊,因兩岸無控制性工程,河槽游蕩不定,沖淤變化無常,形成寬闊的淹沒區,大水在兩岸間漫灘行洪,中小水行于河槽,是洪澇災害的集中區和多發區,河流水文特征與氣象要素變化密切相關。12月至翌年2月為枯水季節,6-9月河水流量最大,屬豐水季節,占全年總流量的65%。據水文資料和現場調查,潘河主槽搖擺不定,沖淤變化無常,唐河歷史上曾于1953年、1954年、1957年、1963年、1975年多次發生洪水,受災范圍波及兩岸,以1975年最為嚴14、重。唐河歷史上曾于1953年、1954年、1957年、1963年、1975年、2004年多次發生洪水,受災范圍波及兩岸,以1975年最為嚴重。方城縣境內的趙河、清河、潘河均為唐河上游支流,2004年7月1617日暴雨期間,下游的社旗縣境內趙河最高洪水位122.52米、潘河的水位達到12052米(社旗縣水文站資料,相當于百年一遇洪水)。擬選站址位于山間谷地,山區河流河床縱向坡降較大,據訪問站址區附近村民,1975年暴雨季節三里河該段河流曾有短暫性山洪(為數十年來最高水位),擬選站址西側地段曾遭受過洪水淹沒,地表水深約0.6米(約相當于現地表高程206米),但半日內即消退。據此,在缺乏三里河詳細水15、文資料的情況下,站址地段百年一遇洪水位可按206.5米考慮。3、站址水文條件3.1站址地表水排泄條件該站址位于方城縣楊集鄉大河口村黃土崗組,西鄰S239省道及三里河,場地為矩形,南北長約100.0m,東西寬約90.0m。場地略呈東高西低之勢,地面標高205.4208.0米。場地地表水向西方排泄通暢。3.2場地雨水流量計算,可采用南陽市暴雨強度公式計算:Q=qF式中:Q:某一管(渠)段設計流量(升/秒);F:該管(渠)匯水面積(公頃);:徑流系數,取0.6;q:暴雨強度(升/秒公頃)。q=(3.591+3.970lgTM)/(t+3.434)0.416(升/秒公頃)式中:P設計重現期;t降雨歷時16、(分); 4、站址區環保狀況參照臨近的社旗縣氣象資料,當地年平均氣壓為9.896Mpa,站址區域空氣密度按下式計算: 273 P 0 273t 0.1013式中: 在溫度t與壓力P狀態下干空氣的密度(kg/m3); 0 ,壓力為1.1013Mpa狀態下干空氣的密度(kg/m3); P 絕對壓力(MPa),(273t) 熱力學溫度(K)。查“河南省電力系統污區分布圖”(HN-2011),方城縣屬d級污區。以此進行擬擴建輸變電工程外絕緣和電網運行裝備外絕緣設計。5、 導線覆冰厚度據媒體報道,2009年11月10日至12日,48小時內唐河平均氣溫驟降16.1攝氏度,最低氣溫下降至0.5攝氏度,最大風17、速高達每秒14米,雨雪在低溫的作用下出現了唐河歷史上罕見的凍雨和雨凇天氣。全縣境內數條35千伏和10千伏線路大面積覆冰,部分線路覆冰直徑竟達13mm。方城縣與唐河縣相距60公里,氣候特點相近,其50年一遇最大覆冰厚度可以此作為參考。6、站址氣象條件方城縣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0米,淺山區、崗山區、平原區各占三分之一,縣境屬季風氣候區。風:縣境屬季風氣候區,56月份西南風向頻率最大,其他月份東北風頻率最大。19571985年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極端最大風速為20米/秒。日照:方城縣年日照平均時數為2147小時,月日照時數以8月份為最多,平均為228.5小時18、,以2月份最少,平均為130.3小時。19571985年年平均氣溫為14.4,全年最熱的月份為7月,多年平均氣溫為27.1;最冷的月份為1月,多年平均氣溫為0.4。全年無霜期為22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809.5mm,多集中于夏季。降水:方城縣季風進退與四季替換較為明顯,但具有地方性和多變性;雨量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3920mm之間,雨量較為充沛,但因受季風影響,時空分布不均,一般汛期(69月份)雨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為暴雨。而冬季由于受西北高壓控制,一盛行干冷氣流,造成干旱缺雨。一般冬季(12、1、2月份)降水量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4.6。降水量年.際變化也19、很大,豐水年與干旱年的雨量相差達2倍以上;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090.7m陸面蒸發量為600ram,蒸發量一般年際變化不大;平均年徑流深為320mm,但徑流量的年內分配不均勻性比降水量還大,一般年份汛期徑流量(69月份)占全年總徑流量的70以上,最高的年份占8.5??菟诟魉哪晷偷慕邓壳闆r見下表。水文年型劃分表水文年型年降水量變化(mm)年均降水(mm)出現年數出現頻率(%)占統計年(%)代表年按遞減順序豐水年900107882021.621963、1964、1979、1954、1987、1971、1953、1955平水年9007508251121-5029.731977、1967、1920、68、1973、1957、1980、1984、1983、1987、1981、1970中枯水年7506007011351-8535.141960、1982、1985、1959、1956、1969、1975、1958、1965、1986、1988、1962、1976枯水年600552578513.151729、1974、1961、1966、1978濕度:歷年平均濕度為72%。歷年最大相對濕度為8083%,均出現在7月份。歷年最小月平均相對濕度為66%,均出現在6月份。歷年78月份空氣濕度最大,相應降水量也最大。蒸發:歷年平均蒸發量為1449.21mm。年最大蒸發量為1955.9mm(1966年),21、年最小蒸發量為1115.5mm(1989年)。根據方城縣志19571985年的實測氣象資料,統計的各項氣象參數特征值成果見附表1,根據該縣19571985年的實測資料,統計繪制的全年風向頻率玫瑰花圖見附圖1。附表1方城縣氣象特征值成果表 序號項目單位特征值出現時間資料年限1多年平均氣溫14.419571985年2多年平均風速m/s3.219571985年3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119571985年4多年平均降水量mm810.219571985年5最大年降水量mm1323197519571985年6最小年降水量mm420197819571985年7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1.3196619571985年22、8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6.0196919571985年9歷年最大風速m/s20198219571985年 附圖1方城氣象站全年風向頻率玫瑰圖風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頻率(%)4917621123712621217.0結論與建議7.1擬選站址所處的方城縣,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7.2擬選站址位于方城縣中部的低山區山間谷地,地表略有起伏,地勢呈東高西低之勢,場地向西臨近三里河,地表水向該河排泄通暢。7.2站址地處山間谷地,西鄰三里河。站址所在地段三里河百年一遇洪水位按206.5米考慮。應對站址西部地勢較低部位進行填方處理,適當抬高基礎,以避免23、暴雨季節場地遭受三里河洪水淹沒。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水文地質勘察報告(可研階段)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 方城縣尹店35KV輸變電站水文地質勘察報告(可研階段)編寫:校核:審核:總工:經理:報告提交單位:河南華興地質工程有限公司報告提交時間:二一四年十二月1、工作目的與任務擬選方城縣尹店35KV變電站,擬采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主要是生活、綠化消防用水,需水量10m3/h。本次可研調查的任務是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為變電站供水水源提供設計依據。2、水文地質條件2.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特征擬選站址位于方城縣楊集鄉大河口村黃土崗組,西鄰S239省道及三里河,場地為矩形,南北長約24、100.0m,東西寬約90.0m。場地地面標高205.4208.0米,相對高差為2.6米,略呈東高西低之勢。場地所處地段地貌為山間谷地。站址地表向西傾斜,地表水向西排泄通暢,匯入三里河河谷。場地西鄰的三里河河床高程約202米,旱季水量較小甚至斷流。據訪問當地村民,1975年暴雨季節三里河該段河流曾有短暫性山洪(為數十年來最高水位),擬選站址西側地段曾遭受過洪水淹沒,地表水深約0.6米(約相當于現地表高程206米),但半日內即消退。據此,在缺乏三里河詳細水文資料的情況下,站址地段百年一遇洪水位可按206.5米考慮。2.2站址水文地質條件站址處地下水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靜止水位埋深4.7-7.25、3米,主要含水層為含砂碎石。接受大氣降水及側向逕流補給,排泄于人工開采及蒸發,地下水水位年變幅12米。據調查,當地山間谷地的成井深度多為2030米,涌水量2040m3/h。該區地下水水質較好,主要為Hco3-Ca、Na型水,礦化度1克/升。3、結論與建議1、擬建站址地處山間谷地,地貌形態單一,地勢略有起伏,呈東高西低之勢,雨季地表水排泄通暢。站址西鄰的三里河百年一遇洪水位可按206.5米考慮。2、擬建站址地下水均較豐富,預計井深2030m,單井涌水量不小于20m3/h,可滿足建站用水要求。3、成井后應取水樣作水質檢測,如有指標超標,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目 錄序 言1第一章項目概述21.1項目背26、景21.2智能化建筑的概念21.3總體設計原則21.4設計依據3第二章綜合布線系統設計52.1概述52.2系統功能特點及設計原則62.2.1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介紹62.2.2系統功能要求及設計原則102.3系統設計方案122.3.1系統技術說明122.3.2系統設計的依據132.3.3總體設計132.3.4管線方案212.3.5施工技術要求232.3.6接地系統232.3.7系統的測試23第三章網絡建設方案253.1網絡方案設計原則253.1.1先進性與實效性253.1.2網絡系統的可靠性253.1.3網絡系統的安全性253.1.4易管理與維護253.1.5易擴充性263.2XX縣法院辦公大樓27、的組網規劃設計263.2.1互聯網(外網)273.2.2業務網(內網)283.3IP地址規劃及VLAN策略293.3.1地址規劃的指導思想293.3.2網絡IP地址規劃方案293.3.3VLAN策略303.4設備投資及預算30第四章結束語31目 錄第一章 總 論 11.1項目概況 11.2研究依據及范圍 3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41.4研究結論及建議 4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項目建設的背景 6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8第三章 項目服務需求分析 11第四章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 134.1選址原則 134.2項目選址 134.3建設條件 144.4項目建設優勢條件分析 15第五28、章 建設方案 185.1建設規模與內容 185.2總體規劃設計 195.3建筑方案 245.4結構方案 265.5給水工程 275.6排水工程 295.7電氣設計 315.8暖通設計 345.9項目實施進度 35第六章 節能措施 376.1設計依據 376.2節能措施 37第七章 環境影響分析 397.1 環境影響分析 397.2 環境保護措施及治理效果 40第八章 消防與安全衛生 428.1 消防 428.2 勞動安全 438.3 衛生防護 44第九章 組織機構與運作方式 459.1 組織機構 459.2組織管理 469.3勞動定員 46第十章 投資估算 4710.1編制依據 4710.2 投資估算 4710.3資金籌措 48第十一章 經濟效益評價 4911.1 成本核算 4911.2 利潤估算 5111.3經濟風險分析 5211.4財務評價結論 54第十二章 結 論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