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臺縣荊家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000
2024-10-21
38頁
14.55MB
1、桓臺縣荊家鎮國土空間規劃桓臺縣荊家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公示版公示版】這里是荊家:荊家鎮區位優越,位于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東北部,與淄博、濱州相鄰。荊家鎮屬于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處于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東北部,與濱州市、濰坊市、濟南市相鄰,地理位置優越。荊家鎮交通便利,半小時內可直達桓臺縣,一小時內可直達淄博市中心,兩小時可直達濟南城區。鎮域面積5588.5165公頃,下轄 29個行政村新新理念,新要求理念,新要求明確城市目標定位明確城市目標定位統籌全域總體布局統籌全域總體布局鎮鎮區布局區布局規劃規劃特色風貌塑造特色風貌塑造支撐體系完善支撐體系完善國土國土空2、間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規劃空間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規劃規劃傳導與實施規劃傳導與實施新理念,新要求01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高鎮域國土空間集約利用水平,積極把握重大發展機遇,促進荊家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桓臺縣荊家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n 編制目的鎮域層面:桓臺縣荊家鎮全域,29個行政村,總面積 5588.516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中部城鎮發展區(用地207.39公頃),位于鎮中部鎮政府周邊。p 規劃范圍n 規劃范3、圍與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p 規劃期限明確城鎮目標定位02n 主體功能定位規劃打造縣域北部以現代農業為主導的、水網密布為環境特色的都市農業小城鎮。重點發展實桿芹菜、四色韭黃等特色農業,兼顧發展柳編、葦編等傳統手工業。依托淄博港桓臺港區荊家作業區,聯動馬橋鎮發展倉儲物流業。農產品主產區、農業服務型n 發展目標n 城鎮性質桓臺縣北部都市農業小城鎮淄博市臨港物流基地統籌全域總體布局03n 強化底線約束與管控劃定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建設不可逾越的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6.4、89公頃,位于山東馬踏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落實永久基本農田3342.88公頃,與三區三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銜接;落實城鎮開發邊界207.39公頃,重點保障產業發展用地。n 保育生態發展空間:“四廊一片區”四廊:小清河生態廊道、孝婦河生態廊道、東豬龍河生態廊道、濱博高速生態廊道一片區:馬踏湖生態保護片區(荊家鎮)n 穩固農業發展空間:構建環鎮區生態農業空間,打造“一片兩軸三園”一片:特色農業種植片區(四色韭黃、實桿芹菜)兩軸:周荊路城鄉統籌發展軸、起馬路城鄉統籌發展軸三園:四色韭黃種植園區、實桿芹菜種植園區、阡陌農業園區n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兩軸、三廊、四區”一心:城鎮生活服務中心兩軸5、:周荊路城鄉統籌發展軸、起馬路城鄉統籌發展軸三廊:小清河生態廊道、孝婦河生態廊道、東豬龍河生態廊道四區:臨港物流片區、現代農業發展片區、特色農業發展片區、馬踏湖濕地旅游配套片區n 打造集約高效的產業空間規劃打造“一心兩軸三園六片區”的全域產業布局。一心:鎮區產業核心;兩軸:起馬路產業發展軸、周荊路產業發展軸;三園:四色韭黃種植園區、實桿芹菜種植園區、阡陌農業園區六片區:生活服務業發展片區、工業發展片區、特色農業發展片區、現代農業發展片區、旅游服務業發展片區及臨港物流業發展片區。n 打造集約高效的鎮村空間規劃以荊家鎮集聚提升類村莊為中心,構建5個農業生產高效、設施配套完善、人居環境優越、村民生產6、生活便捷的社區生活圈,分別為中部管區社區生活圈、東南管區社區生活圈、西南管區社區生活圈、東北管區社區生活圈、西北管區社區生活圈。n 城鎮建設適宜性方面城鎮建設適宜區主要集中于城鎮開發邊界及村莊建設范圍內。城鎮建設適宜區:面積為908.62公頃城鎮建設不適宜區:面積為4680.97公頃n 農業生產適宜性方面劃定荊家鎮為農產品主產區,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生產適宜區:面積為4361.29公頃農業生產不適宜區:面積為1228.30公頃鎮區布局規劃04n 明確鎮區發展方向規劃結合荊家鎮現狀發展基礎與優勢資源,打造:以特色農業為主導、工貿行業為支撐的都市農業小7、城鎮n 優化鎮區空間結構優化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四片區”的空間布局結構。一心:綜合服務中心兩軸:起馬路城鎮發展軸、周荊路公共服務發展軸四片區:鎮區生活片區、行政商貿片區、工業發展片區、旅游服務片區n 完善鎮區道路網絡構建“一橫一縱”十字道路骨架。一橫:起馬路一縱:周荊路鎮區內部以次要道路和支路共同構成棋盤格道路網,提高道路網密度和通達性。n 完善鎮區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主要補充養老服務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體育設施等鎮級公服設施,進一步完善了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同時可輻射周邊村莊。n 引導鎮區城市更新規劃結合用地布局、城鎮風貌以及近期建設計劃,確定鎮區城市更新方向,劃定更8、新單元。西部:城中村整治單元中部:城鎮更新單元東部:工業盤活單元東北部:旅游配套服務單元特色風貌塑造05n 城鄉風貌引導構建“鄉土風情,生態原生”的景觀風貌,統籌考慮地形地貌、空間格局、村莊肌理等要素,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升鄉村景觀環境品質。農村集中建設區要注重與自然山水和諧共生,體現地方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和地域特點。n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對荊家鎮內的7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設立相應的建設控制地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普查工作,建立全鎮非物質文化資源檔案和數據庫。支撐體系完善06n 鎮域綜合交通航運:小清河航道,規劃小清河荊家港小型貨運碼頭。公路:構建“三縱9、六橫”結構“三縱”:026 鄉道、濱博高速路、周荊路;“六橫”定向路、荊夏路、起馬路,諸順路、桓臺聯絡線和桓臺北連接線。n 鎮域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構建“鎮級社區級”公共服務體系。鎮級:鎮政府、中學、中心小學、荊家鎮敬老院、荊家鎮衛生院等。社區級:村委會、社區小學、社區衛生服務站、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等。社區級公服設施可獨立設置或結合設置。n 鎮域基礎設施體系給水工程:荊家鎮由桓臺縣第一水廠和第二水廠統一供水。污水工程:鎮區和農村社區均采用雨污分流制。電力工程:規劃期末鎮域用電負荷為1.51MW。通信工程:規劃期末鎮域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家庭寬帶普及率、有線電視網絡入戶率均為100%。10、供熱工程:規劃期末鎮區實現集中供熱,普及率為80%。n 綜合防災體系防洪排澇規劃:鎮區防洪標準為20 年一遇,排澇標準為5 年一遇。農村社區防洪標準為10 年一遇,排澇標準為5 年一遇。消防規劃:鎮區設置1座二級普通消防站。防地震和地質災害規劃:荊家鎮以地震基本烈度七度為一般工程抗震設防標準,重點工程、生命線工程、學校、醫院等按規定提高設防標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規劃07n 生態修復加強對荊家鎮林地的管控力度與林地保護措施控制:嚴禁在鎮域進行非法侵占破壞林地行為;切實普及林地重要性知識,保護林地的完整性和生態性。森林修復水生態環境治理礦產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協調礦產資源開發。適度11、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科學推進礦產資源保護。有序引導集中開采、綠色開采,多途徑、差別化保障礦產用地合理需求。合理安排新增用地的布局、規模和時序。根據規劃安置點位置和人口分布統一建設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體系,并實現無公害水沖式公廁全覆蓋。開展防洪綜合治理整治項目,整治不達標水體,保護良好水體,嚴格排水規劃管理。規劃對荊家鎮與馬踏湖連接地區周邊植被、動物、古樹名木等多樣性的保護與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主要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建立基因庫。n 國土整治 荊家鎮的農用地整治主要通過挖掘耕地后備資源與提升現有耕地質量兩個方向進行整治。按照“綠色發展”的原則,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類型的農用地進行不同的策略調整。打12、造現代高效農業,圍繞“實稈芹菜”和“四色韭黃”等品牌,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 規劃建設用地整治包括建設用地騰退和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用地騰退:對現狀宅基地進行梳理,多位于村域中心區域外圍,實際利用率低下,位于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輻射區外圍,是建設用地復墾的潛力主要來源。村莊人居環境提升:在現狀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按“規模適度、服務配套、布置合理、方便使用”原則,進一步優化配置基礎服務設施。適當新建基礎設施,包括鄉村道路用地拓寬、防災救災點布設、鄉村自然景觀和農村風貌保持、鄉村綠化與環境整治等。規劃傳導與實施08n 落實規劃傳導核心引領本級落實規劃專項詳細規劃市縣級國13、土空間規劃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詳細規劃+村莊規劃下轄各居民點單元村莊建設邊界耕地保有量單元人口容量平均容積率建設用地指標永久基本農田面積n 完善規劃建設體系 建立空間管制政策,嚴格落實規劃強制性內容。在各類各層次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管理過程中,貫徹落實規劃確定的各類控制線、重要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強制性內容和各項空間管制政策。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國土空間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及時獲取規劃信息并有效傳遞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成為代表公眾參與規劃實施的主體,引導公眾積極為城鎮發展建言。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各級主體依據各層次規劃定位及時編制或修訂規劃,推動規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