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市峪道河鎮、栗家莊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127
2024-10-22
31頁
23.47MB
1、PREFAC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山西省政府統一部署,為深 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品質建設美麗鄉 鎮,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精心擘繪 美麗汾陽的新畫卷,高效實現鎮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 能力現代化,高水平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 鎮新征程,峪道河鎮、栗家莊鎮聯合編制了汾陽市 峪道河鎮、栗家莊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峪道河鎮、栗家莊鎮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 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總 依據,是對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 實,是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4 CONTENTS 5 5 6 8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協調有序2、,空間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國土空間利用更加集約高效,努力將鎮區建設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鎮區;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得到滿足;城市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生態宜居旅游鄉鎮。全面構建“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城鄉融合、縣域治理、共同富裕”五個現代化走在前列,為基本實現 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科學有序,國土空間治理高效,城鄉深度融合,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鎮發展更具魅力和風范,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建設成為全國人居環境典范城市。8峪道河鎮努力增強以旅游服務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的競爭力,把峪道河鎮3、打造為汾陽市重要旅游服務基地。10發 展定 位發 展目 標 峪道河鎮鎮區,是全鎮重點發展建設的核心。堡城寺村、神泉村、下張家莊村、新盛泉莊村、池家莊村五個中心村,是鎮域內帶動周邊片區發展的增長點。南北向依托莊李線形成的鎮村重點發展軸。南部以完善小城鎮綜合服務職能、文旅會展為主的宜居城鎮區;中部以農旅為主的農旅融合區;北部以水土保持、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休閑區。13:即栗家莊鎮鎮區,是鄉域人口集聚和鎮村建設的核心,逐步發展成為汾陽市區的產業衛星鎮。花枝村、田村、張家堡村三個中心村,是鄉域內帶動周邊村莊發展的增長點。依托汾郝線形成的農旅產業發展軸,以及依托018鄉道形成的鎮村產業發展軸。東部以完善小4、城鎮綜合服務職能、發展壯大農副食品加工業為主的宜居城鎮區,中部以綠色核桃種植業為主的農林種植區,西部以水土保持、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涵養區。13是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 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等原因確需調整的,報國土空間規劃原審批機關 審批。是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 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 國土資源部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文件要求進行管控,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是在縣域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5、功能、必須強制性 嚴格保護的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 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1418 14劃定轄區內的其他管控界線,包括道路控制線、鄉鎮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設施控制線、公園綠地和防護綠地控制線、結構性水域控制線、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控制線、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控制線等,并明確管控要求。重點紫線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縣級以上文保單位、省級以上歷史文化街區以及規劃認為需要進行重點控制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控制線。為保障工業發展空間,除公共利益或重大項目落地需要,嚴格限制工業用地控制線內的工業用地調6、整為非工業用途,強化工業用地要素保障,通過城市更新等多重手段保障工業用地供應,從量上保障工業用地發展。根據村莊發展前景、規劃指標控制以及人口變化趨勢,結合村莊自然地理邊界,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在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束下,以現狀村莊用地范圍為基礎,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外的村莊建設邊界,搬遷撤并類村莊原則上不劃定村莊建設邊界。14堡 城 寺 村 、神 泉 村 、下 張 家 莊 村 、新 盛 泉 莊 村、池 家 莊 村 田 村 、張 家 堡 村 、花 枝 村 232423 峪 道 河 鎮 2423栗 家 莊 鎮 24峪道河鎮:太中銀鐵路提升汾陽火車站的服務能力電氣化改造孝柳鐵路預留太延高速鐵路7、交通線路通道改造鄉村公路路面規劃建設邊山循環線升級拓寬莊李線、汾向線及鎮域北部旅游 24栗家莊鎮:太中銀鐵路提升汾陽火車站的服務能力電氣化改造孝柳鐵路預留太延高速鐵路交通線路通道拓寬縣道453汾郝公路 南北延伸452縣道 加強與周邊鄉鎮聯系 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要求,合理布局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娛樂、休閑等共享設施,面向兒童和老人友好,形成一體化的“居住生活圈”單元,圍繞宜居、宜養、宜學、宜購,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26城鄉供水更加穩定,建立多源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提升用8、水效率。城鄉污水集中、分散式處理,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水平,提升再生水應用范圍。修復排污通道,完善管網與泵站改造,落地雨水源頭減排工程,治理積水點、消滅易澇區。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并引導培育縣內靜脈產業發展。按照 “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縣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改善全縣能源結構,提高供氣氣源安全水平,增強天然氣儲運能力,擴大天然氣應用、提升鄉村用氣普及率。27 29給水:北垣底水源地 北關水廠為主要水源,向周邊區域包括城區供水污水:接汾陽污9、水處理廠電力:保留現狀35kV栗家莊變電站,35千伏架空線走廊按15-20米控制燃氣供熱:文風熱電廠為主要熱源,為鎮區城區及周邊村莊供熱 29給水:禹門河水源井、北垣底水池、協和堡水廠為主要水源,向周邊區域包括城區供水污水:接汾陽污水處理廠電力:保留現狀35kV栗家莊變電站,35千伏架空線走廊按15-20米控制30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0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點8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5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點40處。32峪道10、河濱水生態廊道、向陽河生態景觀廊道傳統城鎮風貌區、郊野農旅風貌區、文旅研學風貌區、綠色生態景觀區打造多個景觀節點禹門河濱水景觀廊道、董寺河生態景觀廊道現代宜居風貌區、田園風光風貌區、特色產業風貌區打造多個景觀節點 31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為對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提升生態 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構建數量、質量、生態三 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工程 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工程 耕地功能恢復工程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董寺河大向善-申家堡段綜合治理工程陽城河河道治理工程管林護林、荒山造林、村莊農田林網綠化提質增效、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建設、國儲林等項目。建設用地復墾工程 低效工業用地再利用工程 37 382(本規劃成果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本規劃成果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