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143
2024-10-22
28頁
20.70MB
1、前言2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按照“深化布局,完善功能;細化邊界,管控落地;注重實操,突出近期”的總體原則和要求,落實細化紹興市上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優化百官街道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實現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特編制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規劃范圍與期限3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本次規劃范2、圍為百官街道行政界線內的范圍,北至崧廈街道、謝塘鎮,南至梁湖街道,西至曹娥街道,東至小越街道、驛亭鎮,包括9個行政村、7個居民委員會、29個社區。規劃近期目標年規劃遠期目標年目標定位發展指引格局傳導主體功能區依托主城區的區位優勢,聚焦中心城區功能定位,形成特色產業,提升街道功能品質,打造目標定位總體發展目標至2025年,三條基本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至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3、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打造百官青春活力主城區,上虞城市公共客廳。產業發展目標重點布局生產性服務業、數字產業、樓宇產業。以融入上虞城區為發展方向,主要布局都市產業,重點鼓勵擴大服務業規模,集中集約發展都市工業。鄉村振興目標重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鄉村文化活力,整體縮小城鄉差距。規劃至2035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000元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000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6以內。城鄉品質目標總體形成以城區為主體,一般村為補充的等級有序的鎮域村鎮體系。截至2035年,城鎮化率達到85%,4、公園和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85%,初中升高中入學率達到98%以上,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30以上。發展策略三線劃定9永久基本農田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總面積559.8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嚴格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強化用途管制,嚴格控制非農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2093.36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管理。生態保護紅線本街道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智創青春谷活力核心空間格局在上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根據上位規劃下達的各項規劃約束性指標,以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提5、升生態功能、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建設為指引,明確規劃期內百官街道用地布局。空間格局落實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劃定的規劃用途分區,并細分至二級用途分區,其中,一級用途管制分區共有5個,包括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和其他保護利用區。在一級用途管制分區基礎上細分至13個二級用途管制分區。空間格局一帶:曹娥江生態帶兩片:北片生態農業片、南片生態山林片六廊:百瀝河生態景觀走廊、西橫河生態景觀走廊、蕭甬鐵路生態防護走廊、杭州灣環線高速/杭甬高鐵生態防護走廊、S306生態防護走廊、S307生態防護走廊空間格局百官街道村莊劃分為確立的三級鎮村體系。空間格局遵循上虞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單6、元劃分方案,并以紹興市詳規編制單元劃分等為依據。16個城鎮單元2個特定單元5個鄉村單元空間格局活力核心產業發展18集聚發展以金融、信息、科技等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建設現代服務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區;推動園區都市服務業與城市生活服務業融合一體化發展,建設都市產業發展的樣板區和品質名城產業發展的展示區。綜合交通2條鐵路:杭甬高鐵、蕭甬鐵路1條高速:杭州灣環線高速2條省道307省道、306省道2條地鐵地鐵2號線、地鐵7號線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細化落實上位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布局要求,明確電力、信息、給水、排水、消防、環衛等鄉鎮級市政基礎設施的空間位置、用地規模和廊道控制相關要求,改善7、街道功能,提升街道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歷史文化保護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名木古樹百官街道范圍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活石頭餛飩的故事、烏干菜制作技藝、古琴斫制技藝、葉雕、百官老十六廟會、迎潮神、冬至的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指導方針,堅持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的保護原則。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城鄉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維護、傳承文化傳統,提升全民素質,展現百官街道歷史文化特色。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推進實行林長制,探索林地占補平衡管理制度,積極補充林地資源,保障森林資源數量。規劃期間加強森林保護,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內、自8、然保護地內等生態敏感區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確保現有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不退化,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嚴格落實總量控制、依法占用、占補平衡、生態補償等濕地管理制度,將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納入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列入保護名錄的濕地,禁止開墾、占用或者改變濕地用途。在不損害濕地生態功能前提下,可適當開展生產經營、觀賞旅游、科學調查、研究觀測、科普教育等活動。強化用水總量控制。推動節水行動,強化用水總量強度雙控,推進工業、農業領域節水步伐。加強供水管理,打造保障有力、優水優用的供水水資源保障體系,建立用水總量監督預警機制。水資源全面落實“邊開采、邊治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礦山地質9、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機制,落實土地復墾責任人的復墾義務,加強礦山粉塵防治、廢水循環利用和固體廢棄物處置。礦產資源國土綜合整治修復建設用地復墾耕地功能恢復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合理開發后備資源,優化調整農業空間用地結構,加強耕地保護,解決耕地分布碎片化問題,實現耕地集中連片;通過建設用地整理引導村莊分類集聚,拓展發展空間,解決建設用地利用低效,空間布局無序問題,實現村莊土地利用集約、產業集聚發展。國土綜合整治修復水環境生態修復森林質量提升城鎮空間有機更新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鄉鎮低小散工業用地整治實施保障措施建立“定位、指標、邊界、名錄”為主要手段的縱向傳導體系。定位傳導方面,以百官街道為單元,深化細化10、落實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指標傳導方面,包括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應按照分村分解落實,包括用水總量,耕地保有量,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等;邊界傳導方面,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名錄傳導方面,包括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重要歷史文化資源等。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動態評估制度。年度體檢從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六大維度構建評估指標體系,對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五年評估需全面評估規劃實施的各項目標和指標落實情況、強制性內容執行情況、各項政策機制落實情況并對未來發展趨勢作出判斷。通過規劃評估,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局部修正、補充或重新調配,使之適應情況和要求。建立動態監測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主要目標、空間布局、“三線”和功能分區落實情況,以及各項約束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執行情況。構建過程貫通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目標指標操作調控”理念導入國土空間規劃“事前”“事中”和“事后”實施監測評估全流程。2021-2035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與百官街道辦事處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