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2-2035年)(草案公示)(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429
2024-10-24
31頁
17.83MB
1、玉龍喀什鎮人民政府和田市自然資源局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2035年)草案公示一、規劃概況 1、規劃體系構建 2、規劃范圍與期限二、目標定位與發展規模 深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三、規劃分區與用途管制 1、三線落定 2、分區管控要求四、國土空間格局優化 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2、產業發展 3、鎮村發展 4、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五、鎮區規劃 強化鎮區引領,引導城鎮建設目錄規劃概況1、規劃體系構建2、規劃范圍與期限1.1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城鎮開發 邊界內城鎮開發 邊界外控制性詳細 規劃功能單元規 劃/鄉村規劃審批依據 定地類 定形態 定圖則審批依據2、 定地類 定形態 定圖則特定區域(流域)特定領域為體現特定功能,對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專門安排橫向補充 專項/專業規劃國家省市縣鄉鎮全國國土省級國土市級國土縣級國土鄉鎮級國 空間總體空間總體空間總體空間總體土空間規 規劃規劃規劃規劃劃側重戰略側重協調 性性側重 實施性為協調各類規劃基礎數據矛盾、空間布局沖突、管理職能交叉、權利義務不清晰等諸多規劃和管理領 域存在問題,“多規合一”勢 在必行。為此,國家部署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完善自 然資源監管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統一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構建國土 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空間治理體系,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3、制的重要依據。詳細規劃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補充專項規劃。規劃范圍鄉域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阿克恰勒鄉鄉域行政范圍,包括“16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面積41.3579平方公里。規劃內容:要統籌全域全要素空間用途管制,側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格局,城鄉統籌,各類支撐體系設施的安排,以及對村莊規劃的指引;鎮區規劃范圍:1.57平方公里規劃內容:規劃要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 完善和結構優化。規劃期限規劃基期:三調數據規劃期限: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至2025年,遠期為2026至2035年,遠期展望2050年。范圍范圍指標指標數值數值人口與城鎮化人口與城鎮化鎮域鎮域戶籍人口戶籍4、人口28995城鎮人口城鎮人口4443城鎮化率城鎮化率15.32%土地利用現狀(三調)土地利用現狀(三調)鎮域鎮域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1140.47公頃公頃建設用地建設用地1076.94公頃公頃1.2規劃范圍與期限深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目標定位與發展規模和田市近郊休閑旅 游示范區和田市重要的農產 品供應基地2.1目標定位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重重大戰大戰略略部署部署,結合結合主主體功體功能能區劃區劃,對接對接和和田市田市國國空和空和玉龍喀什玉龍喀什鎮鎮總規總規,考慮考慮自自身優身優勢勢和發和發展展需需求求,提出提出發展愿景和功能定發展愿景和功能定位位:依托區位優勢,農業優5、勢,著 力發展近郊休閑旅游業近郊休閑旅游業,承接 城市短途休閑度假的需求,打造成為和田市近郊休閑旅游示近郊休閑旅游示范區。范區。依托緊臨火車火車東東站站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形成承接中心 城輻射周邊的商貿中心,同時鼓勵發展相適應的農副產品加工,特色手工制造等產業。依托靠近和田市中心城區的地 緣優勢,和已有的果園、花卉、果園、花卉、苗圃苗圃基 礎,積極發展林果業、發展林果業、蔬菜蔬菜、花卉、花卉種植業種植業等,逐步形成和田市乃至和田地區的 苗圃苗圃供應基地供應基地。發展愿景:發展愿景:和和洛洛區域繁榮興旺的區域繁榮興旺的特色特色發展類發展類小城鎮小城鎮6、發展定位:發展定位:玉龍喀什鎮處在和田市與洛浦縣交界區域區域,河流、灘涂河流、灘涂面面積大積大,生態環境敏感脆弱,應加強防護林地防護林地的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和和洛洛區域北區域北部生態安全保育區部生態安全保育區。和洛區域生態安全保育區和洛區域商貿物流 中心人均鎮區建設用地人均鎮區建設用地2.2人口與用地規模預測城鄉用地規模增城鄉用地規模增長長,城鎮用地大幅增長,鄉村集約發展,城鎮用地大幅增長,鄉村集約發展現狀現狀2019規劃規劃2035總人口總人口2.83.6229.29%城鎮人口城鎮人口0.441.5 241%鄉村人口鄉村人口2.462.12-13.82%城鎮化率城鎮化率15.3247、1.44%26.12%城鄉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9.1910.2311.30%鎮區鎮區建設建設用地用地0.761.57149%村莊村莊建設建設用地用地7.155.14-28.04%增量比例增量比例本次預測范圍內本次預測范圍內170.20104.67290.63242.67人均村莊建設用地人均村莊建設用地2.3國土空間用地規劃結合上位,細化分區,調整全域用地結構國土空間用途規劃表用地分類規劃目標年面積(ha)比例(%)農用地01耕地1603.2838.77%02園地189.484.58%03林地84.922.05%04草地492.1311.90%05濕地339.028.20%06農業設施用地16.8、320.39%17陸地水域48.391.17%小計2773.5467.06%城鄉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514.4712.44%城鎮建設用地508.1912.29%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15.33 2.79%其他建設用地32.530.79%小計1170.52 28.30%自然保留地17陸地水域31.530.76%23其他土地160.23.87%小計191.734.64%合計4135.79100%規劃分區與用途管制劃定規劃分區,落實管控要求1.三線落實2.分區管控要求3.1三線落實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鎮開發邊界 永久基本農田鎮域南北相對集中連片區域:面積為650.76公9、頃 城鎮開發邊界劃入和田市中心城區范圍:5.08平方公里 鎮區集中建設區:1.57平方公里3.2分區管控要求用地類用地類型型管控要求管控要求禁止準入禁止準入地類地類陸地水域生 態控制區禁止設置排污口,禁止新建一切與水環境保護無關或新 增排污建設項目,已經建成的排污項目限期拆除或關閉。禁止貯存、堆放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固體廢棄物和其他 污染物。禁止其他違法污染水體的行為。依法從事網箱養殖、旅游和使用化肥、農藥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水體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二類倉儲用地、危險品倉儲用地、排水用地生態控制區,分類管控p 玉龍喀什鎮生態控制區為陸地水域p 正面管控p 開展必要的生10、態修復。應依法依規按照限制開發的要求進 行管理,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法定程序、管制規則,進行適度 開發利用。p 負面管控p 正面管控p 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 質量。為實施國家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及軍事用地,確需占用 永久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后,同步進行補劃,保證數 量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p 負面管控p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p 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 改變土地用途,同時禁止任何降低耕地質量、破壞耕作層 的活動,如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農田保護11、區,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要求用地用地類類 型型管控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管控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禁止準禁止準 入地類入地類永久基 本農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關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源部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 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 1號)非耕地地類全部禁止準入3.2分區管控要求城鎮發展區,按照國土空間規劃要求進行管控 集中建設區:所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12、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與開發許可制度。同時加強與城市 綠線、城市紫線、城市藍線、城市黃線的協同管控,通過劃定“四線”及制定管理辦法實現對城鎮核心要素的控制。彈性控制區:在不突破國土空間規劃強制性內容和不突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可調整為城 鎮集中建設區,調整后的管控要求等同城鎮集中建設區,同時相應核減城鎮集中建設區用地規模,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 特別用途區:原則上不得新增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必要的配套及游憩設施外 的其他城鎮建設用地,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村莊發展區,按照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用地類型正面管控負面管控禁止準入13、地類村莊建設區1、允許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 的村莊建設與整治2、允許建設區域性基礎設施廊道,并 應做好相應的補償措施3、對于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 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 標進行管控。村莊建設不得超出村莊 建設用地拓展邊界,且必須按照經批 準的詳細規劃實施鄉村建設規劃許可 管理1、完成用地審批前 按規劃基期地類管 理,未經批準不得 轉變用途。2、嚴禁集中連片的 城鎮開發建設,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一般農業區1、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 其配套設施建設2、在充分進行可行性、必要性研究 的基礎上,在不影響安全、不破壞功 能的前提下,允許建設區域性基礎設 施廊道,并應做好相應的補償措施14、。3、設施農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嚴禁集中連片的開 發建設新增城鎮建設用地 工業用地一般林業區1、推行集約經營、農林復合經營,在 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開展林業生產活 動2、鼓勵對胡楊、新疆楊、和田大棗等 優良鄉土樹種種質資源保護和引進的 優質高產的水果樹種、牧草品種等進 行保護和繁殖1、嚴格控制林地非 法轉用為建設用地 2、禁止閑置采石取 土等破壞林地行為 3、禁止人為破壞,放牧等破壞林地的 行為新增城鎮 建設用地 工業用地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優化空間格局,城鄉融合發展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2.產業發展3.鎮村發展4.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4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市區輻射,鎮區引領,重15、點村帶動”的國土空間格局 以G315城鎮發展軸線縫合城區與鎮區空間,以鎮村發展軸串聯鎮區與村莊,以各類產業園 帶動整個城鎮的發展,沿玉龍喀什河打造濱河景觀帶,形成產業融合、綠色生態的發展格局4.1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水源地保護 與和田市水利局落實2022年水源地保護范圍,變更后玉龍喀什鎮二級水源地保護范圍:1245.04ha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以及引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等規定,對引用水源地地上用地進行控制:1)一級保護區內 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設施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16、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放養離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動和其他活動。2)二級保護區內 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4.1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耕地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耕地保有量的目標任務,嚴格保護耕地,請求市域平衡完成耕地保有量任務 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工作,劃定拉玉龍喀什鎮 650.7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主要集中在鎮17、域相對集中連片區域 規劃期末耕地保有量:1603.28公頃管控要求:嚴格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嚴格保護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4.1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建立長效生態保護機制,開展濕生態治理工程,提升生態環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表序號 整治類型 項目名稱面積(ha)項目說明1農用地整治工程恢復489.6將占用耕地的林地、園地等恢復成耕地2即可恢復1.88將耕作層未被破壞的土地,清理后即可恢復耕種3林糧間作 577.27在幼林幼果地里,利用行間、株間空隙土地,間作低桿農作物、藥材、蔬菜等,以耕代扶,18、疏松土壤,消除雜草。4未耕種102.90 將未耕種的土地復墾5生態修復裸土地、采礦用地482.87 對村域內的裸土地與沙地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整治修復,使其在規劃末期恢復基本生態功能,再進行開發利用和田市近郊鄉鎮涵蓋了現代農業、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相關業態,如何突圍實現差異化發展?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多業融合發展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多業融合發展以工業商貿產業為支撐,發揮交通優勢,突出區域商貿統籌發展以工業商貿產業為支撐,發揮交通優勢,突出區域商貿統籌發展打造和田市工貿基地和物流打造和田市工貿基地和物流中心中心打造和田市產業打造和田市產業加工制造加工制造基地基地打造和田市產業融合示范區打造和田市產業19、融合示范區打造和田市特色文化打造和田市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區旅游示范區4.2產業發展4.2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結構統籌鎮域產業發展空間,注重產業園區與城鎮的融合發展,增強城鎮綜合服務,東站物流園區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形成“一軸一帶,四核聯動,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n 產城發展軸:東入玉龍喀什鎮,西連城市服務核心,依托國道串聯城市綜合服務核心與玉龍喀什鎮綜合服務核心,發展國道經濟,打造產城發展軸。n 產業發展軸:串聯玉龍喀什鎮的物流產業園區、農林業種植區、畜牧養殖區、集中種植區、教育產業園區,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軸n 濱河景觀帶:利用玉龍喀什河,結合規模化農田與特色村莊,打造成為濱河景觀帶4.3構建區20、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路網 鐵路 喀和鐵路:和田至喀什,在玉龍喀什鎮設和田東火車站。國道 315國道:原315國道北遷改線,由和田外圍繞過。阿和公路:南北貫穿,穿過玉龍喀什鎮。326省道在玉龍喀什鎮域與315國道共線,東至洛浦,西達墨玉。規劃BRT線路:線路一:依托315國道劃設,由東南向西北穿越鎮區,與和田市區相連接。線路二:在玉龍喀什鎮鎮域內依托626縣道,連接和田市區。構建鐵路、公路綜合交通體系,助力玉龍喀什鎮與周邊區域互聯互通規劃規劃BRT線路一線路一規劃規劃BRT線路二線路二4.3構建區域一體化村莊分類指引結合上位規劃村莊分類指引,實地調研,劃定村莊類型,引領村莊發展村莊類型分類標準政策21、導向聚集 提升類規模較大、服務設施 基礎好、明顯區位優勢的村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 保護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 美麗村莊城郊 融合類全部農居點位于城鎮 開發邊界內的村莊,及處于城區未來發展 方向上的村莊預留產業發展空間和生活空間,高標準建設“兩基”設施聚集提升類:保障產業發展、提升服務設施一 減一 優城郊融合類:劃入城鎮開發邊界內村莊,在 保障必要的基礎服務設施的前提下減量發展4.3構建區域一體化村莊分類指引對應村莊類型,村莊等級,引導村莊發展定位,配置完善的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村莊名稱村莊類型阿魯博依村集聚提升類阿勒提來村城郊融合類克熱格艾日克村城郊融合類22、達瓦巴扎村城郊融合類巴什依格孜艾日克村城郊融合類阿克其格村城郊融合類依蓋爾其村城郊融合類蘭干村城郊融合類巴什米克拉村集聚提升類阿亞克依格孜艾日克村集聚提升類阿亞克米克拉村集聚提升類英阿瓦提村集聚提升類庫提其村城郊融合類永巴扎村城郊融合類提尼齊力克村城郊融合類納格熱其村集聚提升類4.3構建區域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給水工程:落實上位規劃,全鎮供水納入和田市集中供水范圍,由和田市城區一水廠提供。逐步完善全鎮現狀集中供水系統;排水工程:鎮域近期增設鎮區連接中心村污水管網。供電工程:全鄉已實現電力全覆蓋,接和田電熱廠。通信工程:保留鎮區現狀電信機房、郵政支局、網絡機房等通信設施,根據業務量增長逐23、步擴容。全鎮每個行政村可結合村委會設置電信模塊局、郵政所等設施。燃氣工程:實現鎮域官網全覆蓋。環衛工程現狀: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集中處理”方式。生活垃圾由各村收集后運至垃圾轉運站,經壓縮處理后,由大中型環衛車輛運至和田市垃圾焚燒廠統一處置。4.3構建區域一體化綜合防災 消防規劃 設置鎮政府為綜合防災指揮中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田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2035年)、鄉鎮消防隊(GB/T 35547-2017)的要求,規劃玉龍喀什鎮區設二級鄉鎮專職消防隊,預留占地800平方米。防洪規劃 規劃鎮區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村莊根據人口規模控制在10-20年一遇標準。抗震防災24、規劃 玉龍喀什鎮屬于度地震烈度區,以度為防御目標,生命線工程的抗震標準應提高一個等級設防。將村莊內部綠地、廣場等開敞空間作為震災避難場所。任何部門、個人不得隨意占用。規劃村莊干路作為避難逃生主要通道,對穿越村域內的公路、村莊干路等進行抗震加固措施,提高道路的抗震能力。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貫徹“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非工程治理(預防、避讓)與工程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綜合治理,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階段實施。落實上位規劃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4.3構建區域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考慮居民需求與實際服務人口,倡導文化娛樂,大型超市等設施鄰村共享,25、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 鎮區:為全域人口提供服務 中心村:公服設施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基層村:為中心村的飛地,公服滿足村民必要需求。4.4歷史文化與風貌控制27城鎮現代風貌區生態休閑風貌區綠色田園風貌區生態休閑好客鄉村。村莊利用其豐富的土地資源發展高標準種植、科學種植,利用種植資源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同時圍繞玉龍喀什河濱河景觀,使村落與農田、苗圃、果園、河流景觀相互交通,塑造宜居、宜游、宜業的鄉村風貌。綠色田園端莊質樸。村莊以麥田、花卉景觀為底色,進一步將田園風光與村落氣質深度融合,將村民耕作活動、田園意象根植于村莊風貌打造中,彰顯村莊農耕文化。城鎮景觀現代民居。鎮區是鎮域的核心區,城鎮風貌反應新26、型城鎮,現代人居風格,明顯區別于鎮域其他地區,建筑層數、體量整體高于村莊地區,公共空間尺度更大。強化特色環境條件下形成的空間格局、建筑特色、生活特色,結合鎮村發展方向,劃定三大風貌分區05鎮區規劃強化鎮區引領,引導城鎮建設5鎮區規劃A3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碼用地名稱用地面積(hm)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大類中類小類R居住用地94.25 60.17%R2二類居住用地94.25 60.17%R21住宅用地0.00 0.00%R22服務設施用地1.50 0.96%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8.44 11.77%A1行政辦公用地2.83 1.81%A3教育科研用地14.16 9.04%A9宗27、教用地1.46 0.93%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2.25 7.82%B1商業用地12.25 7.82%M工業用地1.18 0.75%M2二類工業用地1.18 0.75%W物流倉儲用地0.06 0.04%W1一類物流倉儲用地0.06 0.04%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27.83 17.77%S1城市道路用地26.73 17.06%S42社會停車場用地1.10 0.70%G綠地與廣場用地2.63 1.68%G1公園綠地2.03 1.30%G2防護綠地0.60 0.38%H11城市建設用地156.64 100.00%5鎮區規劃鎮區空間結構規劃構建“兩軸、三區、兩中心”空間發展格局n 兩軸:鎮區發展主軸:28、以315國道為依托,塑造鎮區發展新格局,向西北聯系和田市區,向東南聯系洛浦縣,打通要素流動通道,形成產業與城市綜合服務的發展主軸。鎮區發展次軸:以經五路為依托的鎮區發展次軸,沿軸線分布商業,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n 三區:西部依托國道交匯區位優勢及教育等公服資源打造公共服務區;中部圍繞鎮政府及相關行政組織,打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務區。東部借勢公服設施基底優勢,發揮便民服務效能,打造宜居生活區。n 兩中心:沿鎮區發展主軸,在各功能區內打造綜合服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意見建議反饋方式目前,規劃已形成草案,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按照規定現面向社會予以公示,征詢社會各方面意見,熱忱期待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提交可通過郵寄、電話或電子郵件等形式。(請在郵件名稱或信封上標注“和田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意見建議”字樣)聯系電話:(0903)6187212郵寄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市烏魯木齊南路26號和田市自然資源局,郵編848000注:本成果為草案公示版,所有數據、圖片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