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阿克恰勒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2-2035年)(草案公示)(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443
2024-10-24
30頁
16.14MB
1、和田市阿克恰勒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2035年)草案公示阿克恰勒鄉人民政府和田市自然資源局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錄一、規劃概況 1、規劃體系構建 2、規劃范圍與期限二、目標定位與發展規模 深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三、規劃分區與用途管制 1、三線落定 2、分區管控要求四、國土空間格局優化 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2、產業發展 3、鎮村發展 4、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規劃概況1、規劃體系構建2、規劃范圍與期限1.1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城鎮開發 邊界內城鎮開發 邊界外控制性詳細 規劃功能單元規 劃/鄉村規劃審批依據 定地類 定形態 定圖則審批依據 定地類 定形態 定圖則特定區域(流域)2、特定領域為體現特定功能,對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專門安排橫向補充 專項/專業規劃國家省市縣鄉鎮全國國土省級國土市級國土縣級國土鄉鎮級國 空間總體空間總體空間總體空間總體土空間規 規劃規劃規劃規劃劃側重戰略側重協調 性性側重 實施性為協調各類規劃基礎數據矛盾、空間布局沖突、管理職能交叉、權利義務不清晰等諸多規劃和管理領 域存在問題,“多規合一”勢 在必行。為此,國家部署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完善自 然資源監管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統一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構建國土 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空間治理體系,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詳細規劃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3、劃補充專項規劃1.2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鄉域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阿克恰勒鄉鄉域行政范圍,包括“8個行政村”,總面積118.11平方公里。規劃內容:要統籌全域全要素空間用途管制,側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格局,城鄉統籌,各類支撐體系設施的安排,以及對村莊規劃的指引;規劃內容:規劃要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 完善和結構優化。規劃范圍規劃基期:三調數據規劃期限: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至2025年,遠期為2026至2035年。目標定位與發展規模深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2.1目標定位和田市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重大戰略部署,結合主體功能區劃,對接和田市國空和4、阿克恰勒鄉總規,考慮自身優勢和發展需求,提出發展愿景和功能定位:依托現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果業、糧食、畜牧業等,逐步形成和田市乃至和田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發展愿景:和田市特色保育類的后備糧倉城鎮發展定位:阿克恰勒鄉處在和田市最北側位于玉龍喀什河下游,與沙漠臨界,河流、灘涂面積大,生態環境敏感脆弱,應在保護原有神態環境的基礎上加強防護林地的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和田市北部生態安全保育區。和田市生態安全保育區指標項指標屬性現狀規劃結 構 效 率道路網密度(千米/平方千米)約束性10三次產業結構預期性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平方米)預期性生 活 品 質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人)預期性人均5、公共服務設施面積(平方米/人)預期性人均體育用地面積(平方米/人)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預期性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預期性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預期性40污水處理率(%)預期性40整 治 修 復農用地整理面積(公頃)預期性982.16騰退建設用地面積(公頃)預期性0.79新增生態修復面積(公頃)預期性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公頃)預期性893.33指標項指標屬性現狀規劃底 線 管 控生態保護紅線控制面積(公頃)約束性1169.88 1169.88用水總量(萬立方米)約束性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約束性981.39耕地保有量(公頃)約束性1430.04 2043.66、5建設用地總規模(公頃)預期性220.34223.68森林保有量(公頃)約束性基本草原面積(公頃)約束性濕地面積(公頃)約束性1613.45 1613.45自然和文化遺產(處)約束性自然保護地面積(公頃)預期性結 構 效 率常住人口規模(萬人)預期性2.93.6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期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約束性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平方米)預期性落實自治區文件,構建“底線管控、結構效率、生活品質、整治修復”四大指標體系2.2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和指標 預測方法:綜合增長率法 戶籍人口預測 阿克恰勒鄉考慮數據年份、計劃生育等政策,取年平均增長率 2。測算可得:2025年為5600人、7、2035為6800人2.3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國土空間用途規劃表用地分類規劃目標年面積(ha)比例(%)農用地01耕地2043.6517.30%02園地388.753.30%03林地1963.6216.62%04草地1628.9113.80%05濕地1613.4513.66%06農業設施用地11.430.10%17陸地水域117.801.00%小計7767.6165.77%城鄉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158.171.33%區域基礎設施用地58.490.50%其他建設用地7.020.06%小計223.681.89%自然保留地17陸地水域185.261.57%23其他土地3634.5830.76%小計388、19.8432.34%合計11811.13100%銜接上位規劃的引導,預測鄉鎮未來人口規模結合上位,細化分區,調整全域用地結構規劃分區與用途管制劃定規劃分區,落實管控要求1.三線落實2.分區管控要求3.1三線落實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 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981.39公頃 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控制面積:11.70平方公里 3.2分區管控要求用地類型管控要求禁止準入地類灘涂、沙地、陸地水域等水域生 態控制區禁止設置排污口,禁止新建一切與水環境保護無關或新 增排污建設項目,已經建成的排污項目限期拆除或關閉。禁止貯存、堆放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固體廢棄物和其他9、 污染物。禁止其他違法污染水體的行為。依法從事網箱養殖、旅游和使用化肥、農藥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水體二類工業用地、三類工業用地、二類倉儲用地、危險品倉儲用地、排水用地生態控制區,分類管控p 阿克恰勒鄉鎮生態控制區為灘涂、沙地、陸地水域等p 正面管控p 開展必要的生態修復。應依法依規按照限制開發的要求進 行管理,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法定程序、管制規則,進行適度 開發利用。p 負面管控p 正面管控p 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 質量。為實施國家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及軍事用地,確需占用 永久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10、后,同步進行補劃,保證數 量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p 負面管控p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p 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 改變土地用途,同時禁止任何降低耕地質量、破壞耕作層 的活動,如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農田保護區,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要求用地類 型管控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禁止準 入地類永久基 本農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關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源部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 意見關于加強11、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 1號)非耕地地類全部禁止準入3.2分區管控要求城鎮發展區,按照國土空間規劃要求進行管控 集中建設區:所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與開發許可制度。同時加強與城市綠線、城市紫線、城市藍線、城市黃線的協同管控,通過劃定“四線”及制定管理辦法實現對城鎮核心要素的控制。彈性控制區:在不突破國土空間規劃強制性內容和不突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可調整為城鎮集中建設區,調整后的管控要求等同城鎮集中建設區,同時相應核減城鎮集中建設區用地規模,12、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 特別用途區:原則上不得新增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必要的配套及游憩設施外的其他城鎮建設用地,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村莊發展區,按照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用地類型正面管控負面管控禁止準入地類村莊建設區1、允許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2、允許建設區域性基礎設施廊道,并應做好相應的補償措施3、對于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村莊建設不得超出村莊建設用地拓展邊界,且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詳細規劃實施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1、完成用地審批前按規劃基期地類管理,未經批準不得轉變用途。2、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13、開發建設,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一般農業區1、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2、在充分進行可行性、必要性研究的基礎上,在不影響安全、不破壞功能的前提下,允許建設區域性基礎設施廊道,并應做好相應的補償措施。3、設施農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嚴禁集中連片的開發建設新增城鎮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一般林業區1、推行集約經營、農林復合經營,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開展林業生產活動2、鼓勵對胡楊、新疆楊、和田大棗等優良鄉土樹種種質資源保護和引進的優質高產的水果樹種、牧草品種等進行保護和繁殖1、嚴格控制林地非法轉用為建設用地2、禁止閑置采石取土等破壞林地行為3、禁止人為破壞,放牧等破壞林地的行為新14、增城鎮建設用地工業用地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優化空間格局,城鄉融合發展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2.產業發展3.鎮村發展4.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4.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一軸:產城發展軸依托鎮域主要道路,串聯鎮區服務核心和農產品加工產業核心,打造產城發展軸。p一帶:綠色休閑帶依托玉龍喀什河,結合規模化農田、林地、草地和灘涂等,打造成為綠色休閑軸。p雙核:鎮區服務核心和加工產業核心鎮區綜合服務核:著重發展居住、行政、商業、文化、醫療、教育等綜合服務業,為全域人口,產業園就業人口提供高品質生活服務;加工產業核心:產業入園,規范園區產業類型,完善園區基礎服務設施,提升園區環境品質,打造高質量產業園區,帶動鄉鎮人15、口就業。“一軸一帶,雙核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與和田市水利局落實2022年水源地保護范圍,變更后阿克恰勒鄉一級水源地保護范圍:15.47ha二級水源地保護范圍:1067.78ha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以及引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等規定,對引用水源地地上用地進行控制:1)一級保護區內 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設施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放養離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動和16、其他活動。2)二級保護區內 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4.2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水源地保護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耕地保有量的目標任務,嚴格保護耕地,請求市域平衡完成耕地保有量任務 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工作,劃定阿克恰勒鄉 981.3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主要集中在鎮域相對集中連片區域 規劃期末耕地保有量:2043.65公頃4.2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耕地管控要求:嚴格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嚴格17、保護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4.2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建立長效生態保護機制,開展濕生態治理工程,提升生態環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表序號整治類型項目名稱面積(ha)項目說明1農用地整治工程恢復613.61ha將占用耕地的林地、園地等恢復成耕地2林糧間作264.47在幼林幼果地里,利用行間、株間空隙土地,間作低桿農作物、藥材、蔬菜等,以耕代扶,疏松土壤,消除雜草。3未耕種44.23 將未耕種的土地復墾4生態修復裸土地、沙地132.14 對村域內的裸土地與沙地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整治修復,使其在規劃末期恢復基本生態功18、能,再進行開發利用5建設用地整治留白用地3.50 將部分裸土地整治為留白用地,其中3.50ha為阿克恰勒鄉配套設施預留地,2.12ha為其拉力克村農產品加工用地,1.38ha為各村莊發展預留地結合上位,二調等其他土地,至規劃期末調整耕地保有量為2043.65ha。4.2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綜合整治耕地統計表面積(ha)占比現狀耕地1430.0412.11%規劃恢復耕地613.615.20%規劃耕地2043.6517.30%鎮域面積11811.13100.00%按照上位規劃的指引,依托優勢產業資源,搭建鎮村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競爭力 構建以特色種植為主導,以農作物初加工及商貿物流核心的產業發展體系19、;產業園區+鄉政府+村莊互相支撐,互相帶動的產業發展模式 種植業、林果業、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設施農業 按照穩糧、促畜、強果、興特色思路,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強化“一村一品”村莊農業的差異化發展,利用現狀魚塘,培育發展水產養殖;充分依托耕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農場型高效設施農業,推動果品蔬菜產業升級,著力發展連片化、現代化、高附加值的果品生產,逐步形成和田市乃至和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受制于交通因素的影響,多數優勢農副產品無法第一時間出銷,建造倉儲冷庫又會增加農副產品的成本,農作物的初加工不僅可以解決農副產品的季節性問題,也可解決綠色產業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同時還可解決部門20、就業問題。,快遞物流、農產品交易、鄉村物流、機電交易、建 材交易、依托現有甜瓜地理品牌,攻克交通限制條件,結合初加工產業,重點發展線上交易,帶動村莊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促進商貿物流的智能化發展。特色農業 為主導農作物初加工商貿物流鄉政府村莊產業園區空間載體解決矛盾支撐發展4.3產業發展特色農業為主導:穩糧、促畜、強果、興特色,逐步形成農產品供應基地 種植業充分依托現狀豐富的耕地及生態資源優勢和現狀設施農業基礎,積極發展都市型高效設施農業。水產養殖充分利用現狀魚塘,開展水產品養殖與加工產業。在科技化、生態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新模式的帶動下,凸顯水產養殖 業的品牌效益和經濟效21、益。禽畜養殖支持發展林下畜禽養殖、生態養殖,促進特色畜牧業發展。4.3產業發展以良好的自然生態基底為最大優勢,以本地資源為最大特色,利用獨一無二的沙漠、灘涂碰撞景觀資源,通過農業的現代化升級,產業鏈延伸,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以阿克恰勒鄉整體為驅動,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融入旅游、電商、文化、康養、教育等行業形成產業鏈,借助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以農業為核心實現產業融合,帶動經濟發展,將阿克恰勒鄉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鄉鎮。產業聯動推動農業現代化升級,實現阿克恰勒鄉一、二、三產業聯動,提升產業鏈價值。原鄉風貌規劃保護生態自然本底,留住村莊的本土風貌,形成羊群在暖陽22、下慵懶,老人在林蔭下散步,孩子們在田間玩耍的原鄉特色風貌。促進農業現代化以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民增收,釋放剩余勞動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產城融合,解放富余勞動力人口。發揮阿克恰勒鄉獨特的資源優勢,引導“人口走入城,技術帶回鄉”,帶動鄉鎮創新產業發展,提升居民收入。生態農牧示范區 產業融合先進鄉4.3.1產業發展定位一產優勢村一產優勢村以肖爾巴格村與托甫恰村為主,其耕地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種植以小麥、玉米、阿克恰勒甜瓜、肉蓯蓉為主,養殖以牛、羊為主,有種養殖合作社,進行集中養殖、集中種植。二產優勢村二產優勢村以其拉力克村為主,是全鄉的加工制造23、業基地,其道路交通相對便捷且具有農產品加工的基礎,發展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牧草加工、肉蓯蓉加工、肉類加工等種類。三產優勢村n 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三產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的優勢村為曙光村、阿曲村與阿克塔什村;曙光村是阿克恰勒鄉鄉鎮府駐地,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齊全;阿曲村有綜合服務中心以商業、民宿、娛樂為主;阿克塔什村商業、服務業設施齊全。n 以“農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三產以“農業+”為主的優勢村為其格勒克村與蘇克墩村,兩個村莊靠近玉龍喀什河流域,水資源豐富,利用其自然資源發展生態魚類養殖,利用養殖資源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同時圍繞水資源發展水上娛樂項目;其格勒克村建立田園綜合體24、。一產優勢村二產優勢村三產優勢村(以商業服務業為主)三產優勢村(以“農業”為主)4.3.2產業發展方向4.4.1道路系統規劃 對外交通 縣道626:阿克恰勒鄉的唯一一條國道也是阿克恰勒鄉最主要的對外交通道路,縣道626穿境而過。內部交通 道路基本為網格式道路網結構,通達度高。道路硬化全覆蓋,道路主要為瀝青路面,整體質量較好。對現狀道路走向、線性、寬度等做出必要改造,并使交叉路口交通簡單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過構建完善的內部道路網體系,增強道路內部通達性、便捷性。公服滿足村民必要需求。4.4.2公共服務設施公服類別公服類別教育設施教育設施文體科技文體科技醫療設施醫療設施商業服商業服務務福利設施25、福利設施消防設消防設施施便民設便民設施施幼兒園/幼兒所小學文化活動室建設廣場清真寺醫院商業養老服務站 消防隊 公交站曙光村現狀數量111新增數量阿克塔什村現狀數量新增數量阿曲村現狀數量1新增數量11肖爾巴格村現狀數量11新增數量1蘇克墩村現狀數量1新增數量其格勒克村現狀數量11新增數量托甫恰村現狀數量111新增數量1其拉力克村現狀數量111新增數量綜合考慮居民需求與實際服務人口,倡導文化娛樂,大型超市等設施鄰村共享,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p規劃校車環線,方便幼兒園、小學學生上學,在村莊居民聚集區設置校車站點。p中水用于綠化澆灌,并增加地下水源儲水量;中水還可以用于池塘、沼澤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魚類養26、殖等,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經濟的新水源,減少了社會對新鮮水源的需求,同時也保持了優質的水源;并可以用于消防、水沖廁等市政雜用。p在鎮域主要道路及村民聚集點設置垃圾收集點,并規劃垃圾收集路線集中處理。公交站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校車4.4.2公共服務設施落實上位規劃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完善 村莊基礎設施建設4.4.3基礎服務設施 供水規劃:落實上位規劃,由阿克恰勒鄉水廠提供。逐步完善全鎮現狀集中供水系統;排水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全鎮生活污水排入和田市污水廠進行處理,并完善全鎮污水管網系統。電力規劃:落實上位規劃,接入和田市電力管網。通信規劃:保留鎮區現狀通信設施,根據業務量增長逐步擴容。全鎮每個行政27、村可結合村委會設置電信模塊局、郵政所等設施。燃氣規劃:落實上位規劃需求,接入和田市燃氣管網。環衛規劃: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集中處理”方式。生活垃圾由各村收集后運至垃圾轉運站,經壓縮處理后,由大中型環衛車輛運至和田市垃圾焚燒廠統一處置。4.4.4 綜合防災規劃 抗震防災規劃阿克恰勒鄉屬于度地震烈度區,以度為防御目標,生命 線工程的抗震標準應提高一個等級設防。將村莊內部綠地、廣場等開敞空間作為震災避難場所。任何 部門、個人不得隨意占用。規劃村莊干路作為避難逃生主要通道,對穿越村域內的公路、村莊干路等進行抗震加固措施,提高道路的抗震能力。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貫徹“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28、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非工程治理(預防、避讓)與工程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綜合治理,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階段實施。落實上位規劃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4.4.5歷史文化與風貌控制生態休閑風貌區綠色田園風貌區城鎮現代風貌區強化特色環境條件下形成的空間格局、建筑特色、生活特色,結合鎮村發展方向,劃定三大風貌分區現代建筑風貌區29生態休閑風貌區綠色田園風貌區生態休閑好客鄉村。部分村莊利用水資源發展生態魚類養殖,打造特色的田園綜合體風光,其他村莊主要發展高標準農田種植,利用養殖資源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塑造宜居、宜游、宜業的鄉村風貌。綠色田園端莊質樸。村莊以麥田、玉米景觀為底色29、,進一步將田園風光與村落氣質深度融合,將村民耕作活動、田園意象根植于村莊風貌打造中,彰顯村莊農耕文化。現代景觀現代民居。鄉政府為整鄉的核心區,建筑風貌反應新型城鄉,現代人居風格,明顯區別于鎮域其他地區,建筑層數、體量整體高于村莊地區,公共空間尺度更大。意見建議反饋方式目前,規劃已形成草案,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按照規定現面向社會予以公示,征詢社會各方面意見,熱忱期待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提交可通過郵寄、電話或電子郵件等形式。(請在郵件名稱或信封上標注“和田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意見建議”字樣)聯系電話:(0903)6187212郵寄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市烏魯木齊南路26號和田市自然資源局,郵編848000注:本成果為草案公示版,所有數據、圖片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