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140
2024-10-29
24頁
9.15MB
1、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2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發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結合本鎮實際,編制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規劃是對溫州市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細化和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一張圖管制的基本依據。目前,規劃已形成草案,現依法公示,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前言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規劃成果最終以批復文件為2、準。3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規劃總則1.4指導思想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浙江和溫州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實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深化布局,完善功能;細化邊界,管控落地;注重實操,突出近期”的總體原則和要求,落實完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實現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規劃原則 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加強國土空間資源優化配置,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體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全域統籌,深化布局基于上位國土空間規劃要求,聚焦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堅持區域統籌、城鄉融合及陸海統籌,優化城鄉空間與資源配置。底線約束,管控落地落實傳導上位底線約束要求,筑牢國土空間安全底線,增強空間韌性。因地制宜深化、細化上位規劃管控內容,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簡明使用,注重實操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強化規劃的實施引導。5本規劃范圍為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行政轄區全域國土空間范圍,全域總面積964、.96平方公里,包含1個社區(藤橋社區),34個行政村。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 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6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目標策略.27目標定位 新型增材產業培育賦能 溫西多式聯運物流節點 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示范溫州大都市區的產城融合工貿智造樞紐甌江沿線的都市近郊生態休閑后花園 山水畫境的觀光服務 生態本底的康養服務 體驗式鄉村旅游服務都市近郊區的農旅科研融合基地農業科學研究基地智慧農業產業基地農學科普教育基地鄉鎮主體功能定位城鎮化潛力地區常住人口10萬人城鎮化率80%新增城鄉建設用地171.5、66公頃8規劃策略多式聯運樞紐建成后,面向甌江上游、浙西北輸入大宗原材料,可支持工業發展,面向市內,承擔周邊區縣工業產品運輸,重點對接狀元岙港區、樂清灣港區兩個東部核心港區,完成件雜貨聯運出口、工業產品轉運及出口、出口拼箱業務等,進一步錨固藤橋鎮作為甌江發展軸重要樞紐之一的地位,推動物流樞紐從“通道經濟”轉向“樞紐經濟”。區域戰略:對接軌道交通,融入溫州都市區,錨固甌江發展軸樞紐定位充分發揮藤橋鎮山水資源優勢,補足人居環境建設短板,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城鎮。推動城鎮和鄉村未來社區建設,提升老鎮區人居環境品質,實施戍浦江貫通工程,完善濱江綠道和開敞空間設計,依托三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鄉村綠6、道,實現城鄉空間品質全面提升。空間戰略:彰顯文化與田園魅力,塑造城鄉品質空間聚力現代農業支撐要素,整合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集散、冷鏈物流、農業科研環節,推動農業產學研一體化。推動生態農文旅融合,借力曹灣山文化遺址、戍浦江整治工程、藤南雅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基礎及契機,將藤橋建設為溫州都市區近郊后花園,甌江山水詩路重要的文化展示核心。產業戰略:一二三產聯動,優化城鄉一體的生產力布局9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310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 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 條控制線,強化國土空間底線管控。.落實三條控制線溫州市鹿城區7、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落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9.25平方千米 落實耕地保有量:面積12.81平方千米 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2.40平方千米 落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9.20平方千米圖例圖例11“一軸、兩帶、三區、四片”的空間格局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一軸:產鎮聯動軸,加強產鎮之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 兩帶:鄉野生態體驗帶、山林文化景觀帶,強化生態人文資源整合和鄉村振興示范 三區:現代產業功能區、特色農業功能區、城鎮生活功能區 四片:河谷平原農業發展片、北部農林復合發展片、南部生8、態涵養與特色發展片、城郊多功能農業發展片v v岙底村呈岸村雅漾村石垟村支岙村北部農林復合發展片南部生態涵養與特色發展片城郊多功能農業發展片平原河谷農業發展片12分級分類引導村莊發展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城郊融合類:云嶺村、中河村、南岸村、石埠村、大潭村、垟岸村、后垟村、藤北村、竹橋村、上橋村、外垟村、下岸村、戍浦村、戴宅村 聚集建設類:聯江村、支岙村、雅漾村、鎮南村、潮濟村、浦江村、呈岸村、姜村村 特色保護類:楓林岙村、上寺西村、上埠頭村 整治提升類:岙底村、姜村村、林山新村、山河村、油岙村、石垟村、西騰村、西灣村、潮埠村、江池村 搬遷撤并類:上9、開橋村、外洋村圖例圖例構建“城鎮中心-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完成自然村分類,引導村莊發展。13國土空間規劃用途分區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陸域劃定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等6個一級分區,細分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至二級分區。一級分區面積(公頃)一級分區面積(公頃)生態保護區1241.31城鎮發展區838.77生態控制區1862.72鄉村發展區534.63農田保護區958.10其他保護利用區260.20圖例圖例14鎮域用地布局引導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10、5年)草案公示稿以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提升生態功能、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建設為指引,形成全域全要素布局鎮域用地一張圖。至規劃期末,城鄉建設用地1270.41公頃。鄉村建設用地:面積341.59公頃 新增城鄉建設用地:面積171.66公頃 城鎮建設用地:面積928.82公頃圖例圖例15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完善空間規劃專項支撐體系.416建立城鄉生活圈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城鎮社區構建5-15分鐘生活圈,鄉村社區構建村/組層級生活圈。教育設施:保留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處、高中1處、初中2處、小學511、處以及幼兒園9處,規劃新增幼兒園2處,分別位于騰橋鎮區和輕工業園區。醫療衛生設施:保留鎮區衛生院、園區衛生院及鄉村地區12處衛生室,完善衛生室建設。社會福利設施:保留現狀鄉村地區2處養老院及20處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鎮區及園區各規劃1處養老院。文化體育設施:園區規劃增加1處考古附屬用房。完善鄉村地區文化禮堂建設,結合公共空間設置健身廣場。圖例圖例17強化綜合交通支撐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落實區域交通線和交通場站設施建設,完善鎮域交通網絡,完善交通場站設施。鐵路:金溫鐵路、規劃新建1條鐵路線 高速公路:金麗溫高速市區擴容段、溫州繞城高速連接線 國道12、:規劃新建1條國道,從鎮區、園區北部通過 省道:211省道縉蒼公路藤橋段 縣道:藤澤環線 城鎮道路:老鎮區形成“兩橫兩縱”、輕工業園區內形成“四橫三縱”主干路骨架,完善支路體系。軌道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甌海-青田線圖例圖例18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規劃藤橋鎮區及周邊地區用水由石鼓山水廠供水,山區村莊建設蓄水池、泵站等形式供水。給水管網沿主要街道呈環形布置,在沿途村預留給水接口。供水設施規劃規劃保留輕工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承擔園區和鎮區及周邊地區污水處理。村莊污水采用“集中+分散”的處理模式處理污水。排水設施規劃取消現狀35kV13、藤橋變;保留1處500kV白鹿變并擴容至400萬kVA,保留現狀特色變及上戍變2處110kV變電站,規劃新增3處110kV變電站,為藤岙變、戍浦變、藤五變。鎮區中壓電網采用環網供電,中壓線路宜采用電纜敷設。供電設施規劃保留現狀郵政支所3處,優化補充和完善服務網點功能及品質,并在每個行政村內配建1個郵政服務網點(村郵站)。推進5G基站建設,鎮區內規劃1處廣電機房。鎮區內規劃通信管線均采用地下管道敷設,農村地區采用架空敷設。信息設施規劃保留現狀西向門站,規劃溫州末站,建設溫州末站至西向門站的聯絡線工程,實現溫州末站至西向門站供氣。規劃藤橋調壓站,并與加氣站合并設置,輕工業產業園區東側設燃氣閥室。燃14、氣管網系統采用中壓一級壓力系統,輸氣管網沿主要道路敷設。燃氣設施規劃保留現狀藤橋垃圾轉運站,提升現狀鹿城輕工業園轉運站。規劃建議設置8處垃圾收集點,設置54處垃圾分類試驗點。環衛設施規劃19完善綜合防災體系,提升城鎮韌性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規劃保留現狀消防站2個,在分級滅火救援圈難以覆蓋的區域按照標準科學設置小型消防站和鄉鎮(街道)政府專職消防隊。消防給水以市政供水管網系統為主,自然水體為輔,采用低壓消防給水系統。消防規劃采用50年一遇防洪(潮)標準,20年一遇排澇標準。實施戍浦江河道整治等工程,進一步提升“中防”能力。結合流域防洪治澇與生態廊道15、保護修復,建設生態型防洪體系。落實戍浦江河口大閘修復提升工程,消除大閘安全隱患。防洪排澇規劃藤橋鎮屬地震基本烈度 度設防區,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工程不得低于設防標準進行設防。城市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度。規劃公園、廣場、綠地、運動場、學校操場、農田空地、社會停車場等作為避震疏散場地,避震疏散場地服務半徑300-500米。抗震防災規劃重點對雅漾村和岙底村2個極高風險區斜坡單元、浦江村和岙底村高風險區斜坡單元開展災害治理。對岙底等山區村和西灣、上橋、楓林岙等山區-平原過渡村等40個中風險斜坡單元開展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設功能齊全、安全方便、環境優美的地下空間系統。規劃新建項目地下化比例達3-116、0%。新建人防工程中人員掩蔽工程占比不少于70%。建立滿足戰時需求的人防通信網絡,就近就便統籌建設人防疏散場地。人防工程規劃強化對330國道西側,外垟村東北部危險源管控,預留一定的應急用地,災時可用于應急搶險救援、避災避難和過渡安置,提供臨時救助等應急服務場所和設施。危險源控制20健全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保護鎮域內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各類文物保護點、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古遺址、古墓葬及古樹名木等歷史資源。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曹灣山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寺西村寺前橋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沛墓、田塘頭革命遺址17、南雅橋市級文物保護點嶼兒山遺址、西灣山周氏墓古建筑、古遺址、古樹名木等古建筑1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34處,古遺址5處,古墓葬2處,古樹名木25處圖例圖例21tui推進農用地整治和村莊整治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推動低效工業用地、城鎮低效用地整治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化為目標,針對設施糧田、設施菜地、糧食功能區等重點區域,實施耕地墾造工程、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提升和改造農田水利設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逐步對“空、小、閑、散”及發展潛力較弱的農村居民點實施撤并復墾,有序推進拆遷撤并村向中心村、鎮區、園區集聚,18、將復墾后與周邊耕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引導農業規模化經營。對鎮域內的主要水系水網進行綜合生態修復,包括甌江、戍浦江等,推進鎮區周邊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開展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加強藤北森林公園、藤南森林公園、雁蕩山森林公園等林地資源以及天然林及公益林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有序開展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及時解決采礦遺留的地質環境問題。以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主要治理區域,開展耕地、林地、園地等全面治理,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推動低小散工業用地整治。輕工業園區、服飾加工園、食品加工園三處集中工業區以外低效、零散工業用地向工業園區集中,對老鎮區居住空間混雜工業用地實施更新行動。重點開19、展城邊村改造整治,將其納入鎮區人居環境提升范圍,拆除重建建筑質量較差、規模偏小、用地零散的村莊,引入公共設施、開敞空間、補全配套設施。22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523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向詳細規劃的傳導管控,劃分全域覆蓋的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對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內容進行傳導。詳細規劃編制傳導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鄉村單元:農科院單元、岙底郊野單元、江池-呈岸郊野單元、潮埠-楓林岙-西灣郊野單元、竹橋-上橋-外垟郊野單元、巖雅山風景區郊野單元、鎮南郊野20、單元、園區南部郊野單元。城鎮單元:輕工業園區單元、藤橋鎮區單元。輕工業園區單元藤橋鎮區單元岙底郊野單元江池-呈岸郊野單元潮埠-楓林岙-西灣郊野單元竹橋-上橋-外垟郊野單元巖雅山風景區郊野單元鎮南郊野單元園區南部郊野單元姜村-中河-浦江郊野單元24分期實施與行動計劃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明確分期實施與行動計劃安排明確藤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分期實施要求,明確近期發展目標、重點項目和年度實施計劃,編制城鎮產業提質工程、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綠色出行與城鄉貫通工程、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清單。規劃實施管理的保障機制 規劃數據庫建設依據鄉鎮級規劃數21、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并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并進行實時動態維護更新。建立國土空間規劃評估和修改機制按照“五年一評估”要求開展體檢評估并提出改進規劃管理意見,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根據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調整完善。符合規定確需修改的,按規定程序報批。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 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