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蒲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655
2024-11-01
20頁
2.50MB
1、漢陰縣蒲溪鎮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版)為貫徹落實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促進鎮域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協調統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鎮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建設美麗國土和美好家園的目標。依據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安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漢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結合蒲溪鎮實際,編制蒲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2、實,是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指南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依據。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規劃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規劃范圍為蒲溪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下轄 14 個村,總面積 79.70 平方公里。鎮區規劃范圍鎮區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 2.48 平方公里,涉及公星村、小街村、蒲溪村、先鋒村及三堰村,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規劃基期年 2020 年,規劃目標年 2035 年,近期目標年2025 年。二、戰略定位和規劃目標戰略定位:綠色富硒農業與富硒食品加工為基礎,溫泉度假旅游與歷史文化資源為抓手,打造漢陰縣3、月河產業經濟帶上宜居宜游宜業重點鎮。規劃目標:至 2035 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至2035 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能力較大提升,落實耕地保有量1318.48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964.50 公頃,森林覆蓋率不低于 70.00%,城鎮開發邊界規模不超過156.39 公頃三、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空間策略。守底線,筑牢安全根基,聚核心,打造集約空間,促發展,做強產業載體,強融合,促進區域協調,惠民生,創建宜居環境。規劃分區與準入條例。以蒲溪鎮自然資源稟賦、自然地理格局和社會經濟發展為基礎,充分落實上位發展戰略,統籌鎮域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強化國4、土空間底線管控,科學配置國土空間資源,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分級傳導機制,明確全鎮國土空間開發方向與用途管制。全鎮共劃分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及礦產能源發展區六大規劃分區。(1)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按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區內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按照安康市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責任機制的意見安康市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實施辦法進行管理。(2)2)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參照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5、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國土用途;原有的村莊、工礦等,應嚴格控制建設行為,并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逐步引導退出。(3)3)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采取“名錄管理+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相結合的方式細化管理規定。允許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符合準入條件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利用。嚴禁圍湖造田、濫墾荒地等與生態功能有沖突的非法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原有的各種不符合生態保護要求、防洪安全的生產、開發活動應當逐步退出,并進行生態修復。在符合準入條件前提下,控制各類建設項目的規模和強度,可進行如下活動:(1)交通、基礎設施及其他線性工程;(2)軍事及安全保密、宗教、殯葬、綜合防災減災、戰略儲備等特殊建6、設項目;(3)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4)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5)生態保護與修復類項目建設;(6)依法批準的生態旅游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活動;(7)零星的現狀城鎮、鄉村居民點、原住民生產生活等設施建設以及種植、放牧、養殖等活動。(4)4)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一)城鎮集中建設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與開發許可制度。加強與城市四線(藍線、綠線、紫線、黃線)的協同管控,通過劃定“四線”及制定管理辦法實現對城鎮核心要素的控制。(二)城鎮彈性發展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為應對城鎮發展的不確定性,在城鎮集中建設區外劃定彈性發展7、區,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進行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三)特別用途區:特別用途區是對提升城鎮宜居環境品質、滿足居民休閑游憩需求有重要作用而需納入城鎮發展區實施管控的地域空間范圍。具體用地功能布局或調整與生態保護利用、風景游憩等主導功能相適應。(5)5)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一)一般農業區:加強耕地保護,嚴控耕地“非農化”行為,落實“進出平衡”制度。未經審批不得占用一般農業區內土地進行非農建設,不得破壞、污染和撂荒區內土地。(二)林業發展區:未經批準,不得占用林業發展區內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不得占用區內土地進行毀林開墾、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動。(三)村莊建設區:實行“村莊規劃+規劃許可”的建設管制方式8、,根據具體土地用途類型進行管理。對于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戶均宅基地規模指標進行管控;村莊建設區內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6)6)礦產能源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嚴格礦產資源開采規劃準入管理,嚴禁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等環境敏感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內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建立和完善綠色礦業發展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能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現有礦區在開采期內按綠色礦山標準實行開采,開采期結束后應由礦山企業采取生態修復手段恢復礦區地質環境。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到 2035 年,蒲溪鎮承接上位規劃指導,落實耕地保9、護目標 1318.48 公頃(1.98 萬畝),永久基本農田 964.50 公頃(1.45 萬畝),生態保護紅線 1072.07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為 156.39 公頃四、歷史文化及景觀風貌文化空間保護。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要求,對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點執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方針,記住鄉愁,傳承歷史,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心。歷史文化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方面,其中: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物環境、歷史地段、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游藝、傳統音樂、傳統技藝、民間文學、民間民俗、民間歌謠、餐飲老字號。蒲溪10、鎮蒲溪鎮鎮區文化遺產保護:鎮區文化遺產保護:主要包括兩合兩合崖崖、楊啟楊啟將軍將軍故故居居重點文保單位范圍及明清古街保護范圍。城鄉特色風貌保護。依托蒲溪鎮“山、水、林、田”自然資源稟賦,秉承山水城鎮格局,落實上級規劃風貌分區劃定與引導,劃定蒲溪鎮整體為月河川道循環經濟風貌區。沿國道 316 打造蒲溪鎮現代經濟循環風貌區,該區域應突出體現現代化建設特色。打造與時代相呼應的品質城鎮空間,塑造現代化的產業空間。推進鄉村村容村貌治理,提升鄉村建筑風貌,打造新時代農村社區。五、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用地集約利用。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合理配置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鄉11、村振興用地需求。加強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從嚴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逐步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加強盤活低效用地和存量土地,嚴格控制鄉村建設用地規模,高效利用新增建設用地。林草濕地資源保護利用。優化林地資源布局,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發展林業生態經濟;促進草地資源質量提升,加強大巴山地天然牧草地的保護;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利用,嚴格濕地用途管控,確保濕地面積穩定、質量有提升,對濕地資源的價值進行充分合理挖掘。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建設重大水源工程,加快形成供水保障體系和的供水網絡。加快實施南江河補水工程建設,提升南江河流域整體調配能力,強化農業節水增效12、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加強城鎮節水降損,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水源地保護管理。礦產資源保護利用。至 2035 年,礦業結構和布局更加合理,逐步壓縮、關閉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小型礦產開發企業,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模式,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實現礦產資源科學有序、健康持續發展的良性局面。六、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規劃期間,安排統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實施建設用地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項目。生態修復。規劃期間,安排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森林生態系統修復,月河、洞河水環境綜合修復治理,生態廊道聯通與跨空間生態修復等13、項目。七、提升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綜合交通體系。統籌平澗一級公路、G316 國道交通方式一體化聯動發展,構建“立體互聯、安全完善、交旅融合、物流快捷、資源節約”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打造“主要道路、干路、支路”的綜合交通網,打通蒲溪鎮“南拓北融、東接西聯”交通干線,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環衛等系統布局,高標準優化設施網絡協調布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構建“鎮級-村級”兩公共服務中心體系。鎮級公共服務中心主要服務于鎮域,統籌布局行政、文化、體育、醫療、教育等服務功能,加強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配置。村級公共服務面向14、行政村內居民服務,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在完善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等設施配置的基礎上提升品質。加強安全與綜合防災。建立城鄉一體的災害監測、預警、預報、交通疏散及指揮、救援綜合防災體系,重點加強全鎮抗震、消防、人防、防洪和地質災害防治的規劃建設。八、提升鎮區綜合服務能力性質規模與發展目標。規劃至 2025 年,預測蒲溪鎮鎮區常住人口為 1.1 8 萬人;2035 年規劃鎮區常住人口為 1.2 2 萬人。規劃至 2035 年,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為 1 5 5.69 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為 127.91 平方米/人。蒲溪鎮鎮區范圍為鎮政府駐地所在城鎮開發邊界范圍,蒲溪鎮鎮區范圍為鎮政府駐地所在城鎮開發15、邊界范圍,涉及公星村、小街村、蒲溪村、先鋒村及三堰村,面積為 155.69 公頃(城鎮集中建設區面積)。交通規劃。蒲溪鎮鎮區對外交通現狀已基本成形,G316 國道、平澗一級公路已順利通車,方便對外出行。G316 國道和一級公路作為對外交通的同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作為城市主干道,規劃將進一步提升、維護,保障安全通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統籌機關團體用地、科研用地、文化用地、教育用地、體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等布局。市政基礎設施。推進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環衛等系統布局。(1)給水工程規劃圖(2)環衛工程規劃圖(3)燃氣工程規劃圖(4)污水工程規劃圖公共空間與藍綠網絡。城區16、公共空間以月河濱水空間為軸帶,政府廣場、商業步行街、各類公園、文化運動場館等為節點,沿河棧道和人行道為連接,形成點線結合的公共空間體系,構建“藍綠交織、山水共融”的城市藍綠網絡系統。住房保障。加強保障性住房管理,建立 15 分鐘生活圈和 5-10 分鐘生活圈兩級公共中心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公共服務設施分級分類設置,構建用地集約、環境友好、設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間與社區生活圈。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以鎮政府為應急指揮中心,以鎮區的 G316 國道、平澗一級公路等主要道路為主要疏散救援通道,設置醒目標志。對生命線系統的建筑物、構筑物,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論進行設防。對供電、供水、供氣等系統,采用環狀網絡、多源、分區供給,對供水、供氣設施節點作防災處理,提高抗震性能。九、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的領導,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強化統籌協調。完善評估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實行實時監測,實施動態維護。規劃政策保障。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明確規劃指標績效考核機制。漢陰縣自然資源局蒲溪鎮人民政府2024 年 09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