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平梁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670
2024-11-01
14頁
1.73MB
1、為貫徹落實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促進鎮域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協調統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鎮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建設美麗國土和美好家園的目標。依據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安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漢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結合平梁鎮實際,編制平梁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實,是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指南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編制詳2、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依據。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層次分為全域、鎮區兩個層次。全域規劃范圍為漢陰縣平梁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全部國土空間,土地總面積20388.78公頃。包括集鎮社區、興隆佳苑社區2個社區及棉豐村、新河村、長壩村、清河村、安合村、高梁鋪村、義河村、蔡家河村、界牌村、登天村、石門寺村、太行村、西嶺村、興隆村、二郎村、酒店村、沙河村、新四村、柏楊村等19個行政村。鎮區范圍即為平梁鎮政府駐地,面積為109.82公頃。規劃期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二、戰略3、定位和規劃目標二、戰略定位和規劃目標 戰略定位:漢陰縣的西大門,重點發展碳素產業、聯動發展現代觀光農業的工貿型城鎮。規劃目標:到2035年,平梁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全面優化,糧食安全基礎更加穩固,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升,三產融合程度大幅加強,形成農業空間優質和諧、生態空間自然優美、城鄉空間品質集約、文化空間特色鮮明、支撐體系安全順暢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和城鄉共進的和諧新城鄉。三、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三、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基于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功能,協調開發和保護的關系,將漢陰縣平梁鎮國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以及礦產能源發展區等六個一4、級基本分區。在一級分區的基礎上將城鎮發展區及鄉村發展區劃分至二級分區,城鎮發展區細分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和特別用途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及林業發展區。綜合考慮空間管制要求,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1)農田保護區:該區應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相關規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布局穩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將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嚴5、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2)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嚴格按照生態保護紅線要求進行嚴格管控,以嚴格保護、禁止開發區域進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3)生態控制區:該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導用途,按照限制開發區要求進行管理,嚴格限制農業開發占用和新增建設占用,允許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可適度開展必要的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區內實施“名錄管理+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區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相關規劃,限制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原有不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的生產、開發活6、動應當逐步退出,并進行生態修復。(4)城鎮發展區 城鎮集中建設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與開發許可制度。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控 城鎮彈性發展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為應對城鎮發展的不確定性,在城鎮集中建設區外劃定彈性發展區,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進行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特別用途區:特別用途區是對提升城鎮宜居環境品質、滿足居民休閑游憩需求有重要作用需納入城鎮發展區實施管控的地域空間范圍。具體用地功能布局或調整與生態保護利用、風景游憩等主導功能相適應。(5)鄉村發展區 村莊7、建設區:該區以促進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按照“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方式,根據具體土地用途類型進行管理。對于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村莊建設區內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一般農業區:該區土地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及農業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允許保留農業建筑用地、水利設施用地、交通用地、水源地、古跡保存用地、水產養殖用地、特定生態用地。嚴格控制區內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不得隨意占用或荒蕪農用地。國家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點建設項目無法避開農業8、用地區內耕地的,需經法定程序報批。區內現有非農業建設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應當優先整理、復墾或調整為耕地,規劃期間確實不能整理、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林業發展區:嚴格保護現有森林資源,適度增加林地保有量。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力度,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加快新增造林、營造混交林,綜合采取補植補造、撫育穩伐及封山育林等措施,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和覆蓋率,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6)礦產能源發展區:應對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進行保護,并為礦產資源開發提供有效保障。區內土地主要用于采礦業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點內9、安排的用地,因生產建設挖損、塌陷、壓占的土地應及時復墾。四、重要控制線劃定四、重要控制線劃定 平梁鎮承接上位規劃,嚴格落實各項控制指標,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23.4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755.03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178.06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建設區規模92.02公頃。五五、歷史文化及景觀風貌、歷史文化及景觀風貌 平梁鎮現有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為棉豐龍頭寺無量殿、鳳凰山鐵瓦殿;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為義河村夏家山觀音寺、石門寺村石門寺、高梁鋪村高梁鋪遺址、棉豐村青崖寺石窟。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要求,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10、和升級工作。文物保護單位周邊或已滅失文保單位原址可適當增加綠地、廣場等歷史文化展示與記憶空間,與文化旅游產業、城鄉生活空間有機融合。完善文物保護單位建標立碑,落實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六六、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 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落實漢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平梁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23.4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755.03公頃。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用足流量、用好增量的要求,嚴控建設用地總量,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推進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和高效利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11、轉變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堅持以服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為重心,充分結合全域規劃布局,以提高水安全保障為總體目標,以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出發點,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用水指標。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上位規劃林地保護目標。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控制經營性項目占用林地指標,嚴格執行林地征占用定額管理。逐步穩定林地面積,提高林地質量。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嚴格礦產開發準入條件,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鼓勵礦權、資本、技術以各種形式進行合作,鼓勵現有礦權進行自愿依法有序重組、整合,優化布局結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礦業企業集團。通12、過重組、整合和升級改造,更好發揮優質產能作用,逐步形成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實現合理布局、規模開發、集約利用的目標。七七、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規劃期間,實施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綜合整治,統籌推進農用地整理、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整理復墾農村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治理和修復鄉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生態修復。實施月河流域水環境生態修復項目,開展水環境生態修復,主要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水保生態治理、河道修復、河道邊緣土地修復屏障、排洪渠建設、雨污收集處理、岸線防護等河流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森林生態修復。加強森林撫育和退化林13、修復,提高森林質量,森林生態空間修復時堅持“宜灌則灌、宜喬則喬、喬灌結合”的修復策略,利用喬木、灌木、草本植物保水、固土,加快生態恢復。八八、提升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提升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依托鎮域交通體系發展現狀,全面加強公路系統等區域重大交通設施布局。加強與周邊縣鎮區域交通聯系,以平梁一級路、G7011十堰-天水高速公路、G316長樂-同仁公路等主要交通道路為骨架形成覆蓋全面、結構合理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提升市政基礎設施質量。推進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環衛等系統布局,高標準優化設施網絡協調布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按照“完善社區日常公共設施、提升基礎公共設施14、突出特色公共設施”的發展思路,構建等級層次合理、設施類型多樣、配置水平相當、功能服務完善、獲取機會均等、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加強安全與綜合防災。建立城鄉一體的災害監測、預警、預報、交通疏散及指揮、救援綜合防災體系,重點加強全鎮抗震、消防、人防、防洪和地質災害防治的規劃建設。九九、提升鎮區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鎮區綜合服務能力 城鎮規模。規劃至2035年,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將由41.95公頃增加至51.41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將由93.22平方米/人減少至85.68平方米/人。住房保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積極建設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用房和拆遷安置房15、,規劃在鎮區南部與東部布置居住片區拆遷安置房,優先安置因鎮區駐地用地結構調整進行拆遷的居民住戶。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在現有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類型,按照城鎮社區生活圈,構建兩個“5-10分鐘”社區生活圈對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按照基礎保障型設施、品質提升型設施提出布點要求。形成“用地布局+配套控制”的公共服務設施系統。道路交通。規劃充分考慮平梁鎮地形特點與道路兩側用地情況,保證規劃建設連貫性及可操作性的同時,兼具適當的超前性,按照“干路支路巷道”三個等級組織,形成環狀道路網骨架。綠地與開敞空間。優化公共空間布局。對鎮區駐地現有公共空間進行整合,通過“點、線、面”三種形式共同構成16、中心城區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增強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的完整性。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完善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環衛等系統布局。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以鎮政府為應急指揮中心,以鎮區主要道路為疏散救援通道,設置醒目標志。對生命線系統的建筑物、構筑物,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論進行設防。對供電、供水、供氣等系統,采用環狀網絡、多源、分區供給,對供水、供氣設施節點作防災處理,提高抗震性能。十十、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的領導,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強化統籌協調。完善評估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實行實時監測,實施動態維護。規劃政策保障。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明確規劃指標績效考核機制。漢陰縣自然資源局 平梁鎮人民政府 2024 年 09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