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古坡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769
2024-11-04
28頁
13.06MB
1、甘谷縣古坡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甘谷縣古坡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版】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古坡鎮行政轄區范圍共12個行政村,總面積128.18128.1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古坡鎮指導思想 底線管控 節約集約以人為本優化配置側重實施強化管控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全域管控綜合治理公眾參與開放共享規劃原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系統落實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谷2、縣人民政府總體部署,堅持立足“農業優先型”和“文旅賦能型”鎮域經濟發展定位,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四強”行動,堅定不移走好“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旅游活鎮、文化興鎮”發展路子,構建城鄉統籌的空間體系,加快古坡鎮高質量發展。02 強化底線約束,構建國土空間01 落實市縣戰略,明確發展定位04 促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03 優化鎮村體系,建設宜居空間06 夯實支撐體系,增強安全韌性05 加強國土整治,推進生態修復07 完善機制建設,保障規劃實施目 錄 發展定位 發展目標 發展戰略 落實市縣戰略,明確發展定位011.1 1.1 發展發展定位定位以生態文明發展新理念為引領,落3、實天水市和甘谷縣發展戰略,結合古坡鎮發展基礎條件,提出古坡鎮發展定位為甘肅省省級森林小鎮、現代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示范鎮、甘谷縣南部生態安全屏障。甘肅省省級森林小鎮現代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示范鎮甘谷縣南部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筑牢,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化、鏈條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鎮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產品極大豐富,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城鄉發展高度融合,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全域旅游森林小鎮,全面形成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建成生態環境優4、越、文化特色彰顯、主導產業鮮明、城鄉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的社會主義下現代化古坡。1.2 1.2 發展發展目標目標20252035年2050年年1.3 1.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筑底線堅持生態優先,堅守底線約束,優化空間布局n維護生態格局,強化生態協作,與甘谷縣共同構建“一屏一帶,三區多廊道”的生態保護格局。加強底線管控,統籌生態修復,抓好藉河沿線以及周邊山體的生態修復工程。識別環境風險重點區域,落實風險防控措施。暢交通強化交通聯系融入區域旅游n通過植入旅游環線、游客服務中心、民宿酒店、特色餐飲、徒步用品售賣店等功能,從集散功能、休憩功能、補給功能和游覽功能四個5、方面來強化古坡鎮在魅力旅游環線上的核心節點作用。強化古坡鎮和甘谷縣的交通聯系,完善全域旅游基礎設施,圍繞重要景點,打造一條自駕游旅游環線。優設施優化公共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魅力古坡”n落實區域重大交通設施布局,優化鎮村內部交通網絡。n構建以“城鄉生活圈”為基礎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n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n完善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保障全域國土安全。n挖掘三大歷史文化:秦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n重塑公共空間與特色風貌:突出提升特色,識別古坡鎮及周邊魅力空間。塑造“山、水、城、林、田”相依相融的總體格局。打造水系濱水綠地與綠道為骨架,構建覆蓋全域的城鎮藍綠空間網絡。提品質挖掘歷史,展示地域特色,6、建設生態森林城鎮02 優化總體空間格局 落實三條控制線強化底線約束,構建國土空間2.1 2.1 優化總體空間格局優化總體空間格局古坡鎮構建“一軸、兩心、三區一軸、兩心、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軸:以古坡河及沿線道路形成鎮村功能發展軸;兩心:以古坡村形成鎮區為全域的綜合服務核心;以古坡草原游客服務中心形成為全域旅游提供服務,形成旅游服務中心;三區:寒旱農業發展區、生態安全控制區、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區。6城鎮開發邊界2.2 2.2 落實落實三條控制線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l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l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重點完善城7、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的區域邊界。l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安全管控底線,包括核心生態保護區和一般生態保護區。l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改變用途。l法律和國家規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無法避讓的除外。900.92900.92公頃公頃20.5120.51公頃公頃7.947.94公頃公頃703優化鎮村體系,促進鄉村振興 優化鎮村體系結構 加強村莊分類引導 合理構建城鎮生活圈 塑造特色景觀風貌3.1 3.1 優化鎮村體系結構優化鎮村體系結構規劃形成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結構,充分考慮服務半徑、當地耕作習慣和通勤時間等因素,以鎮區、中心村帶動周邊基層村,構建由“鎮區、中心村和基層村”組成的鎮8、村體系。鎮區:鎮區:古坡村;中心村:中心村:上店子村、楊家坪村、大卜峪村、瓦泉峪;基層村:基層村:羌甘峪村、深峴子村、店子村、溝門村、麻岔子村、大坪村、樊家寺村。3.2 3.2 加強村莊分類引導加強村莊分類引導根據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全鎮域全鎮域1212個行政村劃分為城郊融合類村個行政村劃分為城郊融合類村莊莊1 1個、特色保護類村莊個、特色保護類村莊6 6個、其他類村莊個、其他類村莊5 5個個。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安排生產空間,打造宜居生活空間,保護修復生態空間,保護鄉村歷史文化,強化綜合防災,體現地域特征、民俗風情、民居風貌、農業景觀。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古坡村;特色保9、護類特色保護類:上店子村、羌甘峪村、店子村、溝門村、大卜峪村、瓦泉峪村;其他類其他類:深峴子村、麻岔子村、大坪村、樊家寺村、楊家坪村。103.3 3.3 合理構建城鎮生活圈合理構建城鎮生活圈合理構建15分鐘生活圈、5-10分鐘生活圈,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城鎮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文有悅享文有悅享 體有康達體有康達 學有所教學有所教 病有所醫病有所醫 老有所養老有所養規劃形成“一帶、一環、三區、六廊、多節點一帶、一環、三區、六廊、多節點”的景觀風貌格局。一帶:藉河生態景觀帶;一環:一環:醉美古坡景觀體驗環;三區:三區:魅力10、田園景觀風貌區;秀美山林景觀風貌區、醉美草原景觀風貌區;六廊:六廊:山水林村互相融合滲透的生態景觀廊道;多節點:多節點:由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要素組成的景觀節點,如城鎮風貌節點、海潭寺道家文化體驗節點、大卜峪民宿體驗節點、駱駝脖子森林景觀節點、紅色文化體驗節點、石鼓山景觀節點等。3.43.4塑造特色景觀風貌塑造特色景觀風貌04促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構建產業體系 謀劃產業空間布局4.1 4.1 構建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體系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體系構建:規劃以全域旅游為核心,以特色種植、新能源(風力發電)和生態養殖為支撐,在三大產業的基礎上各自以“萬壽菊種植、高原夏菜種植、觀光油菜、架豆種植、林11、下經濟、馬鈴薯種植、牛羊養殖”等7個重點發展方向,構建“1+3+N”的產業體系。古坡鎮“1123”旅游發展導覽圖一核心:古坡草原3A級國家旅游風景區。一環線:石鼓山古坡草原藉河生態廊道旅游環線。2精品線:大卜峪石鼓山、店子村石鼓山徒步旅游線路。3大文化:深挖秦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內涵。14產業布局:規劃形成“一帶、三區、多點”的產業布局結構。一帶:沿藉河及沿線主要道路,串聯全鎮主要村莊和旅游節點,形成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示范帶。三區:古坡草原自然風光度假區,寒旱特色農業發展區,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區。多點:以海潭寺、古坡草原、大卜峪村民宿、駱駝脖子、上店子紅色文化、石鼓山、風電場等多個旅游節點為依12、托,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體驗點。4.2 4.2 謀劃產業空間布局謀劃產業空間布局05加強國土整治,推進生態修復 加強國土綜合整治 推進生態修復5.1 5.1 加強國土綜合整治加強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宅基地復耕17森林生態修復5.2 5.2 推進生態修復推進生態修復草原生態修復小流域生態修復繼續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為主,進一步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逐步減少人為活動對森林資源的干擾破壞,保護和恢復森林資源,增強水源涵養功能,同時加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實行全面有效管護,加強公益林建設和后備森林資源培育。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主要位于南部山區,以九墩牧場為主。通過實施退牧還草工程、退化草原治理改良13、工程、草原防火體系建設工程,提升區域草原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健全草原安全體系。保護古坡河流域水體資源,開展洪溝整理、水土流失等治理工作,恢復河網水系。加強對受損水域與濕地的濕地騰退工程、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工程、濕地恢復重建工程、水源地保護工程以及水資源保護監測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06夯實支撐體系,增強安全韌性 構建高效交通體系 提升市政承載能力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196.1 6.1 構建高效交通體系構建高效交通體系 一條一條公路:公路:省道534、及鎮域主要公路,連接鎮域內主要村莊和旅游景點。S534六峰鎮古坡鎮公路改建工程。一條環線:一條環線:規劃打通石鼓山古坡風力發電廠古坡草原駱駝脖子海14、潭寺的旅游環線。兩條徒步線:兩條徒步線:店子村石鼓山 大卜峪村石鼓山兩條徒步旅游線路。提高鎮村通達性,完善區域交通提高鎮村通達性,完善區域交通S534:甘谷東三十鋪古坡村;X310:古坡村古坡草原;Y505:武家河古坡村;改造提升鎮區、中心村至周邊基層村村道,實現農村公路服務效能的提升。206.2 6.2 提升提升市政承載能力市政承載能力 推進供水的水量、水質、水壓及供水安全等達到新的水平;對區域水資源實行統一調配與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優水優用,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域采用雨污分流制,加強城鎮排水管網、排洪渠、雨水調蓄區和泵站等工程建設,實現鎮區排水系統全覆蓋。至2035年,全面建成較為15、完善的城鄉污水處理排放系統,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鎮域電力設施建設,保障城鄉發展需求。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做好抽水蓄能、風能等綠色能源規劃,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優化風電場布局,轉型發展綠色能源。集中供熱為主,分散供熱為輔的供熱方式。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取暖,集中供熱設施優先供應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集中供熱率達到90%以上。規劃2035年,鎮域城鎮居民燃氣氣化率達到80%。鎮區實現天然氣管道化全覆蓋,鎮區優先采用管道燃氣供應,協調發展瓶裝液化石油氣。建立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16、運輸、分類儲存和分類處置的垃圾處理系統。建設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兼備的交投點、中轉站、終端處理設施。216.3 6.3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快捷高效的綜合防災體系提高污水處理率,加強再生水利用提高電網可靠性加快清潔能源供暖高標準建設環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強應急消防醫療能力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完善應急避難系統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高應急物資、運輸能力提升火災防治效率建立安全韌性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安全韌性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高效快捷的綜合防災體系2207完善機制建設,保障規劃實施健全規劃傳導路徑銜接近期發展計劃規劃實施保障237.1 7.1 健全規劃傳導路徑健全規劃傳導路徑17、分層、分級落實古坡鎮的國土空間發展戰略、空間支撐網絡體系以及相關剛性管控要求,分解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等約束性指標及自然和文化遺產等預期性指標,優化空間格局,細化安排各類要素配置,細化村莊規劃指引。保障落地項目清單銜接甘谷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梳理重點項目清單。銜 接 實 施 計 劃,保 障 基 礎 設 施、重大 產 業、鄉 村 振 興 等 重 大 項 目 有 序推 進。7.2 7.2 銜接近期發展計劃銜接近期發展計劃7.3 7.3 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實施保障措施與規劃指引1.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按法定程序報批。2.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對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工作的領導。3.強化對村莊規劃指引。全面實施規劃評估調整機制1.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動態更新機制。2.建立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健全完善公眾監督機制1.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鼓勵公民多層次參與規劃實施監督。2.推動社會團體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實施監督的規范化、常態化和制度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