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謝家灣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770
2024-11-04
27頁
11.86MB
1、1規劃范圍:謝家灣鄉行政區范圍,鄉域總面積為98.97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謝家灣鄉20101發展定位與目標戰略020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303提升全域產業發展0404村莊發展引導0505國土空間支撐體系0606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0707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8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分析甘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甘谷縣“十四五”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結合謝家灣鄉發展現狀,確定謝家灣鄉發展定位為:規劃依托生態、文化、產業等資源優勢,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主導、以生態保護為目標,協調推進城鎮建設,塑2、造富有特色、生態宜居、發展和諧的農業示范鄉鎮。3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全面提高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出發,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注重內涵提升、開發提質,制定各階段鄉鎮發展目標。4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發展戰略56規劃立足謝家灣鄉自然資源本底,堅持區域協調、城鄉融合,明確生態、農業和城鄉、產業、交通等發展類要素整體布局,形成軸帶并舉、區域聯動、多點共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軸帶并舉:規劃依托姚楊公路,打造鄉域產業綜合發展軸線;依托謝貫路和3、磐謝路,打造鄉域城鎮建設拓展帶。區域聯動:以姚楊公路為界,將全鄉用地劃分為北部山區旱作農業發展區和南部川區設施農業發展區,因地制宜引導產業布局。多點共促:規劃將集鎮所在地謝家灣村打造為全鄉行政中心,將永豐村打造為全鄉集商貿、教育、文化、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7本次規劃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紅線面積46.91平方公里,落實耕地保護目標49.80平方公里。謝家灣鄉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謝家灣鄉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89全鄉要大力發展果品、養殖、蔬菜等主導產業,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不斷擴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種植規模,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空間。n 發展思路規劃立足于特色產業示范4、區的建設,以傳統作物種植為根基,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手段,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推動,將謝家灣鄉建設成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自然、清新、質樸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n 發展定位引進優良品種,推行科學管理;試點先行,積極探索發展途徑;積極推進老舊果園改造;堅持組團發展,破“單村作戰”之困。n 發展策略10規劃形成“一軸、兩帶、三區、多點”的產業布局結構;一軸:劃依托姚楊公路,打造鄉域產業綜合發展軸線;兩帶:西溝流域果園示范帶、大道坡流域果園示范帶。三區:將謝家灣鄉劃分為玉米+特色林果發展區、姚楊路中藥材發展區、川道鋼架設施農業發展區。多點:打造柴胡、紅花、黃芪等變種化生產5、基地以及馬鈴薯、線辣椒示范種植項目和特色產業(羊肚菌、紅松茸、圣女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112結合甘谷縣城鄉總體規劃(2021-2035年),根據對現有各行政村的交通、經濟、規模及空間區位等條件的分析,規劃謝家灣鄉鎮村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三級:集鎮中心村基層村。13本次規劃26個行政村村莊類型劃分落實甘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村莊分類成果,確定謝家灣鄉城郊融合類2個,集聚提升類8個,特色保護類1個,其他類15個。序號村莊名稱村莊類型備注1謝家灣村城郊融合類鄉政府駐地2永豐村承擔鄉集鎮商貿服務功能,規劃納入集鎮3李家溝村特色保護類李家溝土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汪家溝灘集聚6、提升類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5刺坪村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6轉地村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7汪坪村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8丁家溝村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9劉家河灣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10趙家窯村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11馬家窯灣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前景良好12張家大坪其他類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受地形影響,村莊建設布局零散,發展條件一般。13張家溝村14韓家窯灣15地兒灣村16年家灣村17陽屲村18汪家山莊19白家局村20窩鋪峴村21西莊村22東莊村23麻柳灣村24鮮家坪村257、馬家溝村26西崖村14過境交通:在連霍高速、國道310等對外交通干線基礎上,落實甘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規劃景禮高速和蘭漢高速鐵路線位。鄉域主要交通:規劃在現有交通骨架的基礎上,對主要交通干線(磐謝公路、姚楊公路、謝貫路)進行提升改造;加強鎮村、產業節點之間道路連通。繼續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至2035年,農村道路達到“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的目標。15全鄉建立“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集鎮布局鄉級公共服務設施,基本覆蓋轄區的初中、小學、幼兒園、衛生院、敬老院8、文體場所、市場等綜合性服務設施;中心村布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文化娛樂、便民超市等設施;基層村布局小型文化設施、衛生室、便利店等普惠日常生活服務設施。16給水:水源沿用西北人飲供水,至2035年,規劃區最高日用水量約為2265.6m/d。排水:對位于川區且位置鄰近、居民點集中連片的村莊,可合并配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對于山區地形坡度較大,居民點較為分散的區域,可結合產業類型單獨配建(集中養殖、存在污染性的產品加工等)。電力:電源沿用安遠35KV變電站,至2035年,全鄉最大電力負荷約2265.6MW。電信:對鄉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環衛:全鄉垃9、圾經過收集后統一轉運至磐安鎮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處理。17抗震:謝家灣鄉按地震基本烈度8度進行設防;鄉人民政府辦公室作為震災時的臨時抗震指揮中心;綠地、廣場、學校操場等作為主要避難場所;姚楊公路、磐謝公路、謝貫路是抗震疏散的主要道路。防洪:依據甘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鄉鎮按1020年一遇設防,村莊防洪標準采用10年一遇設防。消防:集鎮配套鄉鎮志愿消防隊,以供水管網取水為主,地表自然水體取水為補充。災害:謝家灣鄉共涉及地質災害點11處,滑坡點7處,崩塌4處。針對地質災害制定具體防治措施。1819序號文物名稱詳細地點級別類別1李家溝土塔謝家灣鄉李家溝村縣保古建筑2趙家咀雙10、固堆漢墓群謝家灣鄉李家溝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古遺址3李家溝三角地遺址謝家灣鄉李家溝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古遺址4趙家咀漢墓謝家灣鄉李家溝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古遺址5趙家咀遺址謝家灣鄉李家溝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古遺址謝家灣鄉文物單位保護名錄2021構建山區特色風貌區和川區特色風貌區。(1)山區風貌特征:遵循“順應肌理、協調自然、和諧共融”的引導原則,體現鄉土氣息。(2)川區風貌特征:保持村莊鄉土氣息的基礎上體現時尚、活力和現代的空間氛圍。22積極穩妥開展田、水、路、林等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首要任務,著力提升土地服務功能,構建土地整治長效機制。高標準農田建設位于川區渭河沿線,耕11、作條件好,農用地質量等級較高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和一般農用地區作為規劃期間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添加圖片撂荒地治理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等基礎設施,提升宜機作業水平,盡快恢復撂荒地肥力,提升產出水平。設施農用地保障規劃落實國家下發設施農用地圖斑4.96公頃,主要用于保障鄉村種養殖產業發展用地。建設用地整治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集約精準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23大力實施封山育林、通道綠化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在溝谷河灘等宜林地段積極營造防護林帶,對縣鄉道路實施通道綠化,著力維護區域生態平衡。林草資源保護治理實施好水土保持、河流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態經濟功能的川區、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期內通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進行生態修復,逐步植草,修復裸露地表,實現裸土地復綠工程。裸土地生態修復生態修復242526規劃傳導:落實市上位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重大基礎設施、歷史文化等要素。強化自上而下的傳導機制,向各村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指標要求,在本次規劃中深化落實并嚴格執行。實施保障強化城鎮工作領導嚴格規劃實施監管切實落實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