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八里灣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799
2024-11-04
27頁
9.06MB
1、【公眾征求意見版】八里灣鎮人民政府2024年10月規劃范圍:八里灣鎮行政轄區范圍,面積97.46平方千米。規劃期限: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1 落實市縣戰略,明確發展目標定位02 強化底線約束,構筑國土空間格局03 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高品質城鄉空間05 傳承歷史文化,塑造魅力國土空間06 完善交通網絡,構筑便捷旅游空間07 強化規劃傳導,保障規劃有效實施04 國土整治修復,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0101充分依托八里灣鎮現有豐厚的農業資源,以現代新型農業為主導,引導區域內產業綠色化轉型,唱響甘谷特色農產品品牌;以張家坪區域小麥種植等為重點,錨定2、糧食安全生產戰略,夯實糧食安全生產根基;立足于中岔農耕博物館等文化資源,統籌以現代農業、文化創意、鄉村旅游為主的農文旅產業;發揮八里灣鎮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產業優勢,尊重山水田園本底,挖掘和展示自然人文景觀,整合現有特色農業基礎,高起點謀劃成甘谷北部高質量農業發展示范區。落實市縣戰略,明確發展目標定位落實市縣戰略,明確發展目標定位0101以現代新型農業為主導,錨定糧食安全生產根基,統籌農文旅融合發展,謀劃甘谷北部高質量農業發展示范區。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強化,農業轉型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按照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用途管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在3、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對破碎耕地地塊進行整治,增加耕地后備資源。0101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生態安全得到切實保護市縣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實施,水源涵養能力、生態屏障作用顯著增強;以流域為主的生態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水土保持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歷史文化要素保護良好,活化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岔堡子以及尚未定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體系逐步健全,文化傳承與弘揚取得新成效,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不斷優化,協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國土空間布局不斷完善,以鎮區為核心,中心村為抓手,基層村為基4、礎的城鄉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整合現有特色農業基礎,高起點謀劃成甘谷北部高質量農業發展示范區。0202強化底線約束,構筑國土空間格局強化底線約束,構筑國土空間格局 有序劃定安全發展的空間有序劃定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基礎 細化主體功能,完善規劃細化主體功能,完善規劃分區分區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0202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改變用途,法律和國家規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無法避讓的除外。永久基本農田53.7153.71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5、建設,重點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的區域邊界。城鎮開發邊界0.110.11平方公里02020202構建“中心引領,兩翼齊飛,一心一軸,兩廊兩區”全域總體格局中心引領:高品質建設中心鎮區,推動鎮村一體化發展,提高發展活力、塑造生態引力、增強輻射能力,強化鎮區的服務職能。兩翼齊飛:做強以旱作農業為引擎,以小麥玉米等產業種植為支點的東北增長翼;做大以現代農業為引擎,以蘋果花椒產業種植等為支點的西南發展翼。一心:即八里灣鎮區,是規劃區人口、產業、區域服務功能集聚的核心區。兩區:規劃形成前山現代農業經濟先導區和后山糧食安全生產保障區。一軸:沿省道S304及八大公路形成南北協同發展軸,形成生態相連、功能6、互補、交通暢通、產業高效的南北協同發展軸。兩廊:沿鎮域主要山脈形成兩條生態廊道,堅持生態優先,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核心,強化生態安全建設、鞏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筑牢重要生態安全屏障。0303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高品質城鄉空間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高品質城鄉空間 優化鄉村布局,促進鄉村振興優化鄉村布局,促進鄉村振興 完善公共服務,共享品質生活完善公共服務,共享品質生活 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轉型0303分類引導村莊,有序提升發展集聚提升類村莊9個特色保護類村莊2個1集聚提升類有序推進改造提升,促進農村居民點集中或連片建設;合理預測村莊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推進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7、;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3個其他類村莊13個2城郊融合類推動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公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促進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雙向流動。3特色保護類加快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4制定“通則式”規劃指引,實現鄉村地區的規劃管理全覆蓋,滿足村民建房、人居環境整治等建設需要。其他類0303分級構建城鄉生活圈,構建城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構建城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村/組層級按照158、分鐘生活圈配置服務要素,并注重相鄰村莊之間服務要素的錯位配置和共享使用。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合理構建“宜居、宜業、宜醫、宜養、宜游、宜學”的鄉村社區生活圈體系,統籌鄉村聚落格局和產業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服務和生產服務設施,滿足居民文化交流、科普培訓、體育健身、醫養服務等需求。規劃形成“一心三片區、一軸多流域”產業結構0303一心:鎮域的產業服務中心。三片區:前山片區、后山片區及公路沿線片區。一軸:鎮域南北向沿主要公路形成的產業發展軸。多流域:遵循現狀產業區域劃分,構建三產融合發展多個流域。0404國土整治修復,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國土整治修復,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 生態修復9、生態修復0404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堅持分類整治,統籌推進;全面實施農用地綜合整治、低效建設用地整治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0404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系統治理山水林草田村 加強規劃編制與實施;注重鄉村風貌、歷史文化保護;因地制宜、分區引導。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防治土壤污染、修復土壤環境;加強農用地生態景觀塑造。深入開墾農用地整理,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和美鄉村 推進農村居民點撤并復墾;加強村莊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深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0404水資源保護與修復 加強水源地的保護;制定節約用水發展策略;提升河湖水系保護與修復。退化草地治理改10、良工程;完善因工程建設等占用草地相關補償制度草地資源保護與修復森林資源保護與修復 保護原生植被與重構生境;加強森林生態功能修復。0505傳承歷史文化,塑造魅力國土空間傳承歷史文化,塑造魅力國土空間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 特色風貌塑造特色風貌塑造0505序號名稱類別位置保護級別1中岔堡子古建筑位于八里灣鎮中岔村縣級2斜灣頂遺址古遺址位于八里灣鎮大塔坪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岔堡子是清末民國年間由周圍幾個村的村民自發聯合修建的,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中岔村農耕文化博物館位于古堡內,是甘谷縣首家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分別由農耕文化展區、民俗文化展區、書畫古玩展區以及農耕文化體驗區組成,館內收11、藏各類農耕老物件、書畫作品及碑刻5000余件。目前農耕文化展區、民俗文化展區、書畫展區和職工之家已建成,其余展區正在建設中。中岔農耕文化博物館的建成,既傳承了農耕文化,弘揚了傳統美德,教育了子孫后代,推進了鄉村文明,也為中岔村發展鄉村旅游,助推全村精準脫貧,共建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群眾富裕的小康中岔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斜灣頂遺址位于八里灣鎮大塔坪村,屬齊家文化遺存。暴露有灰坑遺跡,采集有泥質或夾砂紅陶片,紋飾以繩紋為主,刻劃紋次之,可辨器形有罐。斜灣頂遺址為研究齊家文化的分布范圍和發展譜系提供實物資料。0505構建北部、南部和中部,三大特色風貌區北北部部風貌區風貌區南部風貌南部風貌區區中部風貌12、中部風貌區區以北部山區為核心,村莊風貌以維持傳統散點聚落為主,建筑風貌采用灰瓦黃墻(或白墻),村莊院落圍墻表面材料采用仿土坯墻,打造田園原生態的村莊聚落風貌。村莊新建居民點以灰白色和灰黃色為居住建筑主色調,盡量采用傳統的坡屋頂,維持傳統的民風民俗,村莊風貌體現樸實、厚重的特點。重點展示八里灣鎮鎮區及中部現代化鄉村形象的區域,體現時尚活力和現代的空間氛圍,突出甘谷鄉村的時代特征,此區整體上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應適中,整體風貌應控制良好。0606完善交通網絡,構筑便捷旅游空間完善交通網絡,構筑便捷旅游空間 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構建綜合交通體系 構筑便捷旅游空間構筑便捷旅游空間06061、加強區域交通布局13、,優化對外交通體系打通與縣鄉交通網絡銜接的高等級公路,提升八里灣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2、完善區域公路網體系,優化公路客貨運樞紐構建與用地布局相適應、功能明確、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完善重要樞紐交通集散系統,建設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3、強化鎮區與周邊村莊的聯系,優化村莊內部交通設施結合城鎮路網體系,構建鎮域內完善的村莊交通體系。0606按照合理開發、有續利用、跳躍發展、重點突破的原則,形成“一核、多點、四區”的結構,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文化風情、農業旅游巧妙結合,助推旅游景區聯動。0606以區域交通網為骨架,通過對現狀村莊道路的改造提升,將鎮域內多處景點有效串聯,形成旅游閉環。在現有產業結構的14、基礎上搭建村企合作平臺,完善“村委會+公司+農戶”經營模式,通過土地、宅基地等資源入股模式,積極招商引進外部實力企業,通過技術和流動資金入股,合作社的運營帶動村民形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利益聯結模式,參與企業分紅,帶動村民共同富裕。0707強化規劃傳導,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強化規劃傳導,保障規劃有效實施0707落實上位“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規劃體系,分層、分級落實八里灣鎮的國土空間發展戰略、空間支撐網絡體系以及相關剛性管控要求,分解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等約束性指標及自然和文化遺產等預期性指標,優化空間格局,細化安排各類要素配置,細化村莊規劃指引。規劃傳導實施保障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動態更新機制建立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鼓勵公眾、村民多層次參與規劃實施監督推動社會團體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實施監督的規范化、常態化和制度化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