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市哈圖布呼鎮·百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698
2024-11-11
19頁
16.16MB
1、哈圖布呼鎮、百泉鎮人民政府2024年9月目錄01 總則02 現狀分析03 目標定位與區域協同04 鄉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05 支撐體系06 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保護07 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08 鎮區規劃09 規劃實施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五位一體戰略布局 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設的行動指南。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側重實施性,落實和細化地(州、市)、縣(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和管控要求,為編制詳細規劃(村莊規劃)提供基本依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組織制定了l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規程(試行)l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村2、莊規劃編制技術規程(試行)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細化落實 是對鄉鎮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作出的具體安排 是開展鄉鎮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的依據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職能作用:空間精準落地、政策分類落實背景01 總則1、鎮域規劃范圍:本次范圍為哈圖布呼鎮行政管轄范圍,具體包括鎮政府駐地、哈圖布呼村、托斯圖村、烏蘇查次村、賽克騰呼蘇木村、浩特浩爾村、喇嘛查次村、水磨溝村、哈爾布拉格村、布爾增村、草原新村、特格里克布拉格村等11個行政村。全域面積共112.00平方公里。百泉鎮行政管轄范圍,具體包括鎮政府駐地、道蘭莫墩村、白楊樹村、百泉村、普爾塔村、榆樹村、葫麻梁村、3、東梁村、圪垯泉村、橙槽村、托古里克莫墩村等10個行政村,全域面積共199.56平方公里。2、鎮區規劃范圍:規劃范圍以既定的城鎮發展邊界為依據進行劃定,總體形態不規則,具體結合本次規劃進行適度調整。哈圖布呼鎮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約為209.50公頃。百泉鎮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約為78.88公頃。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遠期規劃期限為20262035年。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鎮域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鎮域02 現狀哈圖布呼鎮位于烏蘇市區的西側,距離烏蘇市區約38公里,地處準格爾盆地西南緣,是新疆天山北坡經濟發展帶的中心。東與百泉鎮毗鄰,南接西大溝鎮、白楊4、溝鎮,西與四棵樹鎮隔河相望。哈圖布呼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歐亞大陸橋”北疆鐵路從東往西橫跨全境,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從鎮區南部穿越,區域內道路網絡比較完善。百泉鎮位于烏蘇市區的西側,距離烏蘇市區約3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與哈圖布呼鎮相鄰,東與甘河子鎮毗鄰,南接西大溝鎮、白楊溝鎮,西與四棵樹鎮隔河相望。亞歐鐵路、312國道、X796公路東西橫跨百泉鎮區,并在鎮區設有三級火車站。區位區位哈圖布呼鎮、百泉鎮在烏蘇市的位置發展定位發展定位特色牲蓄(奶牛)養殖及交易基地特色牲蓄(奶牛)養殖及交易基地烏蘇市旅游集散烏蘇市旅游集散中心節點中心節點位于烏蘇中部高效農業示范區,依托棉花位于5、烏蘇中部高效農業示范區,依托棉花特色種植建立棉花種植示范基地特色種植建立棉花種植示范基地烏蘇市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區烏蘇市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區烏蘇市現代農牧業發展示范區烏蘇市現代農牧業發展示范區03 目標定位與區域協同重要控制線落實劃定重要控制線落實劃定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實現三條控制線落地。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實現三條控制線落地。國家明確三條控制線劃定和管控原則及相關技術方法;?。ㄗ灾螀^、直轄市)確定本行政區域內三條控制線總體格局和重點區域,提出下一級劃定任務;市、縣組織統一劃定三條控制市、縣組織統一劃定三條控制線和鄉村建設等各類空間實體邊界6、。線和鄉村建設等各類空間實體邊界。規劃嚴格落實烏蘇市分解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指標和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把耕地保護紅線放在首要和優先位置,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依據烏蘇市國土空間規劃哈圖布呼鎮、百泉鎮不占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烏蘇市下達城鎮開發邊界,引導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04 鄉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4 鄉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形成“一核、兩軸、三(四)片區”的總體格局n 一核 即以鎮區為核心的重點發展區域n 兩軸 一條沿現狀X796縣道發展形成東西向城鄉發展軸;另一條為沿南北向鄉道發展形成南北向產業聯系軸。n 片區 形成特色養殖區、棉花種植示范區7、工業發展區、城鎮服務核心區一核、兩軸、四片區一核、兩軸、三片區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04 鄉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 產二 產三 產強化高效特色農牧業培育工業主導產業。強化綠色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的發展社區支持農業+體驗娛樂性農場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05 支撐體系銜接哈圖布呼鎮百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從區域連通、內部優化、農村道路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樹立“大交通”格局,加強區域內城鎮之間、鎮村之間的橫向交通聯系,加強東西向、南北向聯系,提高公路的技術等級,形成可達指數高、較為合理的路網體系。X796縣道自哈圖布呼鎮區向南直至312國道,向東經百泉鎮至甘河子鎮,由甘河8、子鎮區向南與312國道相連;另一條為北疆鐵路穿越鎮區南側,向西至阿拉山口,向東至烏魯木齊,并且在百泉鎮設有三級火車站。完善鄉村道路體系的建設提高路面質量,形成客運與道路有機結合的四通八達的路網結構。公用設施規劃公用設施規劃05 支撐體系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構建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形成“市級近郊系統共享服務市級城郊融合共享服務鄉級共享服務”的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其中政府為鄉(鎮)級共享服務的中心。因地制宜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鄉鎮服務設施布點合理,建立配套的文體、醫療服務設施體系。各行政村規劃集中設置文化活動室、物流配送點、警務室、村務室、便民農家樂、衛生服務站、農家書屋和老年活動室等設施。9、給 水公用設施規劃公用設施規劃05 支撐體系排 水依據烏蘇市城市總體規劃,哈圖布呼鎮百泉鎮水廠水源引自奎屯河、四棵樹河水源地。要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在水源地周圍建立衛生防護地帶,在水源防護范圍內,禁止施用持久性或劇毒性農藥,不許修建滲水坑、堆放廢渣、用污水灌溉農田和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排水系統排水體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匯入鎮區北側污水處理站。滿足現狀排水需求。供 電根據電力負荷、供電距離和變電站的服務半徑,合理選擇變電站的位置。線路應盡量形成環路或雙回路,使各變電站保持連通,提高供電可靠性。通 信供 熱燃 氣環境衛生鎮域城鎮和中心村營業服務網點100%覆蓋。至規劃期末,設置郵政服務網點,10、鎮域電話普及率達90%,并建成無縫覆蓋鎮域的網絡體系。鎮域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中心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電信網絡規劃期末實行光纖入戶,最終達到光網覆蓋全鎮。以節約能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供熱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根據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34-2010)采暖熱負荷指標推薦值。新建建筑均按節能建筑考慮。規劃從鎮區北側引燃氣管線至鎮區。規劃垃圾轉運站一處位于百泉鎮白泉村,滿足現狀需求。規劃進行合理科學的環境衛生設施公共廁所及廢物箱布局。村莊按照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標準進行配置綜合防災地震八度設防,在人流密集的鎮區、村莊居民點布局時至少設置兩條對外抗震防災通道,內部留有足夠11、的疏散避難場所。按照“平時防災救災,戰時防空”的原則,嚴格按照城鎮建設與人防建設相結合的要求配套建設居住區地下防空設施;城鎮生命線系統。06 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保護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危及文物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形式、高度、體量、色彩與文物保護單位的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損害文物保護單位及污染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準。序號名稱行政轄區類別級別類型1瑪尼王府哈圖布呼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古建筑12、2古榆樹百泉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其他3帕勒塔郡王墓哈圖布呼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古墓葬4喇嘛查次土墩墓哈圖布呼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古墓葬5喇嘛中溝墓地百泉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古墓葬6喇嘛西溝墓地百泉鎮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古墓葬歷史文化保護控制要求歷史文化保護控制要求06 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保護整體格局塑造。加強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引導優化“山水+棉田+特色養殖”的特色山水人文格局,營造城鄉與自然有機交融、互相呼應的美麗人居環境。特色風貌保護特色風貌保護 歷史文化點綴。遵循傳承文化、彰顯特色的原則,對歷史文化遺存實施嚴格保護,同時依照相關規范要求向公眾開放,發揮歷史文化遺存的社會教育、歷史借鑒和科學研究13、作用。打造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莊,展現本土文化特色。魅力空間營造。以山水+棉田+特色養殖人文格局為基底,整合自然景觀、歷史人文資源,進行組團式開發利用。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鎮,貫通全域魅力空間,展現哈圖布呼鎮百泉鎮的特色魅力。生態廊道設計意向指引道路景觀廊道設計意向指引劃定生態景觀廊道,依據廊道功能和類別分別從寬度、連續性、建設管控等方面提出風貌管控要求。生態景觀廊道劃定生態保護觀光游覽寬度連續性建設管控設計引導定功能管控項生態修復生態修復07 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水奎屯河是甘河子鎮重要的生態要素,規劃根據河道治理和保護需要劃定“藍線”,并按照藍線相關管理辦法嚴格管控。在藍線的外圍劃14、定50100米的保護范圍進行生態管控和建設,其余為農用的溝渠。對支渠、農渠等改造,保障農業用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通過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林一是結合防風固沙種植防護林,二是結合河道保護建設防護林和景觀林帶,三是結合路和渠建設農業防護綠帶。草草地治理的三個方向為退草還林,強化生態功能;退草還耕,促進農田連片集中;三是強化植被,修復生態功能。根據對現狀生態空間的分布情況,鎮域內的主要生態用地由水、林、草等要素組成。07 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落實底線要求、夯實生態本底按照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的要求,通過實施全15、域綜合整治,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的空間形態和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農用地整治一、農用地整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提高次生鹽堿較重地塊和中低產田地力,重點實施規?;瘶藴驶尢锞C合整治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輸配電工程等。落實耕地占卜平衡制度,補充耕地面積。二、村莊建設用地整治二、村莊建設用地整治有序推進農村居民點用地綜合整治。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低效利用和閑置宅基地進行綜合整治,重點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的拆舊復墾和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先用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用地。開展“空心村”整治,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復墾村莊閑置16、宅基地,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周轉建設用地指標。三、城鎮工礦用地整治三、城鎮工礦用地整治鎮域內的工礦用地較為分散,以棉花加工場和采礦用地為主。建議棉花加工場可以結合村鎮體系,成立農村合作聯社,對工廠適度集中,并考慮加工廠與農家大院的復合利用。對工業騰退用地、礦場廢棄地進行綜合整治,騰退指標、生態修復。鼓勵改造建設條件較好的工廠,提升工藝、擴大生產,并完善環境保護措施。1)鎮區的建設用地)鎮區的建設用地:一是要通過用地的整合置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二是要通過存量空間的改造更新,適度提高單位地塊的開發強度。2)鎮邊村的用地協調:)鎮邊村的用地協調:開展城鎮雙修,開展舊城有機更新,提升人居環境品質,17、規劃應予以改造治理,按照建設用地進行預留,今后通過鎮域流量空間安排指標,與鎮區空間協調布局,接納鎮區功能的溢出地。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08 鎮區規劃 遵從三個空間,不突破開發邊界,不占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內部優化路網,整治街巷環境。構建“一心、一軸、多片區”的空間結構一心:以現狀政務中心、醫院、學校及規劃的文體活動中心形成全鎮的發展核心;一軸:為中部公路基礎拓延形成產業經濟發展軸及居住生活服務軸;多片區:依據地塊現狀功能和規劃功能形成公建(行政服務)區、商住服務區、居住生活區、產業發展區。發展核心發展核心商住服務區、居住生活區產業發展居住生活區存量規劃思維,尊重現狀、有序更新,傳導上位規劃指18、標09 規劃實施1 1、建立規劃共同實施、協商治理與監督機制、建立規劃共同實施、協商治理與監督機制聚焦規劃制定、計劃安排、項目管理、監督執法四個環節,統一編制規劃實施和監督的操作細則,結合重點項目的工作推進情況,細化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加快推進,確保規劃相關要求落地。建立常態化協商治理機制,各鎮政府依職責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督促協調推進規劃任務和指標的分解落實,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聯合審批、綜合管理等機制和平臺,強化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同時,聯合監督執法各自行政區域內的規劃編制以及項目實施。2 2、建立標準統一的項目管理制度、建立標準統一的項目管理制度加強管理、技術標準領域合作,推進先行啟動19、區內標準互認、采信與檢驗檢測結果互認。探索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統分有度的區域一體化規劃自然資源標準體系,實現區域內重點標準目錄、具體標準制定、標準實施監管等方面的協同。以環境準入清單、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標準、規劃建設導則等形式,在先行啟動區施行統一的環保排放、產出績效、建設標準管理。按照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在兩省一市現行核準目錄的基礎上,整合制定統一的先行啟動區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對于核準目錄以外的項目,一律實行告知性備案。3 3、統一審批、統籌推進跨區域項目、統一審批、統籌推進跨區域項目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通投資項目“一網通辦”渠道,優化營商環境。示范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負責先行啟動區內除國家另有規定以外的跨區域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和備案管理。對政府投資項目按照“誰出資、誰負責”的原則加強管理。先行啟動區項目在統一的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辦理,實行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哈圖布呼鎮、百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