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市白楊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草案)(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699
2024-11-11
18頁
2.22MB
1、 烏蘇市 白楊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關系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白楊溝鎮作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其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更是牽動著每一位居民的心。為此,我們特此發布白楊溝鎮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旨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確保規劃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符合民意。本規劃稿從白楊溝鎮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出發,對鎮域內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規劃。我們深知,規劃的實施離不開廣大居民的支持和參與,因此,我們2、真誠地希望各位能夠積極參與到規劃的討論中來,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深知,規劃的過程是一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過程。我們期待著與您共同探討白楊溝鎮的未來發展方向,共同繪制出一張符合白楊溝鎮實際、具有前瞻性的國土空間規劃藍圖。讓我們攜手共進,為白楊溝鎮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各位對白楊溝鎮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也期待著與您共同見證白楊溝鎮的美好未來。前言 01 規劃總則 02 目標定位 03 空間規劃 04 實施保障 目 錄 鎮政府鎮政府 n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的范圍包括白楊溝鎮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全域面積1592.17平方公里。下轄5個自然村、1個社區。鎮政府位于3、向陽村。n 規劃期限 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 2025年。01 規劃總則 是烏蘇市重要礦產能源中心 南部重要生態旅游節點 n 規劃目標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生態環境保 護制度,強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有效管控。至2035年,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 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城鎮布局更加緊湊,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以中 心鎮區為主體,重點村為支撐的多中心、網絡化、集約式、開放式、協調式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形成。資源4、利 用更加集約高效,資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集約、綠色、低 碳、循環的資源利用體系基本建成。承接上位規劃 主體功能分區能源資源富集區、重點生態功能區 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以及牧業為主、農業為輔的第一產業,引導煤礦產業綠色發展。02 目標定位 n 功能定位 生態保護區 生態牧業區 生態牧業區 n 統籌落實三條控制線 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19.23公頃。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99712.18公頃 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35.77公頃。n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規劃形成“一廊、兩軸、一心、兩區”的總體格局。一廊:G217國道沿線生態廊道。兩軸:S101沿線產業發展軸、5、安集海峽谷旅游發展軸。一心:以鎮政府為政治經濟中心。兩區:鎮域南部天山北坡生態保護區、鎮域北部草原生態牧業區。03 空間規劃 03 空間規劃 n細化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生態保護區: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 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占全域面積的62.63%。生態控制區: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占全域面積的27.80%。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占全域面積的0.01%。鄉村發展區: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占全域面積的0.60%。n 鎮村體系規劃 規劃全域形成鎮區2個中心村3個基層6、村三級鎮村體系格局。n 村莊分類引導 白楊溝鎮除城鎮開發邊界外,共涉及5個自然村、1個社區,按照“生態、活力、協調、可持續”的目標分類引領鄉村發展。白楊溝鎮下轄村莊共劃分為特色保護類、穩步改善類兩個村莊類型。03 空間規劃 穩步改善類 特色保護類 鎮區(向陽村)巴音溝、烏拉斯臺村 烏蘭布拉克村 社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強農業全產業鏈整合 創新農業產業經營體系 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加強農村居民點建設 加強村莊發展引導 提升村莊公共服務配套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03空間規劃 n 推進城鄉融合 開展農村人居 環境整治 對標自治區“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7、中“第二檔千村示范”的建設標準。主要在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道路硬化、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提檔升級。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村莊引導 統籌規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先發展農村教育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配套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對標自治區“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中“第一檔萬村整治”的建設標準。基本要求是所有行政村做到村容村貌干凈整潔。城郊融合類、其他待定類村莊引導 推進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提升農村養老服務 加快村民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完善便民服務設8、施 統籌交通、郵政、商務、供銷等資源,逐步建成由“市級分撥中心、鄉鎮物流站點、村級物流網點”構成的農村物流配送站點網絡。完善農村交通物流 推進防洪抗旱減災、農村安全飲水、農村管網改造延伸、水源改造、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農牧區水利基礎設施等水利工程建設。建設農村水利工程 推進鄉村電氣化、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光伏扶貧、電 采 暖、“電 化 農村”“煤改電”等電能替代工程、農村沼氣等工程建設。建設能源基礎設施 03空間規劃 n村莊建設引導 水資源 耕地資源 林地資源 草地資源 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編制節水工程規劃,加強節水工程建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建9、立節水管理信息系統;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總量。嚴格落實耕地保有量,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以防護林保護為主,基本保持不變;人工林得到重點培育,城鎮綠化面積和農田林網覆蓋率大幅提升。以恢復為主、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畜牧業運行質量為目標,遏制草原退化趨勢,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初步建立起人與資源、環境之間和諧統一的良性生態系統。03空間規劃 n自然資源保護 n 重點修復區域 森林資源修復區 1 全面實施以防護林體系工程、鞏固退耕還林及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國家級公益林建設為重點的林業重點工程。n10、 國土綜合整治 農用地整治 一般農用地整理 高標準農田建設 土壤環境修復 農地生態景觀塑造 宜耕后備土地開發 建設用地整治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舊廠礦改造 農村居民點復墾 村莊低效用地盤活 流域治理區 2 結合小流域治理和重點河段防護開展流域治理,與防洪建設相結合,防治以河道侵蝕為主的水土流失。n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03空間規劃 n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交通規劃依托現有道路基礎,結合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指引,提升道路的通達性、連貫性、閉合性、開放性。規劃完善道路骨架,加強全域東西、南北間地區聯系,促進全鎮域區域聯動發展。規劃鎮區、巴音溝村新增一處公交站點,主要沿境內省道線進行布置,滿足村民11、出行需要。03空間規劃 n構建兩級生活圈體系,優化城鎮公共服務功能 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鄉村社區生活圈兩級結構。規劃圍繞白楊溝鎮區中心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配置鎮政府、村委會、派出所、司法所、信用社、衛生院、文化活動中心、小學、幼兒園等設施。村莊按照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鎮國土空間中鄉村社區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公共服務設施結合村莊現狀公共設施增補。03空間規劃 設施類別 村/組 鎮區 行政服務 村務室、警務室 村務室、警務室 教育設施 村幼兒園*幼兒園、小學*醫療衛生 村衛生室 衛生服務站 養老設施 老年活動室、村級幸福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商業服務 便民農家店、金融電信服務點*、快遞服12、務站 集貿市場、金融電信服務點、快遞服務站 文體娛樂 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紅白喜事廳*、特色民俗點*文化活動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 衛生設施 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小型排污設施*生活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小型排污設施*公共安全 避難場所*、緊急避難道路、志愿消防隊或微型消防站 固定避難場所(操場、廣場等)、緊急避難道路、鄉鎮消防隊 交通出行 公交站點*公交換乘車站 注:標*為選配設施 n鄉鎮中心區空間格局構建 根據用地現狀和道路分割,規劃擬采用“一心、一軸、兩區”的功能結構:1、一心:政治文化中心。2、一軸:南北向829縣道發展軸。3、兩片區:政治經濟綜合服務區、鄉村居住區。03空間13、規劃 n公共服務設施與社區生活圈規劃 03空間規劃 鄉鎮級公共設施(15分鐘):鎮區現狀衛生院、村委會文化室、小學、幼兒園均滿足15分鐘生活圈。社區級公共設施(510分鐘生活圈):本次規劃涉及的組團級文體設施主要為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健身場地等,結合各居住組團內的商業用地、公共綠地混合布置,不獨立設置用地。幼兒園 衛生院 市場 鎮政府 小學 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 給排水給排水 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建設安全、高效、綠色的污水處理系統。環衛環衛 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抗震抗震 生命線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其余14、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建設綜合防災減災中心,落實防震減災規劃重點項目。消防消防 建立消防法制健全、宣傳教育普及、監督管理有效,基礎設施完善、技術裝備良好、體制合理、隊伍強大、訓練有素、保障有力的消防安全體系。防洪防洪 構建與流域、區域相協調的防洪除澇格局,統籌安排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強化城市防洪管理,構建科學的防洪減災體系。電力電力 構建容量充足、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慧高效的現代化電網。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終端能源消費電能占比達到40%。燃氣燃氣 多氣源保障供應。逐步改造為全面使用天然氣,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適性。通信通信 建設“寬帶、融合、泛在、共享、安全”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加快5G網絡等新型數15、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網絡服務能力。構建城鄉協同、綠色低碳、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網絡構建城鄉協同、綠色低碳、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網絡 03空間規劃 n市政基礎設施 n近期建設 近期建設期限為2025年。近期建設目標: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原則,推動中心鎮區城鎮建設高質量發展。通過城鎮更新與建設、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強化產業支撐等措施,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特色小城鎮。近期建設重點項目:落實省、市、縣重大項目,提供資源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n數據庫建設 按照統一建庫標準,建設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數據庫,逐級匯交,并納入縣、市、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加強各部門共享共用,為鄉鎮總規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周期管理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持。04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