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704
2024-11-11
23頁
28.37MB
1、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4年10月目 錄CONTEXT01規劃總則1.1 區位及簡介1.2 規劃期限與范圍02總體定位與目標戰略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03國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04綜合支撐體系4.1 構建互通共享綜合交通體系4.2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4.3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配置標準05生態修復與國土整治5.1 加強生態修復5.2 全面推進國土綜合整治06中心鎮區布局6.1優化鎮區空間布局07規劃實施保障7.1完善規劃銜接傳導機制7.2.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機制01規劃總則1.1 區位簡介1.2 規劃期限與范圍烏蘇市四棵2、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1.1 區位簡介四棵樹鎮距烏蘇市城區50公里,成立于1997年,東依哈圖布呼鎮,西靠第七師一二四團,南鄰吉爾格勒特鄉,北臨柳溝水庫引洪渠,312國道和亞歐橋鐵路橫穿鎮區,交通便利,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農業鄉鎮,曾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驛站,在清代是遠近聞名的四棵樹東都爾鎮,現是烏蘇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四棵樹鎮區位示意圖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3、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1.2 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為年,近期至年,規劃目標年為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烏蘇市四棵樹鎮行政轄區面積為113.908平方公里(11390.79公頃),含10個行政村;其中鄉政府駐地面積為0.727平方公里(72.7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鄉村區域面積為113.181平方米。規劃范圍圖 例城鎮開發邊界村界鎮界02總體定位與目標戰略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4、ESHU TOWN,WU SU依據上位規劃和四棵樹自身發展特色資源,明確四棵樹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農業為依托,努力把四棵樹鎮建設成為烏蘇市特色水稻種植示范鎮,現代商貿,服務發展示范片區,生態康養,現代化農業發展示范地。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03國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建四棵樹鎮“一帶兩軸、一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帶:四棵5、樹河景觀帶兩軸:城鎮鄉村發展軸、312國道發展軸一核:四棵樹鎮綜合服務核四區:特色農業種植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工貿配套服務區、特色生態文旅發展區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障數量不減,質量有提升。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分級管控,嚴控生態保護紅線內人為活動,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在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基礎上,以現狀城鎮開發建設為基礎,6、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形成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推進城鄉發展不可逾越的紅線。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04綜合支撐體系4.1 構建互通共享綜合交通體系4.2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4.3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4.1 構建互通共享綜合交通體系依托連霍高速、G312國道、X795鄉道,打造“區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公路網格局。對外交7、通保留并優化鄉域內現狀道路,適度增加次干道和支路建設密度,加強鄉政府駐地與周邊鄉村的高效連接。以X795鄉道為鄉域聯系主干路,使得鄉政府駐地與各村之間形成快捷、方便的交通網絡。內部交通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4.2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構建品質生活圈,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抓手,完善城鎮功能統籌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明確行政管理、文體科技、教育、醫療、生活服務等各類公共管理和服務設施用地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和規模要求,依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相關配置8、要求,四棵樹鎮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分為城鎮社區生活圈和鄉村社區生活圈兩個層級。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鎮區及周邊村隊現狀由烏蘇市農村供水站供水,規劃新建四棵樹水廠,建成后為四棵樹鎮和吉鄉供水。距離鎮區較遠村隊有集中供水水源井,規劃完善水源井防護措施和消毒、凈水設施。規劃排水工程采用不完全分流制,規劃在鎮區新建污水處理廠,各個村隊可根據實際情況新建小型地下污水處理裝置或沼氣池。對鎮區電力線路進行改造,并對現狀變壓器進行擴容,規劃電力電纜采用管道沿道路敷設。在鎮9、區對通信線路進行改造,做到光纖到戶,實現三網合一。規劃保留現狀郵政所。規劃電信電纜采用管道沿道路敷設。規劃期內5G基站覆蓋團域。對鎮政府現狀集中供熱燃煤鍋爐房進行改造擴容,規劃改造后通過管道為集中建設區供熱。村隊采用電采暖方式供熱。由擬建液化石油氣混空氣站通過管道供氣。鎮區建設封閉式垃圾中轉站,近期采用現狀垃圾填埋場,中遠期運送至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四棵樹鎮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完善應急避難場所、人口疏散地域和緊急疏散通道建設,按社區人口密度和發展趨勢預留足夠的應急避難空地,選擇將鎮政府、學校、公園廣場等開敞空間和活動廣場作為應急避難場所。供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電信工程供熱工程燃氣工程環衛10、工程防災減災工程4.3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配置標準05生態修復與國土整治 5.1生態修復 5.2 國土綜合整治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生物多樣性修復p 建立生態走廊和生物通道,促進不同生境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促進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提升。5.1 生態修復工礦用地生態修復p 對于閉坑、廢棄的采礦用地,通過復墾綠化、林木種植等措施恢復其生態功能。農田生態修復p 完善農田防護林和灌溉系統,確保農田水分充足,減少水資源浪費,逐步降低地下水抽采量。河11、道治理p 通過對四棵樹河基底修復、定期河道疏浚,以及河流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建設流域生態廊道。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建設用地整治p 優化居民點布局:逐步解決宅基地布局散亂和超用地問題,引導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提升鄉村整體風貌。p 工礦用地整治:通過場地平整、污染治理等措施,將存量工礦用地轉化為有效建設用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p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集約精準保障農村基12、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提高土地的吸引力和承載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5.2 國土綜合整治圖 例村莊建設整治區農用地整治區工礦用地整治區喬木林地天然牧草地河道灘涂農用地整治p 建設高標準農田:實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實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p 復耕復種撂荒耕地:通過改善水利設施、修建田間道路、配套灌排水和輸配電等設施;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措施,恢復撂荒地肥力,可以有效利用閑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p 農用土地整合:完善農田道路、灌溉、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抗災能力和生產效率。06中心13、鎮區布局6.1 優化鎮區空間布局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6.1 優化鎮區空間布局07規劃實施保障 7.1 完善規劃銜接傳導機制 7.2 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7.3 體檢評估機制烏蘇市四棵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AND SPACE IN SIKESHU TOWN,WU SU7.1 完善規劃銜接傳導機制市級國土空間分區規劃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詳細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重大設施重要控14、制線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本級落實 規劃核心引領詳細規劃傳導 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以及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確定中心鎮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方案,在重要控制指標、功能布局和要素配置等方面提出指導約束要求,在空間形態、風貌塑造等方面提出控制引導要求。落實落實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以及“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 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傳導針對村莊規劃提出綜15、合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基礎設施配置等引導要求,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底線管控的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的傳到落實到村莊規劃中。針對鎮區明確的鄉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提出重要功能布局、開發強度、要素配置、空間形態等方面的約束要求。鎮區“五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綜合防災設施布局等細化落實至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村莊規劃市級鄉鎮級7.2 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機制依托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張圖”實施 監督信息系統,提高國土空間動態監管 和績效評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年度鄉鎮體檢、五年定期評估和重點領域專項評估相結合的規劃實施評估制度。提升對國土空間16、數據監 測能力 加強規劃實施的執法 監督與績效考核建立規劃定期評估、預警和及時維護制度建立“獎懲并舉”的干部績效考核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7.3 體檢評估機制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的公眾參與,建立全過程的公眾參與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充分調動群眾參與規劃管理決策的積極性。加大國土空間規劃政策內容的公眾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和社會組織對規劃實施進行監督。組織保障 政策引導 制度支撐 公眾參與 建立鄉鎮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規劃實施措施,按照國家“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要求,監督檢查規劃執行情況。以上位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為基礎,建設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作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的成果組成部分同步上報。推動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并做好與市級平臺對接,積極推進與其他信息平臺的橫向聯通和數據共享。鼓勵基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探索建立城鎮時空感知系統,促進智慧規劃和智慧城鎮建設,提高國土空間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按照國家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增存掛鉤、耕地占補平斯和進出平衡、林地和草地占補平衡等制度設計,引導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