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縣小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802
2024-11-12
21頁
10.45MB
1、灤平縣小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公告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等精神,為優化小營鎮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規范開發秩序,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編制灤平縣小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為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凝聚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共識,現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建議。一、公示時間2024年11月08日至2024年12月07日,共30天。二、公示方式灤平縣人民政府網站(http:/ 1Part 4Part 5Pa2、rt 2Part 3規劃總則1.1 編制背景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和范圍 定位目標2.1 職能定位2.2 發展目標 國土空間格局3.1 落實“三條控制線”3.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 細化落實國土規劃分區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基礎設施支撐體系4.1 快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4.2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4.3 堅韌穩固的公共安全體系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5.1 規劃傳導5.2 實施保障目 錄1.1 編制背景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和范圍 規劃總則Part 1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3、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項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部署。按照國家、河北省、承德市和灤平縣要求,我鎮組織開展了灤平縣小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是規劃期內我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的總綱,具有戰略性、協調性、綜合性和約束性。1.1 編制背景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基礎上,嚴格落實市縣劃定的“4、三區三線”,科學劃定鎮域內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嚴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推動綠色發展。全面提升城鄉建設品質,營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舒適、方便安全的人居環境,推進人民高品質生活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生態、交通、產業等全面對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縣域融合發展。推動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建設用地集約水平,促進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實現高效發展。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制定國土空間保護和利用策略,傳承歷史文化脈絡,保護利用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加強特色發展。0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5、發展02堅持以人為本、高質發展03堅持區域協調、融合發展04堅持節約集約、高效發展05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1.2 規劃原則 1.3 規劃期限和范圍2021年至 2035 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期限鎮域規劃范圍:小營鎮行政管轄區域范圍,包括10個行政村,總面積129.01平方千米。鎮區規劃范圍:小營鎮政府駐地城鎮開邊界圍合范圍,總面積0.36平方千米。規劃范圍鎮域面積129.01平方千米2.1 職能定位2.2 發展目標 定位目標Part 2結合小營鎮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確定小營鎮的發展目標為:2.1職能定位2.2發展目標3.1 落6、實“三條控制線”3.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 細化落實國土規劃分區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 國土空間格局Part 3 3.1 落實“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0.96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落實城鎮開發邊界0.37平方千米。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8.09平方千米。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 3.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核多點、一廊兩區“的總體格局一核鎮區綜合服務核心一廊濱水生態景觀廊多點哈叭沁、馬劍溝門、外鋪、鐵馬、閆莊、二道灣子、瓦房、付營居民生活點兩區北部綠色礦山示7、范區南部現代農業發展區3.3 細化落實國土規劃分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得擅自占用和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結合縣域礦產資源規劃,促進礦產資源開采布局優化。農田保護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構建“1+1+8”的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8、系結構為:一般鄉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體系。1個中心村哈叭沁村8個基層村馬劍溝門村、外鋪村、鐵馬村、二道溝門村、閆莊村、二道灣子村、瓦房村、付營村1個一般鄉鎮小營鎮區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系統整合、充分挖掘并保護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建立具有鄉鎮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小營鎮擁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嚴格落實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界線,科學合理地采取挖掘、保護、修繕、維修、改善措施,并對文物古跡周邊地區開展整修、整治等改建、治理活動。建立歷史文化展示與傳承體系,創新完善保護與活化利用制度與機制,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與自然景觀資源、現代城市功能和生活有機融合。鼓勵9、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創新探索多元歷史文化資源功能活化模式,延續歷史文脈。4.1 快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4.2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4.3 堅韌穩固的公共安全體系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Part 44.1 快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建立以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省道、縣道等區域交通為骨架,鄉道為支撐的干支結合、層次分明、功能齊全的網絡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理順干路、支路、巷路等級體系,建成區打通斷頭路、加強支路與干路的銜接,實現與已建道路的銜接貫通。4.2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落實區域設施,完善鎮村市政基礎設施配套04.通信03.電力02.排水01.給水05.燃氣u構建全域覆蓋供水體系,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10、資源利用效率。u鎮區和有條件的村莊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u規劃1處污水處理設施。u加快推進現代化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資源配置能力。u加快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網絡建設總體水平。u人口集中區實現5G覆蓋率100%。u加快燃氣管網建設,實現城鎮燃氣管道全面覆蓋,確保城鎮供氣安全。06.環衛u采用城鄉一體化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u遠期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u規劃1處垃圾轉運站。“適度超前、防控結合”提高體系標準和建設質量。防洪排澇 完善人防工程設施,加強對重點目標的防護。人防工程“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打造現代化消防體系。消防規劃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氣象災11、害“整治避讓、合理布局”提高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抗震規劃 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地質災害完善多災種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平臺提高災害設防標準,提升綜合防災能力,加強防災宣傳教育。防災應對極端氣候和多種災害風險完善城鄉安全布局,落實災害風險預案,提高生命線系統保障能力,韌性應對災害風險,構建綜合避難疏散體系,優化防災減災空間。減災適應新常態的城鄉減災空間構建現代化應急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災害應對體系建設。救災建設韌性城鄉的應急管理體系4.3 堅韌穩固的公共安全體系 5.1 規劃傳導5.2 實施保障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Part 5 5.1 規劃傳導總詳編制年12、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落 實 縣 級 國 土 空 間 總 體規 劃 確 定 的 發 展 定 位、人 口 規 模、永 久 基 本 農田 保 護 任 務、生 態 保 護紅 線、城 鎮 開 發 邊 界 等約 束 性 指 標;落 實 重 大基 礎 設 施、生 態 系 統 等空間布局。村莊村莊規劃規劃確定村莊規劃編制單元,明確村莊規劃編制數量和名單。對村莊規劃提出等級類型、發展方向等引導,劃定村莊建設用地邊界。將底線管控的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村莊。實施實施傳導傳導鄉鄉鎮鎮級級落實落實傳導傳導縣級縣級規劃規劃 5.2 實施保障健全用途管制制度以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制定城鎮開發邊界內外差異化的管制措施。對水源地、文物保護區等特殊區域,管制指標和要求要符合相關規定。完善空間規劃傳導體系建立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形成“兩級三類”規劃體系,實現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構建國土空間規劃傳導體系。健全規劃實施問責制度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督制度,強化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督,為接入全縣統一規劃監管信息平臺提供數據基礎。健全監督問責機制,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考核。加強規劃宣傳公眾參與和監督是鎮規劃實施的有利保障,加強規劃宣傳,增強全民規劃意識,使之自覺執行總體規劃和有關法規,積極支持與參與城鎮建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