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縣萬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821
2024-11-12
33頁
4.83MB
1、草案公示版將樂縣萬安鎮萬安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T H E L A N D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 O F W A N A N萬安鎮人民政府福建省地質工程研究院目錄01規劃總則利用優勢,明晰開發保護目標結構優化,統籌全域空間格局統籌規劃,保護發展齊頭并進做強中心,建設一流品質鎮區綜合整治,打造萬安幸福樣板系統升級,完善支撐體系建設規劃傳導,落實分期行動計劃C O N T E N T S05020304060708規劃總則011.1 規劃原則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原則4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推動2、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城鎮。2以人為本,科學規劃以人為本,完善功能,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1承接傳導,落實管控嚴格承接上位規劃約束性指標和控制性許可要求,明確向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傳導的內容與要求。4注重實操,突出近期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及用地安排制定近期實施規劃。1.14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提升規劃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1.2規劃范圍和期限5規劃范圍本次規劃包含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范圍:144.48平方公里1個社區、8個3、行政村、1個良種場:翔安社區、萬安村、良坊村、正溪村、坊頭村、高坊村、寺許村、福匡村、吳厝地村和孫坊良種場。鎮區范圍:6.76平方公里萬安建成區、寺許村主村和規劃擴展區域。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遠期:2031-2035年。利用優勢,明晰開發保護目標2.1 發展定位2.2 規劃目標022.1發展定位7以綠水青山為底,特色農業為重要支撐,重點發展特色農林產業,商貿、農副產品加工,打造福建省農業強鎮、將樂北部農業產業融合中心,建設美麗、幸福“萬安樣板”。8至2025年,以特色農林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高效發展,推行城鄉發展一體化戰4、略,合理、有序引導撤并村莊人口向鎮區集中,以產業為支撐加快城鎮化發展;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空間底線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鎮村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生產集約高效、城鄉和諧宜居的城鎮。至2035年,優化開發利用方式,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增強自然資源治理能力,形成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治理防控的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形成城鄉融合、綠色循環、集約高效、安全韌性的國土空間資源利用體系,實現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2規劃目標結構優化,統籌全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落實各類管控線3.3 規劃分區3.4 優化村莊布局033.15、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0構建“一帶、一核、兩片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交通(福銀高速、528國道)、生態溪流(安福口溪)廊道為紐帶,外接內連,是鎮村產業融合發展聚集帶。一帶以萬安鎮區為依托的將樂北部區域綜合服務、產業發展核心。一核鎮域東北部以九仙山生態屏障、水源地保護為基礎兩片區依托豐富礦產資源,打造綠色生態能源發展區;鎮域西部依托豐富農林業資源,構建綠色生態農林發展區。3.2落實各類控制線11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849.64公頃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2735.79公頃嚴格落實城鎮開發邊界:90.39公頃3.3 規劃分區12根據萬安的土地用途,結合鎮域空間發展策略,細化落實將樂縣國土空間規劃用途分6、區。3.4優化村莊布局13 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村莊應向城鎮轉型或集中安置,近期以城鄉融合為重點,遠期則可轉化成城鎮社區。集聚提升類科學確定村莊發展方向,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穩定改善類充分考慮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在現狀用地基礎上合理確定規劃建設用地規模與布局。統籌規劃,保護發展齊頭并進4.1 產業發展規劃4.2 產業用地保障4.3 全域旅游發展4.4 歷史文化保護044.1產業發展規劃15 四大特色產業以溫氏集團為龍頭的禽類種蛋孵化產業一鴨:生態大棚養鴨以金森集團為龍頭的花卉苗木產業一樹:雜交鵝掌楸苗木培育以綠豐公司為主的蔬菜產7、業一菜:蔬菜保供基地以綠景農公司為主的生態大米產業,發揮制種生態優勢,發展水稻制種一米:生態有機大米 一二三產業融合 畜禽養殖:實施“養殖-屠宰-銷售”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推進“集約化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花卉苗木:實行苗木訂單模式,即“公司提供苗木、技術指導-農戶培育-公司訂購-公司銷售”。生態大米;“科研+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主攻中高端產品,銷往江浙滬。果蔬:建成集種植、分級、包裝、冷藏、配送及直銷等環節為一體的完整鏈條。4.2 產業用地保障16統籌配置用地計劃。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項目、民生等項目用地計劃,充分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用地。統籌邊界內外用地。城鎮開發8、邊界外用地優先保障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需求,產業用地重點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項目傾斜。4.3 全域旅游發展17突出萬安全域森林康養這一特色,圍繞“綠色+古色+紅色”,多角度、多方位挖掘開發生態環境資源、傳統地域民俗文化和蘇區紅色文化,通過旅游產品差異化的塑造,加強與將樂老牌國家級景點串聯,形成旅游串線。歷史文化保護18構建涵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部分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縣級2處文物保護單位142處傳統風貌建筑圖 例60處不可移動文物3處歷史建筑萬安花燈制作技藝、萬安牛會非物質文化遺產4.4做強中心,建設一流品質鎮區5.1 構建鎮區空間格局5.2 優化鎮區9、用地布局5.3 提升鎮區居住空間055.1 構建鎮區空間格局20構建“一心一點一軸三組團”的鎮區總體空間格局。寺許綜合服務節點。一點萬安綜合服務中心,主要承擔行政、文化、教育、商貿、旅游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一心沿G528國道建構南北連通的萬安鎮區服務功能拓展軸。一軸形成南部產業組團、中心居住組團、寺許居住組團。三組團5.2 優化鎮區用地布局21重點優化居住空間與工業布局,提升公服商業與公共綠地。規劃增量主要是北部產業用地、南部產業用地和安置小區,用于將樂北部四鄉鎮居民安置及萬安產業發展配套,并預留彈性用地。規劃存量主要梳理路網體系形成網狀,優化設施用地布局。5.3 提升鎮區居住空間22居住用地10、以集中布局為原則,避免因分散布局給配套設施帶來資源浪費,使資源整體利用最大化。規劃城鎮住宅用地與農村宅基地合42.80公頃。用地規劃居住用地規劃注重完善設施配套和人居環境美化,各居住小區應設有集中綠地和兒童游樂場所,必須按規定設置停車場、停車庫。住宅設計體現地域性和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居住水平的居民對住宅的需求,充分考慮人與環境的關系,倡導建設生態型居住區。規劃鎮區形成翔安組團、萬安組團、寺許組團等3個居住組團,規劃鎮區常駐人口7650人。居住組團綜合整治,打造萬安幸福樣板6.1 土地綜合整治6.2 生態保護修復066.1 土地綜合整治24 推進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有序推進實施“千畝方”農用地集中11、連片整治工程,形成耕地布局集中連片、農田配套設施完善、田園美麗、生態和諧、適合規模種植和現代農業生產的優質耕地。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推進鎮區老舊小區、舊廠等改造,對存量低效用地進行再開發,推進城鄉用地集約利用,盤活閑置和低效用地,緩解產業用地供需矛盾。生態保護修復25一水土流失治理水環境修復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良坊及福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安福口溪、里源溪、王林坑溪等小流域水環境修復、生態岸線治理石巖頭自然村銀鐵錳礦、孔坪自然村石英礦等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6.2系統升級,完善支撐體系建設7.1 提升綜合交通體系7.2 優化公共服務體系7.3 完善市政設施體系7.4 筑牢安全韌性體系07正溪村、良12、坊村、高坊村增設城鄉公交停靠點。高坊村、坊頭村配建停車場。交通設施7.1 提升綜合交通體系27“兩縱三橫”的交通骨架“兩縱”即福銀高速、國道G528“三橫”即縣道X758,鄉道Y021和鄉道Y023新增縣道X756、福銀高速路口擴寬、國道G528線6公里拓寬、鄉道Y023提升改造。交通網絡提升圖 例7.2優化公共服務體系28 構建“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基層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5-10分鐘、15分鐘”兩級城鎮社區生活圈。構建“村/組”鄉村社區生活圈。按中型鄉鎮的標準配置公共和商業服務設施。鎮政府駐地:萬安村、翔安社區、吳厝地村安置小區、寺許部分。中心村:坊頭村。基層村:良坊村、高坊村、正13、溪村、福匡村4個行政村。圖 例7.3 完善市政設施體系29給水工程:擴建水廠規模,規劃新建水庫,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排水工程:污水處理廠擴容,正溪新增污水處理設施,遠期雨污分流。電力通信工程:新建風電光電工程,實現通信管網地下化。燃氣環衛工程:新建燃氣設施,提升改造垃圾轉運站。健全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給水排水電力燃氣環衛通信7.4筑牢安全韌性體系30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主要分布于萬安村、良坊村,次重點防治區零星分布于鎮域周邊,其他部分均為一般防治區。鎮區和其他村莊分別按20年一遇、1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山洪、排澇、內澇防治標準為10年一遇。防洪排澇抗震防災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6度,鎮域14、內一般建筑按6度設防,生命線工程設施及重要設施建筑按7度設防,排洪主干管建設按7度設防。規劃設置一處二級消防站。消防安全人防工程鎮區人防人均防護面積達1平方米,并應配套相應指揮工程等。規劃鄰避設施6處,避災點11個。避難疏散系統規劃傳導,落實分期行動計劃8.1 完善傳導機制8.2 落實分期實施計劃088.1 完善傳導機制32 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規劃傳導機制。市縣級專項規劃鎮級專項規劃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用途管制依據橫向傳導縱向傳導8.2 落實分期實施計劃33 建立分期規劃重點項目清單,落實分期規劃重點項目26個,從交通、水利、能源、旅游、民生、產業共6個方面做出項目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