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縣程委鎮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182
2024-11-18
24頁
8.54MB
1、博野縣程委鎮人民政府2024年11月博野縣程委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011.1編制背景1.2規劃原則1.3規劃期限和范圍21.1 編制背景3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按照國家、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相關要求,程委鎮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博野縣程委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2、工作。規劃是程委鎮編制的首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是對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對博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等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依據。1.2 規劃原則堅持底線約束、綠色發展堅持多規合一、節約集約發展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嚴守糧食、生態和國土安全底線,構筑自然資源集約高效、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的發展格局。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融合為國土空間規劃,實現鄉域空間規劃全覆蓋、全要素管控。全面推進節約集約土地,合理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布3、局,促進城市高效發展。堅持區域協同、融合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品質發展扎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強化生態共保、環境共治、設施共享、產業共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治理導向相結合,處理好發展與保護利用的關系。41.3 規劃期限和范圍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程委鎮行政轄區,分為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層4、次。鎮域:包括33個行政村,總面積7136.48公頃。鎮政府駐地:為程委鎮政府駐地,即程委村。562.1發展定位2.2目標愿景02絲網加工集聚地,農業生產示范區2.1 發展定位充分考慮程委鎮現狀實際情況和面臨的機遇挑戰,落實博野縣發展戰略的要求,綜合確定鄉鎮功能定位為:依托于程委鎮現有的絲網加工及特色農業種植為基礎,突出特色產業,差別化發展,在避免同質化的基礎上,形成以絲網等有色金屬加工、特色農業種植為主導的綜合型小城鎮。72.2 目標愿景2025年2035年2050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國土空間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穩定性增強,以人為核心的新型鄉5、鎮化建設加速推進,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振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空間治理框架基本形成。全面形成主體功能明確的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糧食安全格局更加穩固,生態文明建設邁出重大步伐,自然資源利用更加集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更加優化,綠色宜居鄉鎮建設取得新實效,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達到更高水平,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觀特色更加凸顯,糧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893.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落實“三條控制線”3.3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3.4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3.5集約緊湊的建設空間3.6生態修6、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3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心一心:程委鎮的發展核心鎮駐地;三區雙軸即濱河生態風貌區;中部城鎮發展區;東部高效農業區。即鎮區的東西向主要發展軸、南北向博程路主要發展軸。構筑“一心一帶、雙軸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103.2 落實“三條控制線”堅持底線思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維護糧食安全大局出發,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一帶一帶:潴龍河生態保護帶;落實上位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位于鎮域西北部。3.2 落實“三條控制線”11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因地制宜,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城鄉發展規律,引導7、促進城鄉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促進集約節約發展。落實城鎮開發邊界鞏固提升耕地質量與生態建設,逐步把鎮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依托區位優勢和農業生產基礎,高質量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休閑旅游升級。3.3 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12現代農業智慧農業雙帶沿潴龍河生態景觀帶、沿小白河生態景觀帶以全域生態本底為基礎,以強化全鎮生態整體性為目標,構建全鎮“雙帶雙廊”生態保護格局,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綠色空間。3.4 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雙廊曲港高速生態廊道、博程路生態廊道規劃全鎮形成“一般鄉鎮、中心村和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3.5 集約緊湊的建設空間 鎮村體系13規劃至8、2035年形成1個中心鎮8個中心村24個基層村鎮政府駐地。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資源稟賦等,按照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保留改善類的思路,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集聚提升類規劃確定為中心村的村莊。保留改善類人口規模相對較小、配套設施 一般。3.5 集約緊湊的建設空間 分類推進鄉村振興148 8個2424個城郊融合類1 1個3.6 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開展河流生態系統治理加強林地保護推進國土綠化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推進農用地整理有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以潴龍河為重點,開展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工程、河岸景觀恢復工程、人工9、濕地建設工程、生態補水工程等。15以鎮域內殘次林地為核心點,構建完善的森林城市生態體系,推動全縣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結合河流水域、生態廊道及外圍生態空間構建生物多樣性區域,設置小型涵洞式通道,保障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活躍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及占補平衡項目。加強散亂、廢棄、閑置和低效利用農村建設用地盤活。優化各項用地布局,為鄉村振興提供空間保障。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 加強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164.1空間形態引導4.2住房建設與人居環境4.3綠化系統與公共空間044.1 空間形態引導低、多層居住建筑整體建筑風貌宜以傳統建筑風貌為主。以米黃色、10、赭石色、青灰色為主色調;鼓勵在建筑立面細節處理上引入地域傳統元素;在建筑高度上應盡量避免對周邊環境的視線遮擋和景觀破壞。高層居住建筑整體建筑風貌宜以現代建筑風貌為主。以淺駝色、赭石色、青灰色為主色調;應嚴控建筑面寬、高度及建筑高寬比;盡量避免高層建筑對山水景觀資源的遮擋及對人們觀賞視線的遮擋;鼓勵建筑屋頂增加收分、挑檐等形式處理。1718堅持增減掛鉤和定向吸納相結合的方針,保障居住用地供應,優化居住供應結構,提升居住空間品質,滿足多元居住需求。整合提升舊村內的住宅用地,規劃優先保障居民的生活空間品質提升。街巷空間:對主要街道兩側建筑進行重點景觀管控。對沿街立面進行細化設計,沿街建筑應與街道綠化11、街道亮化、景觀小品結合,營造富有特色、簡潔美觀的沿街立面景觀?;A設施:對各項基礎設施進行整改修護。確保能夠滿足居民使用,同時考慮風貌統一。公共空間:對公共空間應加強管理與維護。著重在門戶入口、活動節點營造景觀效果,設置人行步道、休憩設施和公告欄、文化墻等宣傳設施,運用當地材料和傳統工藝,體現地方特色與標志性。4.2 住房建設與人居環境4.3 綠化系統與公共空間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開敞空間布局系統結合鎮政府駐地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街巷、廣場等資源,建設尺度宜人、服務半徑合理、利用高效的公共空間體系。點:居住區內及道路街角的小型街頭公園、小廣場,供居民茶余飯后的休閑之用,將綠地、活動場地、交往12、休憩空間引入生活區域內,在院落間形成小的交互空間,提升空間生活趣味。線:將主要道路打造成秀美的景觀路。面:為廣場。195.1構建快捷高效綜合交通體系5.2構筑高水平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5.3構建堅韌穩固公共安全體系055.1 構建快捷高效綜合交通體系建設1+1+N交通網絡一條省道一條高速曲港高速省道333 強化通道建設、融入區域,完善快速綜合交通體系20N條縣鄉道連通鎮域的三級公路、城鎮道路5.2 構筑高水平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 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構建“鄉鎮+村”兩級城鄉公共服務體系。鄉鎮級 公共服務設施村級 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小學、文體活動中心、衛生院,幼兒園、養老13、院等設施重點配套文化活動室、老人照料中心等設施分級配置社區生活圈各種服務設施 構建鄉集鎮-村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分級配置各種服務設施,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21鄉集鎮層級村層級完善社區基礎設施配置的同時,加強為農服務功能;可結合實際情況,提升醫療、教育、文化、體育、交通等方面的服務品質,兼顧對村莊的服務延伸。保障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現生產生活設施的便利化;有條件村莊可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各類公共服務,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城鄉安全保障風險防控應對防洪排澇:“適度超前、防控結合”提高體系標準和建設質量。消防安全:“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打造現代化消防體系建設14、。城鄉安全保障風險防控應對防洪排澇消防安全抗震避災公共衛生安全危險品管控5.3 構建堅韌穩固公共安全體系22公共衛生安全:“化整為零、平戰結合、分級響應”做好能快速啟用的防疫應急預案??拐鸨転模骸罢伪茏?、合理布局”提高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城鄉綜合防災措施236.1規劃實施傳導6.2健全實施監督機制066.1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24健全規劃傳導體系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戰略引導和底線約束要求,向下提出具體分解落實要求,有效指導各類空間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制定和下達指標,確保約束性指標的落實。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相關規劃應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導約束下編制,落實相關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經依法批準后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制定近期行動計劃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按照省、市、縣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建設項目安排,在規劃中落實產業發展、交通設施、基礎設施、整治修復等方面的重大建設項目,并有序開展項目實施。動態評估與調整機制建立定期體檢、五年評估的常態化規劃機制,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監測和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