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興縣太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196
2024-11-18
20頁
18.12MB
1、太平鎮太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TAI PING2021-2035目錄目錄/CONTENTS01 規劃概況規劃概況02 發展目標與定位發展目標與定位03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4 統籌產業布局統籌產業布局05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城鄉發展06 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建設07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配套08 加強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加強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9 統籌實施時序統籌實施時序01 規劃概況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包括太平鎮鎮行政轄區,包括18個行政村、2個社區及1個林場,總面積162.22、0平方公里。鎮區范圍包括太平鎮區和共成片區,總面積0.87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 發展目標與定位人口規模及城市化水平預測常住人口為4.3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0.9%。2035年全省高效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依托自身具有青梅和茶葉加工基地的產業基礎,著力發展青梅及茶葉的種植。大力推進萬畝糧食高產片創建,繼續發展優質水稻、特色蔬菜、家禽養殖等優勢特色農產品,成為粵北地區的“青梅之鄉”與“魚米之鄉”。充分利用太平鎮“水源香雪”、蕉山紅陵、岱山古寺、共成水庫、象窩生態園以及飛天蠶旅游度假區等優質旅游資源,并結合太平鎮縣域內美麗鄉3、村,建成集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展示、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具有區域代表性和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廣東省級的高效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宜居宜業宜游特色小鎮:以新興南站和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電站兩個省級大型項目為“雙輪驅動”,以美麗圩鎮創建和嶺南特色農村建筑風貌帶創建為抓手,以三產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爭當“融灣先鋒”,建設“盛世太平”,全力打造宜居之城、宜業之地、宜游之境,推動全鎮高質量深化發展。新興高鐵樞紐經濟區綜合服務區:利用新興南站選址在太平,以及高鐵新城建設的機遇,發展成為區域商品集散中心、未來綜合交通樞紐與周邊鄉鎮的公共服務中心。宜 居 宜 業 宜 游 示 范 鎮目標定4、位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太平鎮耕地保有量為14.43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1.98平方公里。嚴格落實市級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太平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2.96平方公里。嚴格落實市級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太平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84平方公里。03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3.1鎮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03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1+1+1”的總體格局3.21個生態涵養區:以南部山林生態功能為主,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1個城鎮發展區:主要為太平主鎮區和高鐵新城,以城鎮開發建設為主,提供覆蓋全鎮域5、的公共服務。1個產業發展區:以萬畝農田和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共成河、悅塘明清古建筑群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等要素為基礎,優先發展糧食生產、蔬果種植等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鎮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03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心、兩軸、三區、多點”的鎮域發展格局3.3兩心:高鐵與城鎮綜合服務中心、鄉村產業集聚中心;兩軸:城鎮發展軸、融灣發展軸;三區:鎮區集聚服務區、中部現代農業示范區、南部生態旅游示范區;多點:大郎村、下沙村、社圩村等多個村莊發展節點。鎮域城鄉發展格局規劃圖04 統籌產業布局構建以禪茶鄉村旅游為主、特色農業為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4.1依托禪茶文化,融合旅游元素,整合大郎6、至水浪沿線鄉村風光,精心構建象窩山生態園的禪茶之旅,涵蓋茶田觀光、采茶體驗、制茶工藝及茶園住宿等多元化度假體驗。圍繞大郎茶葉加工基地,構建產業聚集圈,整合茶園、古村等特色資源,聚焦松根村及共成河兩岸自然景觀,串聯成集山林生態、鄉村文化、農業觀光與水庫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旅游線路,打造精品旅游新篇章。以茶葉、青梅種植為基石,攜手翔順象窩、水源山等農業龍頭,共建規模化、標準化茶葉與青梅基地。實施“政府+企業+科研+農戶”模式,促進農業融合升級,壯大茶葉特色產業。同時,打造涼果深加工示范基地,引領農產品加工現代化,帶動農戶增收。以茶葉和涼果加工為基礎,以農業休閑旅游為主題,以禪茶文化為提升,集特色農產品7、生產、加工、營銷、展示、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04 統籌產業布局農業驅動農產品加工、帶動旅游,旅游反哺農業4.2p 茶葉、青梅、藍莓為種植主體,結合火龍果、檸檬、板栗、竹子、青棗、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推動農業種植現代化;p 培育農業科研、蔬果凍干等農產品本地深加工;p 拓展農業觀光、農耕體驗和茶、梅文化消費等新休閑農業旅游產業。p 以網紅特色民宿、鄉村精品民宿為核心,結合民俗體驗、古建觀光、特色美食等特色鄉村體驗,聯合休閑農業旅游,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提高農民收入,反哺農業現代化發展。05 統籌城鄉發展合理布局居住用地5.1預留不少于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5%,用于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8、設用地。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引導建設村民公寓,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開展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變革,引導“一戶多宅”的多宅退出,引導空心村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房建設。用地保障存量挖潛鎮域居住用地規劃圖05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5.2鎮級綜合服務中心:以鎮區為核心,形成完善的文教體衛設施體系。片區級綜合服務中心:以共成片區為核心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各村兩委服務中心。規劃至2035年,鎮域范圍內共有行政辦公設施7處;中學2所,小學8所,教學點5處,幼兒園2所;鎮級醫療設施1處,村級醫療設施20處;鎮級文化設施1處,村級文化設施17處9、;鎮級社會福利設施1處;各村至少配置1處籃球場和1處有體育器材的活動場地。鎮域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圖05 統籌城鄉發展打造“一廊四片多點”城鎮景觀格局5.3一廊:大南河共成河段田園風光;四片:山林保育片、山林村落片、中部田園休閑片、北部城鎮魅力片;多節點:岱山古寺、蕉山紅陵、象窩山生態園、共成水庫、水源香雪。鎮域城鎮景觀格局規劃圖大南河田園風光山林保育片山林村落片中部田園休閑片北部城鎮魅力片特色景觀節點05 統籌城鄉發展保護歷史文化特色資源5.4嚴格保護文物保護單位。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太平鎮的9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保護。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明確保10、護要求和管理責任。本次規劃劃定保護范圍以每棟建筑外墻墻基為起點,四向各至 20 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 40 米處。加強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對太平鎮的13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綜合評價,逐步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嚴格保護已公布的5處歷史建筑,劃定歷史建筑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內不得新建建筑。鎮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06 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建設城鎮(村)體系6.1鎮域城鎮(村)體系規劃圖由鎮區-片區-中心村-基層村四級構成,包括1個鎮區、1個片區、5個中心村和12個基層村:1個鎮區:為太平鎮鎮區,作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在鎮區內配置。1個片區:以共成片區為11、中心,主要范圍在河村居委內,形成共成水庫流域片區的經濟副中心。5個中心村:包括下沙村、羅陳村、社圩村、禤村村和大郎村。12個基層村:包括王地香村、石崗村、中黃村等12條行政村。06 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建設鎮域村莊分類發展引導6.2鎮域鄉村建設分類引導圖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撤并搬遷的四種類型太平鎮17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進行分類,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太平鎮不涉及撤并搬遷類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11個,主要為規模較大的中心村、非農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村以及仍將存續的一般村。此類村莊規模較大,集中連片,發展活力強。城郊融合類村莊4個,主要為納入中心城區范圍或位于其周邊的村莊,具有城市轉型的村莊(12、上沙村、下沙村、下修村、王香地村)。特色保護類村莊2個,主要為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此類村莊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歷史建筑保存良好(水浪村、悅塘村)。07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7.1鐵路:規劃新建廣佛肇云城際軌道和廣湛客運專線從境內通過,連接新興南站。框架性干路:搭建“兩橫兩縱”的道路交通網絡。“兩橫”:依托省道274和省道274改線搭建橫向道路骨架。“兩縱”:利用縣道483和縣道813形成縱向骨架路網。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07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完善7.2落實上位規劃,銜接各基礎設施專13、項規劃及十四五重點項目,至2035年,全面推進建設實用高效、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科學完備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給水設施系統規劃用水主要由現狀新興第二水廠供給;同時規劃保留現狀共成水廠,供水范圍覆蓋鎮內的周邊沿線村莊以及東成鎮、稔村鎮。排水設施系統規劃保留現狀污水處理廠。遠離鎮區的考慮采用生態處理技術來進行污水處理。電力設施系統規劃保留35kV蕉山站。落實上位規劃,規劃新增110kV下沙變電站,共成抽水蓄能電站。能源設施系統近期以液化石油氣為過渡氣源,逐步提高管道燃氣普及率。通信設施系統保留現狀太平鎮郵政支局,在鎮區新增建設一個電信端局。環衛設施系統實現城市垃圾收運分類化、容器化、密閉化和機14、械化。規劃擴建現狀垃圾轉運站。構建完善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7.3規劃新建1座二級消防站。利用現有和規劃建設的公園、廣場、運動場、學校操場、河濱及附近農田、綠地作為防災疏散場地,依托社區生活圈構建分布式、全覆蓋的防災、疏散、安全救援管理單元。08 加強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生態修復8.1依托天露山支脈、布辰嶺、共成河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結合太平鎮自然保護區、公益林、天然林等分布情況劃定。根據太平鎮的濕地分布情況等劃定。根據太平鎮的河道管理范圍線、藍線規劃等情況劃定。根據太平鎮的主要礦區、礦山分布范圍等情況劃定。鎮域生態修復規劃圖森林生態修復區濕地生態修復區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區礦山生態修復區08 加15、強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國土綜合整治8.2依據太平鎮區域本底現狀條件和整治潛力分析,統籌安排高標準農田、墾造水田、補充耕地和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等重點工程。通過開發整理復墾,優化耕地布局、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盤活存量閑置和低效用地,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鎮域國土綜合整治規劃圖高標準農田重點工程墾造水田重點工程補充耕地重點工程農村建設用地復墾重點工程09 統籌實施時序加強近期項目謀劃,推動項目實施(1)協助廣佛肇云城際、廣湛高鐵客運專線及新興南站建設;(2)推進省道274改線及原縣道485、鄉道209、鄉道302、鄉道251、鄉道268升級;(3)推進象窩公路建設。(1)加快“禪宗”文化旅游綜合體禪域小鎮的二期建設;(2)加快象窩山生態園、翔順象窩旅游度假綜合項目的二期建設;(3)推動大郎茶產業示范基地建設;(4)推動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1)建設太平鎮片區級服務中心以及各社區生活圈服務中心;(2)建設X483線沿線的商業街,完善鎮區商業購物功能,引領城市向南拓展,發揮鎮區對周邊村莊的商業輻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