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滿洲里市敖爾金單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方案(公示稿)(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285
2024-11-18
12頁
6.60MB
1、滿洲里市敖爾金單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公示稿滿洲里市自然資源局2024 年 11 月第一章 規劃概述1.1 規劃背景2024 年 3 月 25 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了滿洲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和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43 號),建立健全滿洲里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規范城鎮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成果,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更好指導城鎮開發2、邊界內各類建設活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在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編制 滿洲里市敖爾金單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1.2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面貫徹內蒙古自治區“五大任務”戰略定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發力點放在辦好兩件大事上。推進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經濟發展全面轉型、城市形象全面提升為主3、要任務,促進節約集約發展,聯動推進增量拓展和存量利用。加強規劃傳導銜接,把握好底線剛性和發展彈性的關系,強化詳細規劃動態維護和迭代更新,提高空間治理效能。1.3 規劃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嚴守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底線,全面提高區域生態安全水平。堅持保護優先、集約節約,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的管控性要求和約束性指標,構建綠色高效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實現全域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原則。保護自然地理格局,結合區域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提高區域發展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傳承自然和歷史文化脈絡,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突4、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堅持“總量控制、剛彈結合”原則。加強規劃傳導銜接,科學謀劃空間發展和空間治理的時空秩序,把握好底線剛性和彈性的關系,強化詳細規劃動態維護和迭代更新,加強編制體系與實施監督管理體系一體化,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堅持“多方參與,科學決策”原則。按照“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部門協同、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工作組織方式,堅持落實責任、部門協同,堅持“開門編規劃”,強化規劃全過程公眾參與,擴大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程度,不斷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專家咨詢機制,發揮不同領域專家的作用,提高規劃科學決策水平。1.4 規劃重點深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深化5、用地分類、道路系統、空間布局,落實近期建設項目,進行平面定位,確定各個地塊控制指標。量化各類建設用地規模。本次規劃中將總體規劃結構性的、定性描述的內容進行量化。其重點內容是對包括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等規模的確定,確保相應功能能夠滿足城區發展需求。科學制定規劃控制指標。本次規劃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前置原則,以供地數據和現狀建設情況為基礎,通過對地塊的交通通達性、公共服務設施便捷性及地價評估、拆遷政策等因素分析,研究建設項目的控制指標,確保建設項目可實施性。同時給予地塊指標一定的彈性,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因素。第二章 總體要求2.1 規劃范圍敖爾金單元敖爾金單元由兩部分組成,規劃范6、圍總面積 116.84公頃。其中一部分位于滿洲里市X347以南區域,具體范圍是國道G331以北、敖爾金一街以南、敖爾金東路以西、敖爾金西路以東圍合的地段,面積 101.58 公頃;另一部分位于興華街道東南方,為滿洲里煤礦持續井工業廣場,面積 15.26 公頃。規劃范圍及行政轄區圖規劃范圍及行政轄區圖2.2 發展目標發展目標發展目標:挖掘本單元特色,加強城市風格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充分發揮北疆文化資源價值,發展特色風情旅游產業。深化落實滿洲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對規劃單元的發展要求,形成如下發展目標:品質提升,激發潛力。系統優化敖爾金單元旅游配套設施,以白金蒙古包為核心打造7、特色風情旅游區及北疆風貌民宿體驗區。活力創新,突出特色。結合敖爾金區位優勢,促進休閑牧業和觀光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拓展農牧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優勢,補充短板。穩步推進人畜分離養殖小區建設,以帶動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人居環境治理有效,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活力宜居的空間格局。2.3 規模控制用地規模:用地總面積為 116.84 公頃。其中建設用地 103.95 公頃,占比 88.97%;非建設用地 12.89 公頃,占比 11.03%。開發容量控制:預測本單元開發容量約為 97.22 萬平方米。人口規模:預測本單元人口約為 6731 人。土地利用規劃圖土地利用規劃圖2.4 空間8、結構規劃形成“一軸一心三片區”的空間結構。一軸一軸:敖爾金文旅融合發展軸。一心:一心:風情旅游中心。三片三片區區:特色風情旅游區、畜牧養殖區、滿礦工業區。空間結構規劃圖空間結構規劃圖2.5 用地布局按照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的用地分類,進行用地性質控制。城鎮建設用地原則上劃分到三級類。規劃按照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的用地分類,進行用地性質控制。敖爾金單元總面積 116.84 公頃。建設用地總規模為 103.95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88.97%。其中城鎮村道路用地面積 8.52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7.30%;城鎮住宅用地面積 52.83 公頃,9、占總用地面積的 45.21%;工業用地面積 14.88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12.74%;公園綠地面積 0.55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0.47%;廣場用地面積 0.65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0.56%;機關團體用地 0.96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0.82%;商業服務業用地 25.56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21.87%。非建設用地總規模為 12.89 公頃,為畜禽養殖設施建設用地,占總用地面積的 11.03%。規劃用地結構表規劃用地結構表用地名稱用地名稱規劃規劃一級類一級類二級類二級類面積(面積(haha)比例(比例(%)城鎮住宅用地二類城鎮住宅用地52.8345.2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10、設施用地機關團體用地0.960.82商業服務業用地商業用地25.5621.87工礦用地工業用地14.8812.74交通運輸用地城鎮村道路用地8.527.30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畜禽養殖設施建設用地12.8911.03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公園綠地0.550.47廣場用地0.650.56總計116.84100第三章 設施規劃3.1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單元內僅涉及一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用地性質為機關團體用地,為南區街道辦事處,面積為 0.96 公頃。3.2 市政服務設施給水工程規劃給水工程規劃:平均日用水量 1351.41m/d,年用水量為 35.23 萬m。規劃區統一由公共供水系統供水,引自滿洲里市城市給11、水網,由縣道 X347 接入,管徑 DN500mm。排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規劃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經管網收集送入滿洲里市污水處理廠。雨水排放系統依自然地形埋設,排入就近水體。規劃采用污水排放系數為 0.9,用水日變化系數 1.4,預測敖爾金單元年污水量為 31.71 萬 m。供電工程規劃供電工程規劃:規劃區負荷同時率取 0.7,預測用電總負荷為 1.36萬 KW。由縣道 X347 敖爾金三隊開閉所接入,規劃沿敖爾金路、敖爾金三街等道路敷設 10kV 規劃管線。通信工程規劃通信工程規劃:規劃沿敖爾金路、敖爾金三街等城市道路同步建設電信接入管道,落實通信鐵塔、5G 等基站的選址建12、設,實現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供熱工程規劃供熱工程規劃:規劃區供熱用戶為主要為居住生活、商務辦公等,預測供熱負荷為 28.67MW。規劃采用集中供熱,熱源來自滿洲里達賚湖熱電廠,通過一次管網至換熱站,經二次管網至敖爾金單元,可滿足熱負荷需求。燃氣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預測燃氣需求量為 65.65 立方米,近期以瓶裝燃氣為主要供應方式,遠期在充分利用現狀中壓管網的基礎上,規劃沿縣道 X347 等路段埋設燃氣管,采用中壓環狀布置方式,接入市政燃氣管網。3.3 城市安全設施規劃建設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綜合防災體系,全面提高本單元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在具體措施方面,通過加強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建13、設以提高災害時的供應保障能力。規劃選取單元內公園綠地、廣場用地等建設應急避難場所,提升人防工程建設水平、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做好物資儲備工作等多種措施,使城市在遇到災害時能夠迅速恢復。第四章 其他相關規劃4.1 地下空間規劃科學合理建設單元地下空間,鼓勵開發淺層、適度開發次淺層,與地面設施先行或同步建設,按需開發次深層和戰略預留深層。地下空間分為淺層(0-15m)、次淺層(-15m-30m)、次深層(-30m-50m)和深層(-50m 以下)四層。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應遵循分層利用、由淺入深的原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導功能類型應優先發展交通、市政、防(空)災以及公共服務等。4.2 海綿城市規劃14、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引領規劃區發展,促進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以生態、安全、活力的海綿建設塑造城市新形象,實現“水生態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景觀優美、水文化豐富”的發展戰略。加大城市徑流雨水源頭減排的剛性約束,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實現良性水文循環,維持和恢復規劃區的“海綿”功能。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綠地等,采用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生態匯水廊道、生態濕地等低影響開發設施,構建保護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高城市水資源承載力的海綿城市體系,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小于 85%。第五章第五章 單元圖則單元圖則單元圖則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要求。建設用地規模,總建筑面積,單元類型,城市控制線,主次干路及以上道路走向與紅線寬度,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類型,建設規模作為單元圖則的主要內容。單元圖則單元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