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草案)(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440
2024-11-20
31頁
11.47MB
1、注:本版本為草案公示,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審批文件為準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021-2035年TERRITORIALTERRITORIAL SPATIALSPATIAL PLANNINGPLANNING OFOF HENGHENG JIEJIE【公示草案】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人民政府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曙分局2024年11月前 言FOREWORD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并監督實施的意見(浙委發201929號)等文件精神,科學落實好國家、省、市2、區的相關要求,發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結合橫街鎮實際,橫街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01規劃總則01發展概況02目標定位與發展策略0301底線管控與空間格局0401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0501國土綜合整治與修復06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7目錄CONTENTS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0101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3、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建設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助力海曙區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卓越城區,構建橫街鎮:1.1指導思想保護優先、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持保護優先、節約優先,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鄉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資源環境的約束條件下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城鄉融合、協調發展以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推進城鎮建設、實施鄉村振興的抓手,統籌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構建和諧城鄉關系,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以人為本、4、注重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自然山水格局,延續文脈,突出地域特點、文化底蘊,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細化落實,管控落地結合橫街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控制線、空間布局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側重實施,突出近期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1.2規劃原則安全、集約、和諧、高效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5、格局1.3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橫街鎮鎮域范圍,規劃總面積約98.5平方公里(依據: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發展概況2.1 鄉鎮概況2.2 現狀特征02022.1鄉鎮概況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7.49億元2020年公共財政總收入4.56億元2020年底,常住人口為4.37萬人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橫街鎮位于海曙區中西部,東靠集士港鎮、古林鎮,南鄰鄞江鎮,西聯章水鎮和余姚市大隱鎮,北接集士港鎮、余姚市大隱鎮。橫街鎮轄2個居委會和28個行政村。行政區劃2.2現狀特征生態資源條件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橫街鎮地處四明大花園,山清水秀,景色宜6、人,是“中國竹筍之鄉”、浙江省級生態鎮,擁有豐富的山林風景和生態環境資源。橫街歷史悠久,擁有桃源書院,是“桃源文化”源地。同時也是海西“紅色圣地”,是浙東(四明山)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區域交通便捷通達產業發展基礎雄厚橫街鎮緊鄰寧波中心城區,距離三江口市中心僅14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僅5公里,10分鐘可達,寧波繞城高速穿越,并高速出入口。橫街鎮是以工業為主導的城鎮,擁有較多優質企業,已形成計量儀表、文教文具、汽車配件、衛浴制品以及服裝服飾行業產業集群。3.1 功能定位3.2 發展目標3.3 發展策略目標定位與發展策略03033.1功能定位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工業重鎮 和 文旅名鎮推 動 未 來7、 產 業 集 聚 的 高 效 生 產 新 載 體彰 顯 四 明 桃 源 特 色 的 文 旅 生 活 新 門 戶促 進 兩 山 理 論 轉 換 的 和 諧 生 態 新 名 片圍繞寧波市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目標,落實海曙區高水平打造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卓越城區要求,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將橫街鎮建設成為:2025著力建設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工業重鎮和文旅名鎮,產業發展更加集聚高效、生活環境品質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優勢逐步顯現,持續推進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建成寧波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工業重鎮和文旅名鎮,實現“高效生產新載體、文旅生活新門戶、和諧生態新名片”三大目標,成為寧波8、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產業新高地、文旅新門戶、山水后花園”。2035 3.2發展目標3.3發展策略區域鏈接,融入大都市區發展格局產業賦能,帶動未來產業集聚發展全域整治,提升空間資源利用價值生態凸顯,推動兩山轉換實踐探索4.1 三條基本控制線4.2 城市重點控制線4.3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4 鎮村體系與村莊分類4.5 國土空間用途分區4.6 國土空間用地布局底線管控與空間格局04044.1三條基本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規范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管理。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落實耕地保有量11.75平方公里落實永久基本農田9.67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生態9、保護紅線內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區域,依照法律法規執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36.13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嚴格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管制方式,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加強與水域管理范圍線、城市控制線、基礎設施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控。落實城鎮開發邊界7.37平方公里注:三線數據為自然資源部930批復版4.2城市重點控制線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紫線城市黃線城市橙線道路紅線工業用地控制線將鎮區內橫街文化公園、中心公園以及沿山10、干河等主干河道兩側綠地劃入城市綠線范圍。將鎮區內中塘河、湖泊河、沙港畈新河、前塘河、梅梁橋河、莊家溪等主干河道劃入城市藍線范圍。將鎮區內鳳岙村歷史文化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以及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劃入城市紫線范圍內。將鎮區內鳳岙變、橫街公交停保場、橫街站、橫街公交停保場、綠源熱電等設施劃入城市黃線范圍內。將鎮區內教育設施、醫療衛生機構、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等劃入城市橙線范圍內。將鎮區內等級為次干路及以上道路劃入道路紅線范圍內。鎮區內落實上位規劃中傳導的一級、二級工業用地控制線。4.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軸、兩心一軸城鄉融合發展軸兩心綜合服務中心生態休閑中心兩帶、四區規劃提出優化11、鎮域空間布局,提升鎮區城鎮空間品質,形成“一軸兩心、兩帶四區”的鎮域空間結構。兩帶沿山生態景觀帶繞城高速生態帶四區城鎮綜合服務區 特色農業示范區生態觀光休閑區 和諧生態涵養區4.4鎮村體系與村莊分類形成“鎮區-中心村-一般村”的總體結構 鎮村體系 村莊分類集聚建設類大雷村、梅梁橋村、盛家村、桃源村、萬華村、應山村、朱敏村等7個行政村。整治提升類愛嶺村、愛中村、半山村、鳳凰村、惠民村、雷荘村、毛岙村、上鎮村、烏巖村、溪下村、新洞山村、云洲村、芝嶺村、芝溪岙村、竹絲嵐村等 15個行政村。特色保護類鳳岙村1個行政村。城郊融合類東村、鳳林村、橫街村、林村村、水家村等5個行政村。鎮區:橫街城鎮集中建設區12、,包含東村、鳳林村、橫街村。中心村2個:朱敏村和大雷村。一般村18個:梅梁橋村、盛家村、桃源村、萬華村、應山村、上陣村、愛嶺村、毛岙村、水家村、烏巖村、溪下村、竹絲嵐村、愛中村、半山村、鳳岙村、鳳凰村、惠民村、云洲村。(注:中心鎮區包含東村、鳳林村、橫街村、林村村、雷荘村、新洞山村、芝嶺村、芝溪岙村等8個行政村的居民點。)竹絲嵐村云洲村鳳凰村大雷村半山村烏巖村惠民村朱敏村愛中村愛嶺村上陣村盛家村溪下村鳳岙村梅梁橋村毛夾岙村水家村萬華村桃源村應山村新洞山村芝嶺村芝溪岙村雷荘村林村村鳳林村橫街村東村村中心鎮區4.5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農 田 保 護 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13、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集中區域。生 態 保 護 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包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生 態 控 制 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城 鎮 發 展 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 村 發 展 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以及農田整備區。其 他 保 護 利 用 區其他上述分區未列明的其他保護利用區域。4.614、國土空間用地布局d 提升耕地質量。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高標準農田。優化耕地布局。全面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問題。開展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加強實施土地整治,補充優質耕地,實現土地資源合理配置。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及進出平衡制度。農業用地布局d 充分考慮橫街鎮林地現狀,落實海曙區總體謀劃,落實林地占補平衡要求。保留生態保護紅線、生態敏感脆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廊道等重要生態區域內現狀林地。細化落實海曙區水域保護規劃,優化整體水域空間結構。生態用地布局d 合理規劃居住用地,明確城鎮居住用地規模與布局,健全保障體系,農村構建鎮村體系,落實村莊分類,推動資源整合15、。構建城鄉生活圈體系,明確配置標準與布局要求,合理布局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落實交通及公用設施用地,完善道路系統與靜態交通體系,合理規劃公用設施用地及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建設用地布局5.1 綜合交通體系5.2 公共服務體系5.3 歷史文化保護5.4 市政設施體系5.5 防災減災體系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05055.1綜合交通體系構建開放暢達、高效便捷的城鄉交通體系。落實重大交通設施完善區域網絡,規劃三層級對外通道,合理劃分鎮區道路功能等級,同時打造慢行交通體系,全面提升交通便利性與城市協調性。按照類型等級公路劃分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落實區域重大交通設16、施,完善區域交通網絡。重大交通設施落實鐵路、公路、軌道三個層級的對外交通,銜接區域縣市的對外交通通道。對外交通體系道路等級結構構建“城鎮生活圈-鄉村生活圈”二級城鄉生活圈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確配置標準與布局要求,提升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等設施的服務效率和水平。5.2公共服務體系城鎮生活圈鄉村生活圈構建1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4個5-10分鐘社區生活圈。以1個或多個行政村為單元,自然村為輔助單元,合理配置保障性公共服務、基礎性生產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構建城鄉生活圈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生活圈配置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健康管理、為老服務、終身教育、文化17、活動、體育健身、商業服務、行政管理和其它設施。5-10分鐘生活圈配置城鎮居民日常使用,特別是面向老人、兒童的基本服務要素。村級公共服務設施以農村居住組團為中心布置,結合實際情況配置村委會、文化站、老年活動中心、村級體育活動站(室)、健身場地、村醫療衛生機構、村養老設施、小賣部等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務設施。5.3歷史文化保護鎮域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多種特色文化,具有重大價值。通過嚴格保護原則,對各類歷史文化要素進行系統保護、傳承與利用,打造歷史文化品牌,提升城鎮品質與吸引力。V歷 史 文化 名 村(傳 統 村 落)鎮域內共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省級傳統村落,即鳳岙村。V文 物 保護 單 18、位鎮域內共有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包括延爽亭、永慶橋、泥峙堰、浣花橋、古洞橋、萬安橋、斜傾崗梯田、冷灣“公館”遺址、沅石溝“公館”遺址等。V文 物 保護 點鎮域內共15處區級文保點,包括包括隱仙橋、黃瑛墓道享亭、蜚聲寶塔(石經幢)、誠應廟后殿、陳莘耕兄弟合葬墓、汪秀林墓表、梅鎮亭、職湖橋、蓮花橋、夾山水潭、接勝廟等。V歷 史建 筑鎮域內共有21處市級歷史建筑,包括鳳岙市行宮、鳳南六弄民居、張天房民居、鳳南一弄民居、鳳南二弄民居、南塘新村北弄民居、鳳南三弄民居等。V非 物 質文 化遺 產鎮域內共有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舞蹈跑馬燈(八盞馬燈)、民間文學桃源民間故事、傳統竹編技藝、古法保鮮19、筍制作技藝等。5.4市政設施體系統籌綠色市政基礎設施全域覆蓋,提升基礎設施與韌性安全,推進供水、排水、供電、燃氣、供熱、信息、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供 水 設 施規劃保留現狀鎮域內桃源水廠和外圍毛家坪水廠,共同作為橫街鎮區及周邊平原村莊的供水水源。山區村莊按照城鄉一體化供水要求,積極研究納管供水可能性,納管前仍依靠農村水站供水。規劃區鎮區及平原村莊區域為集中納管處理區,污水經區域污水管網收集后經萬華村污水泵站提升排至規劃區外鄞西污水處理廠(櫟社凈化水廠)。規劃保留現狀萬華村污水泵站。規劃新建1座污水提升泵站;偏遠山村為分散自行處理區,污水通過自建污水處理終端處理達標后排放。排 水 設20、 施供 熱 設 施規劃保留現狀綠源熱電廠,以滿足周邊工業供熱需求。建議供熱系統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加快熱源配套供熱管網及供熱設施的建設,積極推廣分布式能源、太陽能供熱、燃氣采暖等新能源供熱技術,滿足區域內人民群眾生活用熱需求。堅持城鄉一體化供氣、多種供氣方式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氣管網,建立高效、安全、經濟的供氣系統,滿足城市燃氣供應需求和供應安全。燃 氣 設 施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廣覆蓋、近接入”的建設原則,規劃保留并擴建橫街郵電局。保留基礎通信業務運營商現有的核心局房,進一步優化匯聚及接入局房布局。通 信 設 施電 力 設 施加強和完善供電設施建設,將區域供電網建設成為網架堅21、強、結構合理、適應性強、安全可靠、調度靈活的現代化電網。環 衛 設 施升級城市垃圾收運系統,完善分類收運體系。橫街鎮生活垃圾轉運采用直運模式,收集的垃圾直接由機動車輛轉運至規劃洞橋靜脈產業園處理,可回收物運送至海曙區垃圾分選中心。5.5防災減災體系消防規劃結合企事業單位、鄉鎮和社區,建設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增強基層消防力量,壯大消防人員隊伍,完善消防格局。防洪排澇規劃疏通河道,及時清除淤泥和垃圾雜草,以增大現有河道過水斷面;嚴禁建筑物、構筑物侵占河道,規劃鎮區沿河兩岸不作用地擴展對象。抗震防災規劃堅持抗震加固與新建設防相結合,嚴格控制建筑密度,重點關注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人員22、密集場所,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防風減災規劃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相關領域,建成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現代防風減災服務體系。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處置四大防災體系。人防規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平戰結合,重點建設、綜合防護的原則,構筑體系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人防體系,著力推進人防建設與城鎮建設融合發展,防疫規劃圍繞建設健康橫街總目標,統籌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積極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危險源控制構建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強化重大危險源防23、護,合理布局并管控危化廊道和電力廊道等重要廊道,提升環境安全水平。6.1 農用地整治6.2 生態保護修復6.3 村莊用地整治6.4 工業用地整治6.5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國土綜合整治與修復06066.1農用地整治6.2生態保護修復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四明山區域和平原河網為重點,統籌推進四明山區域保護與修復,打造“海曙大花園、寧波綠客廳”,實現“從城市后花園到城市綠客廳”的轉變。統籌推進四明山區域保護與修復以提升穩步增加耕地數量、耕地整體質量、優化耕地布局為重點,統籌推進“百千萬”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整治和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實現耕地提質增量,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6.24、3村莊用地整治通過整治提升、特色保護與搬遷撤并等整治手段,引導村莊集聚化、特色化發展,盤活村莊閑置空間資源,優化村莊居民點布局,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目標。盤活村莊閑置空間資源6.4圍繞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目標,統籌推進工業企業改造提升,開展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鼓勵創新型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和畝均評價較低的企業。統籌推進工業企業改造提升6.5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快推進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處置,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提升土地價值。重點推進橫街鎮小竹林地塊批而未供處置項目,加強招商引資,加快推動小竹林地塊開發建設與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工業用地整治7.1 詳細規劃單元劃分7.3 規劃實25、施保障措施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7077.1詳細規劃單元劃分根據主導功能屬性,按照上下協調、三線銜接、全域覆蓋、權屬完整的原則,落實海曙區全域詳細規劃單元劃定成果,結合橫街實際,劃分12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以橫街鎮片區為主體,聯合集士港和古林片區,劃定城鎮單元4個城鎮單元根據鄉村片區特色,整合相鄰的行政村,劃定鄉村單元8個鄉村單元集士港鎮片區城鎮02(JSGC02)集士港鎮片區城鎮03(JSGC03)集士港鎮片區城鎮05(JSGC05)橫街鎮片區城鎮01(HJC01)橫街鎮片區村莊08(HJX08)橫街鎮片區村莊05(HJX05)橫街鎮片區村莊07(HJX07)橫街鎮片區村莊06(HJX06)橫26、街鎮片區村莊03(HJX03)橫街鎮片區村莊02(HJX02)橫街鎮片區村莊04(HJX04)古林鎮片區城鎮05(GLC05)橫街鎮片區村莊01(HJX01)7.2規劃實施保障措施銜接專項規劃要求加強與海曙區各類專項規劃的銜接,落實各類專項規劃要求,包括公共服務設施類、產業布局類、城市交通類、市政設施類、城市安全類、歷史文化保護類、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修復類、農業農村類等專項規劃。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自上而下、上下協同”,形成以“功能+格局+指標+控制線+名錄”五位一體強制性管控內容為主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體系。明確詳細規劃傳導內容按照上下協調、三線銜接、全域覆蓋、權屬完整的27、原則,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各個詳細規劃應嚴格落實詳規編制單元的邊界、類型、編碼、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傳導要求。規劃傳導 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及時跟蹤各項指標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結合國土變更調查和衛星遙感監察等工作,及時跟蹤監測橫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了解和評估規劃目標實現程度,及時調整規劃實施策略,適時進行國土空間規劃修改或動態調整完善,實現規劃動態維護。7.2規劃實施保障措施落實“一張圖”實施監督機制按照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要求,形成覆蓋全域、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納入省、市“一張圖”,實現國28、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國土空間數字化改革,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制定規劃成果和規劃實施等的信息公開制度,普及國土空間相關知識,提升公眾參與能力。采用開放的規劃編制工作方式,高度重視社會公眾對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通過傳統媒體宣傳、專題研討會、開展規劃公示、公告等方式,形成廣泛的公眾參與格局。實施用途管制制度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按照上位政策制度要求,對全域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對生態公益林、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實行特殊保護制度。健全完善用途管制全周期監測、全過程監管機制,對用途管制實施情況實行監督考核。強化規劃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督嚴格監管,加強日常巡查和臺賬檢查,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創新監管手段,強化監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形成各方監督合力,及時發現和糾正違反國土空間規劃的各類行為。規劃實施監督和考核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