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縣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451
2024-11-20
43頁
31.67MB
1、普格縣普格縣螺髻山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片螺髻山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片區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稿草案公示稿】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人民政府片區包括螺髻山鎮、五道箐鎮、蕎窩鎮、大槽鄉四個鄉鎮26個村(社區),總面積約649.58平方公里。鎮區范圍指螺髻山、蕎窩、五道箐鎮人民政府駐地所屬城鎮開發邊界范圍,重點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完善和結構優化。1規劃范圍及期限基期年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規劃期限2目標定位按照“積極推進西德冕喜同城化建設,主動融入安寧河谷生態經濟走廊”的戰略要求,做大”螺髻山風景名勝區“2、”九十九里溫泉瀑布“兩大景區,做響”九十九里溫泉瀑布“旅游品牌將片區發展成為:以生態農業種養為根基、溫泉康養旅游、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為支撐的規劃定位規劃目標打造具有“世界級、涼山味、普格韻”的和諧國土空間高效國土空間品質國土空間鄉村產業發展更具活力:“溫泉”IP基本建成,蔬菜、中藥材、水果、糧油、畜牧產品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現代化生產能力顯著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空間利用更加高效集約:資源要素配置優化合理,閑置設施得到有效利用,中心鎮村職能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和發展帶動能力顯著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更加彰顯,農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3、本實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大氣環境達到國家類標準,地面水達到國家類地面水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生產、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3嚴守底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規劃至2035年,片區劃定耕地保護目標9330.92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6508.18公頃。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保護好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傳導生態保護4、紅線,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管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共25720.84公頃,占普格縣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51.07%,主要分布于片區的東西側山脈。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13.76公頃,其中螺髻山鎮96.54公頃,蕎窩鎮96.60公頃,五道箐鎮20.2公頃,大槽鄉0.43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與水體保護線、綠地保護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協同管控。城鎮開發邊界3嚴守底線保護片區內兩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即螺髻山紅軍石和阿都土司遺址。劃定螺髻山紅軍石和阿都土司遺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劃定則木河干流管理范圍、馬和日呷河干流管5、理范圍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及河湖管理范圍文物保護河道管控加大公益林管理力度,嚴格保護公益林地,實行“總量控制、區域穩定、動態管理、增減平衡”管理機制,確保面積不減少,全面推進天然林地資源保護。公益林保護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河道管控線及公益林保護目標:4優化全域國土空間布局銜接普格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西洛河資源稟賦,依托現狀產業基礎,緊抓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發展定位為:構建“一軸兩心兩片”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軸:依托G248國道形成縱向城鎮發展軸;兩心:將螺髻山場鎮打造為片區綜合發展的主要服務核心;6、將蕎窩場鎮打造為片區綜合發展的服務次要核心。兩片:片區東側和西側為二半山區域,生態資源豐富,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為生態保護功能區;沿河谷區域,將螺髻山、蕎窩、五道箐和大槽鄉場鎮連片劃定為農康文旅發展區。片區總體格局規劃圖5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構建“一廊引領、三心閃耀、四區協同、N點帶動”的現代產業格局一廊引領:構建則木河生態旅游走廊三心閃耀:構建中心鎮螺髻山鎮生態文旅核心、副中心鎮蕎窩鎮康養旅游核心、五道箐農旅核心“三”大核心;四區協同:建設“四”個產業區域,西部生態康養旅游區、農文旅融合發展區、畜牧養殖區、高山生態觀光區;N點帶動:螺髻山風景名勝區、九十九里溫泉瀑布、稻漁養殖園、綠色產業融合發展7、示范園區、蕎見邛海、艾草基地等“N”個景區/園區/產業基地/鄉村旅游點。產業發展格局6建立交通體系加強南北向對外交通聯系,打通東向對外瓶頸,構建“一橫三縱”公路網格局,推進螺髻山低空旅游基地建設綜合交通規劃圖在現狀“一國道兩縣道”對外交通路網的基礎上,銜接縣總規和普格縣公路路網布局規劃,落實西昌至寧南高速公路、省道S560、X106、X115、螺髻山旅游基地停機坪等,加強南北向對外交通聯系,打通東向對外瓶頸:構建“一橫三縱”公路網格局一橫:為由S560和X106組成的片區東向對外交通通道,三縱:為由G248、西昌至寧南高速公路、S560組成的片區三條南北向三條對外交通通道,實現普格縣城至西昌城8、區30分鐘,螺髻山、蕎窩鎮至西昌機場50分鐘,至西昌高鐵站40分鐘。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7增強設施保障優化配置公共資源,按需精準安排設施布局公共管理:擴建五道箐鎮政府,新建蕎窩及五道箐鎮派出所,新建螺髻山社區、蕎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體設施:螺髻山鎮規劃服飾文化博物館,蕎窩規劃阿都文化博物館。螺髻山、蕎窩、五道箐鎮新建健身活動中心。教育設施:幼兒園:保留現狀幼兒園32所,在螺髻山鎮區、蕎窩鎮區、采洛洛博村、城西村各新建1所。小學:保留片區內小學,共計19所。中學:改擴建螺髻山中學。高中:保留螺髻山高中,新建螺髻山職高。養老設施:保留現有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3所,依托村委會新建日間照料中心9、24所,保留蕎窩養老院,并在螺髻山新建養老院1所。8增強設施保障提升高壓電網體系,優化鄉鎮網點覆蓋;完善應急體系,改善生態環境給水排水新建蕎窩鎮給水廠、五道箐鎮給水廠、大槽鄉給水廠;保留螺髻山鎮現狀一水廠及在建二水廠。各聚居點設置小型供水站,根據距離遠近等實際情況考慮合建。新建螺髻山鎮污水處理廠、蕎窩鎮污水處理站、五道箐鎮污水處理站及大槽鄉污水處理站;擴建蕎窩鎮現狀污水處理廠;廢除螺髻山鎮現狀污水處理站;各聚居點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根據距離遠近等實際情況考慮合建。電力電信新建110kV五道箐變電站、35kV特爾果變電站、35kV牦牛灣變電站共3座變電站;新建110kV紅花地水電站、35kV三10、陽電站共兩座電站;擴建35kV蕎窩變電站。新增五道箐鎮電信代辦點、大槽鄉電信代辦點及郵政代辦點;按照1公里服務半徑設立5G基站,農村以個行政村為單位增設5G基站,實線片區移動通信全覆蓋。各行政村均設置郵政代辦點,確保村村通郵環衛防災新建五道箐鎮垃圾轉運站及大槽鄉垃圾轉運站。農村設置垃圾收集點。各鄉鎮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新建螺髻山鎮二級鄉鎮專職消防站、蕎窩鎮二級鄉鎮專職消防站。片區地災隱患點,結合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成果報告執行。給排水環衛設施規劃圖電力電信設施規劃圖9鎮村體系規劃 1個中心鎮:螺髻山鎮 1個副中心鎮:蕎窩鎮 2個一般鄉鎮:五道箐鎮、大槽鄉 11個中心村:德育村、11、廟子灣村、馬廠坪村、甲甲溝村,采洛洛博村、特爾果村和紅莫依達村、城西村、安木腳村、云盤山村,大槽鄉大槽村 13個基層村:耿底村等剩余13個村。規劃形成五級鎮村體系鎮村體系規劃圖10落實村級片區傳導村級片區劃分圖村級片區傳導螺髻山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片區劃分為紅莫依達片區、特爾果片區、采洛洛博片區、甲甲溝片區、廟子灣片區、德育片區、大槽片區、云盤山片區、馬廠坪片區、城西片區、安木腳片區11個村級片區。11螺髻山鎮區螺髻山鎮區用地規劃圖螺髻山場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68.23公頃(1023畝)2035年場鎮人口達到1.0萬人布局思路:1、遵守開發邊界,優化城鎮內部布局。新增旅游產業相關用地,強化旅游服務職12、能;2、外移過境交通G248,減少過境交通干擾;打通城鎮景區雙通道聯系,旅游生活線網功能分離;優化道路體系,構建一鎮一園一景區旅游環線;3、預留高職等用地,強化教育功能;完善全鎮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品質。功能結構規劃圖集旅游服務、全縣教育服務為一體的天府生態旅游名鎮一鎮一園一景區,兩廊三軸五組團12五道箐鎮區五道箐鎮區用地規劃圖五道箐鎮場鎮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6.01公頃(240畝)規劃常住人口2200人布局思路:1、因地制宜,形成具有特色的農林旅發展小鎮;2、沿國道G248打造主要發展軸線,與片區進行聯動發展;3、提升農業品質,結合現代化、智能化、多元化融合發展的特色農旅發展片區。以農產品13、初加工及觀光旅游為主的農林旅城鎮功能結構規劃圖13大槽鄉集鎮大槽鄉集鎮用地規劃圖規劃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8.18公頃布局思路:1、增量補充:在可拓展區域新增居民點、停車場、農貿市場、文化活動設施;2、存量提升:依托現狀烤煙收購站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3、鄉村融合發展:以鄉場建設帶動周邊居民點建設,共享服務設施。以生活居住及基本公共服務為主的半山宜居鄉鎮功能結構規劃圖普格縣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國普格縣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稿草案公示稿】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人民政府片區包括夾鐵鎮和瓦洛鄉全域,總面積約282.714、7平方公里。鎮區規劃范圍指夾鐵鎮人民政府駐地所屬城鎮開發邊界范圍,重點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完善和結構優化。1規劃范圍及期限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在普格縣的區位基期年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規劃期限2規劃定位以普格珍珠米為特色,煙果蔬藥綜合種植為支撐的銜接普格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西洛河資源稟賦,依托現狀產業基礎,緊抓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發展定位為:攀西特色農業示范片區 州級農文旅融合發展區 縣域北部橋頭堡糧經復合促高產循環經濟塑品牌稻15、漁共生促高效規劃目標2025年: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普格珍珠米”爭創地理標志產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全面振興,生態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50%;初步形成具有彝族的鄉村生產生活聚落。近期目標遠期目標2035年: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格局;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跨越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超過全縣平均水平,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建成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區。3嚴守底線銜接普格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西洛河資源稟賦,依托現狀產業基礎16、,緊抓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發展定位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981.72公頃,推進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575.25公頃。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17、上禁止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片區城鎮開發邊界劃定面積控制在21.52公頃,防止城鎮無序幕延,優化城市結構、美化空間形態、提升空間效率。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統籌保護與發展,實事求是劃定“三條控制線”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和河道管控線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規中規定的內容,對任家溝指路牌和小興場大石墓兩處縣級文保單位進行保護。嚴格按照水利部門的河湖定界落實西洛河河道管控范圍,其中西岸堤頂線外延5米,東岸堤頂線外延0.8-5米。根據四川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相關建18、設活動。4構建空間格局銜接普格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西洛河資源稟賦,依托現狀產業基礎,緊抓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高起點謀劃小興場優勢特色農業片區發展定位為:一心:將夾鐵鎮打造為服務片區的綜合服務中心;一軸:依托縣道248和西洛河谷,形成縱向鎮村建設和產業發展軸;三區:生態保護區、生態農業種植區以及生態養殖區。構建“一心一軸三區”總體格局片區總體格局規劃圖5優化產業布局“3”大產業分區特色農業種植區、畜牧養殖區、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區“2”個特色旅游重點區“阿莫尼惹”3A級旅游景區+萬畝珍珠米觀光基地“N”個加工站小微型農產品加工站,119、處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1處商務貿易中心構建“3+2+N“的產業發展格局片區產業布局規劃圖6建立交通體系構建“一省二縣二隧道”對外格局一省道:推動原縣道X107與X108提升為省道。二縣道昭覺方向:普格縣夾鐵鎮阿木村至瓦洛鄉火山村段美麗鄉村路提升改造。螺髻山方向:縣道X106夾鐵至洛甘大橋段提升改造。二隧道西昌方向:新建瓦洛鄉-西昌市大興鎮公路隧道,構建片區至西昌方向的快速通道。螺髻山方向:提升螺髻山鎮特補乃吾村-夾鐵鎮仁家村公路隧道。片區道路交通規劃圖7完善公服配套 行政:完善中心鎮區便民服務設施配套,提升服務能級 教育:保留現狀中小學、幼兒園,擴建小學1座,新建幼兒園1所采用“保留、轉型+騰20、退、擴建、新建”的方式,按照共建共享、均等化、差異化、市場化的原則,完善片區公服設施配置,提升片區公共服務能力。醫療:提升中心鎮、村醫療衛生服務設施 文化:場鎮規劃新增文體活動中心,行政村規劃民俗活動廣場 養老:中心鎮新建養老服務綜合體,各中心村新建日間照料中心片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給排水環衛設施規劃圖電力電信設施規劃圖8增強設施保障推動市政設施城鄉一體化;完善片區應急體系、污水處理和環衛設施給水排水分區實施供水工程,新建夾鐵鎮給水廠和瓦洛鄉給水廠滿足鎮區及周邊聚居點居民用水,村落以高位水池、小型供水站為主,對部分現狀供水設施升級改造。采用枝狀為主的管網,完善管網建設,提高農村飲水安全率。采取21、集散結合的污水處理模式,規劃新建夾鐵鎮和瓦洛鄉污水處理站,通過管網收集并服務鎮區及周邊聚居點;村落聚居點規劃新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采用分散處理方式;散戶居民點采用化糞池、生物處理等方式進行處理。電力電信規劃擴容現狀110kV小興場變電站,強化供電電源支撐。對區域內10kV線路進行升級改造,提升農網10kV聯絡率;增強鄉村供電保障能力,降低供電半徑,片區形成環枝混合供電網絡。規劃夾鐵鎮、瓦洛鄉新建電信支局和郵政支局各1座。推行鄉村光纖入戶工程,按照1公里服務半徑設立5G基站,各行政村增設5G基站,實現片區移動通信全覆蓋。各行政村均設置郵政代辦點,確保村村通郵。環衛防災規劃于夾鐵鎮和瓦洛鄉各新建22、一座垃圾轉運站,運送至縣城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經壓縮后統一送至縣城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各行政村設置至少1座農村公共廁所,對農村戶用廁所進行改造。各鄉鎮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各行政村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規劃于夾鐵鎮新建一座一級鄉鎮專職消防站,瓦洛鄉成立志愿消防應急隊,在行政村成立村級應急分隊建設微型消防站。9統籌村莊分類 1個中心鎮:夾鐵鎮 1個一般鄉:瓦洛鄉 5個中心村:布爾村、彎洛村、仁家村、莫爾菲鐵村、祝聯村 6個基層村:菜子村、都爾村、瓦達洛村、火山村、八拉村、阿木村規劃形成五級鎮村體系片區鎮村體系規劃圖分類引導四類村莊發展 集聚提升類:莫爾菲鐵村、仁家村、布爾村、瓦達洛村 城郊融23、合類:夾鐵社區、阿木村、彎洛村 特色保護類:火山村 搬遷撤并類:八拉村、祝聯村、都爾村10夾鐵鎮鎮區引導資源要素集聚,強化中心鎮服務能力,促進鎮村融合發展 性質:以商貿交易和公共服務為主、依山面田的農貿型城鎮。規模:城鎮建設用地規模21.46公頃。布局思路:嚴保永久基本農田,強化反向約束;存量優化,補齊短板,提升設施區域服務能力,補齊消防站、養老院、文化活動、派出所等設施;城鎮建設用地指標有限情況下,探索“國有”+“集體”模式,優化功能布局,促進鎮村融合。夾鐵鎮鎮區用地規劃圖11瓦洛鄉集鎮加強場鎮服務能力,補充農業農村服務功能 布局思路:存量優化:以盤活閑置用地的方式補充文化活動設施短板;鄉村24、融合發展:以鄉集鎮建設帶動周邊居民點建設,共享服務設施;瓦洛鄉集鎮用地規劃圖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稿草案公示稿】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n片區地理區位片區位于普格縣東中部,東鄰布拖縣,南距普格縣城普基鎮35公里,距離西昌110公里,攀西經濟區中部區域,屬西昌1小時經濟圈,是攀西經濟區大小涼山城鎮發展軸中部重要節點。n規劃范圍本規劃包括片區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片區規劃范圍為普格縣西洛鎮、日都迪薩鎮、特茲鄉25、三個鄉鎮17個村(社區),總面積427.13平方公里。鎮區(集鎮)規劃范圍為日都迪薩鎮鎮區、西洛鎮鎮區、特茲鄉集鎮,包括日都迪薩鎮鎮區面積7.38公頃、西洛鎮鎮區面積17.43公頃、特茲鄉集鎮規劃范圍面積10.16公頃。n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與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1年2025年,遠期為2026年2035年。地理區位規劃范圍n 功能定位以省道S464、昭普高速(會理至昭覺)、縣道、彝族阿都文化為依托,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以特色果蔬、畜牧基地、高山馬鈴薯、油茶產業園為支撐,推動農牧業現代化。確立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26、游片區功能定位為:以阿都文化為核心的農文旅生態融合示范區全力打造為:四川省二半山特色農牧業示范基地涼山州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地阿都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n底線管控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堅持底線思維,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n 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范圍8117.06公頃。n 城鎮開發邊界線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27、的理念,規劃城鎮發展格局,規劃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27.71公頃。n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耕地保護目標7769.59公頃(116543.85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5511.57公頃(82673.55畝)。n城鎮村體系結構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構建“中心鎮(副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一般村”四級城鎮村體系規劃形成“1個中心鎮、2個一般鄉鎮、8個中心村(社區)和9個一般村”的四級鎮村體系n產業發展規劃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28、035年)以農業為主體,加大新型適種選育,大力發展糧油、果蔬、煙草、山羊、肉牛等農牧產業,規劃形成“3+3+N”的一產布局n 一產:建設涼山州現代特色生態農牧產業體系n 二產:升級區域加工物流功能,壯大風光發電產業完善基地產銷、加工冷鏈物流配套,構建清潔能源產業集群三個星級產業園區省級特色果蔬種植產業園州級高山烏洋芋產業園州級萬畝油茶產業園.三個生態種養殖帶河谷優質糧油產業融合發展帶二半山現代糧煙果蔬輪作示范帶高山生態養殖發展帶.N個特色產業基地烤煙苗基地高山苦蕎種植基地紅米生態種植基地.n 三產:打造彝族阿都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響“彝族文化圣地”,做大做強阿都農文旅產業,形成“一帶、兩區、三29、心、多節點”的生態旅游規劃布局一帶西洛河阿都文化走廊兩區阿都文化核心區、農旅融合發展區三心阿都文化門戶中心(日都迪薩鎮)、綜合服務中心(西洛鎮)、阿都文化體驗中心(日都迪薩景區)多節點即多個鄉村農旅綜合體、家庭農場等休閑旅游節點n綜合交通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構建全域形成“兩縱、一環、多支”的交通結構S7成會高速(規劃):為成都經布拖至云南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接西昌至寧南高速,北連西樂高速,在日都迪薩鎮、西洛鎮、特茲鄉均設有高速出入口。省道S464:為片區對外交通主干道,聯通普格縣域各鄉鎮及連接布拖的重要通道。縣道X110:為經日都迪薩鎮至日都迪薩景區30、,再接至花山鎮的公路。對外交通鄉道:強化道路通達性,實現各村之間完全連通;新建拓寬連接Y104經日都迪薩景區和雨水村連接X110的旅游公路環線,路基寬6.5米。村道:完善村交通,實現村道貫穿各村組以及各居民點和產業基地,規劃村道寬度不低于4.5米。內部交通客運站:規劃西洛鎮客貨中心、日都迪薩鎮旅游客運中心,保留特茲鄉客運中心。公交場站:規劃沿省道S464沿線設置公交客運招呼站。停車場:日都迪薩景區新建停車場規劃不少于20%的充電樁。加油加氣站:規劃吉樂加油加氣站和洛烏鄉沙壩村七組加工房加油站。交通設施n鎮區(集鎮)規劃普格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上下協同、31、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S464發展軸:北部休閑居住組團,中部商貿旅游服務組團,南部公共服務組團:行政教育中心,旅游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西洛鎮鎮區規劃上下協同、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即日都迪薩綜合服務核心;即沿鄉道Y014,連接規劃的昭普高速的日都迪薩出口和省道S464形成的城鎮綜合發展軸;即東北側的綜合服務組團和西南側的生活宜居組團。日都迪薩鎮鎮區規劃上下協同、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特茲鄉綜合服務核心;即沿省道S464形成的城鎮綜合發展軸;即北側的綜合服務組團和南側的生活宜居組團。特茲鄉集鎮規劃鎮區發展結構圖鎮區用地布32、局規劃圖鎮區發展結構圖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圖集鎮發展結構圖集鎮用地布局規劃圖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稿草案公示稿】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人民政府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片區概況片區位于普格縣南部,北連日都迪薩阿都文化旅游片區與螺髻山生態文化康養片區,南接寧南縣,東臨布拖縣,西靠德昌縣;普格縣距西昌僅64公里,屬西昌1小時經濟圈,是攀西經濟區大小涼山城鎮發展軸中部重要節點。規劃范圍本規劃包括片區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片區規劃范圍為普格縣普基鎮33、花山鎮、黎安鄉、大坪鄉四個鄉鎮,包含34個村(社區),幅員面積542.95平方公里,不包含普格縣中心城區。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與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1年2025年,遠期為2026年2035年。片區規劃范圍圖n 功能定位構建以縣城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生活圈配置,加強縣城向周邊景區、鄉鎮的交通聯系,強化園區產業路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配置,將該片區打造為普格縣重要的“彝文化濃厚的城鄉融合示范區”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堅持底線思維34、,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范圍9958.80公頃。城鎮開發邊界線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的理念,規劃城鎮發展格局,規劃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20.7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耕地保護目標9422.30公頃(141334.47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6694.09公頃(100411.30畝)。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35、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城鎮村體系結構構建“中心鎮(副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一般村”四級城鎮村體系規劃形成“1個中心鎮、3個一般鄉鎮、13個中心村和17個一般村”的四級鎮村體系。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產業發展規劃采用規模化、市場化、創意化、品牌化等方式,提升產業價值與效益。圍繞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業等多個環節,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n 一產:發揮片區農業優勢,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n 二產:打造1個農產品綜合加工園區,打通“農業+工業”產業鏈打造農產品綜合加工園區,建設農產品初加工廠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廠n 三產:完善片區旅游36、服務設施,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強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城郊休閑農業,促進農旅融合,形成“一心兩帶三片區多園區”的生態旅游規劃布局一心縣城產業綜合服務核心兩帶農文旅產業Y字形發展帶、清潔能源發展帶三片區城郊農文旅融合發展區、螺髻山生態度假旅游片區、烏科梁子山文化休閑觀光片區多園區普格蠶桑現代農業園區、普格紅軍樹農旅融合園區、萬畝枇杷產業園區、蠶桑主題農業園區、農產品綜合加工園區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綜合交通構建“兩橫三縱”的干線公路網規劃落實S71樂昆高速西昌至寧南段、S7成會高速昭覺至會理段、S464德昌縣樂躍海口梁子(普格界)、S464德昌樂躍37、經普格布拖公路普格段等新建工程,規劃保留國道G248,與現狀省道S464、縣道X113共同形成區域干線公路網,增強片區通達性,提升片區綜合交通運輸水平。對外交通完善農村交通,確保鄉道寬度最低不小于5.5米,村道寬度不低于4.5米,落實普基鎮、花山鎮和黎安鄉3個鄉鎮美麗鄉村路工程建設項目;支撐全域旅游快達慢游,推進景區景點連接線工程,大力拓展旅游交通線路,規劃新建海口牧場旅游公路,黎安鄉干河溝村旅游路,道路寬度不低于4.5米。內部交通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布局,提升客運服務能力。規劃各鄉鎮結合旅游設施設置停車場6處,在大坪鄉集鎮規劃1處停車場,新建停車場規劃不少于20%的充電樁;片區內各村均設有村級招38、呼站。交通設施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鎮區(集鎮)規劃上下協同、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一心一軸三組團”“一心”:即綜合服務中心“一軸”:即依托鎮區主干道的鎮區發展聯系軸“三組團”:即北部居住組團、中部綜合服務組團、南部居住組團。花山鎮鎮區規劃上下協同、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一軸兩組團”“一軸”即依托主要道路的集鎮發展軸;“兩組團”即生活居住組團與文化行政組團。大坪鄉集鎮規劃上下協同、左右貫通的傳導機制與傳導路徑鎮區功能結構為“兩組團”“兩組團”即生活居住組團與便民服務組團。黎安鄉集鎮規劃鎮區發展結構圖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圖鎮區發展結構圖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圖集鎮發展結構圖集鎮用地布局規劃圖普格縣日史普基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