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縣北山鎮-萬阜鄉-巨浦鄉-仁宮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7554
2024-11-21
23頁
10.89MB
1、(征求意見稿)青田縣北山鎮-萬阜鄉-巨浦鄉-仁宮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前言PREFACE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部署,落實上位相關規劃要求,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更好與重大項目和生產力要素布局相匹配,支撐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特編制青田縣北山鎮-萬阜鄉-巨浦鄉-仁宮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對青田縣北山鎮、萬阜鄉、巨浦鄉、仁宮鄉做出的總體安排,是指導上述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目錄CONTENTS0101020203032、0404050506060707規劃總則底線管控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用途分區與用地結構優化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空間品質提升規劃實施保障1.1 指導思想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1.2 規劃原則堅持堅持堅持堅持堅持01 規劃總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北山鎮、萬阜鄉、巨浦鄉、仁3、宮鄉行政轄區范圍,面積約為508.02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圖02 底線管控2.1 落實三條控制線三條控制線規劃圖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片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101公頃。片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8545公頃。片區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78公頃。2.2 落實其他重要控制線p 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歷史文化保護線,明確位置和空間管控要求,對涉及歷史文化保護線的鄉村旅游、農業生產、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活動,提出準入和退出的空間管控正負面清單。p 落實基礎設施控制線: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基礎設施控4、制線。對于位置和線型已明確的基礎設施控制線,劃定落實其邊界;對于虛位控制的基礎設施和廊道,進行劃示,明確控制線名稱、走向、寬度等控制要求。p 落實城市重要控制線:在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重點綠線、重點藍線、重點紫線、重點黃線、重點橙線的基礎上,補充劃定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紫線、城市黃線、城市橙線。p 落實城鄉風貌控制線: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重點風貌管控區,補充城鎮中心區、重要開敞空間、重要歷史文化區域、重要城鎮門戶等地區,提出風貌管控引導要求。p 落實其他控制線:細化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糧食安全控制線、生態環境控制線、災害防治控制線、洪澇風險控制線,落實邊界范圍和管控引導要求。2.4 劃定村莊建設5、邊界 嚴格控制村莊建設邊界規模,到規劃期末各鄉鎮村莊用地不得超過本鄉鎮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p合理管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 涉及新增用地的農民建房、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在村莊建設邊界內建設。少量在村莊邊界外建設的鄉村基礎設施、零星鄉村產業用地,用地規模納入新增潛力空間統籌,并相應縮減村莊建設邊界。未劃入村莊建設邊界的現狀建設用地,以保留和縮減為主,嚴格控制翻建、改建、擴建等行為。p引導鄉村建設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集聚 充分利用增存掛鉤、增減掛鉤、存量建設用地盤活、低效用地再開發、城鄉有機更新等政策機制,提高鄉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p推進鄉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03 國土空6、間總體格局3.1 發展定位及職能 3.2 發展目標鄉鎮名稱主體功能定位目標定位北山鎮生態經濟地區具有山水特色、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特色農業的生態休閑旅游城鎮縣域西南北山片區中心,千峽湖旅游的主要門戶,以山水特色、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休閑旅游型城鎮。巨浦鄉重點生態地區縣域西南小溪流域重要節點,以山水特色、水運文化、農業旅游、生態產業為主的特色生態型鄉鎮。仁宮鄉重點生態地區青田中部小溪流域重要節點,以山水特色、鄉村旅游、健康養生、農產品集散為主的特色鄉鎮。萬阜鄉重點生態地區縣域西南千峽湖周邊重要節點,以山水風貌、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型鄉鎮。p 規劃到2025年,生態經濟產業體系7、基本形成,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土空間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交通基本實現內外聯動,設施城鄉一體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休閑旅游優勢日益突出,初步建立全域美麗發展格局。p 規劃到2035年,生態經濟更加發達,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休閑旅游優勢更加突出,中國歐陸風情旅游目的地、溫州大都市后花園建設取得重大成果。p 規劃到2050年,區域發展水平保持省內中游以上、麗水市前列,全面建成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樣板。巨浦鄉城鎮綜合服務中心仁宮鄉萬阜鄉小溪城鎮發展帶生態屏障生態屏障生態屏障生態屏障峽灣風情旅游區生態農業旅游區空間結構規劃圖3.3 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帶三點兩區”的8、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一心:北山鎮為核心的城鎮綜合服務中心p 一帶:小溪城鎮發展帶p 三點:仁宮鄉、巨浦鄉、萬阜鄉集鎮所在地p 兩區:峽灣風情旅游區、生態農業旅游區規劃用途分區圖04 用途分區與用地結構優化4.1 規劃用途分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統籌安排農業、生態、建設用地布局,優化國土空間資源配置,支撐并促進片區高質量發展。4.2 土地使用規劃生態用地布局:堅持“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加強生態價值轉化。p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植樹造林和撫育改造,確保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p 加強水域保護利用。保護濕地、河流、庫塘等,保障濕地和陸地水域面積穩定。9、p 依托資源優勢,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用地布局:堅持系統統籌、集約緊湊、景鎮融合三大原則。p 以片區為單元統籌。引導用地向北山鎮區和中心村集聚,建設用地聚散結合。p 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優化要素配置和用地布局,引導國土空間高質效發展。p 積極保障旅游發展和宜居生活。合理布局城鄉生活圈,點狀布局旅游設施。農業用地布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引導農業產業發展。p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p 實施耕地占補和進出雙平衡。p 合理布局園地和設施農用地,發展高山特色農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4.3 鄉村發展建設引導集聚建設類村莊激活產業發展,發揮集聚10、引領作用 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在原有基礎上有序推進集聚發展,發揮周邊村莊引領作用。適宜性發展程度較高,但現狀發展水平中等村莊、整體需整治提升的村莊。以改造提升為主,開展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整治提升類村莊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綜合配套水平城郊融合類村莊加快城鄉融合,依托城鎮高速發展 位于城鎮近郊區以及縣城所在地的村莊。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鎮水平。自然歷史文化和旅游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切實保護村莊的傳統選址、格局、風貌,加大鄉村旅游11、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特色保護類村莊保護傳統風貌,發展特色文旅產業拆遷撤并類村莊控制村莊規模,逐步引導騰退遷移 位于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村莊;因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人口流失嚴重、點狀零星分布的村莊。在保障生態安全前提下,逐步有序對搬遷村莊進行騰退。05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5.1 森林資源保護利用生態公益林保護利用對不同類型的生態公益林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確保其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保護;對于已經受損的生態公益林,制定修復方案,實施生態修復,并對受損區域進行補償。嚴格控制天然林各樹種或樹種組的采伐年齡以及采伐方式和強度,保證天然林正向演替。對天然公益林,12、只準進行撫育或更新性質的采伐;對天然商品林,要逐步推廣低強度的擇伐方式,也可以在不影響天然林生態系統整體結構和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伐區,實施小面積皆伐方式。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保障林業生態安全。強化生態公益林管護,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重點推進退化林修復、低效林改造、更新造林等工作,通過間伐、修枝等措施,實施森林撫育。天然林保護利用落實森林資源目標管理責任執行最嚴格的濕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保護現狀河湖水系脈絡,通過生態建設、生態修復優化改善河湖及濕地功能、景觀與生態環境,加強雨洪管理,實現功能復合。5.2 濕地和水資源保護利用加強濕地修復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13、合的原則,增強濕地生態功能和碳匯功能。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構建凈化型、農業生產型或動植物棲息地型鄉村小微濕地,加強農村納污坑塘和黑臭水體源頭治理,提升鄉村生態環境質量,助力鄉村振興。嚴守用水總量與結構至2035年,用水總量控制在紅線以內,持續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建立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責任制,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廣節水品種和節水增效技術。加強水源保護嚴格管控水域控制線岸線利用行為,河湖管理范圍內的岸線整治修復、生態廊道建設、灘地生態治理、公共體育設施、漁業養殖設施、航運設施、航道整治工程、造(修、拆)船項目、文體活動等14、,依法按照洪水影響評價類審批或河道管理范圍內特定活動審批事項辦理許可手續。城市建設和發展不得占用河道灘地。G638優化綜合交通網絡布局,規劃形成“兩橫六縱一環”的對外交通網絡。綜合交通規劃圖06 空間品質提升6.1 綜合交通系統優化千峽湖作業區p“兩橫”:瑞湖高速西延、G638;p“六縱”:S219(G638以北段)、S219(G638以南段)、S325、章村至北山公路、高市至巨浦公路、仁宮至阜山公路;p“一環”:環千峽湖公路。環千峽湖公路6.2 公共服務品質優化按照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層次清晰、適度超前,城鄉統籌、區域均衡,因地制宜、強化特色的原則配置縣域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片區”級城市生活15、圈、城鎮社區生活圈、鄉村社區生活圈”三大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體系,以“基礎保障型、品質提升型、特色引導型”三類服務要素完善。n 推進健康青田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與溫州的醫療合作更緊密,醫療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基層衛生發展扎實推進。n 建設鄉鎮級養老設施n 建設村級養老設施,配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n 整合完善普惠性教育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區域教學資源差距,構建全齡覆蓋的教育服務設施體系。n 規劃結合公園、綠地、廣場、水系等環境建設布局公共體育設施,構建開放共享的體育服務設施體系。n 規劃健全文化設施建設,增加社會文化活動空間,積極保障各級文化基礎設施。老有康養學有優教文有特色健有佳16、所病有良醫6.3 市政基礎服務優化集約穩定供水保障高效安全排水完善低碳清潔能源保障智慧互聯信息通達綠色循環固廢處置給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p 規劃片區2萬立方米/日的用水量,進一步優化水源、水廠設施布局。至2035年,片區規劃擴建1座水廠,為北山水廠。p 規劃片區平均日污水量1萬立方米/日,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廠布局。至2035年,片區共規劃1處污水處理廠,為湖東污水處理廠(一期)。能源工程規劃p 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結合青田自身能源消費現狀,控制、減少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有力助推降碳減碳。環衛工程規劃p 以全過程分類為目標,按照約30噸/日的日均垃圾清理量,優化垃圾處置設施17、布局。涉及垃圾分類的相關指標,應與浙江省垃圾分類工作相銜接。水利設施規劃p 落實上級水網總體布局,以主要河流為基本脈絡,以堤防工程為安全屏障,以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為水系溝通手段,建立高效配置的水資源體系,提升城鄉居民安全供水保障能力。面向未來,著眼區域,建立綠色智能、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市政體系,提升運行保障能力。6.4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保護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3處,分別為石柱村、韓山村、彭湖村。歷史文化村落規劃保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為北山吳氏宗祠和夏超舊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5處,為中吳村鐘氏宗祠等。保護歷史建筑文物保護點共有18處。文物保護點歷史文化村落n 歷史18、文化村落應當整體保護,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文物保護單位n 完善文物保護單位的建檔工作,劃定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并制定具體保護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n 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進一步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檔案和數據庫。活化傳承與利用n 按照合理、適度的原則對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活化利用。延續歷史文化村落的整體格局與傳統風貌,協調周邊山水環境、歷史環境要素,維持街巷傳統形態及建筑空間尺度。6.5 國土空間安全與防災減災設施安全可靠災害應對從容生態和諧共生社會井然有序經濟穩定提升總體目標長遠謀劃n 按地質災19、害易發程度,規劃區共劃分為高、中、低和不易發四個等級,主要災害為滑坡。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區,引導新建工程盡量避開。地質災害防治n 規劃區防洪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n 加快推進小溪流域治理提升改造工程,鞏固提升灘坑水庫、麗湖水庫加固建設,堅守防洪安全底線。防洪排澇n 規劃區劃分為一個消防責任區,以北山消防救援站為中心,其他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專職(志愿)消防隊為補充的滅火救援梯隊。n 消防水源主要為市政給水,消防水池、天然水源作為補充。消防安全n 完善人防指揮和建設工程,建成快速高效的指揮和通信報警體系,構建統一高效、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就近就便統籌規范化建設人20、防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點。人防工程6.6 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開展“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適度開展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因地制宜引導耕地功能恢復提升耕地生產能力和水平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優化山水生態格局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加強自然岸線保護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單推進舊城鎮、城中村改造推進舊廠改造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農地農用,保護好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規范引導,控好農村宅基地及農房建設集約高效,用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范程序,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將總體規劃的戰略目標、底線管控、功能布局、空間結構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分解落實到各個21、規劃單元,加強單元之間的系統協同,作為深化實施層面詳細規劃的基礎。07 規劃實施保障7.1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圖城鎮單元1個鄉村單元5個7.2 實施機制保障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健全規劃定期體檢評估完善規劃監督機制p 加強規劃實施管理: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強化落實“功能+格局+指標+控制線+名錄”五位一體強制性管控內容。p 健全規劃定期體檢評估: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動態評估機制,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根據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調整完善。p 完善規劃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