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園區評價指南TQDSF0122022-青島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57975
2024-11-21
20頁
1.13MB
1、 團 體 標 準ICS 13.020.20 CCS Z 00 低碳園區評價指南 Evaluation guide for low-carbon parks 2022-06-30 發布 2022-07-01 實施 發 布 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青島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 青 島 市 標 準 化 協 會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1 4 評價條件.1 5 評價指標.2 概述.2 5.1 低碳工業園區.2 5.2 低碳2、非工業園區.3 5.36 評價方法.3 概述.3 6.1 低碳工業園區.3 6.2 低碳非工業園區.5 6.37 評價方式.6 8 評價結果處理.7 綜合值計算方法.7 8.1 評價等級.7 8.2附錄 A(資料性)低碳園區評價指標釋義和計算公式.8 附錄 B(資料性)低碳園區評價指標參考評價方式.14 參考文獻.16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青島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提出。本文件由青島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和青島市標準化協會聯合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青島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青島科創藍碳減排科技有限公司、青島百恒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思科萬方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青島眾創聯合碳減排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光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匯君環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青島凱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中景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信和鋼結構有限公司、青島零零一工程有限公司、青島中電綠網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島瑞智源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青島英邁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青島家哇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遲芳、潘紅兵、賈欣、陳虎、崔盡艷、陳明、官偉巖、邢帆、汪衛東、孫魯正、郭艷、李碩、崔連英、王4、洪選、劉鵬、桂小軍、張忠、吳榮華、梁麗、喬銀環、高倩倩、于芮、高亞平、董衍磊、劉旎。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 低碳園區評價指南 1 范圍 本文件提供了低碳園區評價的評價條件、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方式、評價結果處理等方面的建議和指導。本文件適用于指導企業自建園區、企業合建園區、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形成的虛擬園區的低碳水平評價工作。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T 2589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GB/T 18883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GB/T 23331 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 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GB/T 32150 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 55015 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 GB 55020 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 DB37/T 5097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 低碳園區 low-carbon park 在滿足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6、目標前提下,以系統產生最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產出。3.2 工業園區 industrial park 企業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4 評價條件 開展低碳園區評價時,園區宜滿足的評價條件為:a)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法律、法規,近三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及重大環境違法事件,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2 b)園區基礎設施完善,符合安全生產、7、環保和消防有關要求,建有固廢、污水集中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及能源供應、智慧管理基礎設施;c)園區內企業沒有使用被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沒有生產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產品;d)園區內建筑滿足 GB 55015 和 GB 55020 的要求;5 評價指標 概述 5.1 低碳園區分為工業園區和非工業園區兩類開展評價,均從低碳規劃、低碳生產/服務、低碳管理三個方面開展評價,可根據具體被評價園區的產業特點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低碳工業園區 5.2 低碳工業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可參照表1確定,具體指標釋義見附錄A。表1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參照表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對應附錄 A 8、中條款 1 低碳規劃 設施建設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 A.1 2 綠化覆蓋率 A.2 3 場地、道路設施 A.3 4 園區建筑室內健康度 A.4 5 投入規劃 規劃政策 A.6 6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A.7 7 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 A.8 8 低碳生產/服務 能源節約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 A.9 9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A.10 10 污染控制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A.11 11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 A.13 12 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 A.14 13 資源利用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 A.15 14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A.16 15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A.9、17 16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A.18 18 低碳管理 運營宣傳 低碳管理能力 A.21 19 低碳宣傳 A.22 20 審核認證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A.23 21 管理體系認證率 A.24 22 產品認證率 A.25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3 低碳非工業園區 5.3 低碳非工業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可參照表2確定,具體指標釋義見附錄A。表2 低碳非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參照表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對應附錄 A 中條款 1 低碳規劃 設施建設 綠化覆蓋率 A.2 2 場地、道路設施 A.3 3 園區建筑室內健康度 A.10、4 4 綠色建筑比重 A.5 5 投入規劃 規劃政策 A.6 6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A.7 7 低碳生產/服務 能源節約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A.10 8 單位 GDP 能耗降低率 A.11 9 污染控制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A.12 10 資源利用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A.18 11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A.19 12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A.20 13 低碳管理 運營宣傳 低碳管理能力 A.21 14 低碳宣傳 A.22 15 審核認證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A.23 16 管理體系認證率 A.24 17 產品認證率 A.25 6 評價方法 概述 6.1 6.1.1 在園區滿足第 11、4 章中基本條件后進行評價。6.1.2 低碳園區的評價方法為評審評分法。總分 100 分,由低碳規劃(30 分)、低碳生產/服務(50分)和低碳管理(20 分)組成。低碳工業園區 6.2 低碳工業園區的評價具體指標分值見表3。具體指標的計算公式見附錄A。表3 低碳工業園區評價指標參考評分值 一級指標 分值 二級指標 分值 三級指標 指標值 分值 低碳規劃 30 設施建設 20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萬元每平方米)1.0 6 0.6,1.0)4 0.3,0.6)2 綠化覆蓋率 40%6 35%,40%)4 30%,35%)2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12、82022 4 表 3(續)一級指標 分值 二級指標 分值 三級指標 指標值 分值 低碳規劃 設施建設 園區建筑環境健康度 100%4 75%,100%)3 50%,75%)2 25%,50%)1 場地、道路設施 A.6 中列項 4 分,滿足一項得 1 分 投入規劃 10 規劃政策 每五年制定一次低碳規劃政策 滿足得 2 分,否則 0 分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4.5%4 3%,4.5%)2 1.5%,3%)1 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 30%4 20%,30%)2 10%,20%)1 低碳生產/服務 50 能源節約 16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噸標煤每萬元)0.35 4(0.35,0.5 13、2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6%8 4.5%,6%)4 3.5%,4.5%)2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15%4 10%,15%)2 污染控制 12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立方米每萬元)0.26 6(0.26,0.30 3 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噸每萬元)0.02 6(0.02,0.1 3 資源利用 22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立方米每萬元)5 6 5,7)4 7,8 2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75%6 50%,75%)4 30%,50%)2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90%6 85%,90%)4 70%,85%)2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園區配備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 4 由市政統一收集利用餐14、廚垃圾 2 低碳管理 20 運營宣傳 8 低碳管理能力 A.22 中列項 4 分,滿足 1項得 1 分 低碳宣傳 活動次數開展 5 次以上 4 活動次數開展 3 或 4 次以上 2 活動次數開展 1 或 2 次 1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5 表 3(續)一級指標 分值 二級指標 分值 三級指標 指標值 分值 低碳管理 審核認證 12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45%4 30%,45%)2 15%,30%)1 管理體系認證率 30%4 20%,30%)2 10%,20%)1 產品認證率 15%4 10%,15%)2 5%,10%)1 低碳非15、工業園區 6.3 低碳非工業園區的評價具體指標分值見表4。具體指標的計算公式見附錄A。表4 低碳非工業園區評價指標參考分值 一級指標 分值 二級指標 分值 三級指標 指標值 分值 低碳規劃 30 設施建設 24 綠化覆蓋率 40%6 35%,40%)4 30%,35%)2 場地、道路設施 A.6 中列項 6 分,滿足一項得 1.5 分 園區建筑環境健康度 100%6 75%,100%)4 50%,75%)2 25%,50%)1 綠色建筑比重 見表 5(滿分 6 分)投入規劃 6 規劃政策 每五年制定一次低碳規劃政策 滿足得2分,否則 0 分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4.5%4 3%,4.516、%)2 1.5%,3%)1 低碳生產/服務 50 能源節約 20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15%10 10%,15%)6 單位 GDP 能耗降低率 5%10 3.5%,5%)7 2%,3.5%)4 污染控制 10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6%10 4.5%,6%)7 3.5%,4.5%)4 資源利用 20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60%8 40%,60%)4 20%,40%)2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6 表 4(續)一級指標 分值 二級指標 分值 三級指標 指標值 分值 低碳生產/服務 資源利用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園區配備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 617、 由市政統一收集利用餐廚垃圾 3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50%6 30%,50%)4 10%,30%)2 低碳管理 20 運營旋轉 8 低碳管理能力 A.22 中列項 4 分,滿足 1項得 1 分 低碳宣傳 活動次數開展 5 次以上 4 活動次數開展 3 或 4 次以上 2 活動次數開展 1 或 2 次 1 審核認證 12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45%4 30%,45%)2 15%,30%)1 管理體系認證率 30%4 20%,30%)2 10%,20%)1 產品認證率 15%4 10%,15%)2 5%,10%)1 表5 綠色建筑比重指標評分表 指標值 分值 A B C 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18、面積比例達到60%以上 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30%以上 三星級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5%以上 滿足A、B、C三項得2分;只滿足其中兩項得1.5分;只滿足其中一項得1分 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60%80%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30%50%三星級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三星級5%15%滿足A、B、C三項得4分;只滿足其中兩項得3分;只滿足其中一項得2分 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80%以上 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 三星級綠色建筑的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 滿足A、B、C三項得6分;只滿足其中兩項得4.5分;只滿足其中一項得3分 7 評19、價方式 低碳園區評價方式為文件審核和現場審核兩種方式。文件審核是指審查各項評價指標證明文件。7.1 現場審核是指現場走訪并考察園區建設成果、數據統計信息、設備設施等。各指標的評價方式見附錄 B。7.2 所有審核的文件宜提交蓋章的紙質文件。提交的評審資料宜充分說明條文要求相關的內容,但不7.3 限于表 C.1 所列的資料。評價中要求有數值和比例計算的,宜提交相應計算報告。7.4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7 8 評價結果處理 綜合值計算方法 8.1 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對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每項指標分別打分。低碳發展水平綜合值為各項指標得分的20、累計疊加值。計算公式如下:1niiSF 式中,S為園區低碳發展水平綜合值,iF為各評價指標得分值。存在不參評項時,低碳發展水平綜合值折算方法為:綜合值=參評項得分值/參評項總分值 100。評價等級 8.2 宜將評價綜合值按等級分成四級,用于評價園區的低碳水平:a)優秀:85100 分(含 85 分);b)良好:7085 分(含 70 分);c)合格:6070 分(含 60 分);d)不合格:低于 60 分。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8 A A 附錄A (資料性)低碳園區評價指標釋義和計算公式 A.1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21、增加值指園區單位用地面積產生的工業增加值,單位:萬元每平方米。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參考式(A.1)計算:GgA(A.1)g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每平方米;G 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A 園區用地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A.2 綠化覆蓋率 綠化覆蓋率指園區內綠地面積與折算綠地面積之和占園區用地面積的百分比。綠地面積包括綠地種植覆土的水平投影面積,以及綠地范圍內符合規定要求的部分硬質景觀和水體景觀的水平投影面積。其中,綠地包括地面綠地和屋頂綠地。寬度不小于8m且綠地面積不小于4022、0m2的綠地內,寬度小于2.5m的人行步道可視為綠地,其水平投影面積可計入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參考式(A.2)計算:100%gSggAdARA(A.2)式中:gR綠化覆蓋率;gSA綠地面積,單位為平方米;d綠地面積折算系數;gA綠化面積,指屋頂綠化或架空綠化種植覆土的水平投影面積,單位為平方米;A園區用地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A.3 場地、道路設施 低碳場地、道路設施宜考慮以下方面:a)停車場等場地設施,考慮了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的要求以及使用場地滲水材料;b)室外照明燈具采用了節能技術;c)園區交通具備低碳出行條件;d)道路路面使用了節能材料。A.4 園區建筑室內健康度 園區建筑室內健康度應達到23、健康建筑相關要求標準,以下各條內容,做到即可加分,積分累加:a)園區道路、停車場等場地設施,考慮了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的要求以及使用場地滲水材料;b)室內 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 25 g/m3,且室內 PM10年均濃度不高于 50 g/m3;c)室內涂料、壁紙、陶瓷磚、人造板、木地板、防水與密封材料等裝飾裝修材料的有害物質限量符合綠色產品評價國家標準的規定(五種及以上);d)非工業生產類建筑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符合 GB 50736 的規定。A.5 綠色建筑比重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9 綠色建筑比重指現有公共建筑中,達24、到一、二、三星級標準的綠色建筑面積分別與總面積的比值。綠色建筑是按照DB37/T 5097的要求評價。綠色建筑比重參考式(A.3)計算:100%(A.3)式中:epR 獲得某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面積比重;綠色建筑面積,單位為平方米;園區公共建筑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A.6 規劃政策 規劃政策每五年編制一次園區低碳發展規劃政策,內容為低碳產業規劃、低碳能源規劃、低碳建筑規劃以及低碳交通規劃等內容。A.7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指園區當年在低碳環保方面(節能環保相關設施建設、項目/工藝改造和技術研發等)的資金投入占園區總投入的百分比。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參考式25、(A.4)計算:100%(A.4)式中:epR園區當年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低碳環保投入(節能環保相關設施建設、項目/工藝改造和技術研發等)資金,單位為萬元;園區總投入資金,單位為萬元。A.8 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 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為園區內綠色產業的增加值與工業值增加值的比值。綠色產業指國家統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參考式(A.5)計算:100%(A.5)式中: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園區內綠色產業的增加值,單位為萬元;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A.9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指園區每萬元工業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總量,單位:噸26、標煤每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參考式(A.6)計算:EeG(A.6)e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單位為噸標煤每萬元;E 園區綜合能源消耗量,單位為噸標煤;G 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A.10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指園區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百分比。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參考式(A.7)計算: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0 11()100%()niiremjjja kRb k(A.7)reR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ia園區消耗的第i種可再生能源轉化的電量/熱量,單位為千瓦時、兆焦耳;k 電力/熱力的折標煤系數,數值27、可參照GB/T 2589;n 園區消耗的可再生能源種類數;jb園區消耗的第j種能源實物量,單位為實物單位;jk園區消耗的第j種能源的折標煤系數,數值可參照 GB/T 2589;m 園區消耗的能源種類數。A.11 單位 GDP 能耗降低率 單位 GDP 能耗降低率是指園區單位 GDP 能耗在特定時間段內的下降程度,這一指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園區在能源使用效率上的提高率。單位GDP能耗比重參考式(A.8)和式(A.9)計算:(1 )100%(A.8)(A.9)式中:ECR 園區當年單位GDP能耗比重;園區本年度單位GDP能耗,單位為噸每萬元;園區上年度單位GDP能耗,單位為噸每萬元;EC 園區能源28、消耗總量,單位為噸;GDP 園區GDP值,單位為萬元。A.12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指園區本年度相對于上一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削減百分比。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指園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園區生產總值的比值。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宜參照GB/T 32150。碳排放強度削減率參考式(A.10)計算:210100%iiCIiCCICIRCQCIG(A.10)式中:CIR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iCI 本年度碳排放強度,單位為噸二氧化碳每萬元;1iCI上一年度碳排放強度,單位為噸二氧化碳每萬元;CI 碳排放強度,單位為噸二氧化碳每萬元;20CQ園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G 園29、區生產總值,單位為萬元。A.13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指園區每萬元工業增加值所產生的工業廢水量,單位:立方米每萬元。工業廢水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包括園區處理回收用的廢水,不包括園區內梯級利用的廢水和員工排放的生活廢水。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1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參考式(A.11)計算:iwwQiwwqG(A.11)式中 iwwq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單位為噸每萬元;iwwQ園區工業廢水產生量,單位為噸;G 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A.14 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 單位工30、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指園區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總量,單位:噸每萬元。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指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半固體和高濃度液體狀廢棄物的總量,包括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危險廢物、尾礦和其他廢物等,不包括礦山開采的剝離廢石和掘進廢石(煤矸石和呈酸、堿性廢石除外,酸性和堿性廢石指采掘的廢石,其流經水、雨淋水pH10.5)。其他廢物包括污泥、工業垃圾等工業固體廢物。污泥指工業廢水處理中所排出的固體沉淀物(以干泥量計)。工業垃圾包括機械工業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廢型砂等,食品工業的活性炭渣,硅酸鹽工業和建筑業的磚、瓦、碎礫、混凝土碎塊等。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參考式(A.131、2)計算:iswiswQqG(A.12)式中 iswq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單位為噸每萬元;iswQ園區工業有機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單位為噸;G 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A.15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指園區每萬元工業增加值所消耗的工業新鮮用水量,單位:立方米每萬元。新鮮用水量指園區內企業用水單元或系統取自任何水源被該企業第一次利用的水量不包括生活用水。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參考式(A.13)計算:fwfwQqG(A.13)式中 fwq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單位為立方米每萬元 fwQ園區新鮮用水量,單位為立方米;G 園區工業增加值,單位為萬元 A.16 工業用水32、重復利用率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指園區工業重復用水量占工業用水總量的百分比。工業重復用水量指工業企業生產用水中重復再利用的水量,包括循環使用、梯級利用的水量(含經處理后回用量);工業用水總量指園區內企業工業新鮮用水量與工業重復用水量之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按式(A.14)計算:100%irwirwiwQRQ(A.14)式中 irwR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irwQ工業重復用水量,單位為噸;iwQ工業用水總量,單位為噸。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2 A.17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工業郵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指園區綜合利用的工業有機固體廢物量33、占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總產生量的百分比。綜合利用量包括以回收、加工、循環或交換等方式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體廢棄物量(含危險廢物),以及當年利用的往年有機工業固體廢物貯存量。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參考式(A.15)計算:100%iuisiswwiuiswQRQ(A.15)式中 iuiswR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iuiswQ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單位為噸;iswQ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產生總量,單位為噸。A.18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評價:由市政統一收集利用餐廚垃圾或者園區配備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A.19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采用雨水、34、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自備地下水井供水供給景觀、綠化、沖廁等非飲用水的水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參考式(A.16)計算:suws100%uwwcQRQ(A.16)式中 uwsR非傳統水源利用率;uwsQ園區非傳統水源用水量,單位為噸;wcQ 園區總用水量總量,單位為噸。A.20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園區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量占生活垃圾清運總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參考式(A.17)計算:100%dgcdgcdgrQRQ(A.17)式中 dgcR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dgcQ園區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總量,單位為噸;dgrQ園區生活垃圾清運總量,單位為噸。35、A.21 低碳管理能力 低碳管理能力指園區低碳管理能力和機制的完善程度,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評價:a)園區建立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開展低碳管理工作,明確職責;b)有健全的低碳管理制度,如碳排放統計、核算、考核體系等;c)建設有園區碳排放信息平臺,可用于監測、統計碳排放有關數據信息,且能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和安全性 d)定期公布企業碳排放情況。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3 A.22 低碳宣傳 低碳宣傳指園區管理主體組織開展以低碳主題相關(包括但不限于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的宣傳活動的次數,活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講座培訓、宣傳手冊、宣傳單、展36、板海報等。A.23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指園區內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評估或驗收的企業數占企業總數的百分比。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參考式(A.19)計算:100%cpacpaeNRN(A.19)cpaR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cpaN園區內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評估或驗收的企業數,單位為個;eN 園區企業總數,單位為個。A.24 管理體系認證率 管理體系認證率指園區內企業按照GB/T 24001、GB/T 23331或GB/T 280001建立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或開展過能源審計的企業數占園區企業總數的百分比。同時獲得兩項以上管37、理體系認證或的企業,企業數不重復計算。管理體系認證率參考式(A.20)計算:100%nscmsceNRN(A.20)mscR管理體系認證率;nscN園區內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或環境管理體系,并獲得認證的企業數,單位為個;eN 園區企業總數,單位為個。A.25 產品認證率 產品認證率指園區內企業通過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等產品認證的企業數占園區企業總數的百分比。國家認監委認可的產品認證證書且證書在有效期內可進行計算,同時獲得節能、環保、低碳、綠色認證的企業,企業數不重復計算。產品認證率參考式(A.21)計算:100%pcpceNRN(A.20)pcR產品認證率;pcN園區內企業通過節能、環保、低碳、38、綠色等產品認證的企業數,單位為個;eN 園區企業總數,單位為個。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4 B B 附錄B (資料性)低碳園區評價指標參考評價方式 表 C.1 低碳園區評價指標參考評價方式表 類別 評價指標 參考評價方式 基本條件 是否滿足評價基本條件 1、查看園區自我聲明書及證明材料 2、現場查看園區道路、供水、供電、排水、通訊、排污、網絡等基礎設施 3、查看園區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環保和消防驗收報告 低碳規劃 設施建設 單位建設用地工業增加值 1、查看園區規劃建設圖紙 2、查看園區工業增加值報表 綠化覆蓋率 1、查看園區各類綠地規劃圖39、綠地面積統計表等資料 2、現場查看園區各類綠地分布情況 場地、道路設施 1、查看園區提供的證明材料 2、現場查看園區配套設施情況 園區建筑室內健康度 查看園區提供的相關檢測報告 綠色建筑比重 1、查看園區提供的綠色建筑證明材料 2、查看園區公共建筑統計信息 投入規劃 規劃政策 查看園區提供的規劃政策文件 低碳環保投入占園區投入比重 查看園區有關低碳環保項目資金統計表、報告等 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 查看園區產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報表 低碳生產/服務 能源節約 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 1、查看園區能源消耗統計表 2、查看園區工業增加值報表 碳排放強度削減率 1、查看園區近兩年碳排放量統計表 2、查40、看園區近兩年生產總值報表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1、查看園區能源消耗統計表 2、現場查看園區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 單位 GDP 能耗降低率 查看園區近兩年能耗統計和 GDP 統計信息 污染控制 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量 1、查看園區廢水產生量統計表等資料 2、查看園區工業增加值報表 單位工業增加值固廢產生量 1、查看園區固體廢物產生總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工業增加值報表 資源利用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 1、查看園區新鮮用水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工業增加值報表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1、查看園區工業用水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工藝流程圖及用量統計表 3、現場查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情況 4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1、查看園區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統計表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5 表 C.1(續)類別 評價指標 參考評價方式 低碳生產/服務 資源利用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1、查看園區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產生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工業有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統計表 3、現場查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情況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1、查看市政統一收集利用園區餐廚垃圾的證明材料等 2、現場查看園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設置情況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1、查看園區水源供給的證明材料等 2、現場查看園區非傳統水源利42、用設施設置情況 低碳管理 運營宣傳 低碳管理能力 1、查看園區管理主體組織架構圖、低碳管理小組人員及崗位職責等資料 2、查看園區低碳管理制度文件 3、查看園區企業碳排放公布記錄等資料 低碳宣傳 查看園區低碳宣傳活動方案、宣傳記錄、宣傳材料、現場照片等資料 審核認證 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 1、查看園區實施清潔生產的企業數量統計表 2、查看園區內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及驗收報告 3、查看園區內企業總數量統計表 管理體系認證率 1、查看園區建立并獲得能源管理體系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統計表 2、查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3、查看園區內企業總數量統計表 產品認證率 1、查看園區43、獲得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等產品認證的企業數量統計表 2、查看企業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等認證證書 3、查看園區內企業總數量統計表 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T/QDSF 0122022 T/QDAS 0882022 16 參考文獻 1 DB37/T 3386-2018 工業園區規劃水資源論證技術導則 2 SZDB/Z 3082018 低碳園區評價指南 3 DB31/T 9462021 綠色工業園區評價導則 4 T/CSPSTC 512020 智慧零碳工業園區設計和評價技術指南 5 霍震.江蘇省低碳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08):108-110.6 王晶晶.武漢市低碳產業園區指標體系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7 青島市綠色建筑與超低能耗建筑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5)(青建辦字202049號)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