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廣場IV區商場局部改造項目工程植筋施工方案計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0208
2024-11-21
11頁
323.02KB
1、.*工程名稱:東方廣場IV區商場局部改造工程植 筋施 工 方 案中藝建筑裝飾有限公司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 第二章 工程概況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法 第四章 安全技術措施 編制依據一、施工圖紙:東方廣場IV區商場局部改造工程圖紙二、改造工程施工所涉及到的主要規范規程2.1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 (CECS25:90)2.2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JGJ145-2004)2.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2.4建筑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 (JGJ46-2005)2.5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JGJ80-91)2.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2、J130-2001)三、其它與本工程有關的各種有效版本規范、規程、圖集及文件工程概況一、植筋加固的范圍本工程根據使用功能的要求,在LG層與UG層新增混凝土板進行。依據施工圖紙的要求,頂板混凝土的補強采用植入鋼筋與板筋錨固的方法。鋼筋的規格分別為16、20。然后對結構板的新增部位進行混凝土澆筑。二、工程特點2.1施工特點:本工程屬于改造項目,在對原結構頂板進行植筋時,如遇到存在預應力的樓板,或混凝土內的鋼筋,容易對原結構造成損傷,先確定放出安全植筋位置后再對混凝土頂板進行鉆孔作業,要保證在植筋作業時不得損傷原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錨固后的結構要比原有結構的承載力要求為5.0KN/m2。2.2施工條3、件該工程施工時,氣候和環境對植筋施工無影響。2.3工程范圍施工方法(一)植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技術要點如下:一、適用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工業及民用建筑物、構筑物的新老結構的連接,如混凝土梁、柱、剪力墻、板的植筋。二、施工準備2.1主要機具:電錘(用于鉆孔)、水鉆、鋼絲刷。2.2主要材料:喜利得品牌植筋膠、16、20鋼筋。2.3輔助機具:手吹風,空壓機,注膠器,棉絲,丙酮、毛刷,墨斗,墨水,線墜,水平尺,盒尺,紅藍鉛筆等。2.4作業條件:2.4.1施工前先清理施工區域內的所有障礙物,清除施工面浮土及灰皮。2.4.2 根據圖紙標注尺寸,放出植筋現場位置點。2.4.3 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工序4、,防止錯植,控制噪聲,施工場地應根據需要安裝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三、施工工藝工藝流程:現場清理放線、驗線鉆孔清孔鋼筋除銹-注膠-植筋報驗3.1現場清理3.1.1根據工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總的原則是清理到原結構層或受力層。3.2放線、驗線3.2.1 放出鋼筋植入的點位線3.2.2 復核點位線位置無誤后,采用電鉆或水鉆進行鉆孔。3.3 鉆孔3.3.1根據圖紙設計的要求,確定植筋鉆孔的直徑和鉆孔的深度。3.3.2 接好電錘電源,進行鉆孔施工。3.3.3 鉆孔施工完成后,檢查成孔直徑及深度。鋼筋的規格分別為16、20,其中孔徑分別為24、28,植入深度分別為240、400。3.5、4清孔3.4.1用空壓機或其它設備吹出植筋孔內灰塵。3.4.2 用毛刷或棉絲蘸丙酮將植筋孔擦拭干凈。3.4.3用棉絲封堵植筋孔口待用。愿祖國繁榮昌盛,繁榮富強3.4.4 請甲方、監理負責人,對成孔進行驗收。3.5鋼筋除銹3.5.1 角磨機配鋼絲刷將鋼筋錨入部分除去鐵銹,氧化層,油污等雜質,并用丙酮擦拭干凈。3.5.2報請監理或甲方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植筋作業。3.6注膠植筋3.6.1除去錨固膠管筒的密封塞,將錨固膠管安裝入手動注膠器相應位置。3.6.2扳動注膠器的扳機,將槍嘴對準孔口,注膠管盡可能插入孔內底部,連續扳動注膠器的扳機,持續出料,注膠器槍口徐徐退出,將植筋膠注入孔內2/3,應保證6、孔內錨固膠填充飽滿。3.6.3將除銹后的鋼筋旋轉緩慢插入孔洞內,直至插到洞底部為止。錨固膠體從洞口溢出,則錨固合格。3.6.4依據LG層頂板混凝土補強做法剖面圖所示:3.6.5錨固完鋼筋后,在2小時內不得人為擾動,以保證錨筋質量。3.6.6填寫單項工程驗收單,并報請監理或總包驗收。3.7報驗3.7.1待植筋完全固化后,按設計要求在現場做鋼筋拉拔試驗。3.7.2鋼筋拉拔試驗合格后,報請監理或總包驗收。然后填寫隱檢資料,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報驗認可單,請總包負責人、監理簽字。四、質量標準4.1保證項目:4.1.1植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加固行業施工規范。4.2允許偏差項目,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7、檢驗方法1植筋深度20,5用盒尺檢查2植筋孔徑4用盒尺檢查五、成品保護5.1清完孔后,將成孔用棉絲封堵,避免灰塵落入。5.2鋼筋除完銹后,妥善保存,防止鋼筋再次生銹。5.3植筋完成后,應做好臨時固定,固化期內不得人為擾動,必要時派專人看護。六、植筋膠使用注意事項6.1 錨固體植于孔眼中的錨固部位,在植筋膠泥未固化前嚴禁觸動。6.2 膠粘劑本身不能低于5,開封后的膠粘劑須在4周內用完;運輸和儲存溫度須介于5至25之間,存放于干燥避光的環境;應嚴格按照喜利得規定的的施工步驟進行施工 。6.3 膠泥應避光保存,儲藏期為4個月。6.4 固化時間表 基材溫度 初凝時間 固化時間 -5() 4小時 72小8、時 0() 3小時 50小時 5() 2小時 24小時 20() 30分鐘 12小時 30() 20分鐘 8小時 40() 12分鐘 4小時 植筋膠植筋拉拔試驗一、試驗取樣依據:依據JGJ145-2004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附錄A第2.2條規定所植鋼筋應按同規格、同型號、基本相同部位組成一個檢驗批,抽取數量按每批總數的1計算,且不少于3 根。二、取樣方法:1、植筋孔深度規定15d:箍筋、拉結筋、板筋等非主要受力鋼筋,鋼筋直徑為16二級鋼。20d:特別重要的部位,梁及懸挑板主要受力區域。2、植筋72小時后,可采用拉力計(千斤頂)對所植鋼筋進行拉拔試驗加載方式見右圖。三、試驗拉力計算: 本工程9、采用的鋼筋的牌號為HRB 335二級鋼筋,分別使用直徑為16、20。鋼筋計算如下: 2x3.14/4xHRB335/1000=屈服強度X0.9=拉力值 202X3.14/4X335/1000X0.9=94.67MPa 162X3.14/4X335/1000X0.9=60.59MPa四、 植筋拉拔程序 根據現場條件,非破壞性試驗選取現場進行,根據監理工程師隨機抽取植筋數量及位置。植筋完成后,為保證施工質量,根據要求需對已植好的鋼筋進行抽樣拉拔檢測,檢測方法:不同規格的鋼筋每種規格16、20需各做一組拉拔試驗,如植入數量較大,同種規格的鋼筋,每植1000根檢測一次。每次抽取已植好的三根鋼筋進行現場10、拉拔。植筋拉拔試驗的檢測標準依據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04)。拉拔試驗由施工方委托有國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現場測試,出具蓋有MA章的檢驗報告。拉拔試驗檢驗裝置示意圖如下:檢驗裝置示意圖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植筋鉆孔前必須放線,所鉆植筋孔一定要保證與施工面垂直。6.2植筋規格及孔深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行業規范施工。6.3植筋孔必須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6.4鋼筋植筋前必須清除浮銹及氧化層。七、質量記錄本施工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7.1鋼筋材質單7.2膠的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7.3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報驗認可單。7.4隱檢、預檢記錄。7.5設計變更、洽商記錄。7.6其他技11、術文件。附錄:植筋施工主要技術措施一、應注意的問題1.1鋼筋避讓原則在原結構植筋時,所植鋼筋與原結在位置上沖突施工工時應遵守以下原則:1.2電錘鉆孔遇鋼筋后,鋼筋避讓遵循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針對具體構件、具體情況細則如下:在剪力墻植筋時,所植鋼筋在原結構鋼筋內側,保證剪力墻的混凝土鋼筋保護層不小于15mm。在梁植筋時,所植鋼筋應保證梁的混凝土鋼筋保護層不小于25mm。如在植筋時不能保證以上原則,應及時與設計、甲方、監理單位辦理洽商,作為施工依據。混凝土工程:(1)準備工作1.作業條件1.1 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隱、預檢手續。1.2 澆筑混凝12、土用的架子已支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被批準。2.材料要求商品混凝土(2)機具準備尖鍬、平鍬、插入式振搗器、木抹子、木杠、鐵插尺、膠皮水管、鐵板等。1.操作工藝工藝流程:混凝土罐車到場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護1.1 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墊塊是否墊好。1.2 商品混凝土的開盤鑒定、配合比申請單、堿含量計算書、氯離子含量計算書等隨第一車混凝土到現場并及時送技術部門審核。由現場混凝土班組長及實驗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1.3 在運輸過程13、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1.4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后到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90分鐘。1.5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停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1.6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由于新增板內的鋼筋間距布置太密,插點間14、距小,也可采用手錘在側邊進行敲打振動。1.7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下層混凝土澆筑完畢。1.8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檢查模板、鋼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3)、質量標準1.主控項目:混凝土的配合比、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97)的規定。2.基本項目: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3.允許偏差項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 (mm)檢查方法1軸線位移8尺量檢查2表面15、平整度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3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偏移104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偏移5(4)成品保護4.1 要保證鋼筋和墊塊的位置正確,不碰動預埋件和插筋。不用重物沖擊模板,保護模板的牢固和嚴密。4.2 已澆筑混凝土的上表面要加以保護,必須養護24小時后,方準在上面進行操作及安裝結構用的支架和模板。(5)應注意的質量問題5.1 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5.2 露筋:原因是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5.3 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5.4 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5.5 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