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0925
2024-11-21
23頁
3.98MB
1、山東濟南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1、編制目的濟南市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是山東省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為加強濟南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依法編制本次保護規劃。本規劃是濟南市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發展的法定指導性文件,在規劃范圍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2、規劃范圍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范圍,南至泉城路,北臨大明湖路,東至縣西巷、珍池街、西更道街、院前街一線,西臨貢院墻根街,總用地面積25.7公頃。3、規劃原則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保護遺產本體及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生活延續性和保護利用的可持續2、性的原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引導商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4、規劃目標本次保護規劃明確六大目標:(1)歷史名城評價體系與世界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評價方法相結合,全面認知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和特色;(2)保護街區整體空間格局和歷史風貌,傳承街區價值特色,全面保護街區真實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3)整治街區環境,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優化人居環境,控制街區商業規模,使其成為保持傳統文化特色的商住混合社區;(4)合理利用街區歷史文化資源,引導街區業態調整,鼓勵反映濟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第三產業發展,使街區成為具有獨特文化景觀的城市活力地區;(5)結合街區現狀情況,深入研究符3、合街區特點的規劃實施模式,提出規劃實施建議,保障保護規劃的切實可行;(6)加強街區原有泉水生態聚落的保護,修復泉水生態體系,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凸顯街區的特色和品位。5、歷史文化價值作為濟南古城現存的保留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傳統特色地區,芙蓉街-百花洲街區具有歷史、人文、科學研究方面的極高價值。街區是古城的核心商業街區,街區內傳統街巷空間基本保留完好,傳統功能格局清晰,名泉水體集中分布,建筑遺產豐富,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芙蓉街-百花洲街區的總體價值為:(1)芙蓉街-百花洲街區是濟南保存最完整、能夠反映山水營城思想的古城核心區;(2)芙蓉街-百花洲街區是世界城泉共生的人居環境典范;(3)芙4、蓉街-百花洲街區是能夠充分反映濟南“泉文化”的重要片區。6、保護區劃及保護控制要求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南至泉城路道路中心線,北至大明湖路道路中心線,東至縣西巷、珍池街、院前街、西更道街一線,西臨貢院墻根街,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總用地面積25.7公頃。6.1核心保護范圍6.1.1核心保護范圍的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南至芙蓉巷,北至大明湖路南側邊界,東至珍池街,西臨貢院墻根街,面積8.5公頃。核心保護范圍主要包括府學文廟、芙蓉街兩側、金菊巷兩側、王府池子周邊及后宰門街南側,具體范圍詳見保護區劃圖。6.1.2核心保護范圍保護控制要求在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5、,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對危房及嚴重破壞街區風貌格局的建筑進行必要的改造改建除外。對現有建筑進行改建時,應當保持或者恢復其歷史風貌。經批準允許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核心保護范圍內的保護整治措施應堅持“小規模、漸進式”原則。6.2建設控制地帶6.2.1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規劃劃定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四至為:南至泉城路道路中心線、曲水亭街南側,北至大明湖路道路中心線,東至縣西巷、珍池街、院前街、西更道街一線,西臨貢院墻根街,面積17.2公頃。具體范圍詳見保護區劃圖。6.2.2建設控制地帶保護控制要求建設控制地帶內建構6、筑物、格局、街巷、院落、名泉、大樹、名泉水體等保護措施應符合后述保護范圍內專項保護措施要求,不得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擴建、改建建筑的高度、體量、色彩、材質等應與核心保護范圍內建筑相協調。建設控制地帶內整治更新應有計劃、分階段進行,不得大拆大建。7、整體格局與風貌特征保護本次規劃整體保護街區與濟南古城的格局關系,保護古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整體格局;嚴格保護街區 “大明湖-街區-珍珠泉泉群”的軸線對位關系;保護街區內文廟格局軸線與鵲山、金雞嶺的對位關系。重點保護芙蓉街、曲水亭街、后宰門街及眾多文化資源點構成的“二縱、一橫、多泉、多點”的街區格局。保護街區內部及其周圍整體7、風貌,重點保護曲水亭街與曲水河,芙蓉街與梯云溪等南北向水巷構成的“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的傳統空間格局。保護“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人泉共生、緊密相依的傳統格局及文化風貌。嚴格控制府學文廟、百花洲、王府池子、珍珠泉群等重要節點周邊的建筑風貌、高度與體量。嚴格控制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現狀以一到兩層為主的整體高度及由街巷和院落構成的城市肌理格局。8、傳統街巷保護街區內現存歷史街巷按照現狀保存情況進行分類保護,其中一類保護街巷11條、二類保護街巷10條、三類保護街巷6條。重點保護曲水亭街、芙蓉街等 “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的格局。保護曲水亭街“街-柳-河”、芙蓉街“商-水-街-商”的相對格局與界面形式;保護8、曲水河河道,恢復梯云溪,定期清理河道,保護曲水河河道兩側綠化,保障曲水河西側河岸為柳樹;維持現有曲水亭街商業界面,優化街巷環境。保護“曲折有致、凹凸變化”的街巷走勢和空間形態。9、建筑9.1建筑色彩控制規劃范圍內建構(筑)物進行分類保護。保障街區整體色彩與古城傳統的“青磚黛瓦”基礎色調相統一。嚴格控制不可移動文物、建議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的原有建筑色彩,對建筑的修繕應盡量依照傳統工藝做法進行,確保建筑色彩的真實性。9.2不可移動文物街區內有不可移動文物21處,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6處。對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9、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應按照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及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濟南市文物保護規定等文物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保護。9.3建議歷史建筑本次街區保護規劃在街區范圍內中新推薦56處建筑(院落)為(建議)歷史建筑。對建議歷史建筑,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進行修繕,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10、泉文化遺存保護街區泉池水體的保護要與濟南市泉城申遺相結合。街區內所有建設活動均要進行地下泉水泉脈的勘探工作,確定保泉深度,以泉池水體的保護為前提。重點保護泉池水源,泉池水網格局,泉水歷史文化遺存本體、周圍環境及相關文化空間,按照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對街區10、內泉水歷史文化遺存進行保護。11、歷史環境要素保護街區內現狀無掛牌古樹名木,其他景觀大樹261株。對現存景觀大樹建議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查甄別,對具備古樹名木條件的景觀大樹進行掛牌,確定為古樹名木的,按照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中的要求進行保護及管理。保護街區內古橋、石碑等歷史環境要素,對古橋、石碑等歷史環境要素進行標示,保護、維護活動不得改變其外觀特征。12、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芙蓉街-百花洲街區歷史悠久,尤其是與泉水相關的傳統文化眾多,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及眾多歷史人物。繼承與發揚芙蓉街-百花洲街區的優11、秀傳統文化,加強宣傳與展示利用,將其中的突出內容逐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與泉水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的宣傳與系統性展示,組織相關文化活動。鼓勵相關的節慶或民俗活動,鼓勵相關的老字號或文化類業態嵌入街區經營,鼓勵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在街區內開展。13、總體功能定位規劃以居住、文化、商業、旅游等復合功能為主,形成具有濃厚的濟南傳統商業文化、城泉共生的泉水文化、廟會民俗文化特色的濟南古城的商業核心區。在保持街區居住功能為主的基礎上,結合街區現狀與資源特點將街區劃分為八大功能片區,分別為商業休閑區、濱水休閑文化區、宗教文化展示區、泉水文化體驗區、傳統民俗商業區、老字號商業區、傳統院落體驗12、區、旅游綜合服務區。14、展示利用規劃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展示格局在濟南古城“一環、一湖、一橫四縱、兩區、四泉群”文化展示體系內,街區內部形成“三軸、四片、四節點”的展示結構,沿芙蓉街串聯關帝廟、芙蓉泉等資源點形成的傳統商業軸線;沿王府池子、曲水亭街串聯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等資源點形成的泉文化展示軸線;沿后宰門街串聯百花洲、武岳廟等文化資源點形成的傳統居住文化展示軸線。結合現狀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傳統商業文化展示線路、泉文化展示線路和廟會文化展示線路三條文化展示線路。15、道路交通規劃街區周圍主次干路以既有規劃為主,以保護街巷肌理為前提,在街巷周圍形成環形交通,疏解街區過境交通壓力,提升街區與城市主、次干路的交通聯系能力。在不影響風貌保護的前提下,梳理街區內交通,打通毛細街巷,合理組織交通,提高街巷通行能力。在街區周邊小規模集中、適度分散布置公共停車設施,以提升交通系統整體效能。街區內部以公交、慢性為主要交通方式,營造舒適宜人的步行空間,對非住區車輛采取限行措施,減少交通吸引。強化交通需求管理,嚴格控制車輛在街區內的通行權。合理利用公共交通,鼓勵游客、居民綠色出行。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