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小嶺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4726
2024-11-22
12頁
4.97MB
1、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提高小嶺鎮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保障國土安全,實現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依據陜西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商洛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柞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小嶺鎮實際,編制柞水縣小嶺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小嶺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綱,是指導全鎮實用性村莊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基本依據,具有約束性、傳導性和實施性2、。一、前言二、規劃期限與范圍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其中,鎮域范圍為小嶺鎮行政轄域范圍,共110.72平方公里,包括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鎮區包含鎮政府駐地所在片區和縣域工業集中區兩部分,為小嶺鎮城市集中建設以及柞水工業園區發展必須實行規劃管控的區域,共136.21公頃。鎮域范圍鎮區范圍三、發展目標與定位到規劃期末,優化大西溝鐵礦采選及加工生產空間布局,引導其開展綠色采選,加強對開采面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保障縣域工業園區新增生產空間。羅莊和李砭片區生活服務功能進一步3、完善,鎮區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逐步實現生產生活交通分離。實現鎮區人居衛生環境的大幅改善,保障縣域工業發展。規劃確定小嶺鎮發展定位為:全縣工業發展主陣地全縣工業發展主陣地 全縣木耳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縣木耳現代農業示范區四、總體空間格局規劃構建“一區兩脈三心”的鎮域空間格局。“一區”即縣域工業集中區小嶺部分;“兩脈”即沿馬耳峽河和社川河形成兩條生態水脈;“三心”即嶺豐-羅莊生活服務中心(鎮政府駐地)、李砭-常灣工業服務中心(工業園區所在地)、金米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五、控制線與空間布局優化到2035年,小嶺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6.0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65.7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4、低于15.81平方公里,村莊建設邊界不超過181.41公頃,河湖管理紅線規模不低于39.38公頃,歷史文化保護線不低于10.18公頃。嚴格落實柞水縣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021-2035)對小嶺鎮的安排部署,優化鎮域空間資源配置。到規劃期末,全鎮 生 態 保 護 區 占14.28%,生態控制區占0.54%,農田保護區占1.61%,鄉村發展區占78.28%,城鎮發展區占0.82%,礦產能源發展區占4.47%。六、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保護方面,加大社川河沿線河谷川道區域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優先將社川河的河谷川塬區生產糧食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新增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建5、設用地方面,優先保障供水工程、輸變電工程等民生工程用地及鄉村振興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58.02公頃以內。生態保護方面,實施造林綠化空間面積6.27公頃;到規劃期末,森林覆蓋率達到71.61%。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加強馬耳峽水源地保護措施。重點管控工礦企業周邊河流點源污染,保證河流水質。礦產資源方面,加強鐵礦、銀礦、多金屬等礦種的勘查、開采,落實省級勘查規劃區塊(柞水縣廣洞山-鳳凰鎮鐵多金屬礦勘查區)、縣級開采規劃區塊(柞水縣小嶺鎮黑溝村建筑用白云巖礦)。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方面:安排金米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個,建設規模0.35公頃;安排金米村和常灣村低效園6、地、林地墾造耕地項目 1個,墾造規模4.48公頃;有序開展工礦廢棄地整理,安排羅莊社區、金米村、李砭村和常灣村工礦用地復墾項目1個,實施規模42.99公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方面: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針對社川河河道兩側進行水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以社川河流域及兩側斜坡地帶為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水土保持工程。重點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在羅莊社區、嶺豐村、李砭村和金米村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公園建設等措施,促進礦山植被恢復,改善礦山生態質量。八、鎮區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小嶺鎮鎮區規劃范圍分東西兩片,東片區西至嶺豐村安置區,東至大西溝礦廠,北至社川河,南至水陽高速,7、面積46.54公頃;西片區西至李砭村村委會,東至縣域工業園東界,北至水陽高速,南至S313省道,面積89.68公頃。兩大片區面積共136.21公頃。到規劃期末鎮區人口約0.2萬人。規劃形成“一鎮兩組團”的整體功能格局,其中:羅莊-嶺豐片區(西片區)重點提升鎮區人居環境,通過新建大西溝礦區的生產專用路,緩解生活生產交通干擾問題,更新改造羅莊社區政府駐地片區人居品質,增設口袋公園,打通斷頭路;李砭-常灣片區(東片區)重點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新增多功能運動場,改造提升中心衛生院,擴建小嶺九年制學校,完善商貿服務職能,開展S313片區段風貌改造提升。李砭-常灣片區嶺豐-羅莊片區九、支撐保障體系提高鎮域內8、部交通聯系效率。依托S313和X219構建“一橫一縱”綜合交通體系;在原鄉道基礎上,將小嶺境內兩岔河口至馬房灣段由鄉道提升為縣道,加強道路通行能力,拓寬至7.5米。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體系。規劃新建小嶺供水工程,供水能力1800立方米/天;鎮區、金米村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常灣污水處理站1處,處理規模200立方米/天。預留西安-安康750kV高壓廊道。預留天然氣門站。構建與城鄉人口變動趨勢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將鎮域劃分為嶺豐-羅莊、李砭-常灣、金米三大片區配置公服設施,重點完善中心村的養老設施建設,新建5處村級公益性公墓。著重強化和完善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加強河流防洪設施建設,鎮區段河流防洪標9、準為20年一遇,各村段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加強鎮域范圍內尾礦庫治理,化解“頭頂庫”風險。加強鎮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多級化應急通道網絡。十、村莊管控傳導各行政村嚴格貫徹規劃確定的各村剛性控制指標。新建住宅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大于267平方米,新建住宅層數控制在3層(含3層),新建、改建建筑應按照省市要求保障建筑退讓距離。村莊主要對外道路紅線寬度不低于7米。落位鎮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供水工程,加強鄉村水源地周邊隔離帶等保護措施建設;落位鎮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污水處理設施,其余村民小組結合農村改廁,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分散處理。鼓勵村集體開展農業產業建設,鼓勵預留農業產業用地。農村一二三產融合類項目原則上不得新建環境污染較大、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類型。村莊風貌體現“秦風楚韻”鄉土氣息的建筑風貌,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土黃色為主,屋頂宜坡屋頂形式,鼓勵引入青瓦、石材等材料,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