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下梁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4739
2024-11-22
12頁
3.31MB
1、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提高下梁鎮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保障國土安全,實現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依據陜西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商洛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柞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下梁鎮實際,編制柞水縣下梁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一定時期內下梁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綱,是指導全鎮實用性村莊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基本依據,具有約束性、傳導性和實施2、性。一、前言二、規劃期限與范圍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其中,鎮域范圍為下梁鎮行政轄域范圍,共317.58平方公里,包括3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區位于沙坪社區和明星社區,為下梁鎮城市集中建設區及因建設需要必須實行規劃管控的區域,共587.91公頃。鎮域范圍鎮區范圍下梁鎮三、發展目標與定位到規劃期末,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建成四方山森林公園,打造老庵寺和西川村兩大鄉村旅游示范村,建成木耳科研及自然教育基地,打造西川綠色田園融合發展帶;改造完善九天山及入口門戶區,溶洞旅游資源進一3、步挖掘,形成溶洞周邊旅游體驗度假集聚區,成為柞水縣城的生態旅游目的地;鎮區作為柞水縣城的中心城區綜合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教育服務和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鎮區自建房問題逐步緩解,風貌環境品質取得明顯改善。規劃確定下梁鎮發展定位為:柞水中心城區的拓展承載板塊;柞水中心城區的拓展承載板塊;地質旅游目的地和田園經濟融合示范區;地質旅游目的地和田園經濟融合示范區;縣域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四、總體空間格局規劃構建“一心 兩脈 三區”的鎮域空間格局。“一主”即依托鎮區形成的柞水中心城區南片區;“兩脈”即沿乾佑河和東川河的兩條生態水脈;“三區”即西川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區、4、溶洞周邊旅游體驗集聚區以及縣域工業園區下梁片區。五、控制線與空間布局優化到2035年,下梁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5.3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81.01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29.61平方公里,村莊建設邊界不超過317.37公頃,河湖管理紅線規模不低于378.81公頃,歷史文化保護線不低于62.57公頃。嚴格落實柞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對下梁鎮的安排部署,優化鎮域空間資源配置。到規劃期末,全縣生態保護區占40.81%,生態控制區占1.35%,農田保護區占0.95%,鄉村發展區占54.31%,城鎮發展區占1.24%,礦產能源發展區占1.34%。六、自然資源5、保護與利用耕地保護方面,加大東川河和西川河上游河谷川道區域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優先將乾佑河、東川河和西川河的河谷川塬區、低山丘陵區生產糧食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新增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用地方面,優先保障通用機場、公路改建等交通、能源環保項目以及民生工程用地,到規劃期末,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401.19公頃以內。生態保護方面,實施造林綠化空間面積6.76公頃,到規劃期末,森林覆蓋率達到76.15%;歷史文化保護方面,保護好商洛市崖墓群下梁部分、三官廟、老君廟、祖師廟以及老庵寺碑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并落實秦嶺冷杉古樹群保護。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完善西川水庫河湖岸線保護措施,6、進一步完善西川村馬家坪地表水水源地等農村千人集中水源地保護。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方面:安排西川村、勝利村和老庵寺村等7村低效園地、林地墾造耕地項目 1個,墾造規模9.41公頃。安排金盆村、老庵寺村、勝利村和四新村4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1個,拆舊面積6.75公頃。有序開展工礦廢棄地整理,安排四新村工礦用地復墾項目1個,實施規模1.65公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方面:以秦嶺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為重點,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針對乾佑河、東川河、西川河的河道兩側進行水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以乾佑河、東川河、西川河支流流域及兩側斜坡地帶為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7、水土保持工程。八、鎮區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下梁鎮鎮區規劃范圍與柞水縣中心城區下梁轄域內規劃范圍一致,南至明星社區姜家溝、北至鎮界、西至公安監管大隊以西、東至匯生源廠區以東,總面積587.91公頃,到規劃期末鎮區人口約2.8萬人。規劃期內落實柞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對中心城區的用地布局意圖和設施配建要求。重點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遷建柞水縣中醫醫院,新建柞水人民醫院南區(分院),新建城區四小,新建城區第五幼兒園,新建柞水社會福利中心,預留縣城體育場館用地,切實提升下梁鎮區作為縣城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水平;增強產業發展承載能力。在現有的工業生產基礎上,在西川口、花園溝口、赤水溝口等地8、預留工業發展用地。在九天山溝道內布置商業用地,保障景區旅游開發建設,增加鎮區的產業容量;在西川徐家大院片區和花園溝片區布置居住用地,保障縣城承接縣域人口城鄉轉移、避災搬遷以及居住開發需求。九、支撐保障體系提高鎮域內部交通聯系效率。全線改造G211公路三改二,新建包茂高速(G65)柞水溶洞互通式立交;提升X307道路等級,為“U”型木耳產業帶提供交通道路支撐,對境內鄉道開展四級化改造。重點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新建東川供水工程、西川供水工程,擴建縣城污水處理廠。鎮區遷建330kV柞水變,新建35kV松林變電站、結合石甕片區旅游開發,完善5G基站建設;新建柞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柞水縣固體廢棄物綜9、合處置場項目。落實柞水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重點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職能,并以石甕社區、西川村、四新村為中心村配建公共服務設施,重點完善中心村的養老設施建設和基礎商貿服務設施建設,新建柞水縣城市殯儀館和縣級公益性公墓,新建8處村級公益性公墓。著重強化和完善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加強河流防洪設施建設,乾佑河、東川河、馬房子河城區段規劃設計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山洪防洪標準按照20年一遇洪水設防。加強鎮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多級化應急通道網絡。十、村莊管控傳導各行政村嚴格貫徹規劃確定的各村剛性控制指標。新建住宅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大于267平方米,新建住宅層數控制在3層(含3層),新建、改建建筑應按照省市要求保障建筑退讓距離。村莊主要對外道路紅線寬度不低于7米。落位鎮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供水工程,加強鄉村水源地周邊隔離帶等保護措施建設;落位鎮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污水處理設施,其余村民小組結合農村改廁,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分散處理。鼓勵村集體開展農業產業建設,鼓勵預留農業產業用地。產業用地類型原則上不得新建污染較大、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類型。村莊風貌體現“秦風楚韻”鄉土氣息的建筑風貌,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土黃色為主,屋頂宜坡屋頂形式,鼓勵引入青瓦、石材等材料,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