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臨濮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4882
2024-11-25
29頁
8.44MB
1、公示稿公示稿鄄城縣臨濮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鄄城縣臨濮鎮人民政府鄄城縣臨濮鎮人民政府20242024年年1010月月目 錄contents01規劃總則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規劃目標1.4 形象定位2.1 生態安全格局 2.2 產業發展格局2.3 生活體系格局2.4 總體布局優化2.5 強化底線約束2.6 完善設施支撐3.1 鎮駐地布局優化3.2 重點村發展引導02鎮域國土空間格局03鎮村發展引導04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4.1 整治修復目標4.2 土地整治規劃4.3 生態系統修復05規劃實施保障5.1 近期建設計劃5.2 規劃實施傳導5.3 保障措施建議規劃總則02、1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規劃目標1.4 形象定位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鄄城縣臨濮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為57.96平方公里。臨濮鎮下轄共24個行政村,總人口約4.3萬。1.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1.3規劃目標落實上位規劃約束性內容,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將臨濮鎮打造成為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沿黃生態文旅小鎮、現代農業示范小鎮、田園宜居幸福小鎮。1.4形象定位鎮域國土空間格局022.1 生態安全格局 2.2 產業發展格局2.3 生活體系格局2.4 總體布局優化2.5 強化3、底線約束2.6 完善設施支撐(1)修復策略梳理和嚴格保護鎮內河渠、林地、農田等生態基底,進一步完善生態空間要素體系,突出生態主導功能,為重要河道及交通生態廊道留足空間,貫通主要生態節點。2.1 生態安全格局 理水營田理水通渠,打造集溝、渠、河于一體的的灌溉水系。依托規模農業和家庭農場模式,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耕地可持續發展。打造“風吹麥浪”的農田景觀。置綠添彩依托萬畝良田和沿黃公路,打造“田成方、林成網、路成蔭”的綠化景觀。依托原有水系、坑塘基礎,根據土壤等種植條件,搭配種植銀杏、荷花等,打造多彩生態節點。(2)國土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一帶、四廊、兩斑塊、多亮點的國土生態安全格局。一帶指沿黃生態帶四4、廊楊樓輸沙渠、孫寨排水渠、趙劉莊輸沙渠、公路交通綠廊兩斑塊黃河大堤內灘區生態片區、鎮東園藝一場片區多亮點銀杏林、生態坑塘等(1)發展策略規劃緊抓沿黃特色資源優勢,圍繞農業、生態、休閑三大核心板塊,立足現狀產業發展基礎,按照三產融合發展途徑,優化鎮域產業體系,形成以現代農業為核心、以休閑旅游為支撐、以生態觀光為特色的產業體系,推動鎮域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發展。2.2 產業發展格局核心產業生態觀光休閑文旅支持產業農產加工休閑商貿農業科技配套產業主題民宿文化體驗特色餐飲農業種植推動帶動帶動推動聯動n片區主導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適度規模流轉土地,引進山藥、小麥、玉米等優良作5、物品種,改良耕地種植條件,切實保障糧食安全。高效農業種植區(2)發展分區n片區主導方向:以規模養殖場、現代農業種植為依托,發展現代綠色循環農業,實現資源能源再利用,減少合成肥料使用,生產有機綠色農產品。循環農業發展區n片區主導方向:以現狀銀杏林種植為基礎,結合黃河文化與資源優勢,將觀光農業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發展片區。休閑農業發展區n片區主導方向:大力推廣節水、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灘區生態農業種植;同時以沿黃生態種植為基礎,沿黃大堤發展生態文化觀光旅游.生態農業發展區(3)產業發展格局2.2 產業發展格局生態農業發展區休閑農業發展區循環農業發展區高效農業種植區主6、題民宿休閑采摘生態光伏莊子文化生態林場生態長廊沿黃大堤休閑帶鎮區綜合服務核特色休閑文旅環線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配套游客服務、農機農資、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產業服務設施。循環農業發展區休閑農業發展區生態農業發展區高效農業種植區主題民宿休閑采摘生態林場生態光伏莊子文化園生態長廊沿黃大堤休閑帶五大產業發展片區多個產業示范節點構建“一核一環五區多節點”的產業發展布局。(1)鎮村體系結構2.3 生活體系格局對臨濮鎮整體村莊布局進行優化,形成“1+2+5+N”的鎮村體系結構。(2)鄉村生活圈因地制宜、差異發展,適度收縮、有機布局,劃分1個鎮區生活圈和7個鄉村生活圈。2.4 總體布局優化整合優化鎮域生態、生7、產、生活格局,系統構建三生三美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東楊樓戶屯社區李樓楊莊社區范莊劉屯曹莊2.5 強化底線約束面積13.04公頃嚴格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禁隨意改變用地性質,保障生態安全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721.58公頃嚴格執行永久基本農田“一不得四嚴禁”管制要求,合法開展農業活動。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01.36公頃對鎮區用地布局進行優化,提升鎮區建設品質,將鎮區打造成為田園宜居幸福城鎮。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2.6 完善設施支撐(1)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 按照鎮級-組團級-村莊級三級結構,參照社區生活圈建設標準,完善鎮域公共服務設施。2.6 完善設施支撐(28、)道路交通體系梳理道路網絡,構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鄉村道路”三級道路網體系。鎮村發展引導033.1 鎮駐地布局優化3.2 重點村發展引導3.1鎮駐地布局優化(1)發展方向優化調整鎮區各類用地布局,集中工業企業向鎮區東部工業園區集聚,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組團環境品質。田園宜居幸福鎮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建設用地規模約101.36公頃3.1鎮駐地布局優化(2)規劃結構構建“一核兩軸,雙帶六區,藍綠環抱”的空間結構鎮區綜合服務核3個宜居生活片區3個現代綠色工業園區東西街鎮區發展主軸南北街鎮區發展次軸濱河生態景觀帶金堤生態景觀帶3.1鎮駐地布局優化(3)完善道路網體系主要道路 紅線寬9、度20-30m次要道路 紅線寬度10-20m支路 紅線寬度6-8m梳理現狀路網,完善道路體系,構建一橫一縱的主干路網骨架。(4)優化提升配套設施 保留現有敬老院、供銷社等公共服務設施并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服務品質。結合孟廟、黃河委員會遺址增設文化設施,留存與展示文化記憶。增加組團綠地,提供體育健身及戶外活動場所,提升居住環境品質。3.1鎮駐地布局優化(5)城市設計引導u 引導形成具有特色風貌的城鎮空間,塑造田園宜居幸福小鎮。城鎮特色風貌軸沿鎮駐地南北主街、東西主街,打造城鎮景觀大道,展現現代化精致宜居城鎮形象。城鎮景觀次軸沿居住組團路布局臨街商業,打造城鎮休閑商業帶,形成城鎮人文風貌景觀次軸。宜10、居生活風貌區以居住區為主,加強居住環境的改善和景觀的提升,簡潔大方的建筑風格,體現色彩淡雅、錯落有致、生態宜居的城鎮生活風貌。現代工業風貌區以工業廠房建筑為主,建筑色彩明快,造型簡潔,體現高效而富有活力的建筑特色。濱河生態景觀帶結合楊樓輸沙渠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兼顧生態與景觀功能,植入休閑游憩節點,構建濱河生態景觀帶,提供居民日常休閑場所。城鎮景觀節點結合文體用地、公園綠地、街角廣場等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打造多樣化的景觀節點,提升城鎮建設品質。3.2重點村發展引導東楊樓村村莊位于鎮駐地與聯合村連線中點,現狀主街沿線零散分布花生脫殼作坊,露天作業、揚塵嚴重,亟待整治。于村莊周邊選址集中建設花生初11、加工廠,規范用地的同時對產業進行升級,形成特色產業。加工壓榨食用加工品流通花生殼花生粕花生醬、花生油、飲品終端消費原料與制藥畜牧養殖居民消費花生加工機作業條件聯合村村莊位于鎮北,包括蘇泗莊聯合村、辛莊兩個自然村,村莊緊鄰黃河大堤,江蘇壩、四方閘、銀杏林、黃河生態采摘園均坐落于此村,旅游資源豐富。打造黃河文化旅游線路,串聯起江蘇壩、四方閘、銀杏林、黃河生態采摘園等黃河文化點;建設辛莊特色民宿,為附近游客提供居住江蘇壩四方閘特色民宿采摘游玩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044.1 整治修復目標4.2 土地整治規劃4.3 生態系統修復4.1整治修復目標探索農村建設用地高效利用方式 加強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的控制與12、管理以實現長效發展;繼續加大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的推進力度,實現農村建設用地的高效利用。系統推進農用地綜合整理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兩條底線,切實改善農田水利條件,提高農用地質量;在有效銜接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合理配置各類農用地,促進優勢農產品發展,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完善城鄉生態保護修復機制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保護修復,系統開展河渠水系治理;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改善鎮村人居環境和整體生態環境。通過系統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優化鎮域農業產業結構,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化利用水平,持續改善鎮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4.2土地13、整治規劃7.64%7.75%6.93%9.24%68.44%溝渠坑塘水面其他草地其他林地喬木林地經測算,鎮域內農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圖斑大多分布于村莊周邊,且圖斑面積較小,實施難度較大。農用地潛力分析臨濮鎮共有24個行政村,宅基地面積517.84公頃,戶籍戶數13778戶,戶籍人口42884人,用地較為粗放。建設用地整理分析4.2土地整治規劃結合地形等實際條件、充分考慮村民意愿,擬實施戶屯等村建設用地整理項目、西楊樓等村農用地整理項目、劉屯等村工礦地復墾項目以及生態修復項目,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后增加耕地面積、增加林地覆蓋率、對區域內耕地進行提質改造,耕地集中連片程度提高,農業空間布局更合理。土地14、整治規劃4.3生態系統修復黃河灘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種植灘地優勢物種,改善生態系統服務的調節功能與支持功能;需清除不必要的農業設施,構建生態農田基底;構建復合生態農業,提倡輪作、間作、套種等生產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物理和養分結構,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及農業面源污染。鎮區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健全垃圾治理體系,提高垃圾再生資源化水平,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化工企業環保升級,嚴控工業廢棄物污染;深入開展城鄉“綠化、美化、亮化”活動,系統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水渠水系治理工程 加強水資源保護,推進水系生態建設與水質治理。開展河道清淤和河道保潔,加強水體流動。推進生態護岸工程,恢復15、水系生態環境,控制水土流失,恢復水質凈化能力。規劃實施保障055.1 近期建設計劃5.2 規劃實施傳導5.3 保障措施建議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許莊、辛莊、南街村安居工程戶屯社區、楊莊社區建設01生態修復項目生態長廊(楊樓輸沙渠水系整治與景觀提升)沿黃生態景觀帶環境提升02文旅產業項目辛莊特色民宿建設天潤種養殖一體化高效產業園項目035.1 近期建設規劃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鎮區南北主街道路拓寬工程黃委遺址展覽館建設045.2 規劃實施傳導充分銜接與落實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重點將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名錄等傳導至城鎮詳16、規單元和村莊管控單元。根據項目實施需要,配套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施方案,及交通、產業等其他專項規劃。落實市縣規劃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傳導-劃定詳細(村莊)規劃管控單元專項規劃傳導-制定專項規劃編制清單5.3 保障措施建議組織保障 由縣級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01政策保障 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政策,完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增減掛鉤、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建17、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政策工具。02實施監督 數據庫匯入上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接入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監測預警信息系統。03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版為準為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及建議,現按程序進行公示!p公示時間:30天(2024年10月30日2024年11月29日)p公示地點:鄄城縣人民政府網p公示意見反饋方式:請在公示期間以電子郵件或書面形式反饋并注明聯系方式,逾期反饋的意見建議不再受理。p聯系單位及聯系方式:u 鄄城縣臨濮鎮人民政府u 聯系人:李先生u 聯系電話:15552351328u 郵箱:u 通訊地址:菏澤市鄄城縣沿黃路北50米u 甄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u 聯系方式:0530-2810005u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