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村莊布局專項規劃方案(2023-2035年)(公示稿)(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4890
2024-11-25
7頁
13.58MB
1、晉江市村莊布局專項規劃(2023-2035 年)主要內容一、一、編制目的編制目的落實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銜接 晉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契合“一主兩輔,雙灣雙帶”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明確村莊保留發展空間布局與管控分類,促進村莊合理有序地整治、保護、利用,為下一步村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提出發展方向和控制指引,助力晉江市打造“城鄉一體、共富共美”的縣域鄉村振興新樣板,特編制晉江市村莊布局專項規劃(2023-2035 年)。二、二、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和對象和對象規劃范圍:晉江市全部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 1578 平方公里。規劃對象為晉江市行政區域內 288 個行政村(不含社區、2、完全納入城鎮開發邊界的村莊)。三、三、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232035 年。四、規劃目標四、規劃目標按照晉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對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的總體安排,明確村莊類型,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村莊建設管控,提出發展指引,實現“城鄉一體、共富共美”。五、規劃思路五、規劃思路1、通過分析晉江市人口、用地現狀情況和城鄉發展過程,總結市域村莊發展規律,匯總村莊山、水、林、田、湖、草等國土空間特點及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等特色,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形成全域村莊臺賬。2、對村莊進行分類與定義,在福建省村莊分類工作指南(試行)(閩委農辦20244 號)的基礎上,提出全市村莊的空間指導3、分類,以便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提出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和控制指引。3、統籌落實晉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中村莊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城鄉景觀風貌、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等相關空間安排。4、針對各種類型,提出村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指引,包括總體方向、重點任務等,重點指引村莊建設用地規模控制、自然資源要素配置、空間發展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宅基地建設等。5、針對各鄉鎮,圍繞“一主兩輔”安排,提出鄉鎮層面的發展重點、特色發展區域、城鄉統籌協調重點、產業發展重點、人居環境提升重點等。6、提出未來村莊規劃審查、村莊空間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相關規劃實施建議。六、村莊分類方案六、村莊分類方案本次規劃市4、域村莊共計 288 個,晉江市域行政村分類詳見表 1。其中,集聚提升類 118 個,占比 40.97%;穩定改善類 58 個,占比 20.14%;城郊融合類 78個,占比 27.08%;產村融合類 10 個,占比 3.47%;文化保護類 24 個,占比 8.33%。表 1 本規劃村莊分類結果一主兩輔鄉鎮集聚提升類穩定改善類城郊融合類產村融合類文化保護類晉江主城西濱鎮躍進村陳埭鎮坊腳村、宮口村、海尾村、橫坂村、湖中村、南霞美村、梧埭村、西霞美村庵上村、大鄉村、高坑村、桂林村、涵口村、蘇厝村、仙石村、洋埭村岸兜村、花廳口村、江頭村、鵬頭村、西坂村、溪邊村池店鎮茂厝村、營邊村、嶼崆村柴塔村、池店村、5、赤塘村、大洲村、東山村、古福村、華洲村、溜石村、潘湖村、錢頭村、清濛村、仕春村、唐厝村、浯潭村、溪頭村、霞福村、新店村、洋茂村、御輦村紫帽鎮湖盤村、塘頭村、浯垵村、霞茂村、洋店村、紫湖村磁灶鎮壩頭村、大埔村、官田村、湖頭村、錦美村、井邊村、嶺畔村、前尾村、三吳村、蘇垵村、太昌村、下官路村、下灶村、新垵村、洋尾村、張林村五龍村、洋宅村、宅內村大宅村、東山村、錢坡村、上厝村、瑤瓊村內坑鎮柑市村、后山村、黃塘村、黎山村、長埔村白垵村、葛洲村、后坑村、湖內村、加塘村、坑尾村、呂厝村、內山尾村、山頭村、深圳村、下村村東村村、東宅村、古山村、內湖村、潘厝村、前洪村、上方村、土垵村、宅內村砌坑村、亭頂村、霞6、美村永和鎮巴厝村、割山村、后埔村、錦嶺村、梨星村、馬坪村、茂亭村、西坑村、英墩村、玉湖村、周坑村旦厝村、福田村、力爭村、內厝村、邵厝村、塘下村古厝村、永和村、玉溪村坂頭村、菌邊村、山前村、上宅村晉西輔城安海鎮可慕村、前埔村、上垵村、桐林村、梧山村、西門村赤店村、后蔡村、后林村、菌柄村、坑邊村、前湖村、前林村、仁壽村、社壇村、外曾村、梧埭村、西邊村、西溪寮村、下洪村、下山后村、新店村安東村、庵前村、壩頭村、丙厝村、曾埭村、前蔡村、橋頭村、山兜村、水后村、西垵村、西畬村、型厝村莊頭村窯前村東石鎮大白山村、大房村、光渺村、洪塘村、金甌村、金澤村、井林村、柯村村、坑園村、龍下村、梅峰村、梅塘村、潘徑村7、平坑村、清透村、三鄉村、塔頭劉村、塔頭孫村、肖下村、許西坑村、張厝村東埕村、湖頭村、永湖村白沙村、郭岑村、埔頭村檗谷村、潘山村晉南輔城龍湖鎮曾厝村、鈔厝村、古盈村、杭邊村、洪溪村、后坑村、湖北村、龍埔村、龍園村、燒灰村、石龜村、梧坑村、西吳村、新街村、秀山村、衙口村、瑤厝村陳店村、桿柄村、古湖村、坑尾村、龍玉村、魯東村、侖上村、南莊村、內坑村、埔頭村、石廈村、蘇坑村、吳厝村、錫坑村、溪后村、溪前村埭頭村、楓林村、后宅村、前港村、新豐村埔錦村福林村、南潯村、后溪村英林鎮鈔井村、東埔村、港塔村、高湖村、后頭村、湖尾村、滬厝垵村、嘉排村、龍西村、馬山村、清內村、三歐村、西埔村、玉坂村陳山村、錦江村8、柯坑村、謝厝街村英林村埭邊村深滬鎮東華村、東山村、華峰村、華海村、華山村、柳山村、群峰村、首峰村、潯光村運伙村科任村、坑邊村金井鎮湖厝村、南江村、山頭村、新市村、洋下村、玉山村坑口村、山蘇村丙洲村、古垵村、金井村、三坑村、巖峰村埔宅村福全村、塘東村、圍頭村、鈔岱村、溜江村、石圳村七、七、村莊分類指引村莊分類指引按照村莊分類標準,不同類型的村莊應遵循差異化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策略,體現因地制宜,規劃從總體方向、重點任務和規劃編制建議三個方面分別提出指引。表表 2 2 村莊分類指引表村莊分類指引表村莊類型總體方向重點任務規劃編制建議集聚提升類重點推動人口和產業集聚,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主,靈活應用9、村莊規劃彈性機制,高質量利用村莊資源。1、加強耕地保護和園地、設施農用地等農業用地供給;2、預留機動指標,妥善使用留白空間,探索點狀供地、低效用地重開發等模式,針對近期項目達到詳細規劃深度,推動鄉村振興項目落實;3、高速公路互通口、港口資源豐富的村莊,合理布局物流產業、港后方產業,并加強和村莊的銜接;4、落實“一戶一宅”“一戶一居”政策,統籌兼顧常住人口規模,供給農村宅基地,探索“村民上樓”的新型村民居住模式。村莊規劃完整版穩定改善類在保護農業、山水資源的基礎上,以內涵挖潛為主,合理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嚴格控制第二產業發展。1、加強耕地保護和園地、設施農用地等農業用地供給;2、建設用地適度增量,10、以低效用地重開發、舊村改造等存量更新為主;且增量重點落實到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結合田園風光資源,合理布局都市休閑旅游設施;3、合理布局村莊彈性發展區,重點關注耕地保護、生態林、河道藍線、耕地保護等底線要素落實;4、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按戶籍人口,充分調研新增需求,供給農村宅基地;5、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應加強耕地的整體質量提升,關注流域、山體、岸線整治提升以流域、風景區為單元,推動村村聯編;可編制村莊規劃簡版,但必須有整治專章城郊融合類重點推動城鄉公服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共建共享,主要為城鄉人口服務。1、重點分析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功能、用地等要求,村莊規劃充分銜接優化;2、道路交通、市政11、廊道等線性設施必須與城鎮開發邊界內充分銜接;3、公共服務和商業設施的布局應統籌協調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十五分鐘生活圈安排;4、落實“一戶一宅”“一戶一居”政策,按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需求,統籌協調鎮街人口城鎮化需求,采用統規統建的方式,供給農村住宅;5、項目和用地嚴格掛鉤,針對近期項目達到詳細規劃深度。與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合并編制;可編制村莊規劃簡版,但必須有城鄉規劃銜接內容產村融合類重點加強產業人口生活所需商業和園區產業配套空間,主要為產業服務。1、充分結合周邊園區產業及其產業人口分布情況,圍繞產業人口,合理布局商業、公服等設施;2、加快低效用地重開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工作,經營性12、建設用地開發控制達到詳細規劃深度,支撐商業、工業等設施落地;3、項目和用地嚴格掛鉤,針對近期項目達到詳細規劃深度。與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合并編制;可編制村莊規劃簡版,但必須有城鄉規劃銜接內容文化保護類重點落實相關保護要求,并推動旅居人口旅游服務和當地村民生活服務所需的空間供給。1、嚴格落實保護專項規劃要求,未編制專項規劃的,嚴格落實相關部門保護開發要求;2、參照福建省鄉村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線劃定導則,謹慎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3、公共和商業服務、市政設施空間布局要統籌協調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旅居人口規模;4、落實“一戶一宅”“一戶一居”政策,銜接政策給予的獎勵指標,按戶籍人口,充分調研保護要求和新增需求,科學推動新村建設;5、保護村域山水格局,提升村莊整體人居環境和建筑風貌。村莊規劃完整版,歷史文化保護開發專章或旅游產業體系空間規劃布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