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縣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4930
2024-11-26
31頁
7.16MB
1、公眾征求意見稿屏邊縣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及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的工作部署,按照云南省、紅河州、屏邊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工作開展的要求,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新華鄉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協調性和基礎性作用,新華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屏邊縣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鄉鎮規劃,是對鄉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及修復作出的具體安排,是對屏邊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2、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的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凡是在規劃范圍內進行的各類自然資源利用、開發建設和涉及土地利用與空間布局的各項政策、規劃的制定,均應遵循本規劃。規劃基于屏邊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結果,對新華鄉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全域全要素進行科學配置和有效統籌,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城鄉發展融合、鄉村振興、重大要素支撐、國土整治修復等方面進行總體部署并提供空間保障。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1.1規劃規劃范圍和期限范圍和期限1.21.2規劃目的規劃目的1.31.3規劃原則規劃原則規劃定位與目標愿景規劃定位與目標愿景23、.12.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2.22.2目標愿景目標愿景開發保護格局開發保護格局3.13.1總體空間格局總體空間格局3.23.2生態空間格局生態空間格局3.33.3農業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3.43.4新型城鄉空間格局新型城鄉空間格局規劃重要內容規劃重要內容4.14.1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4.24.2優化全域國土空間布局與用地結構優化全域國土空間布局與用地結構4.34.3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綜合交通體系4.44.4完善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功能完善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功能4.54.5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4.64.6完善基礎設施體系,4、增強城鄉安全韌性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鄉安全韌性4.74.7推進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推進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5.15.1鄉鎮規劃指引鄉鎮規劃指引5.25.2專項規劃指引專項規劃指引5.35.3詳細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引5.45.4近期行動計劃近期行動計劃5.55.5重點建設項目清單重點建設項目清單5.65.6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總則規劃總則n 規劃規劃范圍和范圍和期限期限n 規劃規劃目的目的n 規劃規劃原則原則壹1.1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面積:中心鎮區規劃范圍為新華鄉鄉政府所在地集鎮區。規劃基期年:目標年:,近期年:1.3規劃原則堅守底線,綠5、色發展堅守底線,綠色發展保護耕地,節約集約保護耕地,節約集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其他控制線非農化非糧化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挖掘鄉鎮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彰顯新現鎮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氣候、生物、民族和歷史文化等特色上下聯動,強化實施上下聯動,強化實施政府主導,公眾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參與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要求向下分解核心指標統籌安排近期實施項目堅持黨委領導、政府組織廣納民意、廣集民智、廣聚共識1.1 規劃目的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6、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類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屏邊縣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屏邊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落實和深化,是新華鄉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本規劃是新華鄉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規劃定位與目標愿景規劃定位與目標愿景n 規劃規劃定位定位n 目標目標愿愿景景貳新華鄉是屏邊縣域內一般鄉鎮,利用交通地理區位條件,依托昆河鐵路的優勢,深化鄉域的生態7、性、文化性集鎮的功能,促進鄉域持續健康發展,力爭將新華鄉建成云南省農業型特色鄉鎮。新華鄉規劃定位:2.12.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2.2目標愿景 到2025年,新華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得到落實,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鄉村振興取得較大進展,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升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形成,三區三線管控取得成效,耕地保護得到落實,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鄉村振興取得突破性進展,縣域特色集鎮,生態主體功能區,突出民族文化為特征,以生態現代化農業為主導,形成面向蒙自的民族文化特色魅力小城鎮定位目標基本實現。國土空間安全底線穩固、8、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空間品質優美宜居、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縣域特色集鎮,生態主體功能區,突出民族文化為特征,以生態現代化農業為主導,形成面向蒙自的民族文化特色魅力小城鎮定位目標全面達成。開發保護格局開發保護格局n 總體總體空間格局空間格局n 生態生態空間格局空間格局n 農業農業空間格局空間格局n 新型新型城鄉空間格局城鄉空間格局叁3.13.1總體空間格局總體空間格局,構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屏邊縣屬于全州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之一,玉屏鎮、和平鎮屬于城鎮發展區,新現鎮、白河鎮、灣塘鄉、白云鄉和,大圍山屬于自然景觀保護功能區。3.1總體空間格局以新華鄉中心鎮區為主導的發展中心9、生態振興發展軸、沿路鄉域發展軸南溪河谷生態價值轉換帶黑馬底河生態走廊、四岔河生態走廊特色種養結合發展片區、經濟林果發展片區、山林農業發展片區以各村委會為主的發展節點3.2生態空間格局結合結合新新華鄉華鄉區域內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及重點生態修復區域,構區域內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及重點生態修復區域,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為主,水系網絡補充的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為主,水系網絡補充的。南溪河谷生態價值轉換帶是與屏邊縣生態格局直接對應,重點加強流域治理、區域共保共治。:黑馬底河生態走廊、四岔河生態走廊,推進廊道及周邊生態防護林帶的保護和建設,提升廊道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各生態板塊間的生態聯系,維護生態結構的穩10、定以規劃新建新華水庫、石夾槽水庫、巖峰窩水庫為主的生態節點。3.3農業空間格局結合新華結合新華鄉產業現狀及自然資源稟賦條件,鄉產業現狀及自然資源稟賦條件,特色種養結合發展片區、經濟林果發展片區、山林農業發展片區農業空間格局以鄉域空間為載體,形成以各村委會為主的農業農村集聚農業發展節點,發展新華鄉萬壽菊特色種植點,形成“多點”特色布局的農業帶動空間效應。3.4新型城鄉空間格局確定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以新華鄉中心鎮區為主導的鄉域發展中心;生態振興發展軸:與屏邊縣城鄉空間格局直接對應,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強化區域協同發展。沿路鄉域發展軸:利用新華-戈姑公路、巖子腳公路、鄉域之間聯系的道路,形成的鄉域發11、展軸,空間聯動四個村委會,形成較為集中的城鄉空間軸線。以各村委會為主的發展節點規劃重要內容規劃重要內容n 強化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資源環境底線約束n 優化優化全域國土空間布局與用地結構全域國土空間布局與用地結構n 完善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n 完善完善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功能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功能n 保護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自然與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n 完善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鄉安全韌性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鄉安全韌性n 推進推進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肆4.1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科學劃定 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 ,將強制性區域以及其他具有潛在12、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按照“應劃盡劃應劃盡劃”原則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將穩定耕地、壩區集中連片優質耕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嚴格 耕地用途耕地用途管制管制 ,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保護優先,在確保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資源環境底線約束的基礎上,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防治城鎮無序蔓延。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村莊建設邊界在不突破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邊界及規模的前提下,統籌劃定新華鄉村莊建設邊界,村莊建設邊界管控規則村莊建設邊界是指在一定時13、期內,可以進行村莊開發建設及需要管控的國土空間范圍,是規劃相對集中的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以及因村莊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1)除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外,邊界外不得進行任何建設活動;(2)邊界內土地主要用于農村居民點建設,與經批準的村莊規劃相銜接;(3)邊界內村莊建設應優先利用現有低效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4)邊界內農用地在批準改變用途之前,應當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蕪。4.1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4 4.2 2優優化化全全域域國國土土空空間間布布局局與與用用地地結結構構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應承接和傳導國家國土空間規劃意圖,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14、區戰略,明確空間發展目標,統籌配置國土空間的開發利用方向,為全鄉國土空間的保護與利用作出綜合部署和總體安排,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集中連片的分區原則進行。以鄉政府所在地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為主體,并包括鄰近各功能組團以及需要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間區域,是鎮域內人口最密集、功能最復合、空間最聚集的區域,主要包括鎮區實體范圍、規劃拓展區域、工礦區等需要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空間區域。4.34.3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鎮域交通規劃p 規劃完善新華鄉的公路網,從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延伸經濟觸角和增加全鄉經濟輻射能力。p 維護修繕鄉域、村委會之間的鄉村道路(巖峰公路、阿母黑公路、菲租15、公路等),增強鄉域各自然村之間的聯系互通。p 完善整個鎮域的道路交通網絡,規劃相應交通設施(停車場、加油站、客運站、貨運站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廊道和重大鄰避設施控制要求,優化中心鎮區路網結構,確定城鎮道路系統,確定主次干道和支路的道路紅線寬度及道路橫斷面。明確公交場站、客運站、停車場等交通設施的規模和位置。4.34.3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綜合交通體系4.4完善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功能鎮域城鄉生活圈構建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鄉域按照“幼兒園就近就便、小學向中心村或中心鎮區集中、初中向中心鎮區集中、資源向寄宿制學校集中”的原則,并結合現狀規劃教育設施配置。擴建新華小學、阿母黑小學、新華中心16、幼兒園。按中心鎮區、村/組(社區)級設置,并根據人口分布、就醫習慣和服務半徑,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各村/組結合現狀“一村一室”條件,進行提升或改造,保留現狀新華鄉衛生院,并宜結合防疫設施建設需要進行擴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智慧化服務設施為抓手,強化基層公共問花花服務設施的線上、線下多維度服務 能力。以“生態休閑、游體結合”為原則,以“見縫插針”的方式增加口袋公園,利用將體育設施與公園綠地合設或就近設置,突出休閑、養生、健身合一。全面建成“15分鐘”居家養老托育服務圈,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覆蓋率達100%,保障老人兒童生活安全,建設新華鄉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4.54.5保護自然與歷史17、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風貌新華鄉地勢“北高南低”,南北最大縱距26公里,最低海拔718米,最高海拔2291.8米。,地形復雜多樣,具備十分豐富的山水景觀和人文地理風貌層次。4 4.5 5保保護護自自然然與與歷歷史史文文化化,塑塑造造特特色色城城市市風風貌貌包包括括阿阿母母黑黑村村委委會會、菲菲租租克克村村委委會會、巖巖峰峰村村委委會會,以以枇枇杷杷、獼獼猴猴桃桃、蘋蘋果果、萬萬壽壽菊菊等等特特色色種種植植,發發展展烤烤煙煙,玉玉米米、稻稻谷谷等等生生態態農農業業與與豬豬、牛牛、羊羊等等養養殖殖相相結結合合。包包括括倮倮姑姑村村委委會會、馬馬鹿鹿塘塘村村委委會會、18、師師宗宗村村委委會會,以以保保護護南南溪溪河河、四四岔岔河河沿沿線線生生態態環環境境為為主主、發發展展特特色色種種植植、生生態態農農業業為為主主的的生生態態區區域域包括中部的戈紀街村委會、河南村委會、包括中部的戈紀街村委會、河南村委會、西沙坡村委會、馬鹿塘村委會、倮姑村委會,戈紀街發展桔子、雪梨等西沙坡村委會、馬鹿塘村委會、倮姑村委會,戈紀街發展桔子、雪梨等經濟果林,河南、馬鹿塘大力發展八角、果草等經濟果林,打造好中部經濟果林,河南、馬鹿塘大力發展八角、果草等經濟果林,打造好中部高山區林果產業為代表;馬鹿塘、西沙坡荒山荒地可開發用地多,部高山區林果產業為代表;馬鹿塘、西沙坡荒山荒地可開發用地多19、,部分可作為草場利用發展養殖業,大部分適宜種植旱冬瓜,發展林下草分可作為草場利用發展養殖業,大部分適宜種植旱冬瓜,發展林下草果種植等藥材產業。果種植等藥材產業。4.6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鄉安全韌性4.7推進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4.7推進國土整治修復與生態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圍繞著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引,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國家總體安全觀戰略,實施“優結構”、補短板、提功能、促均衡的基本方略。結合新華鄉本底資源條件以及國土綜合整治重點區域范圍來安排布設全鎮國土綜合整治重大項目。20、國土整治修復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n 鄉鎮鄉鎮規劃指引規劃指引n 專項專項規劃指引規劃指引n 詳細詳細規劃指引規劃指引n 近期近期行動計劃行動計劃n 重點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建設項目清單n 規劃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實施保障機制伍5.1鄉鎮規劃指引5.2專項規劃指引5.35.3詳細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引新華鄉規劃基期年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982.6790公頃,規劃目標年不少于1982.6790公頃;基期年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320.3449公頃,規劃目標年不少于2320.3449公頃;基期年耕地保有量3518.3558公頃,規劃目標年不少于3518.3558公頃。a.詳細規劃編制規劃劃分單元b.明確各地區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各類用地,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合理提升土地使用率,集約利用土地,保護生態空間;提倡適度的土地使用功能混合、保持就業、居住、配套服務和通勤交通的關系,保持合理的用地結構,提高城市活力。c.基礎設施控制傳導要求包括控制線傳導、分類設施引導、綜合防災設施引導d.公共服務設施控制傳導e.防護綠地和公園綠地f.開發強度分區5.4近期行動計劃5.5重點建設項目清單本本次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共計次新華鄉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共計6666個個。5.6規劃實施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