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083
2024-12-02
19頁
17.76MB
1、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桃源縣雙溪口鎮人民政府2024.09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湖南省、常德市和桃源縣統一部署要求,結合雙溪口鎮實際情況,制定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包括鎮域和中心城區兩個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雙溪口鎮全部行政轄區;中心城區范圍涉及黃龍社區、復興社區、楊家坪村。涉中心2、城區與鄉鎮級規劃合并編制的社區有黃龍社區、復興社區。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期目標年為2035 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前言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一、發展定位與目標1.1 發展定位1.2 發展目標二、國土空間格局2.1 構建總體新格局2.2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三、國土空間保護3.1 耕地資源保護3.2 生態環境保護3.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四、國土空間開發4.1 鎮域用地布局規劃4.2 產業布局規劃4.3 鎮村體系規劃4.4 綜合交通規劃4.5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4.6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五、3、鎮政府駐地規劃5.1 用地結構與布局5.1 道路交通規劃5.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六、規劃實施保障6.1 實施機制6.2 政策支持6.3 宣傳引導6.4 實施監督目錄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1.1 發展定位以富硒水稻、油菜、優質新品水果、良種牛羊等種養殖、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集散為主的農業示范鎮1.2 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為城鄉經濟繁榮、城鄉功能完善、城鄉環境優美、城鄉社會事業一體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鎮、農旅小鎮”。以沉浸式、體驗式農旅特色鄉村旅游為主,星德山熱市溫泉度假區配套旅游接待為輔的農旅小鎮是新時代生態優先、農業產業與“鄉旅配套”高質量特色發展的樣4、板指標名稱單位2020年(基期年)2025年(近期年)2035年(目標年)指標屬性戶籍人口規模人244962444724349預期性城鎮人口規模人641764176416預期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畝37399.9537399.9537399.95約束性耕地保護目標畝39267.7539267.7539267.75約束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公頃54.9856.3558.21預期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公頃-58.2158.21約束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93.40790.45783.21預期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平方米85.6887.8190.73預期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平方米3235、.89323.33321.66預期性城鎮集中建設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0.771.29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0100.00預期性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100.00100.00100.00預期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00100.00100.00預期性村衛生室數量個111111預期性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2.1 構建總體新格局統籌“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三方面的格局,結合鎮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態特色,保護傳承雙溪口鎮的自然稟賦、人文脈絡,嚴格保護自然生態本底,統籌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聯系山水林田湖自然資源,營造大地景觀,構建“一心、兩軸6、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以鎮域內主要交通線路省道S238、S307為依托,形成雙溪口鎮主要的經濟發展軸線。以鎮域內主要省道、縣道、鄉道為依托形成的雙溪口鎮文旅發展軸。三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旅休閑發展區、生態農業涵養區。構建“兩心、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2.2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規劃至2035年,全鎮土地總面積6495.27公頃,耕地保護目標7、不低于2617.85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493.33公頃。經過與桃源縣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銜接,結合桃源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結果,雙溪口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鎮域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58.21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0.90%。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依據桃源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和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根據架橋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及架橋鎮自身實際情況,將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類規劃一級基本分8、區,并進一步細化鄉鎮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架橋鎮農田保護區2915.85公頃,城鎮發展區135.21公頃,鄉村發展區中村莊建設區1218.56公頃,一般農業區2512.59公頃,林業發展2870.58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161.88公頃。落實優化桃源縣規劃分區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3.1 耕地資源保護嚴格耕地數量管控:將39267.75畝耕地保護目標和37399.95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施年度“進出平衡”與“先補后占”。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9、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改善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著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2 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水源地:嚴格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保護。保護水源生態系統、重點對鎮域內的排污管網進行檢修與改造、加強完善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建立水庫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保護河流水系:修復河岸生態、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和強化聯合監管、強化水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系統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公益林:公益林嚴格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益10、林區劃界定辦法進行保護。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改變用途的,應按照等有關規定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3.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對現有點狀的文物保護單位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和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管理辦法進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對區域內能展現區域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挖掘,重在重新界定保護范圍對象,并進行活態傳承的各類措施介入。加強文化資源的創新型利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依托,活化本地文化元素,搭建傳統文化和現代消費之間的橋梁,強化產業與文化的碰撞、融合,為傳統產業融入高附加11、值,推動產業新增長。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護機制、獎勵機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活動與一系列經濟稅收優惠政策關聯起來,鼓勵和吸引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民間組織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序號名稱地址年代保護級別類別保護范圍1茶園遺址黃龍社區周縣級古遺址自遺址邊緣起四向各至20米2龍珠山遺址 龍珠山社區戰國縣級古遺址東至旱地,南至雙溪電壩以北150米,西至雙溪河以東半150米,北至龍珠山山坡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1 鎮域用地布局規劃規劃期內,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底線,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前提下,適度開發未利用地,鼓勵利用12、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用地,合理利用農用地,調整農用地、建設用地、其他土地的結構比例。規劃鎮域土地利用布局至2035年,耕地面積為2628.63公頃,占比40.53%;林地面積為2042.91公頃,占比31.50%;園地面積為141.34公頃,占比2.18%;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783.21公頃,占比12.97%??臻g結構優化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2 產業布局規劃“一軸一帶串五區兩核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以富硒農業為基礎,拓展相關農副產品加工銷售和農旅接待等產業,規劃形成“兩軸三區、一核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兩軸:農貿一體發展軸,沿省道S23813、S307的經濟發展軸線;農旅接待發展軸,沿主要省道、縣道、鄉道的文旅發展軸。三區:三大特色產業主產區,富硒水稻、油菜主產區、富硒柑橘主產區、優質水果主產區。一核: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多點:各村結合各自特色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點。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3 鎮村體系規劃 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依據常德市桃源縣村莊分類布局規劃,根據對現有各行政村的交通、經濟、規模及空間區位等條件的分析,規劃雙溪口鎮村鎮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三級:1 個鎮區、2個中心村、7個基層村。依據產業布局、人口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規模,結合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14、國家有關政策,合理安預測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中心城鎮:即鎮區(黃龍社區、復興社區),主要承擔綜合服務職能。中心村:一字山村、幸福崗村。一般村:龍珠山社區、東陽山村、洞灣村、烽火崗村、金紫山村、先鋒村、楊家坪村。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4 綜合交通規劃 形成“一橫三縱”的鎮域主要道路系統結合地形地貌、建設適宜性評價、產業和交通聯系等因素,確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一橫:由西向東橫穿鎮域的省道S307。三縱:由西到東依次為省道S238、縣道X121、高速G5513。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5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構建城鄉生活圈體系結合鎮域功能布15、局與用地布局,統籌考慮雙溪口鎮現狀發展狀況與空間布局,規劃以完善鎮域用地布局,促進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將教育、醫療保健等居民關注熱點,作為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切實推進。規劃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構建和諧美好的城鄉生活圈。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6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原址保留雙溪口鎮自來水廠和雙溪口金泉自來水廠調節池(洞灣調節池)。排水工程規劃:現有雙溪口鎮污水處理廠,位于楊家坪村,基本滿足使用需求。雙溪口鎮排水體制應采用雨、16、污水分流制。規劃保留各行政村內現有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各居民點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不易大于500米。鎮域內高壓線110KV浦明線控制20米寬的防護綠帶。電訊設施規劃:大力發展移動通訊并逐步建立移動通訊光纜和基站系統,建立覆蓋全鎮域的移動通信設備基站,減小通信盲區。對鎮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尤其應改善農村信息條件,加快光纖到村,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鎮區規劃保留現有電信支局及郵政支局,中心村設置郵政代辦網點,開展綜合服務業務,加快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環衛設施規劃: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垃圾收運17、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垃圾轉運站,基層村設置垃圾收集點。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5.1 用地布局規劃“一心一軸,一帶三區”的城鎮結構形態結合地形地貌、建設適宜性評價、產業和交通聯系等因素,確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規劃將鎮區形成為“一心一軸,一帶三區”的城鎮空間布局結構。一心:鎮區公共服務核心,涵蓋鎮政府、文化體育設施、衛生院、商業等設施。一軸:沿著省道S307,也是鎮區主要主干道,形成的城鎮發展主軸線。一帶:沿著界溪河、楊家溪河形成的生態景觀帶。三區:西部書香教育區、中部綜合服務區、南部生活區。一級地類二級類2035年(目標年)面積(公頃)占比(%)城鎮建設用地居住用18、地城鎮住宅用地35.53 62.88%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0.37 0.6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機關團體用地0.801.42%教育用地6.0810.76%醫療衛生用地0.320.57%商業服務業用地商業用地6.60 11.68%工礦用地工業用地0.701.24%倉儲用地物流倉儲用地0.150.27%儲備庫用地0.000.00%交通運輸用地城鎮道路用地4.107.26%交通場站用地0.35 0.62%公用設施用地排水用地0.250.44%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公園綠地0.89 1.58%廣場用地0.360.64%合計56.50100.00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5.2 19、道路交通規劃“兩橫三縱”的路網結構從城鄉聯系、內部交通體系優化和交通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外聯內暢的城鎮道路交通網絡。鎮區路網規劃形成“兩橫三縱”的干路網絡。“兩橫”為迎賓大道+高東路、環城路+復興路。“三縱”:秀水西街、秀水東街、楊坪路+楊橋路。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5.3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兩橫三縱”的路網結構 行政辦公:規劃保留雙溪口鎮人民政府、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平臺等。用地面積0.80公頃。教育科研:規劃保留鎮區現狀中小學、幼兒園,即雙溪口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雙溪口鎮中心幼兒園。用地面積6.08公頃。醫療衛生:規劃保留雙溪口鎮衛生院,用地面積0.32公頃20、。商業服務業:保留現狀的零售商業和加油站,強化商業設施的集聚效應。商業用地面積5.78公頃。桃源縣雙溪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6.1 實施機制由桃源縣與雙溪口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本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近期項目計劃制定本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的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6.2 政策支持由縣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6.3 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6.4 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